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分析理由。)

1.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价值构成的资本技术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解答:

此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从资本的物质形态上看的,它是资本的物质形态在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从资本的价值形态上看的,它是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和资本的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技术构成决定着价值构成,价值构成反映着技术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1. 实行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状况和其他经济条件决定的。

解答:

此观点是正确的。

第一,我国现阶段还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同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也卷入世界经济联系之中,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应运而生,与公有制及其他形式共同发展。

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以近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 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

解答:

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主要作用是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当经济中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时,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降,如此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反映资源的供需关系,为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调节提供迅速、灵敏的市场信号。

二、简答题

1. 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解答: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以特定的劳动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以适应自身的特定需要的过程。离开了土地、矿藏和其他自然物质,具体劳动创造不出任何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

2.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哪些方面决定。

解答:

(1)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

(3)劳动力教育和训练所需费用。

(4)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 简述选择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答:

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不可能像某些国家那样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在经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也不可能像某些国家那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派发起的改良运动不可能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半封建半殖民的旧中国不可能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经济落后国家处于其依附、被统治地位,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它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变成自己的附庸。因此在近代中国,一切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以共产党为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人民民主革命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论述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正确、全面、条理清楚。)

1.论述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

解答:

中国渐进式改革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在改革的性质和目标上存在着的根本差别。然而,对于改革道路的选择和形成来说,性质和目标问题恰恰是一个核心问题。改革的方式是内生于改革目标的,离开了改革的目标和性质,改革的成本、收益和方式方法的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必然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必然要在改革中寻求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稳定与变革、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国有与非国有的结合,归根结底,要在工业化、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稳定与发展中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苏东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的私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必然会出现制度的断层,从而也就无法避免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生产的停滞与下降。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2. 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

解答:

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劳动的个体性表现为:(1)每一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同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是相互独立的,在我的劳动和你的劳动,我的劳动产品和你的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2)每一个劳动都是在独立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自己意志的控制下,自主地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问题。

分工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相互分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人的个别劳动具有了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分工造成了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全面的相互依赖,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比如,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食物;生产部门为非生产部门提供物质产品,非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生产资料部门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物质设备,消费资料部门为生产资料部门提供消费品,等等。(2)从工厂内部分工看,由于实行劳动分工,每个劳动者都只能承担某种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工厂所出产的纱、布、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才变为成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在这种结合劳动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