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例说使用陕西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的备课程序 (1)
2、亲近社会(一) (5)
3、亲近社会(二) (9)
4、学会选择(一) (18)
5、学会选择(二) (23)
6、学会选择(三) (25)
7、竞争与合作(一) (25)
8、维护权利,适应社会(一) (30)
9、维护权利,适应社会(二) (40)
10、腾飞的中华(一)……………………………………………………………………………
5 3 11、腾飞的中华(二)……………………………………………………………………………
5 5
12、永不退色的旗帜(一) (58)
13、永不退色的旗帜(二)………………………………………………………………………
6 6 14、特色制度(一)………………………………………………………………………………
68 15、特色制度(二)………………………………………………………………………………
69
例说使用陕西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的备课程序
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思想品德和历史教研员赵玉萍
由中国伦理学会、《红旗》出版社、四川湖北陕西河北云南五省教科所、北京中少教研中心、北京25中专家组编写的《思想品德》(陕人教版) 课本已在我省部分县(区)试用。

这套课本设计思路独特,版式结构新颖、活泼,紧贴学生实际,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尤其是教材编写者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第一追求,真正代表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诸多版本《思想品德》课本中,课改的步迈得最大,是一套难得的好课本。

正因为教材编写者立足思想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表现出课本在升学考试背景下的不足:淡化了知识体系,知识非常零散;课文中很少有正文(即对学科基本知识的表述);考试时学生不知如何做答;对《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能力方面看,落实得不太到位等。

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此课本的过程中,感到课本过于“前卫”(无正文)。

“前卫”的让教师不知如何使用,部分教师上课时,按课本内容让学生热热闹闹地“活动”一番,“活动”后学生和教师心里都感到空荡荡的,更对使用这套课本将来升学考试时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担忧。

研究怎样正确使用这套课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本文以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为例,说明使用陕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备课时特有的备课程序。

第一步:阅读《点睛之笔》,明确课本内容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原文中的要求。

如通过对课本59页《点晴之笔》的阅读,明白《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要体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1.6中的“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阅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明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如,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153-154页的阅读,明白此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感受“国家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国家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时,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情感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解读》的具体要求,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按《课程标准解读》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屈辱的中国”,学生感到悲伤;②“抗争的中国”,学生
感到振奋;③“腾飞的中国”,学生感到自豪;④通过上述三个目标让学生“感受”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⑤附带(非《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公民的概念。

第四步:从《课程标准》的高度评判课本内容,并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再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材思路。

一、对课本内容的评判。

从《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课本内容,发现本课内容存在以下不足:①是有关居民身份证的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联系牵强;②“祖国遭列强欺凌”历史史实太少;③“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内容;④“腾飞的中国”选材太少,角度太窄,不足以说明祖国腾飞。

二、自己独特的教材思路。

第一板块:公民。

①什么是公民?②什么是国籍?③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④中国公民实例判定;第二板块:中国的屈辱史。

①鸦片战争中的鸦片输入、《南京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危害;⑤日寇的暴行:A、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C、731部队的细菌战 D、对解放区的“三光”政策;第三板块: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①林则徐禁烟、邓世昌撞日船。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

⑤解放区的全民抗战。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板块:祖国的腾飞史。

①制度方面:A、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C、对小平南巡讲话,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②科技方面:A、两弹一星。

B、“神五”、“神六”飞天。

C、“嫦娥奔月计划”的实施;③外交方面:A、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B、成功举办APEC会议。

C、加入世贸组织。

D、建立“上合组织”。

E、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④国家统一方面:A、海峡两岸交往频繁。

B、港澳回归、祖国空前统一;⑤体育方面:A、04年奥运会世界第二。

B、08年奥运会由中国承办;⑥经济方面:A、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B、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C、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谐调增长。

第五步: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教学用题
一、课前预习题:
1、通读课本《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全文、课本56页“阅览人生”栏目中的“我是中国人”一文和课本58页“知识采撷”栏目的“公民”和“国籍”部分。

2、了解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收集以下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展示:①反映“中国的屈辱”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

②反映“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

③反映“中国腾飞”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

二、课堂教学用题: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这人虽然出生在中国,但他因判罪被拉上刑场,即将被枪决,所以不是中国公民”。

②凡是不满十八岁的中国人,不是中国公民。

③麦克虽有美国国籍,但他在中国投资办厂,他就是中国公民。

2、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中国屈辱史”的资料和教师以沉重心情介绍“祖国屈辱史”时播放的音像资料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一段话写出来。

3、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的资料和教师介绍“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史实和音像资料后,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用怎样一段话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请与同桌交流。

4、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腾飞的中国”的资料和教师声像并用的题为“巨龙腾飞”的精彩演讲后,此刻的主要感受是什么?请你以“我为巨龙腾飞而自豪”为题,写一段演讲词。

写好后四人一组演讲,再选出各组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课后练习题:
1、总结本框教学内容,写出本框教学内容的正文。

2、课外阅读课本56页“阅览人生”栏目里的“我是中国人”一文,思考文中故事与本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六步:依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用题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

第七步:设计教学程序。

1、开讲导语:可用课本44页《情景再现》栏目的导语形式导入,也可用一段精彩的演讲导入。

2、依照第六步设计的方法和活动学习课文第一→四板块内容。

3、第二与第三板块、第三与第四板块之间的连接过渡思路:二与三板块间从“哪里有压迫、侵略,哪里就有斗争、反抗”开始写成简短过渡语;三与四板块从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再过渡到“中华腾飞”。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框教学内容并形成本框教学内容的“正文”:祖国受欺凌,我沉痛、愤怒;祖国奋起抗争,我振奋、高兴;祖国腾飞,我骄傲、自豪。

国家的命运时刻拨动着个人的心情,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5、课终艺术:在《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世纪大阅兵》视频播放中,教师作一分钟精彩演讲(从个人前途命运、个人情感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系进入,最后落脚到青少年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附:板书设计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九课《亲近社会》
第一课时:《培养亲社会情感》教学设计
桂花中心校柳永兵
一、《课程标准》原文: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懂得社会与个人紧密相连。

2、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3、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4、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

○2懂得社会与个人紧密相连。

○3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2、教学难点: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快速浏览课本一圈内容,用一句话总结这部分内容的中心观点。

2、谈一谈我身边的美好生活。

3、如何看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4、快速浏览课本二圈内容,用一句话总结这部分内容的中心观点。

5、如何认识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6、快速浏览课本三圈内容,用一句话总结这部分内容的中心观点。

7、为什么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用如画的自然风光、整洁有序、爱意浓浓的一组镜头(照片)导入新课:培养亲社会情感
(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

(三)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小组作答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四)自学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阅读回答
(五)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5”: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5”,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六)(四)自学解决“教学用题6”
具体流程:阅读回答
(七)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7”: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7”,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八)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具体流程: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构思全班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教师精彩演讲,总结全课。

六、补充课文正文
1、如何看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一平凡而朴实的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的主流;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恶的现象,这些虽不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可低估。

(3)社会生活十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

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2、如何认识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1)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条件。

(2)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3)个人离不开社会。

3. 为什么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
(1)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

迄今社会,才能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身处困境时,积极努力,求助社会,终会跨越人生的难关。

(2)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的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高境界。

七、板书设计:
培养亲社会情感
第一课时《培养亲社会情感》教学设计
赵湾初中李强
课标内容: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亲近社会愉悦生活
2、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社会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学会亲近社会,利用社会条件取得成功!
3、知识:知道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与美好的社会紧密联系;理解亲近社会对个人成功以及人格完善的积极影响;懂得亲近社会,融入社会后我们的生命内涵会更加丰富。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美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疑惑;融入社会,亲近社会对个人成功以及完善人格的积极作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理解法和讨论法过程与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幅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略)
师:这是自然的美,今天我们将一同感知社会生活的美,发现社会生活的美。

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美
二、新知探讨:
1、第一环节:感知社会生活的美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个圈的五幅图片,思考:这五幅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美?
生:交流略(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人们心灵的美)
师:联系上述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出一些身边的类似的美,同大家一起分享
生:举例略
师:我们生活的社会真的很美好,但是也有人常常没有这样的感受,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第二环节:发现社会生活的美
师:同学们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你们每天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现在我们来发现发现学校生活的美……
生:交流略
师:归纳:社会生活是美好的,但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当你发现一些贫困,阴暗面,如不公平的现象的时候,社会是不是不美好了呢?
3、第三环节: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美
师: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会出现贫困,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这些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到解决。

多媒体展示《大眼睛的希望》
师:希望工程的寓意是什么呢?
生:交流略
师:为了让因为贫困而不能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受到教育,平等的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未来充满希望,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生活。

学生举身边的事例略。

4、第四环节:亲近社会,社会帮助你成功
指导学生完成第二个圈的相关内容
师:请大家根据小黄的故事,完成相关的内容并交流
生:回答略。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社会为每个人的发展都提供了条件,社会越发达,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师:小黄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他利用了社会提供的条件,请大家讨论,社会为我们实现我们的梦想提供了哪些条件?
生:讨论交流略
师: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条件,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条件取得成功呢?生:讨论交流略
师过渡:实现梦想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
师:请大家完成第二个圈的第二个内容思考:王志发誓要报效社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略
5、第五环节: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的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1、融入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
师:请大家欣赏《掀起布帘之后》并讨论
生:快乐了,自卑与胆怯不见了,脱离了黑暗,见到了阳光。

师:融入了集体,融入了社会,获得了更多的友谊,快乐!形成了健康人格!2、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
师:请一个同学讲姚守贞的故事思考:她的声明之花再度盛开的原因是什么?并讲讲你亲近社会,使人乐观的体会!
生:交流略
3、亲近社会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
请学生讲述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并填写相关的内容。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所以我们要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且,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四、板书:
感知社会生活的美
发现社会生活的美
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
培养亲社会情感亲近社会,社会帮助你成功
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的生活,
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赵湾初中李强
课标内容: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2、能力: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并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知识:爱护公物,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和理解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亲近社会,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教师介绍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二、新知探究
1、第一环节:亲近社会必须要关注社会
(1)亲近社会,应该关注社会,国家,大家
请两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圈的第一个黑菱进行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谈感受
生:交流感受略
师:既然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关注社会的途径有哪些呢?
生:回答并完成第二个黑菱。

(2)关注社会不仅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小事
生阅读相关的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A、这位同学的做法你同意吗?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B、设想一下,如果人人都象那位同学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略
2、第二个环节: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1)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师:请大家完成第二个圈的第一个黑菱内容,谈谈感受
生:交流略
师:那么我们应该杜绝不良行为,送大家一些格言,请阅读朗读共勉!
(2)遵守社会的秩序和规则,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师:请大家一起阅读第二个黑菱的短文,体验规则的美!
生:规则是美好的,是一种无言的美,人性的美!
师:请例举公共生活规则的作用
生:举例略
(3)爱护公共设施,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维护
师:请完成第二个圈的最后的内容并思考阳某的行为
3,第三个环节:积极地服务于社会
师:请根据第三个圈的第一个内容的提示,思考:服务社会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
生:回答略
师:当你帮助了别人,你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生:感到有成就感,觉得很愉悦
师过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总会想去帮助救援,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师:请大家完成第二个内容,重点思考:(1)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会象晓苏那样去资助别人吗?(2)当有人需要安慰关心的时候,你是怎么样做的?
生:交流略教师展示丛飞照片,探讨公益事业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肯定为主,注意对行为的导向
师:怎样为社会作贡献?(多媒体展示)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我想每个同学都明白了:要服务社会必须从小事做起。

还明白了:服务社会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四、板书
亲近社会必须要关注社会
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积极的服务于社会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要竭
尽全力的去帮助和救援
积极的参加公益活动
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惠波安
一、课标标准原文:
1、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维护和服务社
会,体验服务社会的幸福。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尊重。

知道怎样去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
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学问题,师生交流学习怎样养成亲近社会行为。

教法:讲授、提问、讨论相结合;学法:以自学为主,辅以活动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难点: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快速浏览课本P7--8页内容,思考:○1谈谈关注社会对我们健康成长的好处。

○2关注社会的途径有哪些?○3正确关注社会中见闻。

2、认真阅读课本P9--10页内容,思考:○1中学生以哪些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2列举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3列举你所知道的规则,并谈谈他们的作用。

○4你见过哪些损害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行为?你是怎样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的?
3、仔细阅读课本P11--13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服务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你做过哪些具体事情?○2说说参加公益活动的益处。

○3想想我们中学生能够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4、设计一个服务社区的活动方案.
六、补充课文正文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1)、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去同情、关心和安慰他们;
(2)、对身处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3)、在共同的事业之中,能善于和别人合作;
(4)、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而已美好,社会对我们的成长又非常重要。

既然我们不能离开社会,那么我们就要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如何才能用我们的行动使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内容师生交流,统一答题思路。

(三)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学生自学四人小组,合作交流○1题答案教师讲解○1题答题思路和各题参考答案全班自学○2○3○4题答题思路全班抽查统一○2○3○4题答题思路
(四)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自学自导同桌交流全班抽查统一○1○2○3题答题思路。

教师总结点拨
(五)活动设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

(2)学生交流活动方案。

(3)活动内容
A“情注吕河镇,构建和谐的双井社区”宣传教育
B“净化校园,美化吕河街道”环保服务活动。

C“救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小伙伴”活动
D“真情相伴”助残(柯美萧同学)活动。

E到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慰问活动。

(六)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具体流程:出示“巩固练习”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全课。

六、板书设计
1、亲近社会,必须真切地关注社会。

2、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3、亲近社会,还要热忱地服务社会。

第二课时:《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金寨初中张远龙
一、《课程标准》原文: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3、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