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治理视角下的“免费午餐”计划运作过程研究
摘要:福利治理是一种强调不同主体作用,及其权威,地位转型已达到实现福利目标的治理方式。在福利治理的视角下看待“免费午餐”计划运作过程,就必须注意民间力量和政府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民间力量受限于其自身发展和制度背景,起到协助和导引作用,政府在发挥权威主导作用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局限性。福利治理的方法需要综合市场主体,政府主体以及民间力量的作用和机制。
关键词:福利治理,“免费午餐”,民间力量,政府
一、引言
人口的再生产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儿童正是承载着国家和社会希望的重要群体。针对儿童的福利多种多样,涉及到儿童医疗保健,教育,生命权、健康权的保障,社会福利院,残疾儿童保障等各个方面。然而,并非所有儿童都能够享受到福利待遇,或者说福利制度仍然不够完善,不能够覆盖到所有的儿童。“免费午餐”计划公益活动的兴起正是一个重要表现,它缘起于对于贫困地区学生吃不上午餐问题的关注,也揭示了了目前偏远贫穷地区的儿童不仅不能够得到福利保障,连基本的营养和生命健康权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的问题。而发现问题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免费午餐”计划原来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它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同时呼吁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活动中,通过社会捐助的力量,对一些贫困山区学校简陋的厨房条件予以改善。实质上,它是一种民间公益,希望通过集合社会中个体和组织的力量来尽可能地解决贫困地区学生的午餐供给问题。在其推广和执行过程中,它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直接推动了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问题政策决定。在这个过程中,民间个体和组织通过发挥自己的数量优势,对政府忽略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同时,民间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有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了推动作用,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供新的路径。
在对“免费午餐”计划的运作过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民间个体和组织是自发地参与到社会福利的提供中去的,而这本应该是政府应该做。换句话说民间力量是在无形中介入到了政府管理事物范围内,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于完善贫困山区儿童的福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样的推动和福利治理的理念相一致的。笔者希望能够用福利治理的视角来对“免费午餐”计划中运作中民间力量和政府的关系进行一个解读和阐释。
二、研究现状
关于福利治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在理论研究中,针对福利治理的内涵的研究不少。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认为它们并不一定能获得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1而其具体含义则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多元的权力与权威实现对特定事务的管理,,以此更好满足公众的需要。2学者韩央迪再次基础上提出福利治理是经由不同行动主体的介入、权力或权威形式的转型及作用机制的融合来实现福利目标的路径突破。3它的三个主题分别是变化中的福利定义、变化中的传递制度、福利传递过程中的实践。4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福利治理的理论基础研究。一是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它希冀形成由多元力量介入和参与的多元福利主体。其中伊瓦斯关于国家-市场-家庭的福利三角研究则展示了一个具体的体系框架。二是替代理论,它认为,法定服务( 政府提供的服务) 与第三部门服务存在一种相互背离的关系。法定服务的增加必然引起自愿服务的减少,反之则相反。三是互补理论,其代表人物利特瓦克认为不同的组织或团体具有特定的特点,进而被赋予了完成特定任务的功能。团体可以最大程度地管理那些契合其结构的工作,即“匹配原则”。不难发现,这几种理论的关注的焦点在于福利治理中的多元主体与传统的政府主体之间的
1J. N. Rosenau, Governance,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in J. N. Rosenau &E. O.Czempiel ( eds. )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p. 1 - 29.
2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第 7 ~ 8 页。
3韩央迪.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J].国外社会科学,2012,02:42-49.
4 B. Jessop, The Changing Governance of Welfare: Recent Trends in Its Primary Functions,Scale and Modes of Coordination,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Vol. 33,1999,pp. 348 - 359.
关系比较,不同的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这也为笔者对民间力量在福利治理中的作用的解释提供借鉴意义。
关于福利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有候天阳的农村文化福利资本与文化福利治理的研究5,孙培华关于全球员工福利治理的研究6。这两个研究主要是从福利治理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笔者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总体来说,目前关于福利治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范围也比较局限。主要是对于福利治理的内容和应用进行探讨,关于其理论创新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希望从福利治理的角度,描述和分析“免费午餐”计划运作过程中民间力量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做出尝试性地探索。
三、民间力量与福利治理
在福利治理中,不同的行动主体的介入和权力或权威形式的转型是重要的前提。那么这里所指的不同的行动主体和权力、权威形式指的具体是什么呢?不同行动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政府和企业分别是在国家和市场两个领域发挥作用,他们对于福利目标的介入和干预主要是基于国家和市场的不同原则。虽然这两个主体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更想探讨出这两者之外的非政府和非市场的公民组织主体的作用。这就不得不提到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它被当作是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代表着一个民间公共领域。7具体来说,公民社会具体包括了公民的维权组织、各种行业协会、民间的公益组织、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同人团体、互助组织、兴趣组织和公民的某种自发组合等等。同时区分于第一部门(政府系统),第二部门(市场系统),它被看作是第三部门。不难看出,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民间组织的兴起和发展实际上反映了公民社会的兴起。由于民间组织是区别于政府和市场,其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也是独特的。以“免费午餐”计划中涉及的民间力量为例,在了解贫困山区学生的午餐困境时,这些民间力量自发进行网上宣传和发动“公募”,虽然单个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这些民间力量的集合就可以产生更大的作用。这
5侯志阳,孙琼如 .农村文化福利资本与文化福利治理[J].理论与改革,2013,03:84-87.
6孙蓓华.如何实现全球员工福利治理[J].商务周刊,2009,17:84-85.
7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中国社会科学,2006,01:109-12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