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行为学》 第7章 家畜采食与排泄行为

合集下载

猪的行为学

猪的行为学

猪的行为在生产中的应用
社会行为与养猪生产
猪属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群居对于猪而言有其特定 意义。 一定的饲养密度内,适度的争斗行为可以促进猪只 的运动和采食量,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饲养密度过大,群内的咬斗次数和强度升级,会造 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降低个体的采食量和增 重速度 。 因此,在设计栏圈时既要考虑大群饲养,也要注意 适度的饲养密度。
饮水
饲料类型
饮 水 量 大 与 采 食 交 替 进 行 干 湿 料 频 率 差 异 大 生长 猪饮 水与 环境 温度 密切 相关
采食
频率
饲养管理与猪的行为
猪后天学习行为的利用
猪出生后对新事物熟悉后便建立较固定的认识 , 对吃 、 饮的记忆力很强 ,能准确记住睡窝 、 食槽 、 饮水器、 排泄点的位置 ,以及定时喂料、给水的笛声、铃声、敲 打声。
养殖密 度大 咬头、 咬尾等 饲料浪费, 增重下降等
解决:合理分配饲养密度,禁止无关人员频繁进出圈舍,保证 充足的营养供给。
猪的行为在生产中的应用
采食行为与养猪生产
颗粒料 甜食

湿料
“猪吃死食”
猪采食的 选择性
粉料
不喜爱
干料
猪的行为在生产中的应用
排泄行为与养猪生产
猪是爱清洁的动物。 在生产实际中,当猪初次进圈或合栏并群时,就 要注意调教,将其首次排泄的粪便放置于猪圈的 某一角落,以后猪就会养成到该点排泄的习惯。 另外,饲养密度过大会干扰定点排便习性。在生 产中,应控制猪群的适宜密度,对于保持猪群的 良好习惯和猪群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训练 能建立猪的良好的三点定位 ,达到提高生产效 率的目的。
饲养管理与猪的行为
性行为

奶牛的生理行为习性

奶牛的生理行为习性

奶牛的生理行为习性奶牛的生理行为习性主要有:采食习性、反刍性、饮水习性、爱洁习性、排粪尿习性和发情行为。

(1)采食习性牛采食时往往不加选择,狼吞虎咽,采食时不经仔细咀嚼即匆匆吞下,待休息时进行反刍再咀嚼。

因此,饲喂块根饲料时要注意不要过大,过园,最好切成片状或铡碎后饲喂,否则,容易发生食道阻塞。

饲喂草料时要注意清除铁钉,铁丝等尖锐金属异物,否则容易发生创伤性网胃炎及创伤性心包炎。

(2)反刍习性牛采食时经初步咀嚼混入唾液形成食团忽忽吞下,进入瘤胃贮存,经被带入的碱性唾液软化和瘤胃内水分浸泡后,待休息时再进行反刍。

反刍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四个过程。

奶牛一般采食后30-60分钟开始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40-50分钟,一昼夜反刍9-12次,反刍时间6-8小时。

采食后应给予充分休息时间和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正常反刍。

正常反刍是奶牛健康的标志之一,反刍停止或次数减少,时间缩短,表明奶牛已患病。

(3)饮水习性奶牛一天的饮水量一般是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4-5倍,是产奶量的3-4倍。

如一头600公斤体重、日产奶20公斤的话,日粮干物质进食量应是16公斤,一天的饮水量是60-80公斤。

夏天饮水量更大。

奶牛采食后2小时内需要饮水,最好让其自由饮水,水温10-250C为宜,冬天宜饮温水,夏天宜饮凉水。

(4)爱洁习性牛喜欢吃新鲜饲料,不爱吃剩余饲料。

因此,饲喂时应少给勤添。

下槽后应将饲槽中的剩余草料清理,下草前,应将饲槽冲洗干净。

清槽后的剩余草料可凉晒后重新加工利用。

牛爱喝新鲜、清洁的饮水,因此,对水槽应定期刷洗。

牛喜欢清洁、干燥的环境,因此,牛舍地面在每次下槽后应清扫、冲洗干净,运动场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防止积水,夏季要注意排水。

(5)排粪尿习性由于奶牛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大,排粪屎的数量也大,奶牛是家畜中排粪、排尿量最多的家畜。

一头成年母牛一昼夜排粪量约30公斤,占日粮采食量的70%左右,一昼夜排尿量约20公斤,占饮水量的30%左右。

第四章_排泄行为

第四章_排泄行为

一定要放稳。每天逐步减少猫沙量,最后移掉猫沙
盆,要耐心诱导,整个训练过程大约半个月。
如何训练狗在固定地点大小便
当你有了一只新的小狗,于是你做了一切该做的 事:打疫苗,除虫,让兽医作检查。你刚把小家伙带回 家,可它干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在新地毯上撒尿。好了, 如你所料。你的家人说“不行”,并把它带到外面让它 知道那里才是撒尿的地方。小狗摇摇尾巴,蹦两下,可 能还真在外面又撒了点尿。于是你就表扬了它并在心里 想,这事并不太难。 可你把小狗带到屋内刚十分钟,小家伙又在屋里撒 尿了。就这样持续了数周。不管你教它多少次,它似乎 根本领会不到你的意图。你几乎就想要把你的新宠物送 人了。可别那么做。要领是调整一下你自己来适应小狗 的行为,而非相反。你可采取以下方法来驯服你的小狗。
4、兔的排泄
家兔是穴居动物,一 般不往窝里排泄。笼养时 经常在一个角落里排泄。 家兔有食粪行为,即用直 接采食从肛门排出的粪粒。 这种粪粒未经过盲肠而直 接由结肠经肛门排出,外 面露有白色的粘液,富含B 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B1。如果人工阻碍家兔的 食粪,能使之衰弱而致死。
兔的排泄特点
兔的尿量少而浓度极大,母兔和小兔以蹲踞姿势 排尿。成年公兔能在跑动中将尿甩出很远。尤其是有 异性存在或性欲得不到满足时,甩尿更甚。 甩尿一方面 是求爱的表现, 另一方面也是领 域行为,可使气 味标志达到更高 和更远的地方。
正常的牛一天平均排尿9次,排粪11-13次。排泄 次数与数量依饲料、环境温度、湿度、产奶量和个体 的不同而异。吃青草比吃干草排粪次数多,产奶牛比 干奶牛排泄多,在高湿环境中,排尿次数明显增加。
2、马的排泄
马的排粪姿势与牛相 似,但不能在行走或采食 时排泄。公马排尿时两后 腿向后伸展,背部稍凹。 尿完之后,总要闻一闻, 然后抽打尾巴离去,排粪 前后也经常闻闻粪堆。带 驹的母马比较注意保持皮 肤和乳房的洁净,排尿时 后肢分开。体弱的马排泄 次数较多。

家畜饲养中的采食行为与饲料管理

家畜饲养中的采食行为与饲料管理

家畜饲养中的采食行为与饲料管理家畜饲养是农业中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通过饲养家畜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肉、奶和其他动物产品。

而家畜的采食行为和饲料管理对于保证家畜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家畜饲养中的采食行为与饲料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家畜的采食行为1. 饲料摄入量和频率家畜的采食行为受到饲料摄入量和频率的影响。

饲料摄入量与家畜的体重、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家畜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寻找食物,并且摄取适量的饲料。

而采食频率则取决于饲料的消化速度和营养需求,一般来说,家畜会多次采食,保持较为稳定的饲料供应。

2. 采食顺序和选择家畜在采食时通常有一定的顺序和选择,它们会根据自身的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

例如,牛对青草有较高的偏好,而猪则对谷物等碳水化合物较为喜欢。

此外,家畜还会在采食时有一定的顺序,优先选择高能量或高蛋白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3. 采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家畜的采食行为除了受到基本的生理需求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饲料质量:饲料的口感、气味和营养成分等因素会影响家畜的采食行为。

优质的饲料通常受到家畜的喜爱。

(2)社会环境:在集群饲养条件下,家畜的采食行为还会受到其他同类的影响。

例如,在猪圈中,一般有较为明确的食物分配顺序,较弱的猪会在采食时受到排挤。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的种类和配比在家畜饲养中,合理选择饲料的种类和配比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不同的家畜对饲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养殖者需要根据家畜的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和营养需要,合理选择饲料的种类和配比。

同时,科学的饲料配比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2. 饲料的加工和储存为了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饲料的加工是必要的。

常见的饲料加工方式包括粉碎、压制和烘干等。

合理的饲料加工可以增加饲料的口感和可食性,提高家畜的采食率。

同时,饲料的储存也需要注意,防止饲料受潮或霉变等情况的发生。

家畜行为学参考资料

家畜行为学参考资料

家畜行为家畜行为是家畜对某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或家畜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某种生活方式的反应。

自然选择是根据自然界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进行选择的方法。

人工选择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的过程。

生物节律概念特征生物节律包括节律期变幅和相位三个部分。

每种生物的活动周期是由许多重复单位所组成的,这些重复单位叫周期,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就是节律期。

在一个周期内动物活动率(如取食频率)的变化范围叫变幅。

在一个周期内任何被指定的部分称为相位或者阶段。

休息行为指家畜停止运动减少能量消耗,恢复体力的一种活动方式。

性行为动物在繁殖期表现出来的与繁殖直接相关的行为。

繁殖行为包括性试探、求偶、交配、筑巢、分娩、育子、离乳和母子分离等一系列行为。

性选择指通过选择过程使一性个体(通常是雄性)在寻求配偶时获得比同性其他个体更有竞争力的特征。

发情是指母畜出现卵泡发育,能够产生正常的成熟卵子,同时母畜的生殖器官和行为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发情周期从这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所持续的时间为一个发情周期。

一个发情周期包括发情持续期和发情间期,牛的发情周期是21天,羊也是21天,猪19-20天。

性成熟动物发育到一定年龄,雌雄两性都会表现出性行为,显示第二性征,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和卵子,如果交配能受孕,这个时期叫做性成熟。

一般认为性成熟为雌性动物第一次发情的年龄或日期。

母性行为指幼畜出生前后母畜所表现出来的与分娩和育幼有关的行为。

母性行为包括对生育地点的选择、筑巢、产仔、清理仔畜、对仔畜的辨别、哺乳以及保护等一系列行为。

社会行为家畜是群居动物,群体的大小因家畜品种和饲养管理而决定。

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家畜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交流行为、斗争行为和游戏行为。

交流行为: 交流是社会行为的基础,信号发出者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诱发特定的个体或集团按信息的暗示做出相应的反应。

家畜行为学 第7章 家畜采食与排泄行为

家畜行为学 第7章 家畜采食与排泄行为
? 羊的口唇灵活,采食用嘴唇,用切齿和齿板切断 饲草,山羊喜欢攀登和采食树叶,采食时嘴张开 的直径约3cm,采食次数 4-7次,时间9-11h。 采食鲜草量1.3-1.9kg 。反刍时间8-10h,反刍次 数15-20次,咀嚼次数 39000次,每次反刍时间 1 -120分钟,食团数 450-500个。
? 影响反刍的因素有多种,母牛发情时,反刍 几乎消失,但并未停止,疾病、饥饿、愤怒、 恐惧、分娩前、粗饲料摄入过少都能影响。
牛的饮水
? 饮水活动涉及到水的总消耗量,其中包括饲料 中含有的水分,在温暖天气,牛通常每天饮水 1-4次,在热天或饲料中精料比率较高时,饮 水次数即增加。
2. 羊的采食行为
? 鸡的嗅觉很迟钝,对饲料味道的要求不高,所 以,饲料中是否添加香味剂对其采食量没有影 响。鸭喜欢采食带有鱼腥味的饲料。
五、异常采食行为
? 1. 肉食家畜的异常采食行为。狗和猫有时 会表现出对非食品的咀嚼和抓搔,这种行 为经常会将主人的衣物损坏,在幼年的狗 和猫,其实是对物体的探究和玩耍,注意 预防。
三、杂食家畜的采食行为
1. 猪的采食行为
? 猪的食谱很广,有独特的采食方式,善于从土 地中掘食,猪的室外探究活动大多数涉及拱土 活动。猪拱土的本能是从祖先遗传下来的。目 的是为了寻找食物,以补充其营养不足,拱土 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使喂研磨极 细的饲料,仍表现拱土行为。
? 猪吃料时多是叼满一口,然后咀嚼,吃稀料时 能把嘴插入水中,捞固体食物,猪的鼻吻是高 度发达的感觉器官,而且嗅觉十分灵敏,在采 食活动起主要的作用。
吸吮吸吮姿势不正确引起下痢姿势不正确引起下痢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牛无上门齿牛无上门齿啃食能力很差啃食能力很差牦牛除外牦牛除外因此因此牛依靠高度灵活的舌头采食饲料牛依靠高度灵活的舌头采食饲料用舌头把草卷入口用舌头把草卷入口

浅谈动物行为学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的结合

浅谈动物行为学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的结合

浅谈动物行为学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的结合王松波;束刚;王丽娜;朱晓彤;高萍;江青艳【摘要】@@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或动作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从生理学机制分析,动物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复杂过程.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摄食行为、排泄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群体行为等.【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0(019)006【总页数】3页(P17-19)【作者】王松波;束刚;王丽娜;朱晓彤;高萍;江青艳【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12动物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或动作的变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从生理学机制分析,动物行为是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复杂过程。

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摄食行为、排泄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群体行为等。

在畜牧生产实际中,适宜的行为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有害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动物的长途密集运输造成的运输应激行为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肉品质;仔猪的并窝可能导致争斗行为,优势序列则会影响到群体整齐度等。

因此,熟悉动物行为、并按照动物的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饲养管理措施,不仅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提高动物的肉品质,保护动物的福利。

1 采食行为理论与畜牧生产实际的结合采食行为包括一切获取、处理和摄取固体液体营养物质的活动。

采食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正常采食也是动物健康的标志。

采食行为主要受到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调节,包括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不同动物的采食特点各异,但摄食过程都包括采食的发动、采食的进行和采食的终止三个步骤。

家畜养殖中的采食行为研究

家畜养殖中的采食行为研究

家畜养殖中的采食行为研究家畜养殖是人类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而家畜的采食行为则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家畜养殖中的采食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家畜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影响。

一、采食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家畜的采食行为是其获取养分、保持能量平衡的基本方式。

通过研究家畜的采食行为,可以了解它们的进食量、进食能力、进食能力的变化规律等,为科学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采食行为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料成本,改善家畜品质。

二、家畜的采食行为特点1. 进食能力和速度:不同种类的家畜在进食能力和速度上存在差异。

例如,鸡类进食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摄食;而牛类则需要较长时间来咀嚼慢慢吞咽。

2. 进食能力的变化:家畜的进食能力会随着年龄、生理状态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

年轻动物的进食能力较低,需要较多次数的采食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3. 进食量的调节:家畜会根据自身的能量需求和饲料的丰富程度来调节进食量。

当能量需求较大或者饲料供应较少时,家畜将增加进食量以满足需要。

4. 饲料选择:家畜在采食行为中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它们会根据饲料的味道、香味、外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例如,鱼类较喜欢吃含有蛋白质的饲料。

5. 社交性影响:在一些家畜中,社交性对采食行为的影响较大。

例如,鸟类会通过观察其他鸟类的行为来决定是否采食,而牛类则喜欢在群体中一起采食。

三、家畜采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家畜的采食行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饲料的质量和类型、环境因素、生理状态、社交性和遗传因素等。

其中,饲料的质量和类型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质量和类型的饲料会对家畜的采食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食槽的高低、饲养密度、气温等也会影响家畜的采食行为。

同时,家畜的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等也会对采食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四、家畜采食行为的研究方法研究家畜的采食行为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饲料消耗测定法:根据一定时间内饲料的消耗量来判断家畜的进食量,可以通过定时称量饲料的方法来进行。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原尿中的水分 被重新吸收,而尿素、尿酸和无机盐 等废物则被浓缩成尿液。
排尿的过程
膀胱括约肌的舒张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 胱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
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体外。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反 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 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道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尿道扩张和尿道修复等。
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了解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词
预防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 持家畜的卫生和健康,避免感染和损
伤。
总结词
掌握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如观察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脊 柱两侧,通过输尿管与膀 胱相连。
肾脏的组成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 肾盂三部分组成,其中肾 皮质是尿液生成的主要部 位。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负 责过滤血液、重吸收和排 泄废物。
肾小球
肾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过 滤血液,形成原尿。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排泄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 排尿的生理过程 •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其他排泄系统的疾病
01
排泄系统的概述
排泄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系统的定义
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排除 废物和多余物质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
排泄系统的功能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资料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猪起源及进化(一)家猪的起源家猪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猪种。

家猪的祖先即是野猪。

(二)猪的驯化1.人类定居生活是驯化野猪的先决条件。

2.禁锢是驯化野猪的必要条件。

3.饲养管理制度的改变。

4.人工选择。

二、猪生物学特性1.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2.食性广,饲料报酬高3.生长迅速,周转快,积脂力强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5.适应性强,分布广,但耐热性较差6.喜清洁,易调教7.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三、猪行为学特点(一)采食行为1.好拱土、探究2.嗜甜食3.料型的选择(二)排泄行为猪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排粪尿。

(三)群居行为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

(四)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等活动。

(五)性行为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六)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七)活动与睡眠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大部分活动在白昼,夜间有少量活动和采食。

(八)后效行为后效行为也称条件反射行为,是猪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第二章猪经济类型与品种一、猪的经济类型1.依培育程度分:原始品种、培育品种、过渡品种;2.依产地或来源分:国外品种、中国品种;3.依成熟早晚分:早熟型、晚熟型;4.依经济用途分:脂肪型、瘦肉型、兼用型。

1)脂肪型脂肪型的特点是生产脂肪多,体躯短、宽而深,头颈重,体躯丰圆,皮薄毛稀,体质细致,耐粗抗热。

典型代表:广西陆川猪2)瘦肉型瘦肉型猪的特点是产瘦肉多,脂肪少,体躯长,头颈比例小,后躯腿臀发达,背线、腹线基本平直,四肢长而粗壮,生长速度快,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

典型代表:大约克、长白、杜洛克。

3)兼用型各项指标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猪之间。

二、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一)我国地方猪品种的特点我国具有丰富的猪种资源,其共同特点是:繁殖力强,肉质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也存在着生长速度较慢,屠宰率偏低,膘较厚,瘦肉率偏低等缺点。

牛的行为学特点

牛的行为学特点

33牛的行为学特点唐海明1 杨 斌2(1.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留营分所,河北石家庄 050600; 2.行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余底分所,河北石家庄 050600)摘 要:在养牛过程中,我们要做好牛的防护工作,尤其是犊牛的防护,做好了犊牛的防护工作,对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牛的行为学特点。

关键词:牛;行为学;特点1 摄食行为牛采食饲料靠的是长而灵活的舌头,用舌头将饲料卷入口中,然后将饲料嚼碎,再吞咽入胃。

在放牧采食时,依靠舌和头的转摆动作将牧草扯断。

放牧牛只能采食地面上一定高度的牧草,而不能采食短草。

牛放牧时,平均每天行进4km(牧道每头牛约有2个牛体宽)。

一天有4个主要的牧食高峰:日出前不久;上午的中段时间;下午的早期;近黄昏。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牧食持续时间最长。

在其他时间,牛间歇地吃草、游走、休息或反刍。

牛放牧应抓紧早晚两头时间。

一天24h 中,牛牧食时间约为4~9h。

采食量大小受牛只年龄大小、生理状态、牧草植被和气候情况制约。

牛日采食鲜草量约为其体重的10%,折合干物质约为其体重的2%左右,牛牧食时一天饮水1~4次,躺卧休息时间约为9~12h。

牛在牧食活动中具有选择性,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通常会避免采食被排泄物污染了的、绒毛多的或者外表粗糙的牧草。

牛可用嗅觉选择各种类型的牧草,但味觉的刺激是决定选择的主要因子。

尽管牛通过训练能采食大量含有酸性成分的饲料,但仍喜食带甜、咸味的饲料。

2 反刍行为牛采食时非常粗糙,饲料未经仔细咀嚼即吞咽入胃。

当其休息时,在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刺激瘤胃前庭和食管沟的感受器,兴奋传至中枢,引起瘤胃的逆蠕动,食团通过逆呕反送到口腔,再咀嚼,混入唾液,再吞咽,这一过程称反刍。

反刍是所有反刍动物共有的行为特征。

牛反刍行为的建立与瘤胃的发育有关,一般约在9~11周龄时出现反刍。

每天反刍次数为9~6次,每次反刍约15~45分钟,每天用于反刍的时间约为4~9h。

牛反刍频率和反刍时间受牛年龄和牧草质量的影响。

家畜行为学最后的(1)

家畜行为学最后的(1)

一、家畜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家畜在各种环境下的活动模式,了解它们的习性。

2. 探索家畜行为习性的神经内分泌机理。

3. 获得知识,供畜牧兽医及畜舍建筑应用,所以家畜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畜禽的行为及本质。

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的条件,使之生活舒适,以提高生产性能。

二、行为学在现代畜牧生产中的作用随着工厂化集约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畜群规模扩大采用颗粒饲料,笼养,自动供水供料以及漏粪地板等措施,改变了传统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畜禽的正常行为习性,严重时会引起行为反常,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疾病。

1. 通过对家畜行为的研究,掌握畜禽的生活习性,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最佳的生活条件。

2. 满足家畜健康需求和福利要求。

3. 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发挥遗传的最大潜力。

4. 及早预防和避免由于行为异常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如何将学习家畜行为原理与畜牧生产相结合1、在动物管理上,利用结群行为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如:屠宰场、挤奶间。

2、管理者根据动物探究行为特点进行管理。

例如,对惊逃的小马不必去追,一般会自动返回;在导牛通道的设计上,通道的曲直、侧壁的高度与颜色均影响到牛群前进的速度;斑马条纹容易使动物徘徊不前。

对使疫的动物应尽量解除其探究行为。

3、排泄行为与舍饲管理的关系密切。

在合理的畜舍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家畜的本能行为来保持舍内的卫生,或者能使清理粪便的作业易于进行。

此外,应激能增加排泄次数和数量。

因此造成活畜运输时的减重(约3%)。

由于大部分排泄发生在装车后1小时之内,所以短途运输也难免减重损失。

4、在现代工厂化养猪条件下公猪单栏、单槽饲养,公猪之间彼此不相往来与接触,一旦碰面势必发生你死我活的咬斗,甚至咬伤致死。

为此,饲养员只好逐头追赶公猪配种与运动。

这种管理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工,给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

采用混群管理,就是利用猪结群行为到舍外运动场集体排粪尿与逍遥散步,以达到公猪相互接触,互相熟悉的目的。

公猪混群管理能够提高饲养员管理定额,减轻饲养员追赶公猪运动与配种时的劳动强度;公猪集体到舍外运动场排粪尿,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尤其是冬天,舍内无异味,保证舍内温暖干燥。

家畜的采食方式及其调节

家畜的采食方式及其调节
团 迅速 挤 入 食 管 。在 此过 程 中 , 食 团刺 激 了软腭 、 咽
食活动。反刍动物对血糖浓度不敏感 , 挥发性脂肪酸 是 其 反射 性调 节 的主要 影 响 因素 。
成 年动 物一 般 可 长期 维 持 相 对 稳 定 的体 重 和 身
体组成 , 同时 每天 的采 食 量也 变 化 不大 , 通 常不 超 过 1 0 %, 这 也是 由于 调 控 采食 的结 果 , 使 机 体 始 终 维 持
性状 有关 。一 般湿 的饲 料 比干 的饲料 咀 嚼次 数少 , 咀
肥 胖 。 因此 下丘 脑是 控 制采 食 的初级 整合 系统 , 对 采
食 调 节起 关键作 用 。
反射调节 。家畜通过视觉 、 嗅觉 、 味觉等接受外 界环 境 的刺激 , 兴 奋或 抑 制采食 中枢 的活 动 。例  ̄ n x / , 喜 食 或厌 恶 的食 物 , 会 直 接作 出不 同的采食 反应 。胃
能量 平衡 。此 时 的调控 , 体 脂是 关键 因素 。动物 经过
段时 间禁食或低水平营养后 ,一旦恢复正常饲养 往 往发 生 代偿 性 贪 食 , 以恢 复 身体 原 来 的体 脂 水 平 。 反之 , 人 工 强制 喂 食 , 提 高体 内脂 肪 蓄 积 , 随后 会 出

2 调节
部 和食 管 等 处 的感 受 器 , 发 源自传 人 冲 动 , 抵 达延 髓 中
枢, 中枢的传 出冲动引起反射性食管蠕动 , 推送食 团 向后移 行 。当食 团到 达食 管末 端 时 , 可 刺激 管壁 上 的 机械感受器 , 反射性引起食管一 胃括约肌舒 张 , 使 食
物 进入 胃内 。
吞 咽动 作 可分 为 由 口腔 到 咽 、由 咽 到食 管 上 端

《家畜行为学》第6章家畜的社会行为

《家畜行为学》第6章家畜的社会行为

通讯的功能
■ 1. 报警功能 ■ 大部分动物使用某种通用的警告信号通报危险的
临近。但“救命”或“逃命”之类意思笼统的词, 却可能给动物带来一场灾难。因为许多动物以家 庭为单位共同生活,它们会受到各种天敌的袭击, 因此必须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才能有效逃避。
2. 食物信号
■ 某个动物发现食物,通过发出信号,通 知其他同类动物共同享用,在自然界普 遍存在,特别在野生动物中更加常见。 如蚂蚁发现食物又无法移动时,会通过 发出声音和接触传递信号,通知其他蚂 蚁共同搬运。
■ 2. 性别。雌性家畜一般表达友好行为的次数要 多于雄性家畜。公母混养的畜群,一般母畜嗅、 舔公畜或为公禽理羽。
■ 3. 年龄。与未成年家畜相比,成年家畜群 体中出现友好行为的机会要多。
■ 4. 等级制度。畜群中处于下位的个体对上 位个体表达友好行为的次数要多。上位对 下位表达的次数少。
游戏行为(play behavior)
■ 家畜在幼龄时期,没有明确的顺位关系时存在的 一种活动方式。
■ 一、行为类型: ■ 模拟争斗(mock righting)、追赶(chasing)、模
拟性行为(sexual play)等。 ■ 二、作用: ■ 1、 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刺激大脑发达。 ■ 2、 增强环境的确认能力和运动能力。 ■ 3、 促进血缘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维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亲子间的信号
■ 往往幼畜发出呼救声召唤母畜。如小鸡骚 动不安的叫声会吸引母鸡的到来。
■ 小鼠的呼救声频率在45KHz到88KHz之间, 超出人类听觉的上限18KHz,母鼠听到呼 救声会将小鼠救回。
4. 个体对抗时的信号
■ 个体对抗信号是指动物为了某种方面的原 因而进行的对抗(如:食物、配偶等)。

第六章家畜采食与排泄行为

第六章家畜采食与排泄行为

及光照的影响,如产蛋鸡在傍晚采食比非产蛋
鸡多,非产蛋鸡采食高峰在早晨, 3 周以后的
鸡每天采食100-150g饲料。

鸡每天饮水很频繁,每天要到饮水处 30-40次。
四、喜欢和厌恶的食物

家畜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
上,形成了固定的传统的食物,形成了对
某些饲料种类的喜欢和厌恶。
家畜采食习惯:
物、采食以及后续行为。
家畜在采食行为中,对饲料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 性,这种选择性因品种、采食技能、生理状况等 条件的不同而异,但总的原则是用最少的时间和 能量去获取适合自身消化系统的食物。 草食动物(herbivores)
杂食动物(omnivores)
肉食动物(carnivores)

植被状态较差或适口性好的植物少时,草食家畜的
-120分钟,食团数450-500个。
3. 马、兔的采食行为

马的口唇十分灵活,能够选择精饲料和牧
草,放牧时,马用上唇抓住牧草,用门齿
切断,放牧时马每天只休息40分钟,其余 时间牧食。但夏季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 很少外出。

饮水依靠嘴吸,每天饮水1-3次,每次15
-30秒钟。

兔属于锯齿类动物,具有强大的门齿,由于
狗喜欢吃有肉的日粮,牛肉、猪肉、羊肉、鸡肉和马肉。
但光靠肉来养好狗的观点并不对(羽毛、皮肤、骨头和 草食动物的肠容物) 。

应该给狗适当的喂蔬菜。
不适合幼犬的食物
(1)冰冻的牛奶 ;
(2)含有大量脂肪的肉类;
(3)酸、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小骨头 大、中型幼犬可以喂它含有丰富钙质的大骨头,
千万不要喂鸡、鱼、鸭骨头等;
料后,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然后直接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在吃食时,尾巴向上笔直竖立,与身体成90度。
猫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对食物的选择性极 强,因此,在采食过程中,食物的适口性对 其采食行为具有决定意义。
猫喜欢吃鱼而不爱吃啮齿类动物。鲜食和吃 惯的食物相比,则爱吃鲜食。
猫和狗饮水时,伸出舌头侵入液体内,使 舌头弯成勺状,把液体送入口中,饮水速 度慢,一只狗一昼夜可以饮水5-7L。
• 应该给狗适当的为蔬菜。
不适合幼犬的食物
(1)冰冻的牛奶 (2)含有大量脂肪的肉类。 (3)酸、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小骨头 大、中型幼犬可以喂它含有丰富钙质的大骨头, 千万不要喂鸡、鱼、鸭骨头等。 (5)糕点 一般来讲,不用给狗喂吃糕点。 (6)鸡肝等,不要喂。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长期大 量喂食肝脏后,会在体内发生维生素A积蓄,当积蓄量超过肝脏 能力的4倍时,就会出现 毒性.可导致犬四肢肿胀,疼痛,跛行,甚 至神经麻痹,后肢瘫痪,粪尿失禁,此外还会引起犬精神不安,蹄 爪易碎裂,脱毛和干鳞性皮肤。
✓ 嗅觉在狗的采食中起重要作用,狗靠嗅觉寻找食 物,并判断食物的新鲜与否。
✓ 但至于食物是否可口,完全依赖食物味道而定, 如果食物没有味道或者不浓,除非饿极了,否则 狗是不会碰的。
狗采食时通常用门齿和犬齿咬断食物,然后依靠头部和颈 的运动把食物送入口中。有时还用前肢按住食物,协助采 食。
母狗喜欢吐出食物喂它的幼犬,所有的狗都有埋藏骨头和 食物的行为,但以后都不会去挖掘出来吃。
由于狗的消化道比草食动物短,而且对食物的咀嚼不充分。 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比较短。喂蔬菜时,常常不 被消化而排除体外。
营养失调的狗常会吃煤渣或木片。 狗习惯啃咬,所以要经常喂骨头,以利磨牙。
• 狗喜欢吃有肉的日粮,牛肉、猪肉、羊肉、鸡肉 和马肉。但光靠肉来养好狗的观点并不对(羽毛、 皮肤、骨头和草食动物的肠容物) 。
3. 马、兔的采食行为
马的口唇十分灵活,能够选择精饲料和牧 草,放牧时,马用上唇抓住牧草,用门齿 切断,放牧时马每天只休息40分钟,其余 时间牧食。但夏季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 很少外出。
• 猫在夜间视力很强,加之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 可以帮助其在夜间采食和选择食物。
• 猫的占有性极强,护食。(四周用尿作暗号) • 猫酷爱清洁,不愿意吃残羹剩饭,甚至完全拒食。
因此,要求饲养者随时将残食弃掉,并将食盆刷 洗干净。
猫的采食和狗等其他食肉动物一样,通常用门齿和 犬齿咬断食物。有时用前肢按住食物,协助采食。 猫、狗等肉食动物用猛烈的下颌上下运动把食物压 碎或切断。所以对食物的咀嚼很不充分。
第七章 家畜的食物与排泄行为
家畜为摄取蛋白质和能量而食,食物 行为包括采食和饮水两个最基本的维 持生命的行为。本章阐述各种食物行 为的定义、行为模式、各种家畜采食 和排泄行为的特征。
第一节 家畜的采食行为
采食行为包括家畜吃食和饮水以及选择食物、 采食方式、白昼定时采食等,它同家畜的其 他行为相比,更为重要。家畜采食各种各样 的饲料通过体内被不断地消化、吸收,以满 足其基本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以及繁殖后 代所需。
二、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
包括哺乳行为、采食行为、反刍行为 和饮水行为。
1. 牛的采食行为
犊牛的哺乳
吸吮 姿势不正确引起下痢 “非营养性吸吮”
采食
牛无上门齿,啃食能力很差(牦牛除外) 因此,牛依靠高度灵活的舌头采食饲料, 用舌头把草卷入口。
牛在放牧时低摆着头,将鼻端紧贴地面, 边走边吃,未经仔细咀嚼即吞下牧草。
Hale Waihona Puke 牛的饮水饮水活动涉及到水的总消耗量,其中包括饲料 中含有的水分,在温暖天气,牛通常每天饮水 1-4次,在热天或饲料中精料比率较高时,饮 水次数即增加。
2. 羊的采食行为
羊的口唇灵活,采食用嘴唇,用切齿和齿板切断 饲草,山羊喜欢攀登和采食树叶,采食时嘴张开 的直径约3cm,采食次数4-7次,时间9-11h。 采食鲜草量1.3-1.9kg。反刍时间8-10h,反刍次 数15-20次,咀嚼次数39000次,每次反刍时间1 -120分钟,食团数450-500个。
反刍时间长短根据牧草的数量与质量,牧场上草 质好,用于吃草的时间长,反刍时间短,反刍时 间与吃草时间的比值(R:G值)低,反之,如 草质差,吃草时间短,反刍时间变长,使R:G 值升高,一般情况下,R:G值在0.5: 1-1:1之 间。
引起反刍的原因可能是粗纤维或粗饲料对瘤 胃壁的刺激有关。
影响反刍的因素有多种,母牛发情时,反刍 几乎消失,但并未停止,疾病、饥饿、愤怒、 恐惧、分娩前、粗饲料摄入过少都能影响。
牛每天的放牧时间6-9小时,分为4-6 个采食期完成,咀嚼速度为60-80回/ 分钟。牛每日摄入的干物质采食量为 6-12千克。
影响牛采食行为的因素很多,饲料种类 组成。物理形状、饲喂量、饲喂方式以 及次数等,如苜蓿在咽下前比玉米需要 更多时间咀嚼。
异食癖
牛的反刍行为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在食物消化前把食团吐出 再经过咀嚼和吞咽入胃的活动,牛在采食饲 料后,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然后直接进 入瘤胃,牛可以在短时间内采食大量的饲草 饲料,当采食达到一定数量后,然后找一安 全场所再把饲料返回到口腔中进行仔细咀嚼。
由于下颚构造的限制,5cm以下或非常 高的草都难以摄取。一般放牧地的草 在15-25cm时,最适合放牧。
牛一天有4个采食高峰期(1)日出前不久; (2)上午的中段时间;(3)下午的早期;(4) 近黄昏其他时间。牛间歇地吃草、闲逛、休 息或反刍,牛在牧食时,对牧草和饲料的选 择性低,在高峰阶段,对牧草和饲料的选择 性显著增强。
采食行为包括一切获得、处理和摄取固体或 液体营养物质的活动。家畜在采食行为中, 对饲料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 因品种、采食技能、生理状况等条件的不同 而异,但总的原则是用最少的时间和能量去 获取适合自身消化系统的食物。
一、常见家养动物的采食行为
✓ 狗的视觉不发达,味觉并不好,而嗅觉却非常发 达和敏锐,是人的12000多倍。(15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