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课标要求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二、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第三单元展现了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辽宋夏金元时期。

共包含三课(9课、10课、11课)内容,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大交融、政权大交流、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化、思想大繁荣。

2、本课地位分析首先,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方面,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下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辽宋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段”方面,本课内容对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主题分析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而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化的发展。

根据单元引言以及课标要求,本课教学主旨是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4、本课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从内容上看,本课上承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的政治与民族状况,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讲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征。

本课每一子目内容包含一个学习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一子目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但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系统思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3.教学重点:强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b.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2.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文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及其影响;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
2.难点: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勇敢挑战和它自身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

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

他说:“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

”他指责新文化的传入,破坏了以儒家思想为举国上下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造成“人心迷乱”“精神破产”,主张以儒家思想来加以“统整”,使西洋学说“融合于吾固有文明之中”。

陈独秀对杜亚泉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显然已经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竞存于20世纪吗?他还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评论。

(任选一种观点即可,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观点一:杜亚泉主张将西洋文化融人中国文化之中。

评论:杜亚泉对中西文化的主张是保守的,实质上是“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现;杜亚泉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但忽视甚至否认了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这是缺乏科学分析态度的表现。

总之,他竭力维护儒家的文化传统,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是逆潮流而动的。

观点二:陈独秀竭力主张全面引进西方文化。

评论,:陈独秀的观点体现了反对封建文化的革命精神,给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利于破除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约束,促使人们更加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颇,开“全盘西化论”之端,产生了不良影响。

【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选择一种观点,该观点必须明确;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论,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宋代农业领域的作物熟制变化、粮食产量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直接导致了宋代人口的增长。

作物熟制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这加速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差距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直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为加强南北经济联系,元代重新整修大运河、开拓海运。

农业效益增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

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下,门第观念减弱、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轻,平民社会到来。

三、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解读《清明上河图》和宋元经济分布图,解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学生通过借助历史地图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认识中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社会”,认识到经济的新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产生新变化,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问题。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回顾象征宋代开放自由贸易的“南海一号”和象征宋代经济繁荣的《清明上河图》,树立起文化自信,从而坚信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宋经济新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两宋社会新变化五、教学过程一、农业新发展自主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第一段话,结合宋元经济分布示意图,得出农业新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注意1、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所在地,图中有了明显的小麦图标,说明边疆农业有了发展。

2、农业中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在地图中除了纺织业还有制瓷业、造船业和矿冶业,都属于手工业的范畴。

二、手工业新发展注意:1、瓷器远销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可联系到“南海一号”中瓷器出水量超过六万件。

2、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文化的传播普及,但那个时候仍然是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为辅。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立意】1.单元大概念:“大中国”2.大单元主题:走向“大中国”的时代3.单元结构:4.课时线索:明线: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暗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课程内容要求:认识两宋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教材分析:历史阶段来看: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造就了多元一体乾元气象。

这一时期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先后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与这一阶段的冲突和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教材内容来看:“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讲述了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则呈现了多元性和多样性文化发展的新景观,包括理学理论体系,宋词、元曲、话本等新文学体裁和科技成就。

总体来看,本课时涉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容量偏大、知识点多,且部分内容与初中重合。

【学情分析】教授对象: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部分内容(两宋经济、宋元科技文化和城市),且具有一定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但经济和思想板块理解难度大,学生易生畏难情绪,要求教师应深入浅出,将尘封的史料和活跃的学生对接。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2.难点:理解“大中国”的内涵和表现【教法学法】1.教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情境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设计反思】1.亮点与特色:(1)以恰当的视角,撑起单元教学的厚度与信度;(2)以新颖的史料,整合教学环节的细节与情境;(3)以平实的姿态,体悟民族交融的意义与力量。

2.担忧与困惑:本课涉及的时间跨度长,内容广泛,需要大量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淀,作为年轻教师在把控上尚有难度。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从本课地位上看,首先,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方面,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下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辽宋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段”方面,本课内容对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本课内容上看,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包括“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四个子目,内容含量大,但是线索较清晰。

从史学前沿看,近些年国内许多宋史研究专家,如王曾瑜、朱瑞熙、张邦炜、胡昭曦、何忠礼、邓小南等教授从经济史与社会史或者两者相结合的视角对宋史进行了研究,他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 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多次强调宋代是一个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和科技文化都领先于世界的时期。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通史知识,对该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已经具有初步印象,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但是高一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零散,对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考虑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本课适当补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理解。

【课程标准】1.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发展,并总结其特点。

2.深化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动联系。

3.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4.授课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涵养民族交融、文化自信等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及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子目1、2)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

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简单直接的史料中了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还不足,需要教师引导;虽然通过第9、10课学习了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对该时期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需要教师分析梳理才能理解。

四、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通过商业城市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发展路线,四川地区纸币产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粮食产量大增使得人口增长,为手工业提供劳动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手工业提供生产原料;了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收对国家财政的积极作用;了解纸币在宋元时期的发展,认识其产生于四川的原因。

4、历史解释:分析两个子目之间的联系,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辽宋夏金元社会的进步。

5、家国情怀: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认识当时我国经济与社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理解民族融合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的原因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又名《东京一日游》,设计思路是模拟教师带领同学在北宋的东京城进行一日旅游的情境,将相关知识融入观光景点,寓教于乐,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教学设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七一中学滕加平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来变的社会新变化。

教师试图通过两个主要的探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评判历史问题,再辅助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达到落实新课标和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过了宋元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基本概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高一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质疑,善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

劣势:高一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知识有限,知识碎片化,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较少,甚至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重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差。

三、教学目标在了解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对宋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行探究;分析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宋元社会的新变化;能够对宋代社会的新特点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史料,透析宋元时期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社会风貌,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感受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1、探讨宋代人们生活状况。

2、用史实论述宋元的时代风貌。

五、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课、ppt,学案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沈括对唐朝《富贵曲》的评价,导入主题。

【环节一北宋经济发展】一、农业(解决吃穿问题)由北宋人口的增长表引入到农业发展的两大表现:1、稻麦复种制的普及2、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棉花)二、手工业(解决“用”的问题)1、制瓷业重点关注五大名窑和元青花(结合本校研学的相关内容)2、煤炭开采运用苏轼的词作为史料,了解煤炭的使用情况出示北宋采煤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从图中了解当时的煤炭开采技术3、印刷业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宋代印刷的通俗读物,了解当时的印刷技术。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七一中学滕加平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来变的社会新变化。

教师试图通过两个主要的探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评判历史问题,再辅助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达到落实新课标和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过了宋元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基本概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高一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质疑,善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

劣势:高一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知识有限,知识碎片化,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较少,甚至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重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差。

三、教学目标在了解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对宋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行探究;分析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宋元社会的新变化;能够对宋代社会的新特点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史料,透析宋元时期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社会风貌,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感受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1、探讨宋代人们生活状况。

2、用史实论述宋元的时代风貌。

五、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课、ppt,学案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沈括对唐朝《富贵曲》的评价,导入主题。

【环节一北宋经济发展】一、农业(解决吃穿问题)由北宋人口的增长表引入到农业发展的两大表现:1、稻麦复种制的普及2、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棉花)二、手工业(解决“用”的问题)1、制瓷业重点关注五大名窑和元青花(结合本校研学的相关内容)2、煤炭开采运用苏轼的词作为史料,了解煤炭的使用情况出示北宋采煤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从图中了解当时的煤炭开采技术3、印刷业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宋代印刷的通俗读物,了解当时的印刷技术。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一)课标概述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主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的第3课,上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下承“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在单元中主要起承启作用。

相对于本单元前两课而言,本课趣味性略弱、逻辑性略强,本课内容聚焦于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以两宋的经济与社会为主,共包含四个子目,分别为“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知识脉络清晰,课程材料充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经历过初一年级中国古代史新课学习和中考历史系统性复习,对历史基础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了解较多,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对辽宋夏金元时期进行过深入了解。

从知识角度来看,学生对两宋时期经济与社会变化有一定宏观认识,知道商品化、世俗化等概念的基本内涵,且知道该时期存在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但对于各知识条块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能力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一定训练后已具备初步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能力,但对史料的辨别、归纳和概括能力还不足,缺乏对史料进行深挖的意愿。

三、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变化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通过史料实证辽宋夏金元经济变化,形成经济变动与上层建筑变动间互动关系的感性认知。

四、教学目标(一)运用时空定位,通过课本表述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变化的表现,对课本引证史料进行充分辨析。

(二)通过史料分析,形成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相关认知。

(三)概述唐宋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五、教法学法(一)教法:讲授、演示与个别谈话结合,问题探究与史料研习结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揭秘“南海一号”的那个时代教案【课程分析】一、课标要求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通史分析本课是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两课“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等“政治与军事”史实基础上,对“经济与社会新变化”的叙述。

下一课叙述“文化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虽政权较多,但从文明的整体看,宋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比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都要发达些,所以此时的经济与社会叙述总体以宋朝为主,兼顾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

因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占城稻和南方水气条件等因素的加持,宋代南方农业表现出轮作复种、一年多熟的技术进步。

这不但使粮食产量提高,还使粮食主产区发生转移、经济作物扩种。

农业发展直接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丝棉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酿酒、造纸、印刷等众多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工农业发展使商品和社会价值总量皆增加,加上指南针技术的进步和国家财政需求,两宋的商业(尤其是外贸)空前发展。

大城市数量和经济功能增强、草市演变为市镇、海外贸易活跃,推动了货币的变化。

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必然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不但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重”,还在人口数量、人才比重和文化中心方面多维度表现出“南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人们嫁娶、职业选择、佃农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变化。

当然,辽宋夏金元的自由程度提高相对汉唐是一种历史进步。

但它也有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私有制下,普通人没有实现政治解放,获得的自由也不是真正自由。

宋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与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人民自由不可同日而语。

三、资源分析1.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对“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制发展”、“草市”、“榷场”、“交子”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摘编这些材料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很有帮助。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活动过程"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

”这里所指“园圃”不光单指菜园,也包括茶园、桑园、果园等。

——《东京梦华录》学生:宋元时期粮食产量高、突破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棉花种植得到推广。

教师:从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粮食产量大大提升,以及外来作物的引进。

通过史料阅读,我们可知,宋朝出现了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小农经济的结构。

2.手工业: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及作用,完成以下的表格填写。

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某一历史现象,并结合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此外,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学会提取教材重点内容。

通过填写表格,带领学生梳理手工业发展的具体成就,并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宋元时期手工业的高超技艺。

北宋自越南引进的良种——占城稻,生长时间短、耐旱学生:查阅教材,填写表格。

教师:宋元时期制瓷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五大名窑,生产的瓷器风格多异、色彩鲜明、质感浑厚、美观雅致,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货物。

青花瓷和釉里红是元朝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课件呈现相关图片和史料:教师:在制瓷业呈现欣欣向荣局面的同时,宋元时期还出现了其他伟大技术发明,黄道婆推动棉纺织技术革新、金属冶炼水平提升,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商业:教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那么,宋朝商品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表现在基层市场、边境榷场、纸币出现、海外贸易以及城市兴盛。

教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那么,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经济高度繁荣的宋朝,会出现什么样新的交换媒介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北宋)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的疆域变化,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
a.农业生产的发展: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种植的扩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
b.手工业的繁荣:介绍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如瓷器、纺织、矿冶等行业的成就。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4.倡导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历史教学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c.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d.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一、首先我们看引言部分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及课文描述,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带来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阅读课文“思考1、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思考2、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的原因教师补充讲解: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讲:黄道婆对纺车进行了改造,发明了脚踏式三锭纺车,一人可同时纺三要棉纱,轻巧省力。

由于性能良好,很快得到推广。

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它比欧洲出现的纺车早了几个世界【史料实证】元朝的棉纺织业史料: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

田妇携筐采和归,全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元)《木棉歌》节选思考:从材料中你得了元朝棉纺织业的哪些信息?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思考3:宋朝制瓷业发达的原因补充:【史料】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讲:(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

但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质量大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思考4:宋朝印刷业发达的原因【史料实证】宋朝印刷业史料:史料:(宋朝)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七一中学滕加平一、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来变的社会新变化。

教师试图通过两个主要的探究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观点、分析原因、评判历史问题,再辅助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达到落实新课标和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学生已经学过了宋元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基本概况,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基础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高一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知识敢质疑,善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

劣势:高一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知识有限,知识碎片化,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较少,甚至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重点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差。

三、教学目标在了解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对宋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进行探究;分析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宋元社会的新变化;能够对宋代社会的新特点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史料,透析宋元时期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社会风貌,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感受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1、探讨宋代人们生活状况。

2、用史实论述宋元的时代风貌。

五、教学资源图片、文字、微课、ppt,学案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沈括对唐朝《富贵曲》的评价,导入主题。

【环节一北宋经济发展】一、农业(解决吃穿问题)由北宋人口的增长表引入到农业发展的两大表现:1、稻麦复种制的普及2、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棉花)二、手工业(解决“用”的问题)1、制瓷业重点关注五大名窑和元青花(结合本校研学的相关内容)2、煤炭开采运用苏轼的词作为史料,了解煤炭的使用情况出示北宋采煤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从图中了解当时的煤炭开采技术3、印刷业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宋代印刷的通俗读物,了解当时的印刷技术。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1课时新授课的经济与社会1.剖析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设计本课2.引导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形成学习背景1. 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2.时空观念: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 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

并透过史料看到社会的变化,形成独立分析史料的能力。

4.历史解释: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 家国情怀:看到辽宋夏金元的发展肇兴与交融,培养民族认同和国家自信。

重点: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教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学法:合作探究(规则:1 、学生分为“辽”“宋”“夏”“金”“元”五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统计)一、千年一梦到汴梁(5 分钟)新课构建引导学生核对导学案,对本课知识点作简明梳理。

形成必要知识背景,达到课堂预热。

展现辽宋金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突出时空观念,激发求知欲,同时拉近与现实距离。

二、凡间烟火抚人心( 15 分钟)农业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引入新冠疫情期间的“总理方案。

”结合导学案及课件、课本史料探究宋代农业发展;从经济作物种植讲到棉花栽培,后者延伸到元朝,由此又述及辽夏金元的边疆开发。

走入历史;培养史料实证能力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重点介绍制瓷业的发展。

学生观看教师自制视频《张老师的店》看到当时手工业的繁图盛景。

视频互动,吸引关注商业第一部分涉及情景教学中怎么卖的问题,通过历史图文资料,探究此时商业已突破时空限制。

第二部分解答往哪卖的困惑,从人口密度、边境榷场、海外贸易看到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并为经济重心的南移作出铺垫。

多元史料,多角度探究商业发展。

让学生直观了解,深入浅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2.教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
“在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课后,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c)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d)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e)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与评价:
a)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组织学生就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意义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宋:基层市场活跃。

展示图片:选自《清明上河图》设问:从图中,同学们能看出有哪些店铺和商业活动?师生互动: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店铺和商贸活动?从左往右看,首先来看这家招牌,这是什么店?——①香料店,叫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香料是哪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朝啊有了新的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源之一。

当时运往海外的船只上会装载什么商品呢?——瓷器、茶叶、丝绸。

商业交流,讲求的是有来有往,国外除了香料还有什么商品可以运输到中国?——珠宝。

可以运输到哪些港口?——广州、泉州和明州(p62页)。

好,回到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再来看这个地方。

同学们能看到什么?——②孙羊正店。

这是一家高档酒楼。

他们为招揽客户,在楼外挂满了装饰品,叫“彩楼欢门”。

同学们要注意,“孙羊”,“正店”是写在什么上面的?——灯笼。

灯笼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因为出现了夜市)夜市在唐朝是没有的,因为唐朝实行了宵禁制度,太晚了是不可以出门的,否则会被抓起来。

因此我们说,夜市的出现打破了原先对时间的限制。

正店门前的几个人在干什么?——买卖花枝。

还有一处。

同学们能看出什么呢?——久住王员外家和香饮子。

久住王员外家是王员外开的一家旅店,从大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家旅店的对面就是商业街。

其实,在这些商业街中,也有很多住宅,这反映了住宅区和商业区连在一起的现象,唐朝的时候,住宅区和商业区是严格分离的。

宋朝打破了原先这种对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更为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方便。

这些店铺和活动反映了宋朝基层市场的活跃!(2)官方设置榷场与辽夏金各政权进行贸易。

展示图片:过渡:再来看看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骆驼口述:可以看到,有骆驼正驮着货物出城门,做生意。

边境贸易有专门的场所叫榷场。

设问:我们可以看出榷场主要分布在各个民族政权的交界处,并且数量很多。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交易已经十分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融洽的民族关系。

频繁的商业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三个方面;二是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人口迁移、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三是民族关系,着重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史料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场景,如农业丰收、商业贸易、城市繁华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农民、商人、科技工作者等,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
3.故事引导:以历史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如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民族交融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如“为什么经济重心南移?”“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针对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情境性问题:结合历史事件,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你会如何推动科技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国家并存与交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
4.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信念。
本节课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子目,讲述了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宋元以来棉纺织业、制瓷业、矿冶来等均得到较快发展,印刷业成为新兴手工业。

这一时期商业与城市繁荣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区完全取代了原先北方经济区的地位,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门第观念更为淡化,社会成员的身份更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亦相对宽松,市民阶层的文化更为蓬勃发展,文化重心的下移更为凸显。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了解辽宋夏金元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基于前面课程的学习,对民族交融与社会发展关系也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从统一多民族家的高度,宏观把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大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展情况。

四、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是、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新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2.通过史料阅读与历史解释,理解多民族政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识他们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多民族政权时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多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从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看历史发展趋势,理解多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导入材料1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

……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教师讲:沈括记载,唐人的“富贵诗”中所描写的奢华生活,在宋人眼里竟然不值一提。

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人的生活与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赶超唐朝,这一情况的出现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对沈括所述内容的解读,学生对唐宋经济进行初步对比,引出本课主题。

学习任务1:从农业、手工业角度认识经济发展情况材料2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只有约3540万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余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进入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1.4亿。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材料3辽之农谷至是为盛。

-----脱脱等《辽史·食货志上》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

-----脱脱等《金史·食货志》材料4木棉本出闽广,可为布,宋时乡人始传其种于乌泥泾(今属上海徐汇区),今沿海高乡多植之。

------陈威、顾清等《松江府志》(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其种艺制作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名曰贝吉,又曰棉布。

------王祯《农书》【问题设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政府如何保障其吃穿用度?教师讲:宋朝时,在农业粮食种植方面,一年两熟制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

在辽夏金元民族统治之下的边疆地区,农业生产也获得进一步发展。

宋代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以棉花为例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棉花在宋朝便已种植,后在元朝的大力推广下,南方植棉普遍,甚至推广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5 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一首有序的《石炭》诗,描述当时煤的使用情况: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

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苏轼《苏轼诗集》卷17材料6毕昇与活字印刷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列表简述宋朝在手工业方面的主要成就。

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具要地位,尤其是煤的使用提高了金属(兵器)的质量与产量。

在人们的生活中,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印刷业作为宋朝新兴的手工业,通过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文化的普及与造纸业的发展。

宋朝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元朝青花瓷和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改进,风格迥异的特色瓷器广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史料,从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引出对吃穿用度的需求,进而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源。

学习任务2:从商业、经济布局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而享誉海外,从而引出“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目。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观察分析。

材料7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是邦控岛夷,走集聚商舸。

珠香杂犀象,税入何其多。

------张翥《送黄中玉之庆元市舶》泉(州)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

------脱脱《宋史·杜纯传》【问题设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表现。

教师讲:宋元时期,外贸税收是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除了瓷器外,还有丝织品茶叶等远销海外,国外的香料、珠宝等奢侈品也通过“上丝绸之路”运到我国。

当时比较有名的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宁波)等。

材料8 契丹讲和,大赦天下。

……诏“缘边毋出境掠夺。

得契丹牛马,悉纵还之”。

通互市,葺城池,招流亡,广储蓄,由是河北得安业。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问题设计】:依据材料,概括互市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业繁荣景象的主要表现。

教师讲:澶渊之盟对宋辽关系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当时,互市分为官营的榷场贸易与民间贸易两种,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当活跃。

繁荣的贸易扩大了商品流通规模,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

材料9(北宋)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

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巨额批发交易,十分不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10 元朝纸币【问题设计】:指出材料9所反映的当时商品流通领域中出现的问题。

为应对这种问题,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何种变化?教师讲:北宋开始出现纸币,而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1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北宋东京街市学生活动:结合《清明上河图》(部分)和教材了解宋元时期城市的繁盛景象。

教师讲: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不断兴盛。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百万。

市场活跃市民阶层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代的临安改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问题设计】:在两宋与北方民族政权对峙这一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民南迁,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结合教材内容,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及影响。

教师讲: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用以运输江南的粮食;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史料,学生能从商业繁荣的角度论证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

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情况,解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再次认识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学习任务3:从社会结构变化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12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问题设计】:根据材料12,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生活的其他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思考分析。

宋代人婚姻择偶以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科举制的完善提升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商人的经济地位。

宋代门第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此外,贱民阶层的数量到宋朝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也通过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也变得相对宽松例如,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设计意图】:由经济角度过渡到从社会结构、政府管理等角度论证辽宋夏金元时期总体发展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增强学生关于历史进程演变趋势的解释水平。

学习任务4:提升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

学生活动:互动交流,阐述自己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互动评价。

小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

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

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

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

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

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教师讲: 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这些社会变化虽然出现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这一发展趋势没没有非常大的改变,这样的趋势就是历史潮流。

(三)板书设计经济社会(四)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知道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够从多种史料中提取信息,概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能够理解多民族政权是统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多民族政权的历史作用。

水平2:能够知道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够借助相关史料,论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新变化;能够理解多民族政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多民族政权的历史作用荣水平3: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认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理解把握该阶段的民族交融适应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正确看待不同民族政澳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