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8)
2018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文档资料
医院感染暴发定义、诊断原则
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趋势定义
病原学诊断:
※ 导管尖端培养细菌数≥15cfu/平板。 ※ 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 ≥100cfu/ml;或细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 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 出同种细菌。
血管相关性感染常见的有败血症、动静脉 炎、皮肤软组织感染。 ※ 病人有发热,导管尖端培养细菌数 ≥15cfu/平板、血培养阳性,诊断为败 血症。 ※ 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 血管局部软组织有红肿、压痛或有脓 性渗出物,属皮肤软组织感染。
生的子宫内膜炎
(2)潜伏期: 传染病要最长潜伏期(平均潜 伏期+48小时) (3)输液反应与医院感染鉴别:
出现输液反应,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除,为热原反应,不算医院感染。如 10小时后高热不退,血常规WBC计数↑或血 培养(+),应考虑医院感染。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 的感染:
※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 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 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
※ 尿中培养出L型细菌,只算一次感染。
(六)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和器官感染。无植入物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 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 人造血管、人工关节等)术后一年内发生与手 术有关的深部软组织或器官的感染。 手术切口自然裂开常见原因:技术问题、腹压 增高、脂肪液化、感染。
见到细菌。
说明:
※ 非导尿或穿刺留取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 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应考虑有污染 可能,需重新留标本送检。 ※ 尿标本应及时送检,若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小时,即使培养结果细菌数≥104cfu/ml或 ≥105cfu/ml,亦不作为诊断依据,应重新 留取标本送检。
2018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4-最新医学文档
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分枝 杆菌感染暴发(广东深圳, 1998)
事件经过:98年4、5月共做292台手术,至8 月20日止,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感染率 56.85%。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 形成窦道。清创换药后创面不愈合,或愈合后 又复发。 调查:20份切口分泌物培养出龟分支杆菌(脓 肿亚型)。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 格。检测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浓度为 0.005%。 结论: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 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 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特定条件包括: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几个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和 易误解的问题
炎症与感染 定植与感染
发热就是感染? 细菌培养阳性就是感染? 定植就会感染?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 全身反应 :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炎症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指征 。
定植(colonization)
定植:微生物在人体内一定环境或解剖位置落 脚或存活, 但不侵入组织,不引起免疫反应和疾病 的状态。 定植一定会感染吗?
医院感染特点
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易被原发、基础病掩盖 ,造成漏、误诊。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多 重耐药菌),容易出现混合菌感染,故临床表 现复杂,治疗难度大。 好发于老人、婴幼儿、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 疫力低下患者。 感染发生多与侵入性操作有关。 手的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可直接 或间接引起感染并造成流行。 医务人员即是医院感染的传播者也是受害者。
医院感染标准
医院感染标准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由于医疗机构环境、医护人员、设备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严格的医院感染标准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医院感染标准应包括医疗机构内各个环节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报告。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消毒、隔离等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的处理也是医院感染标准的重要内容。
其次,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和个性化防控措施。
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医院应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手术创面较大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护理,减少感染的发生。
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高危环节,医院还应加强空气净化、无菌操作等措施,防止术中和术后感染的发生。
最后,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医院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对于感染源的追踪和控制、患者的隔离和治疗、相关医护人员的排查和处置等,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机制和流程,确保感染事件得到妥善处理,避免扩大感染范围。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措施,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或医疗器械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
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痰液、脓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炎症指标、免疫学指标等的检测。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医院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如X线、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部位的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疑似医院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5. 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对医院感染进行临床诊断。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病情发展趋势等因素。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全面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原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手段进行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诊断手段,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14—2018年海南地区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
DOI:10.12138力.issn.1671-9638.20218006•论著•2014-2018年海南地区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樊雯婧,蒙定武,楼冬洁,陈海霞,陈健,欧万秋,鲜于舒铭(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海南海口570311)[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8年海南地区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为降低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4,2016和2018年参与海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4,016,018年分别调查患者17497、18509,270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88%〜3.26%,呈下降趋势(7<0,001);三年共计感染部位1612例次,以下呼吸道感染(13例次,50.43%)和泌尿道感染(242例次,15.01%)为主;综合ICU是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22.46%〜34.53%)。
共检出病原菌8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64株,74.4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69株,1&95%)和大肠埃希菌(122株,13.6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占比最高(48株,5.38%)的革兰阳性菌。
三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87%〜34.95%,呈下降趋势(7=0.001)。
结论尽管海南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有所下降,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重点科室、部位、环节及高危人群的防控管理力度,逐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综合ICU;现患率;横断面调查[中图分类号]R181.3+2Prevalence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pati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hospitals in Hainan from2014to2018FAN Wen-jing,MENG Ding-xvu,LOU Dong-jie,CHEN Hai-xia,CHEN Jian,OU Wan-qiu,XIANYU Shu-ming(Of f ice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Hainan General Hospital/Hain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kou 570311,China)[Abstract]Objectve 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of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HAI)ofinpatientsata l levelsofhospitalsin HainanProvincefrom2014to2018,providescientificguidanceforreducingtheincidenceof HAIin Hainan Methods Cross-sectionalsurvey method wasusedtoconductbedsidesurveyand medicalrecord surveyforinpatientsparticipatedin HAIprevalencesurveyin Hainanatsurveydayin2014,2016and2018,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with SPSS20.0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17497,18509and22705patients were surveyed in 2014,2016and2018,HAIprevalencerateswere188%-326%,showingadownwardtrend(7<0001);there were1612infectionsites,themaininfectionwere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813times,5043%)andurina-ry tract infection(242times,15.01%);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 was the department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2246%-3453%)Atotalof892pathogenicstrains were isolated,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n=664,74.44%) ,mainly7seudomonas aeruginosa(n=169,18.95%)and Escherichia coii(n=122,13.68%),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n=48,5.38%)among Gram-positive bacteria Utilizationratesofantimicrobialagentswere328%-3495%in three years,showing a downward trend(7=0.001).Conclusion Although the prevalence rate of HAI in Hainan Province has decreased,it is still necessary to[收稿日期]2020-08-29[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20A200085)[作者简介]樊雯婧(1986-)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研究。
医院感染标准
医院感染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或医院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更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首先,医院感染标准应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手是否干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
另外,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频率进行手部消毒,以确保手部的卫生。
其次,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要求。
医疗器械和设备是医院感染的另一重要传播途径。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程序和频率,确保其在使用前后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另外,医院感染标准还应规定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存放和维护要求,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和频率,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达到标准要求。
另外,医院感染标准还应规定医院环境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要求,以及医院环境中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要求。
最后,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患者隔离和防护要求。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相应的隔离和防护程序和要求,以防止感染在医院内传播。
另外,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医院感染标准还应规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医院感染标准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院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标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2018版)
• 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 持作用。
2 .目标性监测要求
•1 )应有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 风险因素的监测计划与控制措施,并落实。 • 2 )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 • 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等主 要部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 3 )对目标性监测工作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检 • 查、自查,对监测资料有定期(至少每季度)总 结、分析与反馈,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职责与落实
1 .有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工作计划有效 落实。 2 .开展的工作内容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的要求和医院工作的需要。 3 .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 学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与落实
1 .医务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与落实, 包括以下内容:
• 5 )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 处 置预案知晓率达100%。
• 6 )有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成 效 进行追踪。
•7 )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遵循WS/T • 524的要求。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院感暴发
•什么是院感暴发:院感暴发是指在医疗机 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 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个案追踪
医院现场评价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采用真实患者分析 医院所提供治疗、护理和服务的过程,以评估各学科、科 室、项目服务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治疗和服 务中的重要功能,旨在追踪某一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服务 的全过程。
2018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范围
调查分两个时间段: 6月20日(周三):综合病房楼 6月21日(周四):内科1号楼、2号
楼、3号楼、急诊科、儿科楼、肿瘤 科楼、感染性疾病科。
2021/4/29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范围
调查时间: • 6月20日(周三):综合病房楼 • 调查对象:
① 6月20日0—24时止,所有住院病人。包括 20日出院、转科、死亡病人)。
② 20日新入院病人不列为调查对象。 应查人数=调查日在院总人数-该日新入院病人数+
2021/4/29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 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如败血症→肺 炎),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 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 感染)的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如鹅口疮、败血症等。
2021/4/29
注意:宫内感染与新生儿感染鉴别:
➢ 总结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现状,指导我院感控工 作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特殊细菌耐药情况 提供可靠的依据。
2021/4/29
目的与意义
➢通过调查可以进一步学习《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提高临床医师医院感染诊断水平.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排查感染隐 患,提高临床医生微生物送检意识,促进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医疗安全。
2021/4/29
卫生部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 版)》
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 医院感染现患率≤10%。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2021/4/29
目的与意义
➢ 贯彻执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 感染监测规范》
➢ 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 地、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工作计划及我院院工 作计划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或照护的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
因此,制定科学的院感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8℃。
2.局部炎症,患者在手术部位或插管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炎症表现。
3.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4.尿路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5.其他感染表现,如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血培养,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存在。
3.痰培养,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测痰中是否有病原体的存在。
4.尿常规,检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等异常指标。
5.其他特殊检查,如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是否有肺部感染表现。
2.腹部B超,对腹部感染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是否有脏器感染的表现。
3.其他特殊检查,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四、病原学诊断。
1.细菌培养,对患者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真菌培养,对患者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确定感染的真菌病原体。
3.病毒学检测,对患者血清、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确定感染的病毒病原体。
五、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诊断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院感的诊断结果。
六、预防和控制。
1.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加强手部卫生,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场所要进行定期消毒,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规范使用抗生素,医生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2018版医院感染诊断实用标准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基本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
(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6)住院时间长者。
(7)手术时间长者。
(8)营养不良者。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如何诊断?(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可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等感染症状。
2.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3.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消化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4.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5.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头痛等与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灶的位置和范围。
三、病原学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预防与控制。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五、治疗原则。
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严格控制感染灶,保持患者的内环境清洁。
3. 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
六、结语。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院内感染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对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院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渗出、疼痛等。
在诊断院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确定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院内感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感染部位的情况,对于感染的定位和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四、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诊断院内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患者标本的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诊断手段外,还可以结合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等辅助检查项目,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以确定院内感染的诊断。
六、诊断标准的要求。
在进行院内感染的诊断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还应当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以避免误诊。
七、结语。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严格遵循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流程,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13项指标详细解读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13项指标详细解读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1.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2.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3.指标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10%4.计算公式:指标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1.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2.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3.指标要求: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要求≤10%4.计算公式:5.计算方法:以调查日凌晨0点时全院住院患者人数为分母,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人数(例次数)为分子。
指标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1.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2.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3.指标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要求≤10%4.计算公式:指标4.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于2015版)1.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五类七种第一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①大肠埃希菌;②肺炎克雷伯菌;第二类: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第三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④粪肠球菌;⑤屎肠球菌;第四类: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第五类:⑦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是指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病频率。
【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2018.11.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 2009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5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2018年医院感染暴发及处置培训课件
(三)、工 作 职 责
❖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 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 理科,如夜间和节假日发生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
❖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 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的暴发,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 告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
及处置
院感科
2018年9月18日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卫医政发〔2009〕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进一步规 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置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 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 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研究制定 了《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现印发 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义
➢提高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 ➢提高床位周转率 ➢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 ➢减少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 ➢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内容
❖ 应急组织机构 ❖ 医院感染暴发定义 ❖ 工作职责 ❖ 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工作 ❖ 疫情的报告 ❖ 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
诊断当中的几点说明
住院获得,出院发病常见于:
• 住院期间获得病毒感染,出院时处于窗口期,出院后 相应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或培养出病原体。
• 无植入物发生手术后30天内的手术切口感染。 • 有植入物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切口、器官或腔
隙感染。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 肺炎→败血症,属新的医院感染。 迁徙灶不算医院感染: • 败血症后在远隔器官或组织形成病灶,如肝、肾、盆
XXXX年医院感染考核标准
XXXX年医院感染考核标准1. 简介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是指在住院期间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医疗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还会导致治疗费用的增加,增加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感染考核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XXXX年医院感染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
2. 考核指标XXXX年医院感染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2.1 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率可以反映医院内医院感染的程度。
具体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等。
评估医院感染率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科室、不同手术类型、不同病人群体的情况,比如ICU的医院感染率较高,由此需要对不同科室进行分别考核。
2.2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防控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对于评估医院感染防控能力非常重要。
具体指标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规率、空气消毒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次性器械使用情况等。
2.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是对医院感染动态的及时掌握和上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控感染。
评估指标包括感染监测程序的完整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上报率等。
3. 考核方法为了评估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考核:3.1 调查问卷通过向医院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情况。
3.2 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率、手卫生合规率、一次性器械使用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3.3 现场考察组织专家团队对医院进行现场考察,包括查看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等。
4. 考核结果与应对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医院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果医院感染率较高,可以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实施水平。
•如果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存在问题,可以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卫生合规率。
医院感染标准
医院感染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环境中获得的感染,它是医院内的一种重要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扩散。
因此,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首先,医院感染标准应包括医疗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标准。
医疗设施和设备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如果清洁消毒不到位,就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清洁消毒的具体步骤和频率,确保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符合卫生标准。
其次,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标准。
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手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就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不同情况下的手卫生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消毒剂等。
另外,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患者隔离标准。
某些传染病患者可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进行隔离,就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哪些病种需要进行隔离,隔离的具体要求和程序,以及隔离病房的管理和监测等。
最后,医院感染标准还应包括医院环境清洁标准。
医院环境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如果环境清洁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应规定医院环境的清洁要求和频率,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符合卫生标准。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标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医疗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患者隔离和医院环境清洁等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标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医院感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和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检测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概述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1.2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局部红肿、脓液分泌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2.3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范围和程度。
三、医院感染检测方法3.1 细菌培养:将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痰液)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3.2 快速检测:利用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更快速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3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反应,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2 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定期对医院的空气、水质、表面进行消毒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3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5.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案,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5.3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正确的诊断和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8)
原体所致。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
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36
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
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
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
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 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 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 培养出同种细菌。
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 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 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30
一、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 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 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 (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的类型
病 原 A体 被 清 除
4
病原体进入机体 后被特异性和非 特异性免疫机制 所清除
在病原体少或毒力 低或宿主机体抵抗 力强的情况下
B、病原携带状态 分潜伏期、恢复期和“健康”携带
“健康”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点是能排出病 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健康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常不易为人们识别 (如MRSA携带者),在医院感染中具有重 要流行病学意义。
• 诊疗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造成 的感染。
17
下列情况肯定 为获得性医院感染
1、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计算 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而发生的感染。
2、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 48小时以后者。
3、病人发生的感染是上次住院期间获得 的。
18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 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分子生物学?血清学 • 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 必要时咨询微生物学家、感染病医师
15
二、医院感染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 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入院时已处于 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6
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流行的病原体重要来源
7
E、显性感染
• 又称临床感染,系指病原体 侵入人体后,不仅引起免疫 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 的作用和变态反应导致组织 损伤,引发病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
8
病原体的清除
×
携带
×
隐性感染
√
慢性感染
×
慢发感染
×
潜伏感染
×
激活(活化)
√
急性感染
√
感染的共同特征
• 病原体 • 感染性(传染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有免疫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任南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1
感染的含义
1、从微生态角度认识
• 定义:系指病 衣原体 支原体
原体对宿主异 立克次体
常侵袭所致的
病原体与宿主 放射菌
宿
之间相互作用 真菌 原虫
的一。
等病原体
2
什么是感染?
微生物、机体,在环境中的斗争。
微生态的观点:微生物与机体之间,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斗争。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 子刺激产生的炎症。
19
诊断医院感染的意义
• 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医院感染是治疗 医院感染的前提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是作好医院 感染监测的基本条件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 爆发控制的关键
20
谢 谢 各 位
21
10
区别污染与致病菌
• 定量培养 • 纯培养 • 特殊菌(如荚膜) • 在白细胞内 • 血清凝集试验
诊断依据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
12
诊断感染的步骤
• 定性,是否是感染?临床表现,WBC 及N,CRP 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 影像学,病理学
• 定位,感染部位在哪里?局部?全身? • 定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 • 如何确定病原体,涂片?培养?活检?
5
C、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或患某一传染病 后,病原体寄生于人体某一部位, 机体免疫将病原体局限不显示临床 表现,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当机 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时,病原体又 大量复制或繁殖,出现临床表现。
• 如器官移植后的CMV感染
6
D 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 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 起轻度组织损伤,无明显的症状、体 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 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