《满井游记》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最新《满井游记》课件

2024版最新《满井游记》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时代背景文学流派作者袁宏道生平简介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公安派的领袖人物,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及动机分析创作背景动机分析文学价值与影响文学价值影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满井游记》原文呈现全文原文提供《满井游记》的完整原文,以便学生阅读和参考。

重点段落标注对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标注和解读,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信息。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关键词句解析及翻译关键词句翻译讲解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分析文中的意境描绘,包括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其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情感表达解读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内涵和意义。

03自然景观描绘技巧探讨Chapter自然环境描写手法分析空间顺序与布局作者按照游览路线,由远及近、由上至下描绘满井的自然风光,层次分明。

色彩运用通过描绘不同景物的色彩,如“波色乍明,鳞浪层层”,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画面感。

动静结合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既关注静态的景观,也捕捉动态的瞬间,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季节变化对景物呈现影响春季盎然生机描绘初春时节的满井,草木萌发,春意盎然,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冬季雪后初晴展现雪后满井的清新与宁静,银装素裹,别有一番情趣。

季节交替的细腻描绘通过对不同季节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展现自然景色的多样性与变化之美。

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融合听觉享受视觉盛宴描绘鸟鸣、水声等自然音响,给人以悦耳动听之感,增强身临其境的体验。

嗅觉与触觉体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寄托情感于自然景物01以景抒情,情景交融02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0304人物形象塑造与心理活动揭示Chapter性格特点主人公通常性格开朗、豁达,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孤独感和思考能力。

主人公身份地位作为游记的主人公,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深入观察和体验自然与人文景观。

八下29《满井游记》课件

八下29《满井游记》课件
• 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 “脱笼 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 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 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 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游记文章,重在 写景,本文描写满井春 色,由远而近,由面到 点,层次分明,详略得 宜;用贴切、新奇的比 喻描写各种景物。动静 结合,高下相属,光鲜 悦目,色彩缤纷,集中 到一点,烘托了大自然 的春之“喜气”。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
子好像刚擦拭过;鲜艳美丽明丽妩媚,像
美丽的女子洗了脸刚梳好的髻鬟一样。柳
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柳梢在
风中散开,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
算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
身穿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所有
•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

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 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天寒,局促一堂之内,欲出
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
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第一段:
作者在记述出游满井之前,勾 画出北国早春的特有的乍暖还寒的特 点;同时又交待了出游的时间、地点 以及的迫切出游的心情。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
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正面描写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
驰 行,未百步辄返。
快速 走

——侧面描写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 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 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经典课件:满井游记(32页)

经典课件:满井游记(32页)

髻( jì ) 鬟( )h鬣uá(n ) liè
茗( mín)g罍( ) l蹇éi( ) jiǎn
浃( jiā) 曝( ) p呷ù( ) xiā
恶( wū)
.
6
品一品
❖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一句把大屏幕的句子大意 疏通一遍,互相倾听、启发、提示,解决不 了的别忘了还有我。(大屏幕出示文中重点 句子)
.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juān)然如拭鲜妍(yán) 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 )鬟(huán)之始掠也。
.
4
读一读
❖ 同桌间合作朗读全文,每人选择一段或一部 分。听读时,互相纠正字音。
.
5
一、记一记字词
检查预习 字词正音
廿( nià)n偕( )x燕ié( ) yān
砾( lì ) 鹄( ) h靧ú( ) huì
❖ 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冻风时作( 起

2、波色乍明(初、始 )
3、倩女靧面 ( 洗脸 )
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汲泉水 ) ( 端着酒杯 )( 穿着红装 )
5、堕事 ( 坏、耽误 )
6、此地适与余近( 正好 )
.
22
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 文章描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能从文中 (的1)句、子高里柳找夹到堤,证土明膏的微词润语,吗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提示:(自此始游)
.
28

知识链接:
❖ 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 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他把做官
看作“猢狲入笼中”。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去访

《满井游记》语文PPT课件(12篇)

《满井游记》语文PPT课件(12篇)
P P T模板下载:/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be ij 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 ia oa n/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 P T课件下载:/ke j ia n/ 试卷下载:/shiti/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
P P T模板下载:/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be ij 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 ia oa n/
语言特色
游记文章,重在写景,本文描写满 井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 明,详略得宜;用贴切、新奇的比喻描 写各种景物。动静结合,高下相属,光 鲜悦目,色彩缤纷,集中到一点,就是 烘托了大自然的春之“喜气”。

第27课《满井游记》课件(34张)(共34张PPT)

第27课《满井游记》课件(34张)(共34张PPT)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 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 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⑴若脱笼之鹄 以人比物
⑵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以物比物 ⑶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 ⑷麦田浅鬣寸许 以物比 物
中考演练
重点词语
1.(1)余:残留;犹:还;厉:厉害;时:时常;作:起;局
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 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有何含义?
• 这句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不能以游 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 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 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闲官,当然可以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 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 看似闲笔,作者不过交代了为什么作此文,但透 过文章表层,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这 里体现了作者心灵与自然的贴近。
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
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
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 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 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 偕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稍 微湿润,放眼望去一片空阔的景象, 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放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 作用,可不译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 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 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 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
促:拘束;辄:就;稍和:略微暖和;偕:和,与;至:到;

满井游记ppt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背景知识 • 文本解读 • 艺术鉴赏 • 文化内涵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介绍《满井游记》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满井游记》中的生 字词、修辞手法和艺术特 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等 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 题和内涵
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语法基础知 识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 学技能和心理学知识,更好地 应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游记的绘画艺术价值
画面生动
满井游记中的插图和配图都十分 生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作者所
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色彩丰富
插图和配图采用了多种色彩,使得 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视觉冲击 力。
构图巧妙
插图和配图的构图都非常巧妙,能 够很好地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 题和情感。
游记的音乐艺术价值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结构清晰
游记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 顺序进行叙述,结构清晰 明了,易于理解。
描写细腻
游记对满井春色的描写非 常细腻,从不同角度和方 面进行了描绘,让读者仿 佛置身于满井春色之中。
游记的主题思想
热爱自然
游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 向往,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 境。
追求自由
游记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 求,认为人们应该摆脱束缚和限制, 追求自由和幸福。
04
艺术鉴赏
游记的文学艺术价值
文字优美
满井游记以清新自然、生动流畅的文 字,描绘了满井春色的美丽景色和作 者的感受,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

满井游记优秀PPT课件

满井游记优秀PPT课件

满井游记优秀PPT课件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满井风光描绘及特点•人文历史内涵挖掘•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03明代散文的成就涌现出众多优秀散文家,如袁宏道、归有光等。

01明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前期、中期、后期。

0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点注重个性表达,追求自然与真情。

明代文学背景字中郎,号石公,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袁宏道简介在散文、诗歌、戏曲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被誉为“公安派”领袖。

袁宏道的文学成就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强调个性解放和文学创新。

袁宏道的思想主张袁宏道生平及成就明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心态复杂。

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动机袁宏道在官场受挫后,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

通过描写满井春色,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030201《满井游记》创作背景02文本解读与赏析结尾抒发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寄情山水的情怀。

叙述游人在满井一带的活动,展现人们享受春天的喜悦。

满井春色详细描绘满井一带的自然风光,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引言简要介绍作者袁宏道及《满井游记》的创作背景。

游记开端描述北京一带的早春风光,为下文铺垫。

文章结构梳理优美词句欣赏“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早春时节柳树的姿态和土地的润泽。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水的清澈和冷冽。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山峦在阳光照耀下的清新和明媚。

作者对满井一带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细腻入微的描写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生动形象的比喻作者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精品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精品课件
满 井 游 记

袁 宏 道
满井简介
满井,地名,在 北京东直门外东北 三里,明清两朝是 京城近郊的一个风 景区。因有一口古 井, “井高于地, 泉高于井,四时不 落”而得名。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 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 省公安县)人。明代文学家。诗主 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俗 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与兄 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 “公安派”的首创者,他的山水游 记很著名。作品多写闲情逸致,对 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评。有《珂雪 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 《袁中郎全集》。
鲜妍明媚 生要勃勃 自得其乐 喜气洋洋
美丽的想象
• 远看那山, • 她刚刚洗过了脸, • 她刚刚梳好了髻鬟.
美丽的想象
• 近看那水

她刚刚睡醒,睁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

她刚刚睡醒,换上一件花俏俏的春衫。
细致地视察
• 细瞧那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舞动风中赛西施。 • 细瞧, • 二月寸许兽毛, • 喜上农人眉梢。
异样的快乐
• 游人乐在 • 泉香而茶洌; • 酒香而歌甜; • 穿艳装而找春天。
异样的快乐
• 鸟、鱼乐在 • 毛羽之间沾满一地阳光 • 鳞lie之间独享一江春暖.
问题·探究
1.课文每一段各写了些什么?分别采用了哪种表达方 式?
第一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天气。
记叙
第二段:写满井早春的美景。
描写
第三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 作的时间。
四、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 品。描画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 丽的早春风景,篇幅短小,文辞 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 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现了作 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 草木的情怀。

满井游记课件(带)

满井游记课件(带)

满井游记课件一、概述满井游记,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章学诚所撰写的一篇游记,主要记载了作者游览满井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满井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满井游记的解析,让读者了解满井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章学诚的游历心得,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旅游文化的魅力。

二、满井的历史背景满井,原名石井,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因井水满溢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满井始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井深约30米,直径约1.5米,水质清澈,被誉为“天下第一井”。

满井周边景色优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

三、章学诚与满井游记章学诚(1738-1801),字尚实,号石渠,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

他一生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

章学诚在游览满井时,对井水的神奇、周边景色的美丽以及当地民风民俗的淳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将这些所见所闻整理成文,便有了流传后世的满井游记。

四、满井游记的主要内容1.游览满井的经过满井游记开篇,章学诚详细描述了自己游览满井的过程。

他先是从成都出发,沿途观赏了美丽的田园风光,然后抵达满井。

在满井,他参观了井台、碑亭、茶馆等景点,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2.满井的神奇之处章学诚在游记中重点描绘了满井的神奇之处。

他提到,满井的井水清澈见底,味道甘甜,且有治病养生的功效。

井水无论春夏秋冬,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既不干涸,也不泛滥,令人称奇。

3.周边景色的描绘满井周边景色优美,章学诚在游记中对这些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他写到,满井周围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春天时,满井周边的桃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夏天,井水清凉,成为避暑胜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与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冬天,雪后的满井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4.当地民风民俗的描述章学诚在游记中还提到了满井地区的民风民俗。

他写到,当地百姓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保留着许多古朴的习俗。

《满井游记课文》课件

《满井游记课文》课件

简答题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设计简答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1/26
20
答案解析及易错点提示
答案解析
对每道题目的答案进行详细解析,说 明正确答案的依据和理由,帮助学生 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考察意图。
易错点提示
针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 误或误区,进行易错点提示和纠正, 引导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满井游记课文》课件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 思考题探究与讨论 • 练习题设计与解答指导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6
3
袁宏道及《满井游记》创作背景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公 安派代表人物。
写作特点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运用 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8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满井水的清澈和冷冽,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清凉的感觉。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024/1/26
25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朗读表演和分享 交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 的表现和努力,指出需要 改进的地方。
2024/1/26
鼓励参与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 势,提高课堂参与度。
引导思考

满井游记介绍课件

满井游记介绍课件

游记结构
开篇:介绍满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 环境
游记主体:描述作者在满井的所见 所闻,包括山水、花鸟、游人等
情感抒发:表达作者对满井美景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结尾:总结满井游记的主要内容和 作者感受,并展望未来
主要景点
1 满井:位于北京城东北,泉水清澈,风景优美 2 柳堤:满井附近的柳树堤岸,景色宜人 3 沙洲:满井附近的沙洲,是游玩的好去处 4 寺庙:满井附近的寺庙,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 5 山峦:满井附近的山峦,景色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6 湖泊:满井附近的湖泊,水波荡漾,景色优美
情感表达
D
情感寄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情感寄托
C 乐观向上:对生活、未来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B 自由畅快:对自由、畅快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A 自然之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欣赏
满井游记赏析
文学价值
1
语言优美:运用生 动形象的语言描绘
自然景色
2
情感真挚:表达作 者对自然美景的热
爱和赞美
3
艺术手法:运用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
4
思想内涵:通过描 绘自然美景,表达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对自然的敬畏之

艺术特色
01
02
结构严谨:文 章结构清晰, 层次分明
语言优美:运 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描绘出 满井春色的美 丽景象
03
情感真挚:表 达了作者对满 井春色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04
寓意深刻:通 过满井春色的 描绘,表达了 作者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 自然的热爱
历史地位
A
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
B
满井的春日景色,被誉为“明

满井游记语文课文教学课件PPT模板课件

满井游记语文课文教学课件PPT模板课件
思考: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写法?
第二部分:满井春色
天(稍和)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静)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静)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动)麦田(前鬣寸许)(神奇的比喻)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有声有色)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郊田之外有春,而未知也(主观感受)
思考: 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层:交代出游的时间,气候,同行者及其出游路线.第二层:描写满井盎然的景色.第三层: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物我交融
潇然与山石草木之间贴近自然 继续出游
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此官”指谁?”惟此官也”有什么意思?
一篇短小、清新的游记散文
汇报人:
满井游记
摘要
整体学习感知
袁宏道,明朝著名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与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三袁”,又称“公安派”。鄙弃官场,淡与名利,曾长时间隐居田园和外出游历。本文曲折的表现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怀。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为中坚领军人物,袁中道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文学主张:①反对盲目尊古,主张通变。袁宏道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②去伪存真,抒写性灵。袁宏道进一步指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③推崇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缺点:作品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思想贫乏,风格轻佻。
满井,是地名。在北京东直门外东北三里,明清两朝是京城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得名。

满井游记PPT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
的社会风貌和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以游记的形式展开, 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进 行叙述,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情景交融
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 融入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使文章具有深厚的内涵和 感染力。
语言优美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 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既 具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 代感。
富了文学宝库,也为后人了解明代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
02
游记与地理学的关系
明代游记对地理学的贡献显著,许多游记作品详细记录了各地的自然风
貌、人文景观以及风土人情,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03
游记的社会功能
明代游记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还承担着社会功能。它们通过描绘自
然风光和人文胜迹,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意识。
满井地区的历史文化渊源
满井地区的地理位置
满井位于北京城西北郊,自古以来就是京畿重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历史文 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满井地区历史悠久,遗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满井古寺、古井、碑刻等,都是 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化传承与民俗活动
满井地区的文化传承丰富多彩,民俗活动独具特色。如每年举办的庙会、花会等民间文化 活动,都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信仰习俗。
社会风俗与民间信仰
明代社会风俗多样,民间信仰盛行。游记中常描绘各地的 祭祀活动、民间习俗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
文化艺术与审美趣味
明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高峰,文人雅士追求自然美与人文 美的融合。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游赏活动等都体现了当时 的审美趣味。

满井游记PPT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

04
满井游记的主题思想
自然与人的和谐
01
描述了作者在游览满井时感受到 的自然美景,以及与自然融为一 体的愉悦心情。
02
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性,表达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的理念。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满井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当代读者的批评和反馈
当代读者对满井游记的评价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对其写景手法的赞美之声,也有对其思想深度的质疑 和批评。许多读者认为满井游记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反思和改进。
06
结语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满井的描 述,展现了自然景色 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 春景。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 细腻,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年-1633年),字思端,号丹溪,浙江绍兴人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诗人, 与黄宗羲、朱权、王夫之等人并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 。
袁宏道在文学创作之外,还在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 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思 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通过满井游记中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暗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
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人心浮躁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05
满井游记的影响和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古代游记文学的发展
满井游记以其独特的写景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的游记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 启示。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
满井游记的语言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 ,作者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了满井 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没有过多的华 丽辞藻,给人以自然、真实的感觉。

满井游记ppt课件优秀课件

满井游记ppt课件优秀课件
13
04
拓展延伸与探究思考
2024/1/25
14
类似题材作品比较阅读
2024/1/25
《小石潭记》与《满井游记》比较
两篇游记都以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小石潭记 》更注重对潭水、游鱼的描绘,而《满井游记》则更注重对山光、水色的整体感受。
《醉翁亭记》与《满井游记》比较
通假字
01
02
• 恶能无纪(“纪”通“记”,记载)
古今异义词
03
04
• 披风:古义为“顶着风”,今义为“披 在肩背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 虽莫利于世:古义为“即使”,今义为 “虽然”。
05
2024/1/25
06
• 罍而歌者:古义为“酒杯”,今义为“ 一种盛酒的器皿”。
12
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运用
01
两篇游记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醉翁亭记》以酒为媒,通过描写醉 翁亭的周围环境和饮宴之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而《满井游记》则 以游满井为主线,通过描写满井的春色和游人的活动,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
爱。
15
春天主题在其他艺术形式中表现
2024/1/25
春天在诗歌中的表现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 代设计、艺术等领域,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开发出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7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5
18
分组讨论:你对春天有何感受?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练 习题,确保对课堂所 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 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 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 者,红妆而蹇者,亦时时有。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 过,美好的样子像擦过 一样,娇艳明媚,好像 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 好髻鬟一样。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还没有舒展开,柔嫩的柳梢 在风中散开,麦田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 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 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袁宏道
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湖 广公安(今湖北省公 安县)人,明代文学 家。一生无意仕途, 疏放不羁,作品以山 水小品成就最高,风 格率真自然,清新秀 逸,多写身边琐事、 自然景物。有《袁中 郎全集》。袁宏道与 其兄袁宗道、弟袁中 道,并称“三袁”, 为“公安派”的创始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 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 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 汗流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 面戏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一切 动物之间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 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在第二段对春天的描 绘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 你喜欢的理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残存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
来,一刮起来就飞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间
屋子里,想出去却不得。每次顶着寒
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 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 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我 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稍 微湿润,放眼望去一片空阔的景象, 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 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 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 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 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不能因为出游而耽误公事,(但是) 在山石草木间自在游历的人,就只有我这 样的闲官了。而且这个地方正好离我近, 我的游览将从此地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 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清新的记游小品。身为南方 人的作者当时在北京为官清闲,按耐不 住想要游山玩水的心情,于早春二月出 城至满井,感受着春回大地的气息。文 章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苗、游人欢欣、 鱼鸟之乐,无不流露出喜悦赞美之情。
图解思路
欲游不苦恼:余寒犹厉-表现-结果(记叙)
1.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
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 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
冰开始融化,水 波开始发出亮光,
像鱼鳞似的波 浪一层层的,水清 澈得可以看到河底, 亮晶晶的,好像 镜子刚刚打开,冷 光突然从镜匣子里
射出来 一样。
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
公安派 :袁宏道与袁宗道、袁 中道三兄弟合称“三袁”,因籍贯 为湖北公安,所以称“公安派”。
“公安派”在创作上反对摹拟古人, 推崇民歌小说,强调作家个性和真 情表露,也就是“独抒性灵”。作 品文字清新秀逸,意趣盎然。
写作背景:
袁宏道轻视名利,他24岁就中了进士,但无意仕途。他曾辞去吴县 县令,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 的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得到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 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儒学 教授。
听录音,注意读准字音和节 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学生朗读课文,赏析美景。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译文: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
满 井 游
郊游所见 所感
物及出游目的地 高柳夹堤 全景: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
2.满井春色 分写: 山、水、柳 描
麦、人、鱼鸟

3.所感: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议论)作结,再表寄情山水的兴趣 “惟此官也”——自嘲与自傲
研读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 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这次出游作者认识到城居时之所以不知有春, 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 已降临人间。真正的自然在“郊田之外”而 并非人事纷扰的城中。
•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 常由于各种限制而看不到它,非常可惜。只 有懂得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 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发现生活 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 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作者 何意?
“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 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 于仕途进取,何况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小 小的闲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 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 满足,既是对自己担任闲职的自嘲,也 是自傲。 作者的内心与自然如此贴近,大自然给他 以慰藉,山水鱼鸟成了他的知己,喜悦 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