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四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8页)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宽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播媒介更新换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传播媒介更新的理解。
5.亮点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严谨细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严谨细致。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过渡自然。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3.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传播媒介发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观点阐述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
3.小结本节课: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醒学生关注传播媒介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2.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传播媒介更新换代背后的原因,如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探究传播媒介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传播媒介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虚假新闻、隐私泄露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3.传播媒介更新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传播媒介更新换代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渠道拓宽、文化传播范围扩大、人类生活方式改变等。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印刷术的发明、互联网的普及等,深入剖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3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历史发展过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传播媒介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传播媒介?它们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让我们共同了解大众传播媒介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的。”
(3)你认为未来传播媒介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2)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传播媒介的认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和功能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教师应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观点分歧,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4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报刊代表,了解近代中国影视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和互联网的发展概况,探究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大众报刊、影视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历程,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深化对本课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近现代社会舆论环境的不断改善,认识大众传媒给社会带来的便利,正确面对诱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娱乐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认知能力,本节课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克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借助图片、视频和现实生活实例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吸收知识点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同身受,得到思想上的共鸣。
三、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大众报业、影视、互联网发展历程和标志性事件。
难点:正确看待不断更新的大众传媒,如何理性面对诱惑,追求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海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热评图片,讨论: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传播媒介了解关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关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指出:报刊、影视、互联网等,由此导入新课。
上述这些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媒介。
【讲授新课】1、创设情境一:这天,达康书记非常生气,因为香港镜鉴时政记者刘生为赚取避难官员和商人的钱财,在报纸上对汉东官场造谣污蔑,严重损害汉东市的良好形象。
达康书记虽然没有打人,但要求其大秘把报纸的老底给挖出来,然后给予实事求是的有力回击。
思考:如果你是达康书记的大秘,你能把中国报纸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吗?请学生结合教材72页总结归纳。
展示图片《邸报》,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报纸,唐宋时就已出现。
现在存世最早的是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案(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难点突破】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3.过程(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设计(3页)
(40分)
提供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著名报刊《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出 26 期。
材料二这是一个用手奔跑而不是用腿脚奔跑的时代。“数字时代”也就是“手指时代”。我们成天用手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浪迹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逐渐远离真实的泥土路。电脑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了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以巧妙的方式远离大地和尘土,让我们毫无痛感地截去了下肢或者下肢瘫痪。
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办报《强学报》 《时务报》
③普及: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1、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
广播2、普及: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②改革开放后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
1、阶段特征: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电影2、历程:①出现:1896年,地点:上海徐园。
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组内交流,做好记录,由小组代表发言,组外交流。
迁移阶段
环节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
达标检测
(20分)
对照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达标。针对错误教多的题目进行矫正,确保大多数学生达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3页)
1.针对每个时期的传播媒介,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
-古代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与信息传递?
-印刷媒介:如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电子媒介:如何使大众传播更加迅速、广泛?
-数字媒介:有哪些创新点和潜在挑战?
2.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思考essay,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提醒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变化,如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转型等。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信息素养,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分组代表不同历史时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自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问题导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各个时期传播媒介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古代街头报童售卖报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报童需要售卖报纸?人们是如何获取信息的?
2.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信息的?这些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引发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思考。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古代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7页)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传播媒介,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如: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传播媒介,让学生分析不同媒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影响。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印刷术的发明为什么能引发文艺复兴?”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播媒介的更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以“媒介进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媒介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历史视角。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划,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如:让学生通过PPT、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师评。
(四)反思与评价
2.强调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科技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传播媒介更新的研究报告,要求分析某一时期的传播媒介的特点、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4页)
4.贴近生活,提高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深入了解传播媒介更新的背后原因,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不同传播媒介的魅力和特点。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不同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传播媒介更新换代所带来的利与弊。
4.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深入理解传播媒介更新的背后原因,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5.培养历史素养与人文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传播媒介的更新,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关注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历程,掌握从口语、文字到印刷、电子再到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脉络。
2.认识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它们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掌握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的原因,理解科技进步对传播媒介发展的推动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1.按照教材内容,系统地讲授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历程,以及不同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播媒介现象,深入剖析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传播媒介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教材为依据,系统地讲解从口语、文字到印刷、电子,再到网络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2.针对每个时期的传播媒介,教师详细阐述其特点、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传播媒介的演变。
3.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如报纸、电视、网络等,让同学们掌握不同传播媒介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传播媒介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倾听意识。
4.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古代传播媒介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如“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分析传播媒介的演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品课件(55张)(共55张PPT)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法国著名哲学
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 国。”
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邸报》(887年)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
1、历史渊源 2、报业的发展
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 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 世界第五位。
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 万,居世界第二位。
6、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 比1997年增长了618倍,年均增长3,195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 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凌,清廷 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于图存, 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 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晚清报业史》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 要目的。
康有为在1895年创办
黄遵宪、汪康年、梁启 超在1896年创办 。
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林乐知等传 教士创办的一份刊物。
1872年4月,一份中文 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 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 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 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 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 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一份 报纸,1945年抗战胜利后, 《申报》被国民党接收, 解放前夕,该报终刊,前 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 号。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 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 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发展迅速,产生许多著名的演员、 导演和电影作品。 (4)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的作用, 电影题材单一。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5)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拍摄了 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小花》 、 《牧马人》等。 3.电视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 (2)发展过程:① 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 1978 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 90 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 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探究主题一 报刊业的发展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知识主线
情境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 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 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 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 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探究思考
情境材料二
中国近代几种重要报刊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一 探究思考
图二
图三
图四
你认为报刊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上述报刊的共同作用 又是什么?
答案 社会功能: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 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共同作用:发挥舆论作用,唤醒 民众,启蒙民智,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名师指津]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的起始目的并非是满足普通民众需要, 而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情境材料
1909 年初, 《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
开眼界, 可以当作游历, 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 同身历其境, 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 岂不比听戏强的 多么? ”
探究思考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种大众传媒?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答案 电影。
(2)这种传媒事业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是什么?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学帮助】 1.“资料卡片”《申报》解读:这段选自 1872 年《申报》上的 资料,介绍了新闻报刊发展、传播的概况,赞美了新闻报刊 是:“大有益于天下也”。 2.图片《刊发戏剧消息的〈戏报〉 》解读:清末民初时,各戏院 公布演员姓名及其上演剧目的宣传品,早年统称 “戏报”。 一般为八开大小,单面石印,最上面为茶园招牌、地点、票 价。下面为日夜场出台演员和所演戏名。按照习惯,挂头牌 的艺人列名正中,其他角色两旁排名,或者把姓名排成品字 形,上方列姓,姓下书名。配角自然排在最外边,单行书名, 字体较小。约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报上刊出的戏曲节目, 人们不再称为“戏报”,改称广告。而戏院散发的单张戏报, 1937 年年初仍在印行。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 各戏院的业务宣 传开始专门依赖于在媒体上刊登广告,不再散发戏报。
(3)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 中央到地方 、从对内到对外的 多系列、 多层次 、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出现: 1993 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影响 (1)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4)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 新观念和新模式 。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出现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 足时代的要求。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兴起与发展 (1)1873 年的《 昭文新报 》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 中外纪闻 》 、 《强学报》 、 《时务报》等。 3.通俗性报刊特点 (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取材世俗 ,满足了市民文化消 遣的需要。 (2)知识性与 趣味性 相结合。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是政治运动需要的结果。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 级为宣传其变法、革命思想,开启民智,纷纷创办报刊来传 播民主思想, 以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推动了报刊创办 高潮的到来。 后来为适应市民文化需要, 报刊增加了趣味性 的相关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探究主题二 广播影视的普及 知识主线
本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栏 目 开 关
学案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标要求] 化。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 例,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学要求】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基本问题: 1.中国最早的报纸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结合报刊的发展历程, 说明报刊在近现代社会中发挥了什么 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在我国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 4.联系报业、影视业、互联网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 现代媒介的异同。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 1923 年, 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 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 中央广播电台 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建立起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 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 (1)1896 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 影放映。 (2)1905 年《 定军山 》的拍摄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 片。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答案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
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 新图存。
[重点精讲]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推动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西方报业和文化的扩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2)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品种单一的官方报 纸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4)近代政治运动的需要和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