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上肢1(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上肢局部解剖
三 臂部
1、臂部的浅层结构
头静脉
贵要静脉
2、臂部的深层结构
臂部肌 神经 血管
前面观
臂部肌
肱三头肌
后面观
臂部的神经、血管 示肱骨肌管
桡神经
后面观
腋神经
臂部的血管
肘关节网
臂部断层 示肌间隔
临床要点:
1.乳腺癌根治手术时注意事项:
1 勿伤及腋静脉主干和头静脉末段
2 勿伤及胸长神经 清除前群淋巴结时
蚓状肌
Lumbricales
4.深层结构
尺神经深支
Deep branch of ulnar N
掌深弓
Deep palmar arch
骨间肌
Interosseous muscles
掌骨
Metacarpal bones
5.手的筋膜系统
1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2 深筋膜 Deep fascia
腕掌侧韧带
Volar carpal ligament
屈肌支持带
Flexor retinacum
腕尺侧管
Ulnar carpal canal
腕桡侧管
Radial carpal canal
尺神经 尺动脉
桡侧腕屈肌腱
腕管
Carpal canal
定义:由屈肌支持带和 腕骨沟共同围成的管道
管内通过的结构:
胸肌淋巴结: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收纳胸外侧壁、脐 以上腹前外侧壁的 淋巴和乳房外侧部、 中央部的淋巴。其 输出管注入中央淋 巴结和尖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沿肩胛下血管 排列。 收纳项部、背 部的淋巴管。 其输出管注入 中央淋巴结和 尖淋巴结。
上肢的局部解剖
肌腱连线中点至腕远纹 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ppt课件完整
9
一、腋区 二、三角肌区与肩胛区
三、肩胛动脉网
ppt课件完整
10
1. 腋区 axillary region
--是肩关节下方,臂上部 内侧与胸外侧壁上部间 的区域。 2. 腋窝 axillary fossa
--肩关节外展时,臂内侧
腋静脉 axillary vein 臂丛及分支 brachial plexus and its branches 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腋鞘 axillary sheath
腋窝蜂窝组织 axillary loosen connective tissue
ppt课件完整
18
31
①形成:是椎前筋膜向外下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形成的筋膜鞘。
②临床意义
a.锁骨下臂丛麻醉即将麻醉药物注入鞘内。
b. 椎前间隙的脓肿,脓液可经该鞘蔓延至腋窝内形成腋窝脓肿。
椎前筋膜 腋鞘
ppt课件完整
32
--是腋鞘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 --腋窝内的感染可随下述途径蔓延:
向上:经腋鞘→颈根部。 向下:至臂前、后区。 向前:至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隙。 向后:经三、四边孔→肩胛区、三角肌区。
--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
ppt课件完整
27
A. 行程与分布
•伴旋肱后血管; •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 三角肌深面。 •肌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分布于臂外侧上份皮肤。
B. 腋神经的损伤
a.原因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 •使用腋杖不当。
b.表现
•三角肌瘫痪、萎缩; •肩不能外展; •出现“方肩”。
局部解剖学04 上肢浅层、腋腔
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以助深吸气。
若瘫痪,则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 突出至皮下,形成“翼状肩”,使臂
上举及前推受限。
3.腋淋巴结:
位于腋血管及其分支或属
支周围,主要分为5群。
(1)前群:又名胸肌群。
位于胸外侧血管周围,收纳胸
前外侧壁、乳房外侧部及中央部、 脐以上腹壁的淋巴。乳癌常首先 转移至此群。
(2)后群:又名肩胛下群。
分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
2.上肢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
浅静脉 1.头静脉:起自手背V网的桡 侧,经桡骨茎突后方,沿前臂桡
侧上升到肘前方,借肘正中V与
贵要V相交通;在臂前区行于肱
二头肌外侧沟内,经三角肌胸大
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V或 锁骨下V。
2.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
尺侧,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
上肢浅层及腋腔解剖
解剖学教研室
要求:
1.掌握腋腔的境界及其各壁的构成
2.掌握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3.掌握腋淋巴结群的配布及流注关系
4. 肩胛动脉网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一、上肢概述
1.上肢境界与分区: 上方:锁骨、肩峰与颈部分界;
前方: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与胸部分界;
后方:三角肌后缘与背部分界;
由肩胛上动脉(发自甲状颈干)、
肩胛背动脉(颈横A降支)及旋肩
胛动脉构成。
若结轧腋A,则在第三段,肩胛 下A的近侧端进行。
肩胛上动脉 肩 胛 背 动 脉
2.臂丛: 由C5-8和T1神经前支组成。 其起始部与腋动脉共同包被 于腋鞘内,于锁骨中1/3段的
后方进入腋窝,即臂丛的锁
骨下部;锁骨以上的ຫໍສະໝຸດ 份则为臂丛的锁骨上部。下方转向前面,在肘前方借肘正
[课件]局部解剖学之-上肢PPT
目的要求
• • • • 1、了解伸肌支持带的位置和特点。 2、了解手背的筋膜间隙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手背的层次结构及指背的结构特点。 4、掌握手背神经和血管的局部位置。
• ⑥解剖大、小鱼际肌 • ⑦观察掌深弓 • ⑧解剖手指掌侧面
目的要求
• • • • • 1、了解手掌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 2、了解手掌筋膜间隙位置和临床意义。 3、熟悉腕管的组成和通过腕管的结构。 4、熟悉手指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5、掌握手掌的层次结构及神经血管的局部 位置关系。
四、背部浅层和肩胛区
• • • • •
⑥观察前臂深筋膜 ⑦肘窝及其结构 ⑧解剖前臂屈肌群 ⑨追察正中神经 ⑩剖察桡、尺血管 神经束
目的要求
• • • • 1、了解浅静脉的行径和皮神经的分布。 2、了解臂和前臂深筋膜的特点。 3、熟悉肘窝的组成和内容。 4、掌握前臂屈肌群的层次安排和神经血 管的走行位置。
三、腕前区和手掌
五、臂后、肘后和前臂后区
(一)皮肤切口
1、臂后区已有一横切口。 2、在肘后区作一横切口与 肘前区横切口相接。 3、在腕背面作一横切口与 腕前区横切口相接。 4、自臂后区横切口中点切 至腕背面横切口中点。
(二)层次解剖
1、浅层结构
• ①寻认浅静脉 • ②观察皮神经
• • • •
2、深层结构 ①修洁肱三头肌 ②切开肱骨肌管 ③桡神经和肱深动脉 ④追查尺神经
(一)皮肤切口
1、沿背部正中线自枕外 隆突切向下切至骶中棘。 2、自枕外隆突沿上项线 切至乳突。 3、自第7颈椎棘突至肩 峰作一横切口。 4、自纵切口下端沿髂棘 下切至髂前上棘。 5、自臂后区作一横切口 与臂前区横切口相接。
(二)层次解剖 1、浅层结构
局部解剖学--上肢
局部解剖学--上肢(一)腋窝的构成1.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通。
2.底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皮肤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
腋筋膜中央部较薄弱,且有皮神经、浅血管及淋巴管穿过而呈筛状,故名筛状筋膜。
3.四壁有前壁、外侧壁、内侧壁及后壁。
前壁由胸大、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锁胸筋膜呈三角形,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
胸小肌下缘以下的筋膜,连于腋筋膜,称为腋悬韧带。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门沟、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组成。
内侧壁由前锯肌及其深面的上4个肋与肋间隙构成。
后壁由肩脚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与肩胛骨构成。
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小圆肌之间,其内侧为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为四边孔,有腋神经及旋肢后血管通过。
(二)腋窝的内容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段。
(1)腋动脉第一段: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在锁骨胸肌三角内。
其前方有皮肤、浅筋膜、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以及穿过该筋膜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及胸外侧神经等。
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及胸长神经、前锯肌、第1肋间隙等。
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和后束。
内侧有腋静脉以及腋动脉第1段发出的胸上动脉及伴行静脉。
胸肩峰动脉自第1段发出,穿锁胸筋膜至胸大、小肌,三角肌及肩峰。
(2)腋动脉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的胸肌三角内。
其前方除皮肤、浅筋膜外,有胸大、小肌及其筋膜;后方为臂丛后束及肩胛下肌;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内侧有腋静脉及臂丛内侧束。
胸外侧动脉自第二段发出,与其伴行静脉于腋中线前方沿前锯肌下行,营养该肌;女性有分支至乳房。
胸长神经于腋中线后方下行,支配前锯肌。
(3)腋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
其末段位置表浅,仅被以皮肤及浅、深筋膜,是腋动脉最易剖露的部位。
其前方有正中神经内侧很及旋肱前血管越过;后方有桡神经、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外侧有正中神经、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内侧有尺神经和腋静脉。
8第七章局部解剖学上肢
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骨肌管:
为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 的管道,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又称桡神经管。 暴露方法:臂后面,找到肱三头肌外 侧头,在肱三头肌外侧头和肱三头肌 扁腱之间,切口由内上方斜下外下方 到达肱骨外上髁切断外侧头,可暴露 。
肱深动脉
桡神经
中副动脉 桡侧副动脉
肱三头肌外侧头
拇长展肌腱 第4骨纤维性管道 拇短伸肌腱
拇长伸肌-第3骨纤维性管道 拇长伸肌腱
•
尺侧腕伸肌腱
伸肌支持带
第2骨纤维性管道
桡侧腕长伸肌腱 桡侧腕短伸肌腱
•
第1骨纤维性管道 伸肌支持带 小指伸肌 第5骨纤维性管道
①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肌腱及其腱 鞘
② 桡侧腕长、短伸肌肌腱及腱鞘 ③ 拇长伸肌及其腱鞘
尺侧腕伸肌 第6骨纤维性管道
腋窝顶
胸大肌 胸骨下肌及其筋膜
锁骨
胸小肌
第 1肋 胸肩峰A和头V 锁胸筋膜
外侧壁
结节间沟 (外侧壁)
前锯肌
胸大肌及其筋膜 胸小肌及其筋膜
第4肋
大圆肌
背阔肌
后壁
肩胛下肌
肩胛骨
腋筋膜(有孔)
三边孔和四边孔
• 由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和小 圆肌之间穿过而成的2个间隙 。
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
三边孔
• 位置和边界:靠内侧,上界为 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 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 。 穿行结构:有旋肩胛动脉、静 脉通过。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在四边孔内) 小圆肌 及其升支和 肩胛下动脉 降支 (腋神经 四边孔 和旋肱后动脉穿过) 肩胛下神经下支 旋肩胛动脉 胸背动脉和胸背神 臂外侧上皮N 经(至背阔肌) 旋肩胛动脉 肩胛下肌 肱深动脉 桡神经 大圆肌
第4单元、上肢局部解剖--腋窝
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
三边孔、四边孔中穿行的结构
腋神经
axillary nerve
旋肱后动脉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旋肩胛动脉
circumflex scapular artery
前面观 anterior view
后面观 dorsal view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腋窝矢状旁切面
后壁 Posterior wall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肩胛下肌 subscapular muscle
大圆肌 major teres muscle
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
③淋巴回流途径
1)外侧部、中央部: 注入胸肌淋巴结(主要)。
2)上部: 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
巴结。
3)内侧部: 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和对侧吻
合。
4)下内侧部: 与腹前外侧壁淋巴管,膈下
间隙和肝淋巴管吻合。
5)深部: 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3.深筋膜 可分深、浅 两层。
穿锁胸筋膜 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头静脉
腋窝矢状旁切面
前壁 Anterior wall
胸大肌
major pectoral muscle
前壁 Anterior wall
胸小肌 minor pectoral muscle
(去胸大肌)
锁胸筋膜 clavipectoral fascia
腋悬韧带 axillary suspensory ligament
胸前区、自由上肢浅层、腋窝人体解剖
前股
C6
C7
后股
上干
C8
外侧束
中干 T1
下干
后侧束
内侧束
(3)臂丛的主要分支
锁骨上分支: 胸长神经 肩胛背神经 肩胛上神经 锁骨下分支: 1)肌皮神经 musculocuteneous n. 2)正中神经 median n. 3)尺神经 ulnar n. 4)桡神经 radial n. 5)腋神经 axillary n. 6) 胸背神经
第三段:肩胛下动脉 旋肱后动脉 旋肱前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腋动脉的分支
(第一段)胸上动脉 (第二段)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第三段)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3.臂丛 (brachial plexus)
(1)组成:由C5-8前支及 T1前支一部分组成。 (2)位置:斜角肌间隙----腋动脉周围
肌皮神经
臂部的尺神经
胸背神经
7)肩胛下神经 8)胸内侧神经 9)胸外侧神经 10)臂内侧皮神经 11)前臂内侧皮神经
4.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按位置分为5群: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名称
外侧淋巴结 lateral lymph nodes
合。
4)下内侧部: 与腹前外侧壁淋巴管,膈下
间隙和肝淋巴管吻合。
5)深部: 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3.深筋膜 可分深、浅 两层。
穿锁胸筋膜 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头静脉
4.胸上肢肌
(1)胸大肌 起止:起于锁骨内侧2/3段, 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 及腹直肌鞘.止于肱骨大结 节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当 上肢固定时,可牵引躯体向 上. 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和胸 内侧神经. (2)胸小肌 起止:起于第3-5肋,止于肩 胛骨喙突. 神经支配:胸内侧神经.
局部解剖学课件:上肢
⑵中间鞘:由掌腱膜,掌 内外侧肌腱隔,骨间掌侧筋 膜和拇收肌筋膜围成,内有 指浅、深肌腱及屈肌总腱鞘, 蚓状肌及掌浅弓指血管、N 等。
⑶内侧鞘(小鱼际鞘): 由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腱 隔和第5掌骨围成,内有小鱼 际肌和小指血管、N等
⑷拇收肌鞘:由骨间掌侧 筋膜,拇收肌筋膜,第1、2、 3掌骨围成
4:筋膜间隙:
局部解剖学
上肢
湖南师范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上肢--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一、主要内容
(一)腋腔构成
顶 由第一肋骨、锁骨和肩胛骨 上缘围成。
底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上肢--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前壁
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 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锁胸筋膜—— 位于胸小肌、 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 深筋膜(深层),有头静脉、 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 过。
腕桡侧管
屈肌支持带桡侧端两层之间, 包绕桡侧腕屈肌腱及腱鞘。
上肢--臂、肘、前臂、腕前区和手掌
(四) 腕管
构成
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 同构成。
内容
指浅屈肌腱及其腱鞘(4条) 指深屈肌腱及其腱鞘(4条) 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1条) 正中神经
手
部
分手掌、手背、手指三部分
一、 手掌 近侧部称腕前区, 远侧部两侧为鱼际和小鱼际, 中央部呈三角形的凹陷为掌心。
第2段 位于胸小肌深面;
分支: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第3段
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 下缘之间;
分支: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下动脉又分为: 旋肩胛动脉 胸背动脉
腋腔内容:腋动脉及其分支:第 2、3段
上肢--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
局部解剖学 上肢1(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肩胛上动脉 肩胛上神经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腋神经
腋静脉:腋动脉的前内侧,并部分覆盖动脉,当上肢外
展时,腋静脉紧贴于腋动脉前方。 腋动、静脉被紧密包绕在腋鞘 内,外伤易引起动静脉瘘。 腋静脉壁薄,压力低,管壁 与腋鞘一起愈着于锁胸筋膜,损 伤后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易发生 空气栓塞。 头静脉
属支:腋动脉各分支的伴行 静脉均为腋静脉的属支,头静脉 亦常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
走行:
手背静脉 沿手背和前臂背侧的尺侧上行 网的尺侧
在前臂中分绕其内侧缘
注入肱静 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 至臂中份穿深筋膜
前臂前面 内侧 方在 肘 窝 上 接受肘正 中静脉
行脉 肱 或 上静沿
腋静脉
贵要静脉临床意义
1.主要收集手和前臂尺侧浅静脉血 2.贵要静脉一般临床用于插管 3.在正中静脉缺如时可用作贵要静脉抽血。
前壁 Anterior wall
胸大肌major pectoral muscle
胸小肌minor pectoral muscle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 锁骨下肌subclavious
腋腔的构成(Boundaries of Axillary cavity)
后壁 Posterior wall
内侧壁 Medial wall
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上4个肋ribs 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
腋窝横切面
腋腔的构成(Boundaries of Axillary cavity)
外侧壁 Lateral wall
肱骨结节间沟Intertubercular sulcus of the humerus
上肢(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局部解剖学——上肢
上肢●概述●境界●表面解剖●体表标志●肩部●臂部●肘部●腕和手部●分布●肩●腋区●位置●腋窝:上肢外展时,呈四棱锥体形腔隙●周界●一顶●由锁骨中1/3、第1肋外侧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一底●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四壁●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锁胸筋膜(喙锁胸筋膜)●位置形态●为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呈三角形●穿行结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淋巴管●临床意义●切开锁胸筋膜时应保护胸外侧神经,以免造成胸大肌、胸小肌瘫痪●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有了两个孔:三边孔、四边孔●内容●腋动脉及其分支●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3段●第一段:从第一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分支: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第二段:最短,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胸外侧动脉●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腋静脉及其属支●在腋动脉内侧,与动脉之间有臂丛的分支,伤后呈开放状态●臂丛及其分支●5个根——3个束●位置:自斜角肌间隙穿出,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3束包绕在腋动脉周围。
分锁骨上部和下部●分支: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与胸外侧动脉伴行,支配前锯肌●胸背神经:与胸背动脉伴行,支配背阔肌●肌皮神经:穿喙肱肌●正中神经:呈Y形,以两个头分别起自臂丛的内、外侧束,与肱动脉伴行●尺神经:起自臂丛的内侧束●桡神经:起自臂丛的后束,经桡神经沟下行,支配肱三头肌●腋神经:起自臂丛的后束,与旋肱后动脉伴行,穿四边孔,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腋淋巴结●分5群●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测段排列,收纳上肢的大部分淋巴管。
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项部、背部的淋巴管●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
局部解剖学上肢ppt课件
深层结构
伸肌支持带 (腕背侧韧带)
腕伸肌腱 鼻烟窝
境界
尺内骨容
桡骨
完整最新版课件
52
手掌
浅层结构(尺神经掌支、正中神经掌支、第一指背神经、掌短肌)
深层结构
掌腱膜
深筋膜 外浅侧层鱼鞘际鱼小间际鱼隙筋际膜筋膜
骨筋筋膜膜间鞘隙中内深间侧层掌鞘鞘中骨拇间间收隙掌肌侧筋筋膜膜
48
前臂后区
浅层结构:静脉、神经 深层结构:
深筋膜及前臂后骨筋膜鞘 前臂肌后群 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骨间后血管和神经组成)
完整最新版课件
49
局部解剖学
上肢
腕和手
腕前区
浅层结构
深层结构
腕掌侧韧带 屈肌支持带 尺侧腕管 腕管 桡侧腕管 掌长肌腱
完整最新版课件
51
腕后区
浅层结构
• 浅支:手背皮肤 • 深支:支配前臂伸肌群
指背神经
完整最新版课件
桡神经 浅支
臂外侧下皮神经
前臂后皮神经
20
➢ 损伤表现
•不能伸肘 •不能伸腕而表现为“ 垂腕” •掌指关节不能伸直,但能伸指间关节 •前臂不能伸直,肘旋后 •手背部桡侧皮肤感觉迟钝、缺失,以
“虎口”处最为显著
完整最新版课件
21
M 正中神经
axillary nerve ➢行程:穿过四边孔 ➢分支、分布:
肌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
➢损伤:肩关节外展无力,方肩
腋神经 臂外侧上皮神经
完整最新版课件
14
4.肌皮神经(C5~C7)
Musculocutaneous nerve ➢行程:穿喙肱肌,行于
上肢1(局部解剖)
(Topographic Anatomy)
第五讲 上 肢 (一)
一、境界
二 、分部
1.肩 2.臂 3.肘 4.前臂 5.手
三 、上肢的
表面解剖
1. 锁骨 2. 肩峰 3. 三角肌 4. 腋前壁 5. 腋后壁 6. 肩胛冈 7. 肱二头肌 8. 肱骨内、
外上髁 9. 尺骨鹰嘴 10. 尺骨茎突 11. 桡骨茎突
臂丛
C 腋淋巴结
前群 后群 外侧群 中央群 腋尖群
六、三角 肌区
1.腋神经 2.旋肱后动脉
七、肩胛区
1 肩胛上神经
2 肩胛上动、 静脉
八、肌腱袖
再见
12. 腕横纹 13. 腱隆起 14. 掌横纹 15. 鱼际 16. 小鱼际 17. 掌心 18. “鼻烟壶”
四、上肢的 浅静脉
1. 头静脉 2.贵要静脉 3. 肘正中静脉
五、腋区
1 .腋窝
① 位置
② 构成 A顶
B底 C 前壁 D 内侧壁 E 外侧壁
F 后壁
③ 内容 A 腋动、静脉 B 臂丛
(自)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⑶ 第3段: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第3段末 端位置较浅,仅覆皮肤和浅、深筋膜,临床常在此处显露 腋动脉。
毗邻: 前方有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
后方有桡神经、腋神经、旋肱后血管; 外侧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 内侧有尺神经、胸内侧神经、腋静脉、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 侧皮神经。
⑵ 第2段:胸小肌深面。 毗邻:前方有胸小肌; 后方有臂丛后束; 外侧有臂丛外侧束; 内侧有臂丛内侧束和腋静脉。
发支:胸肩峰动脉,穿锁胸筋膜后分为胸肌支、三角肌支 和肩峰支,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等处。
胸外侧动脉,沿胸小肌下缘走向前下方,分支分布 于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乳房等处。
参与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3个干,即C5、6前支合成上干,C7的前支自 合成中干,C8与T1的前支合成下干。在锁骨上方,每个干再分为前后两股,上中 干的前支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支自合成内侧束,3个干的后股汇为后束。3个束分 别从外、内、后三面夹腋动脉中断。
外侧束(C5-7):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 内 侧 束 (C8-T1) : 尺神经、胸内侧 神经、前臂内侧 皮神经、臂内侧 皮神经; 内、外侧束 分别发出内、外 侧根组成正中神 经。
3. 腋神经损伤
损伤的原因: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使用 腋杖不当等。 表现:三角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 臂外侧上部皮肤感觉丧失; 时间过久,三角肌萎缩,形成“方形肩” 肩或军官肩)。
(方
4.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适用于臂下部以下的某些手术。
体位:仰卧,臂外展、旋外、屈肘位。 进针点:腋动脉搏动明显处,在搏动点 的上方或下方经皮刺入腋鞘内。 腋动脉上方注药麻醉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 腋动脉下方注药麻醉尺神经、桡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在腋动脉第 2段周围进行,阻滞臂丛各束 ; 在锁骨上斜角肌 间隙内阻滞臂丛各根。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臂丛
臂丛进入腋腔后,由6股组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外侧束(c5~c7)发出肌皮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内侧束(c8~t1)发出尺神经、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臂 内侧皮神经;内侧束与外侧束分别发出内、外侧根组成正中神经 后束(c5~t1)发出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
臂丛损伤
臂丛上位神经根损伤
锁胸筋膜
腋淋巴结
(1) 胸肌淋巴结(前群) : 位于胸大肌深面、胸小肌下缘处的前锯肌 表面,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乳房大部、上肢、胸前外侧壁和 脐以上腹壁的淋巴管。 (2) 外侧淋巴结(外侧群) : 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纳上肢的浅、 深淋巴管。
(3) 肩胛下淋巴 结(后群) : 沿肩胛 下血管和胸背神 经排列,收纳肩 胛区和胸后壁的 淋巴管。
位于腋动脉的 前内侧,在第 1肋外缘处续 于锁骨下静脉。 属支除浅静脉 外,均为同名 动脉的伴行静 脉。主要收集 上肢及部分胸 腹壁的静脉血。
损伤
上肢外展时腋静脉 紧贴于动脉前方由 于腋动脉与腋静脉 被共同紧密包绕在 腋鞘内,外伤时易 发生静脉瘘。腋静 脉壁薄又与腋鞘一 起附着于锁胸筋膜, 静脉壁损伤后,易 处于开放状态发生 空气栓塞。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临二11小班1小组
一、体表标志
1.肩峰:肩部最高骨点 2.喙突:位于锁骨下窝,内下方有腋血管和臂 丛经过。 3.腋前襞、腋后襞 肩峰
喙突
二、主要内容
腋区指肩关节下方,臂上部与胸前外侧 壁之间的区域。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 穹隆状的皮肤凹陷称腋窝,深部呈四棱 锥体形的腔隙称腋腔,是分布到上肢的 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4.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 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 后壁上形成的三边孔通肩胛 区,四边孔通三角肌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前外侧壁浅层
l 通过腋后襞所作的垂直线即腋后线,将胸壁界分为
胸前外侧壁与胸后壁。
皮肤
胸前外侧壁浅层
胸壁(腋后线) 胸后壁
浅筋膜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部左侧面标志线
(一)皮肤:胸前外侧壁
的皮肤较薄,后壁较厚。
(二)浅筋膜:
1.浅血管 2.浅淋巴 3.皮神经 4.乳房
1.浅血管: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 至臂中份穿深筋膜
前臂前面 内侧
方在 肘 窝 上
接受肘正 中静脉
腋静脉
贵要静脉临床意义
1.主要收集手和前臂尺侧浅静脉血 2.贵要静脉一般临床用于插管 3.在正中静脉缺如时可用作贵要静脉抽血。
前正中神经
走行:
起自手掌静脉丛,细小而 不恒定,沿前臂前面中部 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和 贵要静脉。
胸肌淋 巴结
• 胸前外侧壁上部浅淋巴管汇入 锁骨上淋巴结
胸大肌
肉
胸骨旁 淋巴结
3.皮神经:
胸前外侧壁第2肋平面以 上的皮肤由锁骨上神经 分布,其余部分由胸神 经后支、肋间神经前皮 支和外侧皮支分布。其 节段性为第二肋间神经 平胸骨角平面,第四肋 间神经平男性乳头平面, 第六间神经平剑胸结合 平面。
*手术切开锁胸筋膜时应注意保护胸内、外侧神 经,以免损伤而导致胸大、小肌瘫痪。
胸神经前支
分支 肋间神经
(T1—11对)
肋下神经 (T12前支)
前皮支 外侧皮支
胸腹壁 皮肤, 胸腹膜 的壁层
肌支:肋间肌, 腹肌的前外侧群
上六对肋间神经来源分支
肋间神经共12对,第1~11对各自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 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故称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在肋 间内肌、肋间外肌之间,肋血管的下方,沿肋沟前行至腋前线附近 离开肋骨下缘,完全行于肋间内、外肌之间,第1肋间神经分出一大 支进入臂丛,一小支分布于第1肋间。第2~第6肋间神经行于相应肋 间隙的肋间内、外肌之间,自肋角前方发出一侧支向下前行于肋间 隙的下缘。上6对肋间神经的肌支分布肋间肌、上后锯肌和胸横肌。 皮支有两种:一为外侧皮支在肋角前分出,斜穿前锯肌后,分成前、 后两支,分别向前、向后走行分布于胸侧壁和肩胛区皮肤;二为前 皮支,在近胸骨侧缘处穿出,分布于胸前壁皮肤,皮支还向内分布 于胸膜壁层。其中第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第2~4肋间神经的 前皮支都分布到乳房。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也称肋间臂神经,可 横过腋窝到达臂内侧与臂内侧皮神经间交通,分布臂上部内侧面皮 肤。
肩峰:位于三角肌隆起和肩 关节上方,是肩部最高的骨 点,向内下续肩胛冈
喙突:位于锁骨 下窝,在锁骨中 ,外三分之一交 界处下方约2.5CM 处可触及,其下 方有腋血管和臂 丛经过。
腋前襞和腋后襞:上肢外展时臂上 部与胸侧壁之间可见向上的凹陷, 称为腋窝。腋窝前界的皮肤皱襞为 腋前襞(腋前线),深面由胸大肌 下缘构成;腋窝后界的皮肤皱襞为 腋后襞(腋后线),深面由大圆肌 和背阔肌下缘构成
前臂部,接受头静脉外侧的副头静脉
临床意义:
1.主要收集手和前臂桡侧浅层的静脉血。 2.临床上进行化疗时常使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 输液及化疗药,而头静脉经常用来进行穿刺置 管。
走行:
手背静脉 网的尺侧
注入肱静 脉
行脉肱或 上静沿
贵要静脉
沿手背和前臂背侧的尺侧上行 在前臂中分绕其内侧缘
——刘学鹏、傅伟、李响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胸大肌→深筋膜深层 (锁胸筋膜)→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 最内肌
分布情况: 胸肩峰静脉位于穿经锁胸筋膜各结构的最内 侧,而上方最内侧为胸肩峰动脉的分支肩胛 支。
临床上穿刺的进针点可位于喙突内侧 6厘米以上的腋静脉走形区域,即所谓 的安全区。
尖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胸腹壁静脉thoracoepigastric veins:
由浅静脉吻合的静脉网汇集成。
起自脐周静脉网,向外上方经胸
外侧静脉注入腋静脉。肝门脉高
外侧淋巴 结
压时,可成为静脉分流的通道之 一。
肩胛下 淋巴结
2.浅淋巴:
• 胸前外侧壁浅淋巴管汇入胸肌 淋巴结
• 胸骨附近的浅淋巴管汇入胸骨 旁淋巴结
前臂正 中静脉
肘正中静脉
走行
位于肘窝的浅筋膜内,自外下内上连于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头静脉接受前 臂正中静脉的汇入。
临床意义: 1.可作为静脉穿刺的位置 2.临床可应用采血常用静脉。
02
锁胸筋膜;胸大肌、胸小肌 的起止点作用以及神经支配 和血管分布;附着于肩胛骨 的肌、分布于三角肌区和肩 胛区的神经和血管
肋间臂神经
临床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术 适用于胸外伤后疼痛、胸部 或上腹部手术后镇痛。
上肢的主要浅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走行:
头静脉
前臂前面桡侧的浅筋膜
侧肱 沟二 上头 行肌
外
在锁骨下窝穿深筋膜
头静脉的各部分及临床意义
末端,有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 臂部,头静脉无较大的属支 肘窝处,发出一吻合支经肘窝前方斜向内上注入贵 要静脉,此吻合支称为肘正中静脉。
上肢(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
组长:钱昊
2015级临床六大班 第一实验室二组
组员:门琦轩、黄新、付鹏宇、苗佳盟、汤晓、 史悦忻、刘学鹏、傅伟、李响、邓石楠、郝瑞 英、刘忠芯
目 录
TENTS
01 上肢分部分区;体表标志;胸前外侧壁浅层; 上肢主要的浅静脉名称、走行和回流
02 锁胸筋膜;胸大肌、胸小肌的起止点作用以 及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附着于肩胛骨的肌 、分布于三角肌区和肩胛区的神经和血管
03 腋腔的顶、底、前壁、后壁、腋腔的内侧壁 和外侧壁;三、四边孔的位置、围成及穿行 结构;腋动脉的分段和分支
04 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名称和发出位点(来源 或合成);腋鞘;腋窝淋巴结
01
上肢分部分区;体表标志;胸前
外侧壁浅层;上肢主要的浅静 脉名称、走行和回流
——付鹏宇、苗佳盟、汤晓、 史悦忻
上肢的体表标志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锁骨、胸骨、肋、肩胛骨、 肩峰,喙突,腋窝 臂,肘和前臂前区:肱二头肌,提携角,肱骨内外上 髁 上 肢 肩胛区,三角肌臂和前臂后区腕后区:鹰嘴,Lister 结节,三角肌,肱三头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肌腱, 拇短伸肌肌腱,指伸肌肌腱
腕前区,手掌和手指掌侧区:腕横纹和腱隆起
胸前外侧壁浅层和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