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影响途径
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分化
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分化作者:黄勇唐安奎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8期一、大学在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地位政治社会化,即社会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过程中,将政治文化加以内化,促进政治性发展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
其中,“学校系统显然是最系统化、强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
学校对于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
学校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
学校还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
学校可以在形成对政治竞赛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学、中学和大学对个体政治社会化都有影响,但其侧重点存在差异。
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态度、人格主要形成于儿童期,成年人的政治行为是其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和认识能力的逻辑结果。
当个体进入中学以后,抽象思维的能力迅速发展,对政治角色、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有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总体而言,中小学生还远离政治现场,参与政治实践的机会很少,政治角色意识还没有分化,这些都有待大学期间政治社会化的继续。
大学中的政治社会化在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与中小学都存在明显差异。
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属于文化教育机构,但实际上,中国大学在很多时候都作为一个政治场域,中国大学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相关的各项制度安排都有明显的政治导向与训育作用。
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干部、党员在参与这一政治场域时实现了政治社会化。
二、大学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在一定意义上,大学中构成了一个“政治场域”,这对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自在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构建的,但确实客观存在。
(一)大学教师的影响大学教师大多承载着一些政治文化,其政治认知、态度和倾向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于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取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学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早期阶段:
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首次发表了有关 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1959年赫伯特· 海曼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 一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 罗伯特· 赫斯发表了《儿童政治发展的态度》 D· (1967年),弗雷德· 格林斯坦和戴维· I· 伊斯 顿各自发表了他们关于学龄儿童政治发展的 研究报告,理查德· 道森和肯尼思· E· 普鲁伊特 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戴维· 伊斯顿和杰 克· 丹尼斯出版了《政治系统中的儿童》等。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教科书上归纳了政治社会化的三种概念界定:
第一种从个体的角度,表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获 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学习 和建立政治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及政治人格特征 的过程和方式。通过这种学习,建立个人在一定政 治系统内扮演政治角色所必需的价值、信仰、态度、 知识和情感。 第二种观点从政治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社会 化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 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其成员的 社会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对系统的基本问题 建立起起码的认同感,通过政治社会化维系这一认 同感。 第三种观点则指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将政治文 化代际相传的一个过程。
在斯通看来.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政治社会化论文
目录1 前言 (2)1.1研究背景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正文 (3)2.1摘要 (3)2.2关键词 (3)2.3内容..…………………………………………………………3-53参考文献 (5)前言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
2 0世纪5 0年代以来,一系列政治科学家对它进行了研究,其确含义虽众说纷纭,但都谈到了一个共同之处: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对个人来讲是通过学习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对政治系统来讲是培养政治人的过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诞生于国外。
自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首次发表有关政治社会化研究的论文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特别关注,政治社会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政治社会化能否顺利进行,进行的效果如何,都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世界各国统治阶级都极其重视政治社会化的研究。
我国对政治社会化问题历来都很关注,但从真正意义上进行的研究起步较晚。
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学者经过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的和意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
在社会的政治领域,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训练,使之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生活,这就是最通俗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之家庭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之家庭作者:田萌萌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4期【摘要】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接受政治教化,完善政治人格的过程,主要有六个媒介:即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实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实现着代际传播,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于人早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媒介;家庭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厘清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个人只有从物质生活过程以及在其中形成的种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得质的规定性,这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做过多方面研究,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四种: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和社会环境论。
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表述为: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通过特定的媒介,政治文化才能得以传递,这些媒介包括: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实践六大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站,人一出生最早接受的并不是老师或者学校的观念,而是家庭的观念,因此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于人早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二、家庭对个人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即使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的动物。
”人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独自存在,人的政治社会化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说,社会化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关键,那么政治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人转化为政治人的必由之路。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在个人成长的最初阶段,家庭对其人格特征的形成,心理品质、价值取向等都会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
香港的两位学者余振和郭正林针对中国大学生的家庭政治社会化问题曾做过一份问卷调查。
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他们对中国大陆8所大学的231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8所大学分布在五个地区,即北京地区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西北地区的兰州大学;西南地区的西南师范大学。
网络时代下青年政治社会化探析
责任编辑
黄修军
谓 的“ 愚孝 ” 这是不利 于社会发展 的 ; , 如果发展 到另一个极
学研究.o 5 :8 2 o 0) . 8
端, 就是不赡养父母 , 父母 “ 使 老无所依 、 老无所靠 ”导致 家 ,
庭社会关 系的恶化 , 最终导致家庭的解体 。
自我情感的平台 , 在表现个人 自我 的同时 , 把社会抛得越来 越远 , 这样势必会影 响青年政治社会化 的效果。 再次, 青年反 向社会 化趋势 突出 , 但易发生 导 向错误 。
动言论和腐朽思想 的能力 , 使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 其次 , 在实践中强化青年 的自律意识 。直接获得政治社 会化 的途径 , 也是最终影 响人们政 治文 化构成 的途径 , 就是 个体参加政治生活的经历。政治知识不仅 以一定 的形式存 在于某种信息载体 中,而且 隐含在一定社会政治活动过程 中, 于后者 , 对 我们只能在实践中去获得。而政治技能的培 养 , 同样要通过实践来完成 。因此 , 也 要加强青年实际政 治 参与和政治实践的广度 、 深度和效应 , 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
改革精神、 民主平等 的参与意识 和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得到
充分实现, 成为社会政治发展变革 中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拥护 者, 在政治舞台上发 挥着 重要作用 。但 同时 , 我们 也应该看
到, 随着网络技术 的发展 , 一些青年成 为“ 胶囊 式人 ”陷入了 ,
提高政治素质 和政治技能 ,在实 践中完成新一轮的政治社
反 向社 会化是 指传 统的受 教 育者对 施化 者反过 来施 加影
响, 向他们传授生活变化知识 、 价值 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
化过程 。网络 的加速发展 , 使得人类走 向一个 由 年轻人 向中 老年人进行知识和信息传递 的时代 。网络为青年提供 了一
试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互联 网上政治信 息传播 的匿名性、超 时空性 和开放性特 征, 增加 了网络 监管 的难度 和压 力, 造成 政治 信息 传播 泛滥 、 良莠 不齐 。反 动 、虚假 的政治信息往 往会模糊 了大学生 的政 治价值评价标 准, 易使 其偏离 主流 的政 治文化。 同时 由于 互联 网上信 息强权和 文化霸权存 在 , 量 的 西 方 政 治 文 化 、 意 识 形 态 和 价 值 观念 , 过 网络 新 闻 、 网 络 大 通 文化 、影视作 品等形式直接 或间接 的影响大学 生的政治价 值观。作 为涉世未深 的青年大学生, 批判能力不 强, 价值 从而严重影 响到他们正 常的政治 学习。 最终使得 大学生政 治社会化 的结果 发生背离 。 2 多 元 的 政 治 文 化 传 播 影 响大 学 生 对 主流 政 治 文化 的认 、
所 提 高
的政治信 念及 行为取 向。 大学生全球意 识超 越国家意识, 造成 逐渐淡化 国 家 归 属 感 和 民族 认 同 。 大 学 生 政 治 选 择 的理 性 受 到 了 巨 大 的 冲 击 , 很容 易动摇和 背离主流 政治文化所 倡导 的政 治信念和规 范。造成 大
学 生对主流政 治文化 的认 同危机。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提 出 了新 挑 战 。
一
二 、互 联 网对大 学 生政治 社会 化 的消 极影 响
互 联 网 对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影 响 是 一 把 “ 刃 剑 ”, 大 学 生 双 对
政治社 会化 的消极影 响表现 如下:
1、泛 滥 的政 治 信 息 传 播 造 成 大 学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结 果 的背
大学生相对 于中小学生拥 有更多的使 用网络的便利, 五彩缤纷 在
研究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149486 社会其它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显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社会化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在转型期这个复杂的过程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是转型期青少年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青少年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仍然处于断乳期,心智非常的不成熟,对成长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想的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对于自己,认识不够准确,有些自信甚至自我膨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足够的管理、控制能力,既不会照顾自己又不会顾及他人,缺乏集体意识,这些都会使青少年在同他人交往过程中造成困难。
此外,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到大有父母和祖辈们的呵护,成长道路顺风顺水,一旦遇到挫折,极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在自己成长经历中留下极大阴影。
青少年的成长非常关键,只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被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带来希望,顺利成长。
(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转型期的中国在高速经济。
发展的同时,国内外的意识也随之而来,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价值观念的功利化,正如上面调查研究所知,许多青少年已经有了功利化趋势,部分青少年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具有的,部分青少年表现出了对金钱和关系的极大崇拜,网络上多次出现“炫富”、“拼爹”的内容,而且他们的语言、行为、谈吐也显得相当成年化。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上述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而使价值观形成的偏差,这些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极为不利,甚至受到国外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危机关系民族的兴衰。
(三)信息鉴别能力较弱。
根据之前统计分析,目前中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已经非常之大,这说明当代青少年基本都能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网络的影子,比如普遍使用的网络用语、火星字、口号等。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4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2、政治心理: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信念等。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播过程,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4、政治改革:统治阶级的政治领导集体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以及各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5、国际政治体系:在国际政治领域,由某些基本国际行为主体,遵循某些国际行为准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或秩序。
二、简答题1、政治文化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3)政治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传播、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2)政治社会化影响政治行为;(3)政治社会化影响政治发展。
3、政治革命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3)政治革命是政治体系的全面变革;(4)政治革命往往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政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为维持其统治,绝不会甘心让出政权,因此,被统治阶级要想获得革命的成功,必须使用暴力的手段。
4、政治改革的目标大体可以归纳为哪几点?答:(1)建立合理的政治机构;(2)提高政治体系的效能;(3)参与的扩大化和权威的稳定。
5、世界格局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答:(1)世界格局的相对稳定性;(2)世界格局的主要角色为数不多,但不会永远不变;(3)世界格局作为一个系统,它包含若干了系统;(4)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
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
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摘要】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思想意识教育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思想意识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关联以及教育制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研究背景和意义的探讨,为深入了解这一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结合实际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意识教育与政治社会化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在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能力,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关系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意识教育、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影响、教育制度、互动关系、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教育和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少年儿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进行思想意识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研究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思想意识教育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也可以为未来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思想意识教育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的部分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水平,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2. 通过深入研究思想意识教育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政策。
3. 进一步探讨思想意识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的关联,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载体
青少年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载体《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显示,当今我国青少年社会化总体向上,但在转型期的复杂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以下是过渡期青少年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
自我意识不够准确。
由于年龄的限制,青少年的思想各方面仍处于断奶期,还很不成熟。
他们认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过于简单和理想化。
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准确,有些自信,甚至有些自信。
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管理不善,缺乏控制力,不关心自己或他人,缺乏集体意识,这些在青春期都难以与他人交往。
还有,现在的年轻人从小照顾父母和祖父母到成年,成长的道路是平坦的,如果失败了,很可能会跌倒,给自己的成长经历留下很大的阴影。
青少年成长非常重要。
只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困难面前给自己带来希望,才能顺利成长。
数值有偏差。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
在发展的同时,对国内外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这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是价值的功利主义。
正如上述调查和调查所显示的,许多青少年倾向于功利主义。
一些青少年的行为远远超出了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原始行为。
对人际关系的大崇拜,“炫富”、“比爹”等词在网络上多次出现,他们的语言、举止和交谈显得相当成熟。
青春期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切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善恶判断能力,导致价值观的形成和世界、人生前景的建立出现偏差。
不利于价值观,甚至受外国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
这些危机的影响与国家的兴衰有关。
识别信息的能力较弱。
早前的统计分析显示,中国年轻人上网的比例已经很高,说明现代年轻人基本可以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但同时新的问题也在增加。
互联网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常用的互联网术语、火星语、标语。
由于互联网的特点,青少年对互联网充满热情,这也使得政府和社会无法全面监控互联网。
许多国家和国际网站显示虚假信息、暴力和淫秽内容,一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能力差,信息辨别能力差,无法抗拒这些诱惑,全神贯注,无法释放自己,这些对年轻人的人格,尤其是道德价值会产生不利影响。
少先队组织中的同伴群体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少先队组织中的同伴群体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一、引言政治社会化概念最早诞生于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者开始了对儿童和青少年政治行为发展的直接研究,他们发现早期的政治学习对形成政治自我非常重要,童年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变迁密切相关。
少先队组织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基地,它在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自发形成同辈群体,而同辈群体作为影响儿童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着家庭、学校、大众媒体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是鉴于同伴群体的种类、性质不同,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政治社会化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此问题还未被真正重视。
本文拟对少先队组织中的同伴群体的内在特征及其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二、少先队组织中的同伴群体与儿童政治社会化少先队组织中同伴群体及其内在特征所谓同伴群体,也称同辈群体,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是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非正式群体。
同伴群体的特征是群体中的成员都感到自己是某个社会单元的一份子,他们共同遵守一套规范和准则,并会发展出等级性的社会角色结构和关系,这些结构和关系调控着他们的交往。
同伴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一是可以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少年儿童在校期间,逐步独立于家庭,情感满足的范围也在扩大,如学校、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大众传播媒介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同伴群体,在群体中可以求得情感平衡;二是满足相互尊重的需要,同伴群体一般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之上的,因而使群体成员互相尊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弥补了其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缺陷;三是可以满足发展个人志趣的需要,同伴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为不能或暂时不能被社会认同的志趣的发展提供场所①。
由此可知,同伴群体是一个满足需要、回复平衡、解除紧张的场所,是一个能够吸引个体的“场”,是需要满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摘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政治信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逐渐形成政治意识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而学校则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长期性、复杂性、渗透性和持续性。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公民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未来,政治社会化需要结合新科技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为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途径、特征、定义、家庭、学校、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简论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特征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和制度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接受政治知识、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倾向。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能够逐步融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决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
家庭是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影响孩子对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包括系统性、长期性和渗透性。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在不断的接受和塑造政治观念和态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渗透性的过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2. 正文2.1 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通过政治社会化,个体可以逐渐了解政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如何与政治机构和政治领导人互动。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接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旨在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无论从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还是从微观的具体环境来看,都具有多样复杂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中,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是比较直接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从政治因素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反映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确立,但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够充分,因而,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够完善,民主化程度还不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都妨碍着我国公民,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其次,从经济因素来说,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现代化工程,交织着否定与创新的双重内容,它打破了原由的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利益平均化的状态,引起了整个社会利益和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重组,因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利益调整。
这一方面给我国公民带来了普遍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利益的差距,这两方面的内容都对公民,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最后,从文化因素来看,影响我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政治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这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联系,社会政治文化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引发了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在以上几方面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基础性因素,政治因素是关键性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作为对意识形态起直接作用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的环境因素,作用更为直接的是下列微观具体的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
整个社会的变革导致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社会的到来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因而,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决定意义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实现的困境与路径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实现的困境与路径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在端正人们的行为规范,完善人们的价值取向,塑造人们的品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政治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机遇,网络的不断进步,在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发展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不断进行完善,要找到合适的发展途径,有机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学校家庭中,形成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财产。
【关键词】社会化传播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的社会化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人的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所谓的社会化是人作为个体对社会不断适应,使社会文化不断积累和完善,最终使人的个性不断完善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促进人个体化向社会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催化剂,在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实现的困境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伴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面临挑战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增加了难度。
1.社会的变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的不同,社会结构的复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家庭、社会、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基本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的成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独生子女现象越来越普通,双薪核心家庭越来越多,隔代抚养也成为现代抚养儿童的一种普遍现象,过分地溺爱孩子使他们形成自我、自私的性格;再加上父母的压力过大,家庭不和谐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给处在儿童期的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现实意义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现实意义1.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载体作为非正式的“初级团体”,家庭是政治社会化最原初和最直接的功能结构。
家庭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不断把他们已有的政治知识、政治规范和政治价值观传递给子女。
二是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行为方式,帮助其形成政治性格。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具有基础意义。
2.学校是政治社会化的系统机构学校是传播系统化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不仅通过系统的文化知识的传授,教育学生接受既有的政治规范、政治情感、政治道德等政治文化要素,而且通过集体生活,使学生初步参与体验社会政治生活,获取对政治生活的感性认知。
由于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未来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
在社会生活中,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社会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社会组织分为专门性政治组织和一般性社会组织。
专门性政治组织主要是政党和社会政治团体,一般性社会组织则包括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专门性政治组织对政治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党和政治社会团体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尤为突出。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等,都发挥着强大的政治社会化作用,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乡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直接负有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4.大众传媒是政治社会化的现代工具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传媒越发显示出其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张传辉;孙婷【摘要】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职责.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大基本途径,把握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内涵,分析和阐述各自的优势所在,阐明和剖析青少年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可设定为:加强家庭德育的熏染,强化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导,辅以社会、社区德育教育,形成立体的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育人体系.【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5)002【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德育教育【作者】张传辉;孙婷【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84330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6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指青少年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教育及自身的习得,从一个完全的自然人转变为一个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道德判断能力、拥有良好道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实践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青少年早期发展中对家庭成员道德标准的内化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对道德价值标准的掌握阶段;第三阶段是青少年在社会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主动判断、选择和遵守价值标准的最高阶段。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是实现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三个基本途径,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学校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主导,社区德育则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补充。
三者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缺一不可,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一、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家庭德育是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基础,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最直接、最长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具有德育效果针对性强、影响方式潜移默化、优化过程长期性、影响结果持久性等特点。
家庭德育是一种在家庭生活中按照家长意愿和要求开展的、旨在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怀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家长、青少年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将社会道德要求、道德规范、道德观念内化为青少年道德品德的实践活动。
青少年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载体
青少年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载体个体自身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
先天因素有遗传素质和成熟,个体后天因素有个体发展的水平和个体发展的自觉性。
个体发展的早期,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后天因素的影响逐步增大。
人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外部条件,即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自发地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
从性质上说,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和生物共同的生存环境,是人和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通过劳动和效所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
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既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限制。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利用积极的环境,改造消极的环境,使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活动是将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的中介物,不仅人的认识是通过活动实现的,而且人的发展也是通过活动完成的。
活动可分为外部活动和内容部活动。
人的活动多种多样,但基本的活动形式有游戏、学习和劳动,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两个方面。
社会化,是个体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有很多内容,最基本的有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也很多,不同的年龄阶段,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导载体不同,幼儿阶段以家庭为主,青少年阶段以学校为主,成年阶段以职业组织为主。
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独特性、主体性、创造性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
必须指出的是,教育无论是促进个体个性化还是促进个体社会化,都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必须以二者的统一为基点。
影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主要有五个:第一,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二,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第三,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以“ 大学 生 政 治社 会 化 ” 并含“ 影响” 为 检
索要 件 , 在 中 国知 网检索 到 的 核 心期 刊 文 章共 1 2 1篇 , 其中 1 9 9 2年 4篇 , 1 9 9 3年 3篇 , 1 9 9 4年 1篇 , 1 9 9 6年 1篇 , 2 0 0 0年 3篇 , 2 0 0 1年 1篇 , 2 0 0 3年 1篇 , 2 0 0 4年 1篇 , 2 0 0 5年 6篇 , 2 0 0 6
、
高 校 相 关 类
1 . 大学 生 政 治 教 育 一 直 是 高 校 教 育 的重 点, 是 旧有模 式 下 大 学生 政 治 社会 化 的主 要途 径 。李 雪和 高 明 明认 为 , 高 校 是 培 养人 才 的 重 要 基地 , 必须 把 培 养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事 业 的 建设 者 和接 班人 作为根 本 任务 , 因此 , 在政 治社 会 化视 阈下 大力 推进 大学 生思想 政 治教 育多 方
大学生政 治社会 化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孙 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黑龙 江 大学 政 府 管理 学 院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以“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并含“ 影响” 为 检 索要 件 , 在 中国 知 网检 索 到 的 核 心 期 刊 文 章 为 依
据。 归纳 总 结 得 出近 年 来 学界 关 于 大 学 生政 治社 会 化 影 响 因素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于 : 高校 相 关 类 、 经 济 文 化 等社 会 因 素相 关 类 、 大众 媒 介 相 关 类及 网络 相 关 类 。 最 后 通 过 分 析 得 出关 于 大 学 生 政 治 社 会 化 的传 统 影 响 因素研 究 较 为 全 面 , 网络 对 大 学 生政 治社 会 化 的 影 响 研 究 有 待 完 善 并 且 缺 少社 会 学 对 大 学 生政 治
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包括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等过程。
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级社会化阶段:出生到5岁左右的孩童阶段,通过与父母、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接触,学习语言、价值观、社会行为准则等。
2. 中级社会化阶段:6岁到青少年期,通过学校教育、同伴交往等途径,初步掌握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3. 高级社会化阶段:成年后,通过职场、家庭、社交活动等途径,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形成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1. 家庭环境:父母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对孩子的社会化影响较大。
2. 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对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3. 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等也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4. 社会制度:法律、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都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5. 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也为社会化带来新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论文摘要:青少年阶段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该文从个体成长的角度对家庭、学校教育、政治实践、大众传媒四种途径分析评价,进行一些理论探讨,提出改良建议。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社会化的政治方面,或政治向社会大众普及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即政治文化、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开始于童年,贯穿于人的毕生,是一种终身文化适应的过程。
青少年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有生力量,社会总是希望将其培养成为符合其主导价值观,能实现其政治目标的一代公民,因此,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应该引起重视。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它是整个社会的灌输、教育、传播的过程与个人主动学习过程的统一。
因而,它同时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进行分析。
政治社会化不是发生在政治真空中的。
社会凭借各种手段、途径,在各个场所传播政治知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等主导政治文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我们把这一整套外界灌输机制和各种直接和间接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和媒介称为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就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公民,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
詹姆斯·戴维斯认为,在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独一无二的介体。
家庭作为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它在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的形成、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阶段,是提供信息的最初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父母通过表达他们自己的政治见解以及他们卷入政治的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向孩子传达着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念,影响其政治判断标准的形成。
政党认同可以作为一个出发点来考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美国相关调查计划显示,高中生的政党认同很容易偏向其父母的认同,只有约10%的人有相反的认同(Jennings & Niemi,1974)。
《美国选民》认为,政党认同在成年期以前就发展起来并显著受到家庭的影响。
而且大部分成年人在多年以内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政治认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儿童阶段,即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准备期和个体政治意识的萌芽期发挥作用,但此时形成的基础性人格和政治心理对于个体后来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产生重要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是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传播和灌输的重要途径。
因为学校教育贯穿于整个青少年时期并持续发挥作用,这一时期的个体处于生理发展、个性发展、认识发展的极其迅速、可塑性强的时期。
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为自身所意识到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知识,即具有独立意识的政治人格。
[!--empirenews.page--] 与家庭相比,学校更接近真实的、现实的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学校环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以各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和讲解大量的、连贯的、有系统的信息、向学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知识技能的机构和独立群体,它也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的政治社会化渠道。
尤其大学阶段,一些潜在的改变是很重要的,例如从小和父母和童年伙伴在一起的青年,上了大学以后会接触到一些新的观点和不同类型的人,各种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信息交流和社会影响、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和观点也由此传给了学生。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但由于缺少政治实践的锻炼,这一时期普遍表现出理想化和不稳定的特征,其中政治价值观念成分大于政治知识和能力的成分,容易和现实发生矛盾。
[1][2]下一页3.政治实践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权威的影响,如果政治社会化只受这些影响,就变成了一个非理性和毫无意义的过程。
青少年对政治的认知和了解莫过于他自己置身于政治过程中的观察和经历,这种经历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政治实践,通过参与的经历进行
政治社会化。
因而青少年参与政治事件的政治实践过程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政治事件本身就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学习和参与政治具有动员作用,而且政治事件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能够帮助青少年深入认识政治现象和政治矛盾。
青少年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经历表明他们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和卷入政治的过程,使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政治倾向成为可能。
例如,总统选举显著加强了青少年的政党认同,后续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在选举中有最多参与机会的青年来说,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的程度最高(Valentino & Sears,1998)。
因此,可以说向选举这样的政治事件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很关键的,因为它增加了人们的交流,而这些讨论也强化了政治社会化的程度。
政治实践应该是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途径,但青少年阶段的政治实践普遍不够,直到成年期,个体才能充分通过政治实践积累政治知识和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4.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环境构成各种政治存在形式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因素都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对营造社会环境的氛围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往往成为重要的政治信息来源,包含着政治内容传播社会的政治信仰或政治价值准则等。
“人们可以从所读到、看到和听到的内容,发展出对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观及共认的意义构想(M·德弗勒)”,并使得人们据此来决策自己的种种政治行为。
这些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我国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从一开始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化的方向和目标十分明确,这就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具有了明显社会主义的特色。
[!--empirenews.page--] 大众传媒是掌握直接经验的有利工具,但我们所掌握的直接经验的工具越完备,我们就越容易陷入一种危险的错觉,以为看到就等于知道和理解(阿恩海姆,1988)。
例如网络就是“形象大于思想”的代表,网络信息真实性和确定性的缺失,会直接影响青年对正确社会政治观念和真实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就会使当代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情感受到不良影响。
影响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学校教育、政治实践、大众传媒,还包括政治组织与政治团体、特定政治符号等等。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青少年时期则是一个人形成政治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获得的经验对其今后甚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充分认识到各种影响途径的作用,加强青年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倾向培养,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其今后的政治行为和理念,顺利完成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