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专题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3题,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1. 下列有关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一个基因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B.种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 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的D.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属于其数量特征2. 有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3. 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

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C.出生率和死亡率D.捕获量和捕获率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5.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京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二总分1415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青蛙生态系统一定遭到了严重破坏D.图④表示在消灭害虫时将害虫消灭到K/2就能达到理想效果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的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B.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率(♀∶♂)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D.若要研究该岛的物种多样性,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的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A项错误;据题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种群密度较低时,♀∶♂的值较高,利于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B项正确;由于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可在种群和群落层次进行,D项错误。

2.下图是某研究所调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变化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B.江豚的种群年龄组成可能是衰退型C.江豚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D.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答案 C解析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A项正确;分析表格数据,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推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项正确;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C项错误;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3.如图两条曲线代表A 、B 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N t =N t+1。

其中A 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 点)和绝灭点(X 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 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 ,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 就会走向绝灭。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1题 生态系统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1题 生态系统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1题生态系统1、如图甲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

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知,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若要保护该物种,最好的保护措施是。

(3)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原因是能力弱。

若此草原正向着森林群落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利用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价值。

(5)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某研究所开展了“探究太湖流域寒冷冬季条件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的项目研究。

科研人员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两种不同水生植物进行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TN、TP分别表示水体中的总氮、总磷的含量)。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常釆用__________法调查不同地区的河道中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并将其从原产地取来后,先置于模拟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目的是__________。

2.从经过上述处理的每种植物中选取等量植株,均分为三组,置于等量的不同浓度氮、磷的模拟污染水中开始培养,定期检测每组水体中的__________等离子含量,同时还需以__________为对照组,并测定其中的相应数据。

3.实验表明,__________(填“石菖蒲”或“水芹菜”)对富含__________的污染水体耐受性更强。

利用这两种植物修复被污染水体时,需要严格控制水体中NO3-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0 种群和群落(分层训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0 种群和群落(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20 种群和群落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20·江苏南通市·启东中学高二月考)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答案】A【分析】S型曲线中,K值时对应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调查草鱼种群密度应该选用标志重捕法,若M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地区的鳙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m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有M:N=m:n。

【详解】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变小,即M、m、n都会变小,但是m:n 比值基本不变,故计算出的N会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含量B.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C.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并计算鲤鱼的数量D.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不会影响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检测,A错误。

在蒲公英生长密集处取样调查其在样地中的种群密度,会使结果偏大,B错误。

被标记鲤鱼投放入池塘后立即重捕,会使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增加,从而使鲤鱼的数量偏小,C正确。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静止的上清液,因此从静止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会使估测值偏大,D错误。

2020届平和乡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平和乡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平和乡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B. 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C.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2. 下图表示的是某动物细胞内三种生物膜结构在某过程前、后的面积变化,那么该过程产生的物质很可能是下列哪一项()A. 肠脂肪酶、生长激素、性激素B. 抗体、血浆蛋白、固醇C. 生长激素、抗体、唾液淀粉酶D. 抗体、胃蛋白酶、血红蛋白3. 如图是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对图中曲线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底物①酶①产物B. ①底物①酶-底物复合物①产物C. ①酶-底物复合物①酶①底物D. ①产物①底物①酶4.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脂质生理功能的是()A.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参与人体内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调节生命活动5.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构建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分钟分裂―次B.提出合理假设:资源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 n=2nD.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根据N n=2n画出数学“J”型曲线图6. 人的下丘脑受损,影响不大的是( )A. 内分泌活动的协调B. 体温恒定的维持C. 躯体运动的精确D. 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7. 如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动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分裂后每一个子细胞均具有生殖功能C.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D.在此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8. 通常情况下,人体饮水增多或缺水时的变化有()A. 饮水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B. 饮水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降低C. 饮水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D. 饮水少,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提高,尿中尿素的浓度提高9. 如图为横放的萌发后的玉米种子,据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A、D侧B. 玉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受赤霉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的原理相同C. 根、芽合成的生长素能从C运输到D、从A运输到B,反映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D. 玉米种子萌发初期,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了淀粉的水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10. 果蝇的卷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适用全国)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适用全国)

种群和群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A.一片农田中所有的小麦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C.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D.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片农田中所有的小麦属于一个种群;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即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选C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2.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D.冰川融化而暴露的某一地区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为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

次生演替的环境是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而次生演替条件较好。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如图所示,在农田中使用农药一段时间后,害虫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点时期害虫种群不存在抗药性B.b点时期害虫种群中不抗药的基因频率为0C.a—b段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D.c点时间害虫种群中产生了新的物种【答案】C【解析】4.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

2020届 二轮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 ( 北京版)

2020届   二轮 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 ( 北京版)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北京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答案 C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答案 D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C错误;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D正确。

3.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 =Nλt,其中λ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 C 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 =Nλt,其中λ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

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原卷版)

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原卷版)

第6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C.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可以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有可能会减少4.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7.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

10 二轮复习专题卷: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详解)

10 二轮复习专题卷:种群和群落(含答案详解)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生物(十) 种群、群落(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计划按自然的方式斑状混交,不确定株行距,自然随机布点。

遵循适地适树的理念,选择适应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化树种,打造百万亩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实现森林自我调节、更新和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千年秀林”的斑状混交状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助于提升“千年秀林”的物种丰富度C.“千年秀林”的建设过程发生的是初生演替D.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2月份捕捉成熟个体,对种群数量无影响3.下表是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3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A.根据年龄组成能准确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组成已步入了衰退型C.在进行第7次人口普查时,我国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D.“三孩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预期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组成处于增长型4.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曾发生如下演替:外来植物长刺蒺藜草与牧草争夺光照和水肥,使牧草的产量降低,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人们通过播种羊草和适时刈割长刺蒺藜草等措施,使长刺蒺藜草得到彻底清除,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弃耕农田发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内原有物种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C.长刺蒺藜草入侵后发生的演替与播种羊草后发生的演替在方向和速度上均不相同D.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5.为研究外来物种福寿螺对本土田螺生存状况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将数量相等的本土田螺和福寿螺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饲养盒中单独饲养,在丙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挡板两侧空间分别与甲、乙饲养盒相同;挡板的孔洞不允许螺通过,但分泌物可以通过),两侧分别放置与甲、乙饲养盒中相同数量的福寿螺和本土田螺。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强化练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1.(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过程2.(2020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二上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多C.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3.(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中,)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4.(2020湖北四校联考高二上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C.“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5.(2020河南焦作高三三模,)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2020北京各区期末汇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答案

2020北京各区期末汇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答案

昌平20(8分)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1)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______法。

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丰富度指数0.60±0.230.42±0.150.58±0.42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ln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______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______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______。

(3)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放牧方式中______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20.(8分)(1)标志重捕;连续放牧Ⅰ.连续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或高.度.变.矮.)(1分)Ⅱ.适.合.草原黄鼠(或布氏田鼠)的生存..,导致其快速增殖(1分)(2)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斗争;增加(3)季节轮牧东城21.鱼塘养殖户通过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饲养鱼苗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鱼塘生态环境。

为寻找净化鱼塘水质的生态方法,科研人员将鱼塘水泵入藕塘进行研究。

(1)鱼塘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草鱼属于一个。

莲藕在藕塘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

(2)鱼塘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还可能出现有害硫化物。

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来自饵料中的分解。

(3)科研人员从上午9:00开始将富营养化的鱼塘水从进水口泵入藕塘,从出水口引回,进行循环处理6h(如图所示)。

6h循环水量为鱼塘总水量的10%,每隔2h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①化学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

【重点考点】(浙江选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重点考点】(浙江选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的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B.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率(♀∶♂)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D.若要研究该岛的物种多样性,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的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A项错误;据题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种群密度较低时,♀∶♂的值较高,利于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B项正确;由于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可在种群和群落层次进行,D项错误。

2.下图是某研究所调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变化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B.江豚的种群年龄组成可能是衰退型C.江豚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D.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答案 C解析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A项正确;分析表格数据,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推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项正确;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C项错误;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3.如图两条曲线代表A、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N t=N t+1。

其中A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

B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5.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6.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适用全国)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 专题卷(适用全国)

种群和群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了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D.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是赤杨【答案】D【解析】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A错误;根据表格分析,栎树的最大树龄为13-14年,故栎树是山坡最晚出现的树木,B错误;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松树没有5-6年以下树龄的个体存在,故其最先停滞增长,由表格分析易知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扬,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四种植物的年龄结构,明确栎树的株数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属于增长型;赤杨和松树的株数都是幼龄个体少,处于衰退型。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B.预测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D.种群的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一般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是一个动态平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种群的年龄组成,B错误如果一个种群中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种群的性别比例破坏,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数量减少,C正确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考点:种群的五大数量特征【名师点睛】强调生态中的一些数据往往都是可以在范围内波动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种群的每个数量特征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比如种群密度直接体现种群数量的大小,四个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2020届 二轮 种群与群落 专题卷 ( 山西版)

2020届   二轮 种群与群落 专题卷 ( 山西版)

2020届二轮种群与群落专题卷(山西版)一、选择题1.图1是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1图2A.根据图1可知,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B.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C.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D.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答案 B 根据图1可知,若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则t2时种群数量为K,若t1时种群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A错误;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B正确;春节前后,深圳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根据图2可知,①和②分别代表死亡率和出生率,只与出生率有关的③是性别比例,与出生率、死亡率均有关的是④年龄组成,D错误。

2.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下表。

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个体数92 187 78 70 69 62 68 54 55 102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答案 A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A错误;该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78+70+69+62)∶(68+54+55+102)=279∶279∶279=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B正确;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C正确;种群数量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即使食物充足,该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呈“S”型增长,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二轮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专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掌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增加人口数量B.在进行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实验时,原始投放数量的大小会影响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C.群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D.在一个群落中,种内斗争往往比种间斗争更激烈解析:选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A正确;在进行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实验时,原始投放数量的大小会影响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原始投放数量越大,该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越短,B正确;群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生命系统,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正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密度较小的时候,种内斗争比种间斗争弱,D错误。

2.(2019·漳州一模)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选D农田的存在,将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正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正确;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不能确定松鼠的种群密度是否相同,因为松鼠的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的数量,D错误。

3.(2020届高三·德州质检)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

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解析:选D贻贝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A 错误;据图分析,除去海星,则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下降,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大,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星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但海星不是外来物种,C错误;海星通常居住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居住区域,使得贻贝的分布区下限上升,说明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D正确。

4.辛普森指数是测定群落组成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反映了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水平。

下列关于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密度越大,则所取样方也越大B.调查时应选取样方中的代表物种C.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D.样方随机是指不同地区定点采样解析:选C样方大小应与植物种类有关,与密度无关,A错误;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应对群落中的所有植物进行调查,B错误;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C正确;样方随机是指在不同地区随机采样,D错误。

5.(2019·北京模拟)图中甲、乙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5时刻甲、乙的种群密度相同B.O→t5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t3→t5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3→t5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选D t5时刻甲、乙种群的出生率都等于死亡率,但是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A 错误;O→t5乙种群的δ先小于1后大于1,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不呈“S”型曲线增长,B错误;t3→t5乙种群的δ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密度一直上升,C错误;t3→t5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

6.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解析:选B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bc段,优势种不断地变化,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B正确;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变化,C错误;虽然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但是演替过程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错误。

7.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池塘混养技术。

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草鱼和青鱼主要以池底水草、螺蛳等为食。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析:选B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A错误;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而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的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错误;环境资源有限,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先增加,最终呈现“S”型增长,D错误。

8.(2020届高三·昆明质检)“鲸落”是鲸尸沉入深海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深海缺乏阳光,是低温、黑暗、高压的环境,鲸尸为深海动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一些细菌的分解作用产生硫化氢,另一些细菌再氧化这些硫化氢得到能量,合成有机物,一具大型鲸尸可以维持多种生物生存上百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鲸落中的生物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B.鲸落的能量来源之一是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C.随着时间推移,鲸落中会发生群落的演替D.与热带雨林相比,鲸落的物质循环功能较弱解析:选A鲸落中的生物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由于鲸尸为深海动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所以鲸落的能量来源之一是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B正确;随着时间推移,鲸落中会发生群落的演替,C正确;与热带雨林相比,鲸落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物质循环功能较弱,D正确。

9.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B.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C.大型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至少可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10%D.该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会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故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A正确;大型肉食性动物对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使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量之比,故不能说大型肉食性动物通过捕食至少可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10%,C错误;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迁入使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D正确。

10.(2019·南平一模)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拟水狼蛛至少能获得白背飞虱同化量的10%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有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和水稻利用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解析:选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稻田中一个营养级往往不止一种生物,因此拟水狼蛛和白背飞虱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A错误;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利用,水稻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正确。

11.有关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Ⅰ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Ⅱ、Ⅲ、Ⅳ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若Ⅰ为突触的结构,则Ⅱ、Ⅲ、Ⅳ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若Ⅰ为免疫系统,则Ⅱ、Ⅲ、Ⅳ可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D.若Ⅰ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则Ⅱ、Ⅲ、Ⅳ可表示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正确;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正确。

12.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解析:选C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的过程,B正确。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和黑藻等真核生物,C错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紧密联系,D正确。

13.(2020届高三·天津调研)如图所示为某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d代表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下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C.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假设b保持不变,则b/a的值将增大D.若图示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假设该动物的摄入量为e,为了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应提高b/e的值解析:选C由分析可知,d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正确;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强呼吸作用,则a值增大,假设b保持不变,则b/a的值将减小,C错误;提高动物的食物利用率,需提高动物同化的能量,即提高b/e的值,D正确。

14.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

如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A项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果树只能利用鸡粪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B项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项正确;该荔枝园还需要给鸡投放饲料,因此,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给鸡投放的饲料中的化学能,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