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合集下载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在农业生产中,调节作物、畜禽的组合匹配,使其节律与环境因素的 变化节律最大限度的吻合和协调。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主要方式 是复种、套种、轮作和轮养、套养。如家畜中马对草料最挑剔,其次是牛, 绵阳最耐粗食,据此合理轮牧,有利于提高牧草的利用率;根据作物害虫 的繁殖行为和动态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变化节律,及时预测、预报,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保证。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它由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生物群落和生物圈。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相互依赖并且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生长,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例如,森林是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不仅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还对环境起到了调节作用。

动物群落:动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通过食物链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相互联系。

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这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操作与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同的角色。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见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营养物质以及维持土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降解死亡动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出养分供其他生物利用。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

它包括大气、水体和陆地。

生物圈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体系,包括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

空气中的氧气是动物呼吸所需的,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大气层中的气候也对生物群落的分布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水体: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

水体中的生物包括各种水生动植物,如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

水体对于生物的存活和繁衍至关重要,并起着调节地球温度和水循环的作用。

陆地:陆地包括地表、岩石、土壤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 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 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生物群落演替 。 • 例如:废弃农田 一、二年生杂草 多年生植物侵入定居 多年生植物取得 优势地位 具备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 群落形成 适宜于植物群落的动物区系 和微生物区系确定 稳定的群落。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生物的每一组织水平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并与其 功能相联系,生物群落也是如此。 •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化中 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重要作用 。 • 生物群落在结构上的特征可从群落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及其与之相关的环境梯度和 边缘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 农业生物群落合理的空间与时间结构是高产高效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
• 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 (1)优势度:是不同群落研究中确定优势种的定 量指标。 • (2)重要值:重要值也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 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 重要值=相对密度(D%)十相对频度(F%)十相 对基部盖度(B%)/300 • (3)综合优势比:综合优势比缩写为 SDR。包括 2因素、3因素、4因素和5因素等。常用的为2因素 的综合优势比(SDR2),即在密度比、盖度比、 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这5项指标中任取两项求 其平均值再乘以100%。
• 成层现象,从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包括地 上部分和地下部分。 • 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 照、温度和湿度条件; • 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 • 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越优越,生物的 种类就越多,群落的层次也越多,层次结 构也越复杂;反之则物种越少,层次数越 少,层次结构也就越简单。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内容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内容
(组成研究完成)
4.3、群落的结构
▪ 生活型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益 ▪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 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 重要作用。
▪ 协同进化包括物种间作用(即通过竞争决定 生存,确定种类组成)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型)。
1、生活型
▪ 定义:生活型是生物对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外
部表现形式。
▪ 植物划分标准: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
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作为划分生活 型的标准。
▪ 类型: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德鲁捷(Drude) 克 列 门 茨 布 朗 - 布 朗 奎 (Braun-
(Clements)
Blanquet)
Soc Cop Cop2
极多 D
很多 A

F
Cop1 尚多 O
Sp
尚少 R
Sol

Vr
Un
个别
优势 丰盛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5
非常多
4

3
较多
2
较少
1

+
很少
R
稀少
Fig4.1 Desert Iandscape dominated by the creosote bush, Larrea tridentate,
▪ 应该强调,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 变化;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是由各种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例如水、土壤、气候)等组成的,并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社会,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网络相互联系。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土壤质量。

这些因素会决定哪些物种能够在该区域生存和繁殖。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的个体群体,它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繁殖和互相作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捕食、共生等。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将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存在和数量。

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

水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土壤质量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它提供了生物营养和栖息地。

气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天气模式,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雨。

气候的变化可以对生物群落和种群产生深远的影响。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形式传递。

食物链是指食物关系中物种之间的线性传递,比如草被食草动物吃,食草动物又被捕食者吃。

食物网络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其中每个物种可能与多个其他物种有相互作用。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元素和物质之间的转移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把它变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去。

氮循环和水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总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它们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稳定性,并且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21页,共80页。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环境即 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通 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合物, 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对有机质的 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原来的物理环境, 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境。
常绿阔叶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半球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干燥而寒冷, 本区虽无严寒,但有时出现霜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约15~18℃,夏季最有利于 植物生长。土壤为红壤、黄红壤,山地红壤,pH值在5.5~6.5之间。
(2)群落特征。 群落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清晰。热带雨林中的板状根、 老茎生花、巨大藤本等一切特征,在这里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区内还有一些针叶树组成的常绿针叶林。它与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性相似,其针 叶扁平而具光泽,且与光线垂直。常见的巨杉、油杉、铁杉、竹柏等均属此类。
第46页,共80页。
常绿阔叶林
第47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群落,亦称为夏绿木本群落。
(1)分布与生境特点。
第13页,共80页。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 于整个群落中。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第14页,共80页。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第15页,共80页。
第48页,共80页。
落叶阔叶林
第49页,共80页。
针叶林 针叶林是由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寒温带针叶林,也包括高山上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依存的各种生物种群。

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是由各种不同物种所组成的。

这些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2. 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内的各种非生物要素如水、土壤、气候等,被称为环境因子。

这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

例如,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活动。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其他物种使用。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1.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生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对于环境因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生态系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适合树木和森林动物的生存,而湿地生态系统则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

2. 物种相互作用:在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

例如,食物链中的食物关系使得生物群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适应性强的物种可以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整个生物群落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依赖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拥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外部压力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4.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作为碳汇调节气候。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同时,森林等生态系统还能够保持水源,缓解洪涝和干旱问题。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基础生态学-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群落的性质——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 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 显的边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和有机体发 育不可比拟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二)频度 (frequency)
(一)多度、密度、盖度
3、盖度 (coverage)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相 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 比。盖度和多度的关系非常密切,通常可出现3种情况:(1)植 物个体数量多,则盖度大,灌林多半如此。(2)有些植物多度 大,盖度并不大,如草本植物。(3)有些植物多度小,但盖度却 大,如乔木树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2、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3、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一、种类组成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是指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从而也决定群落组成的那些植物种。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是群落的建设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建群种往往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生态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目标: 1、生物群落的概念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 生命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包括动植物)和非生物(如水、气候、土壤等)组成的复杂网络。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其中的相互作用。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是一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总体。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树木、草本植物、昆虫、鸟类等。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互相之间通过繁殖、竞争、捕食等方式相互影响。

例如,狮子种群的数量和繁殖状况会受到其猎物数量的影响。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避免竞争,实现共生共存。

例如,鸟类可以通过占据不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来避免竞争,实现生态平衡。

4. 生态地位:生态地位是指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同物种通过各自的生态地位,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5.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物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具有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下面是其中几种重要的相互作用方式:1. 捕食关系:捕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来维持生态平衡。

捕食者依靠捕食猎物获取能量,而被捕食者则避免了过度繁殖和种群暴涨的可能性。

例如,狮子靠捕食羚羊来维持食物链的平衡。

2.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例如,蜜蜂与花朵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20
②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定义 和计算方法意见不一。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意见不一。 J.Braun-Blanquet主张以盖度表示;
日本:⑴优占度(被度)--调查区内的各种植物的 植被率(覆盖率),等同于我们所说的盖度,通常 用7个等级来表示。

4
⑵群落、物种和种群之间的关系:
群落 Ⅰ 物种 A B a1 Ⅱ a2 b2 Ⅲ a3 b3 d3 b4 b5 d5 Ⅳ Ⅴ Ⅵ a6 b6 Ⅶ a7 b7 d7
C
D

c1
d1
c4
Ⅰ,Ⅱ,Ⅲ…..代表群落;A,B,C……代表物种;a1,a2,a3….. 代表种群; 如群落Ⅰ是由三种生物所组成,组成群落的种群为:a1,c1和 d1。可以看出: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组成生物群 落的成员。
8
⑷群落பைடு நூலகம்质:生态学界存在两派截然对立的观点
① 机体论学派: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 组织的生物系统,象有机体和种群那样。如美国生态学 家Clements(1916,1928),法瑞学派创始人Braun— Blanquet(1928,1932)等。 ② 个体论学派: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
②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将群落中每一种的密度以百 分率表示,即: 种I的个体数/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100 然后找出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取其总和,按下 式求出百分率相似性指数:
PS=∑(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
例如:在下表4.2中, PS=∑ (每一种最低的百分率) =(0+15.3+8.1+15.3+1.2+0.6+0+0+0+0+2.4 ) =42.9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有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的特有物种。
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及种群密度比
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
价值,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 致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 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有特殊需求物种的散布和 定居,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个体觅食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 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群落生态学一些基本原理多在植物群落研究中获得。 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在动物生态学和人口生 态学研究中获得。
《中国植被》按植物体态划分为下列生长型类型:
I、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 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
II、半木本植物(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III、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寄生 草本植物;腐生物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IIII、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 2、层片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五、群落的时间结构
光、温度和湿度等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影响,群落组成与 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 年四季的变化。 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主要表现为:
(1)群落中动物的季节变化。如鸟类迁徙;变温动物 休眠和苏醒;鱼类洄游等。
④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说明气候温热多湿。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

(二)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
任何生物群落都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密切联系,地球表面各地 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导致植被具有多样性的最重要原因。决定植被分布 式样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其中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配合 状况。地球上的气候条件主要按三个方向改变,即纬度、经度和高度, 从而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植被也沿着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沿纬度和经 度的交替分布构成了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沿高度的交替 分布构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
位)和群丛。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
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
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被型 植被亚型 群系组 群系
亚群系 群丛组
群丛亚 群丛
(一)植被型、群系、群丛的概念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地球表面所分布的植物群落是极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如有 森林、草原、荒漠、冻原、草甸和沼泽等,它们总体来说就 称作该地区的植被。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1.森林。按地带性的气候特点和相适应的森林类型,可分为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 叶林等。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4.冻原。又译为苔原,是寒带植被的代表。冻原植被处于极不 利的生态条件,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仅 2—3个月。通常植被种类组成简单,植物种类的数目通常为100 20种。冻原分布在高纬度地带和高山树线以上。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5.沼泽。沼泽是一种湿生的植被类型,分布在土壤过湿、积水 或有浅水层并常有泥炭的生境。由沼生植物组成,虽然以草本 植物为主,但也有木本植物,均着生于泥中。这些沼生植物的 特点是通气组织发达,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有些植物 具有食虫的习性等。沼泽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赤道到极地,到 处都有。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体,它们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产生复杂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1. 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掠食、共生等。

2.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iodiversity):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高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力,因为各个物种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不同的生态角色。

3.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每个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即在环境中的角色和功能。

生态位包括生物体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境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结构(Structure):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不同种类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这包括植物的层次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5. 能量流动(Energy Flow):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捕获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物链上层的消费者所利用。

6. 物质循环(Nutrient Cycling):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碳、氮、磷)通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循环。

这包括生物体的生命周期、死亡和腐解,以及地球大气层和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

7.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这包括影响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如气候、土壤、水域和地形。

这些因子对生物体的分布和生存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8. 生态系统动态(Ecosystem Dynamics):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它们经历着季节性和长期的变化。

这包括气象变化、植被生长和动物迁徙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在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和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生态服务。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38
群落的时间格局
昼夜相
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
季节相
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
年际间变化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群落交错区 (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 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 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 以及交错区的特在种; 以及交错区的特在种;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 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 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 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 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盖度 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常,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群落 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即为该物种的相对盖度 相对盖度。 相对盖度 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乔木的基盖 基盖度 度特称为显著度。 显著度。 显著度
29
频度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 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高度比: 高度比: 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 比。
群落演替的实例— 群落演替的实例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系,由各种生物种群、非生物要素和能量流构成。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对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一、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生物群落通常是由几个物种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落。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类型的物种可能会占据不同的地位,但它们都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方面相互联系,并对该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典型的生物群落成分:1.原始生产者: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并且通过光合作用生成食物和氧气,维持着食物网络的起点。

2.消费者:它们是吃生产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动物,一般分为三类传统分类:a.食草动物:如大象、水牛。

b.食肉动物:如在食物链顶端的狮子、虎。

c.杂食动物:如猴子、鸟类。

3.分解者:它们吃已死的动物或植物,并将其分解成化学物质,如氮和磷,这些化学物质很重要,它们维持群落的生命和运转。

二、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性生物群落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生物群落结构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它们产生的作用如下:1.维持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最终会到达消费者层面,生物群落结构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支持能量的流动。

2.保持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平衡。

3.生态红利的维持:通过物种交互作用的发挥,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红利,这些生态红利是对生物群落结构的有效性和动态性的直接反映。

三、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生物群落结构深受环境因素影响,主要的因素如下:1.土壤和气候: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了什么样的植物可以生长,气候也会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类型和数量。

2.借助物质资本: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资本同样是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要素,例如水、光线、空气、土壤和有机物等。

3.组成成分和压力:生物群落与环境反应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掠夺和合作等,同时外部人为压力和干扰也会直接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为统计地总数,即包括物该种样地。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1)数量特征
• 多度
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计指标,多用群 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 --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个别或单株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1)数量特征
• 盖度
盖度分为投影盖度和基盖度两种。
--投影盖度:植物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称为投影盖 度,可用目测法和量测法。目测法是用盖度的百分 比表示,即一种植物的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总 的面积的百分比。量测法事将乔木树冠直径测出长 轴和短轴长度,去平均值,算面积。
--基盖度:植物基部着生的面积,称为基盖度。草本植 物的基盖度均以离地1英寸处草丛的断面积计算,树 木的基盖度,是测树干距地面1.3米的直径来计算。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 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 D)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 有差异
• •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1)群落的组成成员
• •

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在决
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的物 种。在复层群落中,他通常居于较低的亚层。
关键种:它与优势种伴存,但在群落性质和控制群
落环境方面不起决定主要作用。
罕见种或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
的物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可 能是入侵种,也是是衰退的残遗种。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5.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 群落的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 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
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交错区内生物种
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
缘效应。
Edge effect and Ecotone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1)数量特征
• 频度
频度是含有某个特定种的样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 F=r/R×100℅ 它反映的是群落中各种植物在水平分布是否一致, 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间的关系。群落中的某一物 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的百分比,即为相对频度。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1)数量特征
• 高度 常作为测量植物的一个指标,测量时取其自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地被物层
思考:在池塘生物群落中,存不存在垂直结构?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 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 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植物
动物
上: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
中:啄木 鸟等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4.群落的时间结构
• 光、温度和水分等很多环境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
(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的影响,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这就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 群落季相: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亚热带地区,植 被的季节变化是时间结构最明显的反映,这种随气
候季节交替,群落呈现的不同外貌称为群落的季相。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1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2 群落的组成 3 群落的结构 4 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1. 群落的定义
• 丹麦植物学家E.Warming在其经典的著作《植 物生态学》中指出: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 聚即群落。 • 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 所构成的集合,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 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 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然高度或绝对高度,藤本植物则测其长度。
• 重量 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可分为干重
与鲜重。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种循环研究中,
这一指标特别重要。 • 体积 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在森林群落研究
中,这一指标特别重要。在森林经营中通过体积的 计算可以获得木材生产量(材积)。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2)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根据植物群落调查所得的大量数据,可计算各种植 物的重要值与总优势度,以判断各种植物在群落内部的 地位和作用,并确定群落的优势种。 • 重要值:主要用于乔木层,反应植物在群落全部种 类中的重要程度。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基盖度+相对频度 • 总优势度:分析草本植物和灌木的重要性。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2)群落的生活型组成
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群落,他们的生活型 组成不同。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具有指示外界环境的作用。 生活型谱:是分析一定地区或某一群落内各类生活 型的数量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该群落内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 该群落内全部生活型的种数
×100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2)群落的生活型组成
饶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
• • • • • 高位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较高的枝条上, 如乔木,其中根据体型又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和矮型。 地上芽植物,植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近地 表处,因而受土表或残落物保护。 地面芽植物,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 但被土壤保护,地下部活着,并在地面处有芽。 地下芽植物,植物芽位于土表下,或水中。 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良好的季节生长,他们以 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季节。
总优势度=相对盖度+相对高度+相对重量+相对密度+相对频度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外貌
群落的外貌是认识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 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
(1)植物的生活型 (2)组成物种 优势种植物和优势种的多少堆起来的外貌起 决定性作用 (3)植物的季相 (4) 植物的生活期 如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组成的 群落,外貌不同。
6.岛屿效应
• 岛屿的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越多的效应成为 岛屿效应。主要与生物的迁入和迁出有关。
• 生境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6.岛屿效应
• MacArthur的平衡说
迁入率曲线与灭亡率曲线交点上的种数,即为岛上 预测的物种数。根据平衡说,可说明下列四点: (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变化 (2)这是动态的平衡,灭亡的种被新迁入的种代替 (3)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4)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渐降低。
• 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 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 积大,生活能力强。 建群种:把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决定着 群落的外貌,而且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 其他组成成员。 关键种:群落中有些生物种虽然生物量及丰度不高, 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整体和生 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其较大作用。
• 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风布植物、动物传布植物、水布 植物分布可能广泛。而种子较重或无性繁殖的植物, 往往在母柱周围。同样是风布植物,在单株、疏林、 密林的情况不同。 • 环境异质性 由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条 件的异质性导致动植物形成各自的水平分布。 • 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食动物明显的依赖它所取食的 植物分布。还有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结果。
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群落生态学
2.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具有一定的结构 (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Cr. 0 4.1 7.8 3.7 26.4 19.0
T. 0 0 2 1.3 3.2 33.4
第二节 群落的组成
2.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1)数量特征
• 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般对乔木、 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算,根茎植物以地 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 个体之和的百分比称作相对密度。 密度 D=q/R Q为某一特定种的个体数
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D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 部生物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__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3.群落的垂直结构
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动物、 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 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他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 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这种垂直
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称为群落垂直成层现象。
群落不仅地上部分成层,地下也具有成层性。 群落层次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