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盛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普陀区沈家门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21世纪教育正迈向更多元、更包容、更公平、更民主的目标,教育不再只是个别化教育,更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能关注个别差异的人道的、大众的、全纳的教育。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社会存在,每一个人不可能有同样的现实发展水平,我们要尊重人的发展权利,努力开发每个人的潜能,要将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提倡“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统一起来。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还要将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这种促进与释放的过程重在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加以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与强制灌输。为此,我们需要改革课程与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独特的教育需要,而不是改造儿童来适应课程教学。每一个学生既有权利接受教育,也有权利接受能够关注他自身特点、承认他存在价值、发挥他潜在优势的教育。

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要通过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教学事实。素质教育要通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去落实,就要研究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优质轻负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提高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使原本“天才”才能做的事情一般人也能去做,并使广大在职的教师、批量化地提高教学素养与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实现21世纪教育的目标,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发展,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由新手学习者顺利地转换为专家型学习者——有学习计划,有学习意愿和有学习策略的人。为深化我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主体发展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我们借鉴、吸收“通用教学”和“现代教学设计”等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设想。

二、课题阐述

1.三表学习

“三表学习”指课堂教学设计中构成学生学习要素认知过程中的“多元理解表征”,学习成效的“多种行为表现”和学习动机的“多样

意愿表达”。“三表学习”强调为学生学习提供多通道服务,从而达到拓展课程灵活性、减少学习障碍、增加学习机会和加大教学支持力度的目的。

(1)所谓“多元理解表征”,是聚焦“学得懂”。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调用已有的经验实现以旧代新,新旧融合,通过同化与顺应,更好地吸纳理解,不断内化建构、发展认知结构。

(2)所谓“多种行为表现”,是探究“会表现”。就是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将他们正在学习的和已经学到的本领,外化为适合每个学生的各种行为适当地呈现出他们的学习成效,通过多元灵活地呈现学习结果,即确认自己是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学习的成效如何。

(3)所谓“多样意愿表达”,是关注“愿意学”。主要解决学习者的学习的动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激励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维持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忱,选择表达多样的学习意愿。

2.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浸润着灵活生成的默契,教师教法“灵活”,充满教学智慧,顾及全体学生,学生学得“灵巧”,显现各自灵气,敢想敢说敢于创新。

“灵动课堂”也指课堂上洋溢着民主沟通的氛围,染上了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对话的色彩,让学生在学习中“动心”、“动情”。

“灵动课堂”还指课堂教学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面素养,着眼完整任务,让学生选择各自学习优势,“动脑”、“动口”、“动手”、“动笔”,学会解决综合的复杂问题。

3.“教学设计”和“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透过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和评课等过程,为帮助学习者掌握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创设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者提供适合于他们多元认知理解表征、多种学习效果表现和多样学习意愿表达的不同选择通道,形成教学灵活灵巧、情景生动、学习主动的课堂氛围的有效教学系统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是综合应用当前国内外受到关注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各种教育理论,本校十几年“主体发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主要有:(一)“通用学习设计”理论和实践

“通用学习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也称为“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来源于建筑学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最早使用这个词语的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梅斯(Ron Mace)。在建筑上,“通用设计”是指构思、设计和建造的产品最大可能地方便于绝大多数用户,即使对残障人士来说,使用这种产品也再不需要特别加以改造。

美国异常儿童委员会(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将通用设计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定义为:“在学习领域,通用设计是指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和活动,以使在听、看、说、读、写、行动、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学习目标。通用教学设计是通过提供给这些能力不同的学生选择灵活的课程资源和活动来实现的。

“美国特殊技术应用中心”(CAST)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倡导教学应该教会学生:(1)认识事物的本质;(2)熟练掌握行动策略;(3)有参与学习的热忱。所以,在设计通用学习的原则时应该突出“减少学习障碍和增加学习机会”这一宗旨,提倡用特别的教学方法支持学生在识别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学习的差异性。基于对大脑学三种网络——识别网络、策略网络、情感网络和对数字媒体特性的了解,“通用学习设计”提出了“三表”原理:多元表征理解——聚焦“学得懂”、多种行为表现——探究“会表现”和多样表达意愿——关注“愿意学”。

(二)“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透过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和评课等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习者掌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由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构成了三角形,三者之间强调的是对应匹配关系(参见图1)。

教学目标

匹配?

教学评估教学实施

图1 教学设计的三角形

教学设计的三角形关系强调了系统设计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个具体教学环境,教学设计主要回答三个类别的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2)我们怎样到那里去?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这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

由此三个要素构成的封闭回路,是一种动态互惠的关系(参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