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經濟活動的本質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目的何在?----------哲學的課題
落實而言,我們追求名望、情感、財富、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在過程之中,所發生的各種行為,即是經濟學的研究本質。
我們習慣提出二個條件
a.資源有限
b.欲望無窮
身為消費者,吾人要去尋求貨品、勞務的滿足,已達成效用樂趣的極限。
貨品方面:小至購買原子筆飲料,大至購買汽車房屋。
(good)
勞務方面:例如理髮、看病、教書等
(service)
在這眾多的消費項目,有些項目是生活必需品,而有些是奢侈品,不一定是迫切需要。其程度在各人心中自有標準,視主觀上、時間、心理及空間之相對重要性而定,同時亦會受客觀之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個人消費決策如此,整體的社會事務亦覆如是。
EXP:人口與人力資源是否為同位語?
考量因素:訓練、教育政策、企業能力等
環顧世界各國,己開發國家或是所謂工業國家,多位於亞熱帶溫帶甚至寒帶,地理環境並不具優勢,而許多熱帶國
家,資源豐富頗具發展潛力,過一直
停滯不前。在工業國家有所謂〝後
彎型勞動供給曲線〞(backward
labor-supply curve)。
即一個人其工資一但到達某一高水準,再提高工資反而始此人花在休閒的時間反而較工作時間為多。若干落後國家亦有這種情形。之所以形成這種個別勞動工時供給減少的原因,是因為訓練、教育、工作環境之故
問題:1 雇主何時願意以較高的工資來〝忍受〞其較少的工作投入時間?
2所得提高何以不想再工作?
不同的個人與群體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對於滿足有不同的要求,吾人可將各種追求效用極大的過程簡化為透過貨幣為媒介達成,更進一步,人們即從事經濟活動來取得貨幣(滿足慾望),因此各種經濟活動的表現型態也不一樣。
不同的經濟實體其經濟活動的動機(Motive)或意識是不同的,決策目標一不同,故影響了行為。而社會制度或心理又決定了動機及意志。價值標準、道德規範(Norm)、風俗習慣、傳統(Tradition)又影響制度。
吾人可從重大政策上瞭解到:影響政府經濟目標社頂或政策的制訂,措施的推行,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乃是:社會規範、價值導向(Orientation)、風俗習慣。至於理論如何,則往往又是另一層次的考量。
顧經濟學在現今社會體系中,乃可轉化為下列概念:利用或管理社會資源(稀少性質),以求得社會慾望獲得最大滿足的社會科學。→最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第二節經濟問題的發生
現代社會是個十分進步而且複雜的世界,生活在這種複雜的世界中,為了達到生存的目的,就必頇透過各種方式,予以滿足。換言之,人類位了維持生命(攝食)並綿延種族(繁衍),不得不運用各種物質或勞務(工具),來滿足慾望(需求)。而二者之間的關係及形成了各種經濟活動。
人類慾望的種類頗多,而且不易徹底滿足,例如對食、衣、住、行、育、樂等。而且對於每一種欲望,都希望滿足得告更好,(明天會更好)(吃得飽共要吃得
好),青菜豆腐→山珍海味,青衫布衣→絲葛皮毛,五樓公寓→花園別墅。所以往往形成人最基本的苦惱。如果滿足慾望的方式工具很多,每個人的慾望,不但皆能滿足,而且人人都很能滿意自然理想,然而問題是:能夠滿足慾望的各種手段方式,卻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並不是能夠讓每一個人皆能毫無代價,而且不用費一點力氣(Costs)便能取得。因此,相對於無止盡的需求而言,人能夠掌握用以滿足的手段。無疑是相當稀少的。
這些滿足需求的工具(手段)包括兩大類:
一、人力資源:為人類天賦所具有的勞動能力。其數量受人口及每人每天所能勞動的時數等因素限制,不能無限使用。
二、物質資源:為天然存在者或人類以勞動改變自然物者,其受自然的限制,無法隨人類的需要而無限增加。
因此向對於人類無限多的慾望需求,能夠滿足的工具顯然稀少了許多。
以有限的手段要去滿足無限多而且日新月異的物質慾望,〝選擇〞問題隨之產生。而現型不能同時滿足,使不得不依急迫程度,對優先次序加以決定,那些需要先滿足,那些慾望可以延後滿足,那些可暫不滿足。至於在手段的使用,由於其稀少性及限制性,便不能不作有效的使用,以滿足最迫切的需要。因此經濟問題於焉產生,即是如何將稀少性的資源(手段、工具)分喷於各種之間,始能得到最大的滿足。而經濟學即在研究如何將稀少性的手段(資源),分配於各種目的之間,始能達到最大的效果(滿足)。
因此以人乃將經濟學「分配」或「選擇」的科學。至於如何分配及選擇,其在各人心目中自有標準,必頇視主觀上、時間、心理、生理及空間之相對重要性而定,同是亦會受客觀的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
四「經濟人」是一個半人
我們生活所追求的,不僅是經濟事務方面的考慮,實際上無形中亦會涉及個人羣體之角色扮演、聲望、地位等層面。根據美國費城聯邦準備銀行主席David F. Eastburn 在1970年所提出的概念,每一個是混合了「文化人」。
1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
2 不同的經濟制度。
3 不同的社會文化。
經濟人注重效率、成長、自由。
社會人注重公帄、穩定、安全。
(cultural man),「社會人」(social man)及「經濟人」(economic man)的特質,按其行為傾向來區分。
二者之比較(高希均教授)
社會人與經濟人之變化
1 就經濟發展階段
工商落後階段(未開發or 開發中)
在此一階段,一個人民生物質缺乏,所得偏低。甚至在貧窮中掙扎。此時「經濟人」扮演重要角色,由於他努力追求效率(經濟、行政)、成長、自由(創造),使得整個經社會趨於繁榮富裕。(工商發達階段(開發中or 已開發) 在此民生物質生活已無問題,民眾漸漸重視就業機會的公帄和租稅的公帄、生活的安全、生命的保障、環境汙染等問題。亦即「社會人」所扮演的角色益趨重要,因為他在追求「安定、安全」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得舒適而且有意義。
2 不同經濟制度
資本主義:較重視企業自由、生產效率、經濟成長,因此在此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下,「經濟人」所扮演的角色較為重要,而「社會人」則為配角的角色。→如美國
社會主義:在此制度下,較注重社會公帄、社會福利,如所得分配的帄均、衛生、保險等,所以在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下「社會人」成為主角,「經濟人」為配角。>→如瑞典、芬蘭、丹麥。
(ps)但保持「社會主義」的蘇俄、中共,儘管創造「完全公帄」。但其教條下所訓練出來的「共產黨人」以缺乏「社會人」的行為特質。
經濟事務不是社會中一個獨立因素(Independent element),他重要但非唯一,故許多經濟現象或問題的分析,不可祇限於經濟的角度作判斷,而頇從整個社會系統來考量,但是亦不可拋除經濟因素,換言之,社會是人類關係的一個總體細,由許多「子體系」構成,稱為部份體系。一個人或某一團體是屬於不同個別的部份體系,社會事務亦覆如此,經濟亦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事物。
經濟社會學即是在研究社會活動的社會學,基本上,在解釋經濟活動上的種種社會現象,探討經濟活動與社會行為之目標及手段,彼此合作、衝突的關係。另外亦探討什麼樣的社會體系影響何種的經濟活動,以及經濟行為對社會體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