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变化教学设计

牛奶的变化教学设计
牛奶的变化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教学设计

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胡冬梅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技能目标: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食盐、柠檬汁、咖啡等所发生的现象。

难点:掌握酸牛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和牛奶的正确饮用方式,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活动准备:

一、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饮用牛奶方面的资料。

二、准备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

烧杯(6个/组)、玻璃棒、针筒、脱脂牛奶、水槽、自制酸奶、导学案、小匙学生准备材料:

纸杯、纱布、小苏打、纯牛奶一袋、柠檬汁、醋、酱油、啤酒、砂糖、盐等

三、课前实验准备

1、每组取5个纸杯和5个烧杯加标签编号,在五只编号的烧杯中,各倒入40ml纯牛奶,纸杯中放入各组带来的5种不同的添加物,并将纸杯与烧杯一一对应摆放。

2、取一个烧杯倒入40ml纯牛奶,贴标签标注为“参照物”

3、每小组分发一个盛有教师自制酸奶的纸杯,并标明。

4、每小组分发一个盛有脱脂牛奶的纸杯,并标明。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牛奶、奶制品……

牛奶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饮用牛奶的好处很多,你知道哪些?

生:补充钙质、蛋白质……

大屏幕展示:饮用牛奶的好处

饮用牛奶的好处:经常适量喝牛奶有利于骨骼生长发育,对提高身体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晚间睡眠不好或比较瘦的人,可以在睡前加喝一杯牛奶,有助提高睡眠质量。牛奶中的锌能促使伤口更快地愈合。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力。牛奶中的碘、锌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现在市面上的奶制品种类繁多,口感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同学们,你平常都选择哪些奶制品?

生:优酸乳、果奶、纯牛奶、加钙奶……

那牛奶是如何完成这些大变身,我们日常又该如何选择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牛奶的变化”(大屏幕展示课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一:牛奶的变化

(1)在牛奶中加入柠檬汁、醋、酱油、啤酒、白酒、砂糖、盐等物质,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实施探究,选取5种不同物质加入对应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3)将活动中对比“参照物”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切勿品尝)

实验注意事项:

1、牛奶和所加物质一一对应摆放。

2、针管加完一种物质后一定要冲洗干净,再加另一种。

3、搅拌时不可太过用力,防止飞溅。

4、只可观察、嗅闻,不可品尝。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要求:一人汇报实验结果,一人高举“参照物”和所汇报的对应烧杯,展示实验结果。

(5)交流有关饮用牛奶的知识

2.知识链接:

牛奶为什凝固结块:牛奶中的酪蛋白质与酸性物质结合,会产生凝固的现象。加热会使牛奶中的酪蛋白质凝固。凝固后的牛奶不适合饮用。

饮用牛奶的注意事项:牛奶不能当水喝,用牛奶服药,会影响药效;牛奶应温饮(不超过60度),不宜煮沸,营养会被破坏;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要与茶、咖啡一起饮用牛奶,不要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因为橘汁、柠檬汁中含有果酸,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搭配要合理,如果不合理,不但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还有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引起人体发病。

三、动手做做看:

用脱脂牛奶制作胶水

准备:40ml 脱脂牛奶、10ml 醋、纱布、小苏打、烧杯

(1)将牛奶倒入烧杯中,加入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烧杯编号 所加物质

牛奶 产生的现象(颜色、气味、溶解量、是否结块……) A

B

C

D

E

(2)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3)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4)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胶水就做成了。

(5)学生试验自己制作的胶水的效果

四、课后提升:

(1)品尝教师自制的酸奶

小组内品尝教师自制的酸奶,激发课后体验的兴趣。

(2)学习自制酸奶

酸奶: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1、将牛奶加热至60度左右,冷却至比体温略高(40度左右);

2、取约奶量十分之一的酸奶(非酸奶饮料)打散在奶中;

3、封上薄膜,把牛奶放到温暖的暖气上,或用40-45度的温水浸泡约8-10小时,揭掉凝满水汽的薄膜,就OK了。放在冰箱冷藏室冷藏几小时,口味更佳。(过程中用到的所有器具应提前用沸水杀菌)

(3)过期牛奶的妙用:

擦木制家具/木地板:用干净的抹布蘸上牛奶擦就行了,不过还要用清水再擦一遍。

保养皮鞋:用软一些的布,蘸上点牛奶,涂在清洁过的皮鞋上。皮鞋不仅光彩照人,而且使用寿命也延长了。

除去衣服上的墨迹:先用清水把衣服清洗一下,再倒入过期发酸的牛奶轻轻搓洗,可除去衣服上的墨迹。

还可用来洗脸、做面膜、浇花和做鱼饵

五、总结测试:

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多,让老师来考考大家吧!

1.冬天我们常常把牛奶加热饮用,加热到()即可。

A.60度左右 B. 煮沸

2.纯牛奶虽好,但有的儿童不爱喝,爱喝酸甜可口的果奶,有的家长就把牛奶和新鲜水果掺在一起喝,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3.草原上的牧民没有冰箱,他们是怎么长时间保存牛奶的?

工艺而言,奶酪是发酵的牛奶;就营养而言,奶酪是浓缩的牛奶(10公斤牛奶制成1公斤奶酪)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 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同步课堂》。 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开始上课吧?首先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 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一起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吧。 1、复习10以内的口算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脑子反应真快呀,只要我们平时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再加上合理的营养搭配,我们的大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的。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 是这样的,她每天除了勤动脑、积极思考问题以外,还坚持喝牛奶,现在我们就 一起到笑笑家去看一看他们家的牛奶吧!(出示课件主题图) 2、观察、分析主题图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师;两盒牛奶分别有几瓶?你是怎样数的? (3)、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雪:我提的问题是左边一盒比右边一盒多几瓶牛奶? 小明:我提的问题是右边一盒比左边一盒少几瓶牛奶? 你会解决吗?动笔试一试。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左边盒子里的9瓶减去右边盒子里的5瓶, 9-5=4 还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亮亮:我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几瓶牛奶? 师:左边盒子里有9瓶牛奶,右边盒子里有5瓶,问一共有几瓶牛奶? 师: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师: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算式呢? 自己来试一试吧。 师:对,列式是9+5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

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我的授课内容是《有几瓶牛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用拍十的游戏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导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优化。 不足之处: 1、应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正如几位听课老师说的,在教学中,我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说,开拓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说得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后面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正是在反思中体会的这些不足,让我进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科书第99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喝牛奶”问题的解题策略,会准确解决此类问题。 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将生活中的“半杯”、“牛奶和水的汇合体”转化为数学信息进行思考,探索解决“喝牛奶”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3.学生通过体会图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4.学生能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尝试学科融合,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半杯的一半是一杯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将生活信息抽象成数学信息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古今贤文(读书篇)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一、启智引课: 师:在课前同学们诵读的古今贤文中,我尤其觉得这两句说得好。“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生活中许多和数学息息相关的内容,不信,你瞧…… 二、问题解决: (一)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二)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乐乐总共喝了多少液体?…… 教师将完整的数学问题梳理在黑板上: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三)分析问题: 1.合作学习: 师: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利用手中的学具分析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可以利用手中的A4纸通过折纸、画图等方式分析题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信息: (1)乐乐一共喝了两次牛奶,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纯牛奶,第二次喝了兑水后的二分之一杯。 (2)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四分之一杯。 (3)乐乐喝了四分之一杯水 (4)为了理解题意,我们要将牛奶和水的汇合液体用“瞬间凝固”的方法分开理解。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一杯牛奶 教案

《一杯牛奶》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会写课文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女孩热情善良和凯利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帮助别人、知恩图报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牛奶的图片,并讨论牛奶的用途(板书课题:一杯牛奶)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学习生字 板书生字,点名认读,找出声母、部首和结构,并组词、造句;认识两个多音字“转”“挨” 3、给生字找朋友 换偏旁组成新的字,并组词 4、带读生字词 5、分组读生字词 6、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饥肠辘辘、万般无奈、束手无策、善良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所学生字词,轻声读两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作为思考题,第二 课时讲解) 四、布置作业,熟记生字 1、组词 杯()船()机()茶() 坏()般()饥()奈() 2、写反义词 昂贵()善良() 3、用自己的方式记熟生字,下节课检查 五、板书设计 课题;生字、拼音、声母、部首、结构,组词、造句,形近字、多音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生字卡抽查生字 2、完成上节课的问题(本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女孩的一杯牛奶使凯利免于饥饿;另一件事是凯利帮身患重病的女人治疗并付清了医药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这一课有几个自然段,你最想读哪一段?点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第1~5自然段,谈谈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就是凯利,你会有什么感受? 2、此时的凯利多么饥饿啊,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 3、凯利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4、谁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凯利当时是怎么想的?结果怎么样? (1)自己边思考边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凯利说“我该给你多少钱?”说明凯利是个怎样的人? (3)谁能读出凯利的感激之情? (4)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出他的感激之情? 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好多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6、你是怎么理解“医疗费已用一杯牛奶全部付清”的? (1)谁来读读这几段? (2)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这几段。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 四、小结 学了课文,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让我们也给这位姑娘带去深情的问候吧!齐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一杯牛奶女孩真情无价凯利知恩图报(一杯牛奶付清了医药费)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基础训练

有几瓶牛奶教学课件

有几瓶牛奶教学课件 有几瓶牛奶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9+5”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第三次活动通过“试一试”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小黑板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淘气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笑笑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数一数,有几瓶。看着笑笑的礼物,两手空空的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 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淘气看着笑笑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画面定格) (评析将学生喜欢的事情编成故事。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p79-80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掌握9+?的进位加法 学习难点:理解“凑+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游戏: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课前口算:10+2=15+3=12+7=9+10=6+11= 7+11=15-3=19-9=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1、练习9的组成。 2、出示“有几瓶牛奶“图,师导入:笑笑过生日了,小朋友们都来给她过生日,她就把家中的牛奶都拿出来招待客人。大家看,你知道了什么? 3、说说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板书重要信息。 (二)互动活动,探究算法。 1.(1)根据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师: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9+5=?5+9=? (2)探索算法。先独立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再同桌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思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到学生中间去,听取学生的不同算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你能做到这两点。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彩色牛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大奶牛一头 教师操作卡片一套 幼儿各种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2.出示奶牛 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出示小兔、胡萝卜等) 提问: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3.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4.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灰狐狸变红狐狸、小花鹿变小紫鹿、小黑猫变小绿猫) 5.第三段:“灰狐狸变红狐狸” 6.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7.第四段:“小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8.第五段:“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9.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二、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 小班教案《喝牛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了解牛奶不同的口味,尝试用语言进行广告介绍,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喝牛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不同的口味,尝试用语言进行广告介绍。 2、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喝牛奶,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牛奶若干、装有颜料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牛奶广告视频、牛奶超市照片。 活动提示: 一、交流 1、老师带领参观牛奶超市。 T:今天,我们班里新开了一家牛奶超市,请你去参观一下新超市,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牛奶。 2、T: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牛奶?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 C:我最喜欢……,因为它很好喝。 C:我最喜欢……,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长高。 小结:牛奶有不同的口味、还含有不同的营养,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二、介绍 1、T:咦?这么多的牛奶一个都没有卖出去,怎么办呢? C:班车…… C:发传单…… C:做广告……

2、T:超市的老板也想到了和小朋友一样的办法,做广告。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做的广告。 3、T:广告里是怎么推销它的牛奶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广告里的话。 4、T:做了这个广告牛奶都卖光了。原来牛奶对我们身体的不同好处都可以放在广告里。那你还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把它放在广告里。 幼儿自由创编。 C:喝牛奶身体棒,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能美白,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眼睛亮,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伤口好,快来超市买一包。 C: 喝牛奶不疲劳,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牙齿好,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少生病,快来超市买一包。 C:喝牛奶能减肥,快来超市买一包。 5、个别幼儿介绍 6、T:我们就把这里当成一个超市,你来试一试推销你的牛奶,看看有没有客人来买。 7、T:你们的牛奶都卖出去了吗? 小结:广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广告做的好,东西卖得快。 三、调制 1、T:为了更吸引客人,让更多的人们喜欢牛奶,牛奶加工厂的工人叔叔又制造出了很多新产品。 2、T:猜猜:这是什么牛奶?为什么? C:这是草莓味牛奶,因为草莓是红红的。 3、T:出示淡黄色牛奶,猜猜:这有可能是什么口味的牛奶?为什么? C:这可能是香蕉味牛奶,因为香蕉是黄黄的。 4、T: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不同味道的牛奶? 5、幼儿自由操作。 6、穿插式介绍:我用什么颜色的牛奶和什么颜色的牛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牛奶的变化》教案

8、牛奶的变化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牛奶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实验探究的概括。 【课前准备】: 牛奶、醋、食盐、柠檬汁、啤酒、烧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看牛奶和某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牛奶的变化 (学生活动): 生答:喜欢喝牛奶。 生答:因为牛奶中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生答:我还想知道牛奶与其它物质混合有什么变化;我还想知道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喝牛奶,加深对牛奶的认识,提出他们还

想知道的问题。 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1.猜想假设 (教师活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牛奶与其它物质混合后有什么变化。 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2.制定方案 师:同学们前面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牛奶有什么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探究 强调:做实验时一定要记录实验现象,遵守正确的实验步骤,以老师发给的表格开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刚才的探究,大家都知道牛奶里放入不同的物质,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谁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 4.展示交流 师:大家的实验能力很强,观察记录细致,总结全面 (学生活动): 小组内猜想讨论。 汇报交流。 生答: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1.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 2.汇报实验结果: (1)牛奶中放醋,出现混合物凝聚现象。 (2)将啤酒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3)将食盐放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4)将柠檬汁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六年级下科学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牛奶与不同物资混合后所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现象。 2、知道酸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3、知道牛奶的正确饮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能反思同学间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兴趣。 科学知识 1、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食盐等所发生的现象; 2、掌握酸牛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和牛奶的正确饮用方式。 3、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食盐等所发生的现象。 难点:掌握酸牛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和牛奶的正确饮用方式,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兴趣。 (二)过程 1.牛奶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3)小组实施探究。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 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1)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牛奶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1.学生用脱脂牛奶制作胶水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 设计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金悦萍任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牛奶瓶14个,磁板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趣动画,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象一对好朋友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今天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课件演示动画。(大头儿子去商店买奶的过程。) 妈:大头儿子,家里没有牛奶了了,下楼买两盒吧. 儿:买牛奶啊,没问题,走喽. (来到商店) 儿:阿姨,我买两盒牛奶. 阿姨:对不起,小朋友,没有两整盒了,只剩下这么多了. 儿:恩?这盒有9瓶牛奶,这一盒只剩下5瓶了. (设计意图:开课由动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情节安

排,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师:看着这些牛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箱剩5瓶、一箱剩9瓶,商店里一共剩下几瓶牛奶呢?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9+5=14 师:说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等于14的呢?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牛奶图边摆边说一说。 2、生汇报(到前面利用师的牛奶瓶边演示边说) (1)生:用数的方法,9、10、11、12、13、14。 (2) 生:从这里(5瓶的盒里)拿出一瓶,放到这个盒子里,加上这盒的9瓶就是10瓶了。再与剩下的4瓶和起来就等于14。(师板书: 9+5=14) (3)生:从9瓶的盒子里拿出5瓶,放到5瓶的盒子里。10瓶加上剩下的4瓶就是14。(师板书:9+5=14) 3、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计算9+5的时候,可以一根一根接着往下数;也可以从5里先拿出一个1与9相加,凑成10,再用10+4就等于14;还可以从9里先拿出一个5与5相加,凑成10,10+4=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得到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_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可幕教学点到我校对新教师进行了素质了解和常规的检查。我的授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用拍十的游戏导入,小朋友的兴趣随即被激发出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举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导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优化。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自己收获了许多,也认识到备课当中以及实际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应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9加几的计算,正如几位听课老师说的,在教学中,我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说,开拓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说得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后面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第 1 页

喝牛奶问题 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最后一个课时解决问题例3。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经历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来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度应该不大。学习这部分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每次喝的纯牛奶是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通过画图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探讨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2、使学生体会画图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意,熟悉并掌握分数加法减计算方法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每次喝的纯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一张白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国家政策真好,为了给农村孩子补充营养,给在校学生每天补充一盒牛奶,喝了这么久的牛奶,你们注意没有,喝牛奶也有数学问题。瞧,乐乐正在喝牛奶。她在喝牛奶的时候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课件出示问题: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这就是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研究的喝牛奶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生每天喝牛奶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喝牛奶问题并不陌生,感觉到喝牛奶中的数学奥秘,增加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教师:同学们,请仔细读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彩色牛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学科:语言 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华师大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彩色牛奶》 适用对象:幼儿园中班 教学背景: 蔬菜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直接接触的事物,但是这种接触大多只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需要。因此孩子对于它们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即使天天接触,对它们的认知依然很有限。而通过《彩色牛奶》这个活动,不但能引导幼儿今后多多关 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增长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 2、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乐意用语言表达“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 1、课前知识准备:认识各种蔬菜 2、PPT 3、各种蔬菜黑白简笔画 教学重点: 能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乐意用语言表达“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你们喝过牛奶吗?(喝过)那你们平时喝过的牛奶都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2、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牛奶的故事,名字叫做《彩色牛奶》。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这个彩色牛奶还有神奇的魔法呢?喝了它,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那到底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这样神奇的彩色牛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下面的故事。 二、故事《彩色牛奶》 1、结合 PPT,讲述故事(牛大叔??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2、喝了彩色牛奶,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会变色) 3、彩色牛奶哪里来的?(奶牛) 4、怎样才能让奶牛挤出彩色牛奶?(给奶牛吃五颜六色的蔬菜) 5、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 兔给奶牛吃黄黄的胡萝卜,挤出黄黄的牛奶。)根据幼儿回答,操作PPT。 6、小白兔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根据幼 儿回答,操作 PPT。 7、结合 PPT,继续讲述故事(小黑猫??小动物们喝了彩色牛奶会变一 个新的自己,高兴极了。) 8、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 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根据幼儿回答,操作 PPT。 8、小花鹿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花鹿 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根据幼儿回答,操作 PPT。 9、灰狐狸给奶牛吃了什么,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发生了什么 变化?(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挤出红红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根据幼儿回答,操作PPT。

一年级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简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牛奶瓶14个,磁板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趣动画,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象一对好朋友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今天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课件演示动画。(大头儿子去商店买奶的过程。) 妈:大头儿子,家里没有牛奶了了,下楼买两盒吧. 儿:买牛奶啊,没问题,走喽.

(来到商店) 儿:阿姨,我买两盒牛奶. 阿姨:对不起,小朋友,没有两整盒了,只剩下这么多了. 儿:恩?这盒有9瓶牛奶,这一盒只剩下5瓶了. (设计意图:开课由动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情节安排,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师:看着这些牛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箱剩5瓶、一箱剩9瓶,商店里一共剩下几瓶牛奶呢?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9+5=14 师:说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等于14的呢?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牛奶图边摆边说一说。 2、生汇报(到前面利用师的牛奶瓶边演示边说)

(1)生:用数的方法,9、10、11、12、13、14。 (2)生:从这里(5瓶的盒里)拿出一瓶,放到这个盒子里,加上这盒的9瓶就是10瓶了。再与剩下的4瓶和起来就等于14。(师板书:9+5=14) (3)生:从9瓶的盒子里拿出5瓶,放到5瓶的盒子里。10瓶加上剩下的4瓶就是14。(师板书:9+5=14) 3、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计算9+5的时候,可以一根一根接着往下数;也可以从5里先拿出一个1与9相加,凑成10,再用10+4就等于14;还可以从9里先拿出一个5与5相加,凑成10,10+4=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得到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5、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9+3 师: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

喝牛奶问题 教学设计知识交流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最后一个课时解决问题例3。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经历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来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度应该不大。学习这部分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每次喝的纯牛奶是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通过画图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探讨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2、使学生体会画图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题意,熟悉并掌握分数加法减计算方法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每次喝的纯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一张白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国家政策真好,为了给农村孩子补充营养,给在校学生每天补充一盒牛奶,喝了这么久的牛奶,你们注意没有,喝牛奶也有数学问题。瞧,乐乐正在喝牛奶。她在喝牛奶的时候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课件出示问题: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这就是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研究的喝牛奶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生每天喝牛奶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喝牛奶问题并不陌生,感觉到喝牛奶中的数学奥秘,增加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牛奶的变化》教学 设计 课型:实验交流课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愿意合作与交流。能提出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选择自己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物质间的融合条件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技有关的问题 教材分析: 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有多种变化。学生通过对牛奶变化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又能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牛奶、醋、食盐、啤酒等,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果汁、牛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吃的,不过不能吃,只能饱饱眼福了,(出示牛奶制品对的图片) 问:大家知道这些食品的原材料都有什么?(牛奶) 2、你对牛奶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说 教师出示课件了解牛奶的营养 3、小结:牛奶的营养非常丰富,但一定要合理饮用,如果饮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怎样科学地饮用牛奶,看在不同的条件下牛奶有哪些变化。(板书课题)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学习内容 书第99页例3内容及10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0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2、体会转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 难 点 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12 杯的12 是多少杯?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口算 34 +14 79 -49 37 +57 715 -415 1112 -512 617 +817 1721 -1321 914 +514 21+31 91+101 41+71 51+8 1 21-31 91-101 41-71 51-8 1 2、折一折: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1 2 和4 1 1 2 +41=42+4 1= 3、说一说:“喝了一杯奶的34 ”表示( ) 【合作互助学习】 1、自学课本第99页例3: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2、阅读与理解 :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喝了 _____ 次纯牛奶。思考:第二次喝的有牛奶也有水,第二次喝了多少 牛奶呢? 12 杯的12 是多少杯?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解答 因为:第一次喝完后剩( )杯纯牛奶,喝了( ) 杯;加满水,纯牛奶还是只有原来的( )杯。又喝了加满水后的( ) ,也就是把(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 1 份了。把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