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_李朝祥

合集下载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孟凡礼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政治社会化的不同界定 2、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二、个体生命周期中的政治社会化 三、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政治社会化的不同界定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 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 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与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工具
1、家庭;2、学校;3、同辈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1、使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 2、维持、改革和创新特定的政治文化; 3、维持或改革某一政治体系;
个体生命周期中的政治社会化
1、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2、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生命周期中的政治学习与政治参与

政治学习 政治参与 低 儿童早期 儿童晚期 青春期 成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 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
个体角度: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 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 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 式的形成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角度:
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 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任 何政治系统都试图通过各 种途径将本系统认同的政 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被 大多数人员接受,以建立 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 运作的认同感。

《政治社会化》课件

《政治社会化》课件

国家文明程度的提 高
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发展和文 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和谐稳定的保 障
政治社会化有助于营造和谐 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语
1 政治社会化的重要

政治社会化是培养公民 素质和民主意识的重要 途径。
2 个人应如何进行政
治社会化
个人应积极参与政治教 育,关注政治动态,增 强政治参与能力。
3 待解决的问题及未
《政治社会化》政治课件
探索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定义、范围、目的以及 类型和途径。明确政治社会化的对象和其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政治 社会化对民主意识、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
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政治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特征。它涉及个体与政 治环境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
垂直社会化
家庭、学校等垂直社会化机构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水平社会化
同辈、同事等水平社会化机构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重要的正式教育机 构,对政治社会化有着重要 作用。
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最早的社会化机构, 对政治社会化起到基础性的 作用。
社会教育
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政治 社会化有着重要的非正式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政治社会化的对象
1 个体
每个个体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其政治观念受社会化的影响。
2 集体
政治社会化也涉及集体对政治的认同、参与和行为。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心理影响
政治社会化塑造个体的政治认同、态度和价值 观。
行为影响
政治社会化影响个体对政治的参与和行为表现。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的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来分析。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的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的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的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

二、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的,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的观点有:社会教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个体学习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类似的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的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的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等。

文化传承论。

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的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变革的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

政治传播论。

把政治社会化理解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

浅谈政治社会化地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地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地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地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地价值功能来分析.[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地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地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地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地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地基本内容之一.b5E2R。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地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地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地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地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地统治.p1Ean。

二、政治社会化地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地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地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地,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地解释,所下地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地观点有:DXDiT。

社会教化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地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地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RTCrp。

个体学习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地发展过程,类似地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地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地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地过程”等.5PCzV。

文化传承论.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地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地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地形成、维持和变革地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地核心内容,政治文化地传承是政治社会化地目标之一.jLBHr。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阿尔蒙德等政治学家推动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开始,政治社会化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的关注,研究的角度涉及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党体制、社会民主、政治稳定等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环境和政治运作过程的不同,在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功能、运行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正确认识和借鉴国外的政治社会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整体绩效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政治社会化;功能;运作;政治教育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功能(一)对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理解较早强调政治社会化都是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认识的。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密不可分的,简单来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或实现方式,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得以维持、传播、继承、发展和创造。

迪韦尔热认为,政治文化一般是指文化的政治方面,政治社会化就是把文化中的权威、权力和等级制赖以存在的价值观传授给人们。

里查德.E.唐森和肯尼斯·普热维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其对政治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

兰顿也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代代相传政治文化的方式。

所以说,所谓政治社会化,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道德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实际上就是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综合。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和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二)对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认识罗金斯等认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训练个人和支持政治系统,因为政治社会化给每个人灌输政治系统流行的价值,它把个人与系统联结起来,通过教育社会成员遵守系统的规则,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维持政治系统的运转。

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

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

从狭义上讲,指在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 和政治家。 从中义上讲,指具备一定政治知识、政治 态度和政治倾向,拥有政治能力并参与政治生活 的公民。
国民教育要城邦政体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城邦中公民的德性,要培养人们具 有适合于政体的德性,必须依靠教育。 -----亚里士多德
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人的成长过程,深刻影响 着政治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取向,影响整个国家 的政治发展进程。本章应重点掌握政治社会化的 含义、媒介及主要功能。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
社会化: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 性,实现人的社会生活,促使和保持与社会一致 性的过程。通俗的讲,政治社会化是在政治实践 中通过个人与社会互动,使社会成员由“自然人” 变成“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人: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指公民,即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 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的人。
3. 同辈团体。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 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兴趣爱好相近者的自愿 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对青少年 的观念、态度影响极大。 4. 工作场所。这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 在工作场所,个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义务都 有明确认识,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也趋于确定 化。
5. 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也是现 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政治 立场以及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与观念产 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传媒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 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其特点 第一、媒体的超时空性; 第二、媒体的速效性; 第三、全局性 第四、多样性 第五、具有非强制性 第六、具有通俗性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Office politics),是政治行为,出现于办公室 及职场内的人事及利益的斗争、争夺战,是因为 永远都出现的问题,人性野心无限、资源有限、 文化差异,组织内部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利益冲 突等。 《厚黑学》为民国初期李宗吾于1917年所著。他 在厚黑学一书中,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 如煤炭,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列举了 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项羽、刘邦等人物 为例,
(4)各种社会政治组织 如:政党、社团(工会)
政党和利益集团 政党通过传播政治知识和技能,使党员 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遵循特 定的政治行为准则。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输入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进行各种政治利益要求的交流和表 达。
政府机构 政府将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政府机 构得以贯彻,特别是在国家的法律、政策 中体现出来。
(6)政治实践活动 公民通过广泛参与政治活动、接触政治 人物、了解党派政策、表达自己的政治观 点,可以全面地检验自己的政治认识和锻 炼自己的政治技能,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 和心理。
美国:投票站
(7)特定政治符号--象征意义 如国旗、国歌、国徽、政治领袖的肖像、 首都、以及各类历史和政治建筑物,如纪 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等。
▲训练个人,赋予个人特定的政治人格和 政治能力,适应或改造政治生活
▲支持或改变政治系统 ▲维持、改变和创造政治文化
【阅读书目】
1、阿尔蒙德和维巴:《公民文化》,华夏 出版社1989年版。
2、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1年版。
【进一步阅读书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1991年版。 2、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1997年版。 3、福山:《信任》,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年版。 5、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正在下降的社会资本》,载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译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1992年版。

第十章政治社会化

第十章政治社会化
第十章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释义
政治社会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具体来说
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 由生物人向政治人转变的过程,也是社会 的政治文化形成、维持、传播、延续和变 迁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政治社会化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统一: (一)
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 个体与社会统一 (三) 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四)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五)持续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间接的政治社会化,斯通称之为准政治,
指社会成员在学校、家庭和俱乐部获得的 经验,这些经历产生了与他人相处的信念, 而这些信念是可以传递给政治系统的。间 接的政治社会化涉及到一些气质的获得, 它本身不是政治的,但是却对将来政治心 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一致的政治社会化和不一致的政 治社会化

布瑞姆(Brim)和惠勒(S. Wheeler)认为在相 对变化少的社会中,儿童时期的社会化更有效, 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文化已经确定了个体的角 色和地位,一些在早期社会化对他影响最大的群 体在成年之后依旧有所影响。譬如父母陪伴他, 甚至直到他的中年,朋友也是过去的伙伴,结婚 的伴侣来自于类似的群体。这一切的发生都是自 然的、按部就班的、按照预先的社会化的轨道在 运行。但对于复杂的、变动中社会来就,社会化 的必要就突出起来。
周平按照政治社会化媒体的相互关系把政
治社会化分为一致的政治社会和不一致的 政治社会化。
一致的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各种媒
体,都按照同一方向起作用,传播同样的 政治信息的政治社会化。 如果政治社会化的各种媒体各行其道,以 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方向起作用,传播不 同的甚至相反的政治信息,这样的社会化 就是不一致的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化途径,逐渐接受并适应社会与政治的各种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个体与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其功能是培养个体对政治现实有深刻认知、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在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中能够正确运用。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首先,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一种不断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渐接受并适应了社会和政治文化中的各种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不断认知、学习和适应社会和政治文化的一个过程。

举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人可能会面临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对新思想的接受。

这个过程中,年轻人需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对自己的政治观念的变化保持警觉。

其次,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参与。

政治社会化不仅是个体接受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还是个体参与政治文化的过程。

通过参与政治活动,个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政治现实。

比如,中国民间的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平台给了民众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感。

其三,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知识。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逐渐了解政治制度、法律、公共政策、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政治。

政治知识可以帮助个体了解政治现实,更好地分析政治问题,并对政治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美国的公民教育课程广泛涉及美国历史制度、法律和公共政策,帮助公民了解政治现实。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从而对未来的政治决策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贡献。

其四,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是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和政治的基础,它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北欧国家拥有一种称为“麻省理工学院文化”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理性思考、独立自主、公平公正和对所有人的平等待遇。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_涵义_特征_功能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李元书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化 政治学 政治理论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也对嗣后兴起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新思想的大胆创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

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¹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º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戴维。

伊斯顿发表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就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派生概念。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1)家庭。

(2)学校。

(3)社会。

(4)大众传媒。

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主导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及非主导型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1)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第十一章政治发展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从量到质调整与变革,就是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治发展一般采取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第一节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有关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从性质上分为两大流派:(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2)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发展理论。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亚、非和拉丁美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取得了民族独立。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者:邱平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4期摘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文化都具有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质;特征;功能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政治社会化理论是从个体和社会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的,从个体方面来看,政治社会化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即研究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方面来看,它研究社会如何传播政治文化。

因此,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以及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政治社会化促进他们政治自我的形成,进一步使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到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讲[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高层次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灌输性,是一个国家政府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

再次,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即为国家的要求和大学生自主接受性的统一过程。

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内化政治文化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政治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

12第四章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12第四章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
1、学校的结构与组织 2、教师的个人影响 3、未来职业预期 4、政治教育 5、政治经验 6、人际转移 7、政治见习
大学生治社会化的思路
1、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2、政治教育应在政治社会化理论指导下进行 3、课堂教育与日常生活教育相结合 4、学生与教师互动 5、学校与社区联合
汉代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灌输儒家政治观念 以教育的方式 2、借助著述立说、创造文学艺术营造道德氛围 以传媒的方式 3、引礼入法、建章立制以提供法制保障 以立法的方式 4、利用社会表彰忠孝、示范引导来激励 以激励的方式 5、通过生活礼仪和节日习俗潜移默化儒家思想 以娱乐的方式
第四章
第三节
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一)代表性的观点
●戴维· 伊斯顿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 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信 念的形成过程,是个人认识自己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并决定为 巩固这一制度而努力的过程。” ●格林斯泰因 “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 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 ●K.P.兰顿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将所属社会团体的政治信仰和观念融入 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社会的一代向下一代传递政 治文化的方式”
四、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家庭 学校 同辈团体 工作场所 大众传播媒介 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社会政治组织
讨论与模拟
●根据你的经历,哪种政治媒介对你影响最大? ●模拟政治:一次政治社会化的案例
五、美国政治社会化的方式
1、用政治思维训练公民 (1)对政治体系的依附 (2)对党派性的态度 (3)对公民主体地位的认可 2、用公共精神教育公民 (1)树立政治制度的优越感 (2)确立公共精神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3)倡导宪政制度和民主精神 3、用政治参与感染公民 (1)公民参与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2)政治参与代表着自主选择 (3)政治参与是公民满意的源泉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四、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社会政治
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
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 (一)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 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首先,一个人居住的地区对人的政治化的影响十分明显;
其次是工作场所的影响;
再次是同辈亲友的影响。 (二)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三)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五、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 第一,家庭。
• 第二,学校。学校生活是个体完成政治社
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
• 第三,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 化的基本途径。
讲课结束
恳请各位老师 批评斧正
谢谢!!!
• 对于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学习政治 知识和技能、认识政治现象的过程,也是 其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发生、发展和成熟 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其一生始终,由于 人在一生中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认识能力 和知识积累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各个 年龄段上,政治社会化有着不同的特征。 按照这些特征,可以把政治社会化划分为: 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青年时期的政治 社会化和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2016年4月
本节主要内容
• • • •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二、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三、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四、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 (一)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 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 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社会化涉及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 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摘要: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本质;功能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即使在我国当下也不是什么时兴和前沿的事情了,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看,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仍有待于提高。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仍然不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程度仍然较低。

因此,加强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客观地揭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全面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对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社会化研究最早发轫于美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一种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

研究政治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认为,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心理、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理论等,这些是不能遗传的,任何人也不能把他自己所具有的政治文化通过生理途径传给他的下一代;一般来说,政治文化都是后天得来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政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政治社会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较为经典的界定就是“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实际上,政治社会化无非是指: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

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第五讲 政治社会化

(4)威廉斯通的政治社会化理论. 斯通是一位在心理学和政治学方面 有着广博研究的专家.他在荟萃了众多 政治学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从人的个性角度来研究政治社会化.他 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对人的个性的塑造 个性的塑造. 个性的塑造 他把人的个性中的性格结构划分为三个 要素——认同因素 认知因素 情感因 认同因素,认知因素 认同因素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 素.
在斯通看来. 在斯通看来 . 对理解政治行为较重要 的东西是性格, 的东西是性格,个人性格中的三个基本因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 素是有联系的.性格的认同,认知和情感 因素既决定了个体对他的政治世界的不同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 方面的信念的接受,也决定了他怎样将这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些信念组织起来,形成信念和态度结构, 这种态度结构构成了个人对他的政治环境 的取向.也就是说, 的取向.也就是说,政治态度的获得首先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 是建立在个体性格结构基础上的.因为斯 通从政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领域来解释政 治社会化,所以, 治社会化,所以,他把政治社会化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 当做个性完善的方法,把优化人的认知结 提高人的自我认同, 构,提高人的自我认同,使人的情感外倾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法.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 注重政治稳定研究的伊斯顿认为,"一个政治 体系要得以维持, 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 要的能量交换, 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 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而这种对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正是通过政治 社会化来获得的. 社会化来获得的."政治体系在它的社会成员还在 童年时期就通过政治社会化这一机制向他们灌输政 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 治文化,随着这些成员的成长,他们逐渐接受并持 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 有了该政治体系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政治观念, 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 政治标准,政治信仰,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 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 情感并外化为他们的政治行为模式,扮演该政治体 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 系所需要的政治角色.按照该政治体系的目标行动, 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 支持和维护该政治体系.如果不重视政治社会化这 一过程, 一过程,没有向政治体系的成员有效地传播政治文 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化,就会导致该政治体系的不稳定.

怎样科学认识政治社会化

怎样科学认识政治社会化

怎样科学认识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与人的结合,特定政治通过政治教化传播特定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个体,通过社会个体的接受和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政治人格;面对特定的政治教化,社会个体的政治内化具有选择性。

政治教化与政治内化的统一性即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取决于政治科学化的程度,政治科学化的程度又取决于政治文化的先进性。

标签:政治社会化;政治教化;政治内化政治是对社会整体的有组织进行管理的权力活动,国家政治是目前人类社会的主要政治表现形式,仅就国家政治而言,它与国民的关系极为密切。

国家政治代表国家整体利益,国家整体利益由国民个体利益组成。

整体利益具有超前性和广泛性,个体利益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

国家整体利益与国民个体利益的统一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施策能够充分保障国民个体利益的实现;一是国民个体对现行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施策的高度认知能够促进国家整体利益的健康发展。

创造这两个必要条件是国家政治正常运行的前提,通俗而言,就是实现政治与国民的融合,从理论角度讲,就是科学推进政治社会化。

当今正逢网络信息化时代,世界政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平民百姓,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也随之更为丰富,因此科学推进政治社会化应得到国家政治即政党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教授戴维·波普诺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人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的过程”,我国学者普遍强调社会化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逐步学习接受现有政治制度、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并决定努力维护现有政治制度的过程。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

我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体系通过政治文化的传播,引导社会个体政治心理、规范社会个体政治行为、塑造社会个体政治人格的过程。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说到酱缸,也许年轻朋友不能了解。我是生长在北方的,我们家乡就 有很多这种东西,我不能确切知道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但各位在中 国饭馆吃烤鸭的那种作料就是酱。酱是不畅通的,不像黄河之水天上 来那样澎湃。由此死水不畅,再加上蒸发,使沉淀的浓度加重加厚。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所谓前生因,就是这样。 ——柏杨,1981
1 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2 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3 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
4 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3.1.4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
信任:最重要
规范:被灌输来的,是模式化、社会化和惩罚来维系的
社会网络:主要分为横向网络和垂直网络
1 特定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 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 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3.2 政治的社会化
3.2.1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主要 观点
1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 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
2
横向网络是指由有相同地位和权利的人组成的组织。 横向网络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 垂直网络则是指以行政体系所构成的命令性的组织, 即上下级关系
“酱缸文化”(1)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 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 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 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31政治文化的概念4政治文化是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123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311政治文化的概念31政治文化的概念312政治文化的内容统治政治文化?统治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大众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则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2政治社会化

22政治社会化

(五)特定的政治符号
国旗、国歌、政治领袖的画像在社会生活中具 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政治文化的传 递作用,
对人们的政治心理有直观的刺激作用 产生特定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四、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环节 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 要的作用。
(一)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 人格和政治能力,
是把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代际相传 的过程,
(四)是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
人们在接受社会训练时,通过对政治关 过来来改造即有的政治文化,
造成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变化
二、 贯穿人的一生政治社会化过程
人的政治社会化是学习政治知识、认识 政治现象、参与政治实践, 形成政治价值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以学习政治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 ,在于形成个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念。
由学校和社会担任。参与社会活动
(三)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是一个人成熟阶级。 政治社会化过程与他们实际参与的社会 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此时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基本 成型
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日常社会生活、大众传媒 、政治活动、政治实践来实现
1、柏拉图认为人类真正需要的是 秩序、领导和启蒙而不是自由。
政治自由是民主的目标,也就是对个人 或作为整体的人民的行动或多或少地完 全取消控制, 这会导致蛊惑人心的政客的统治,政客 会变成暴君。 罗兰夫人在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的高潮 时说:“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 !”追求自由有危险。
2、霍布斯的消极自由。
4、哈耶克和诺齐克摒弃了社会 正义的观点,
主张回归到把正义理解成尊重法律和既 有权利的这一传统认识上去。 第一,社会正义思想假定有一些机构能 够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负责,而事实上这 种分配却是通过许多行动并不谐调的活 动产生的,而且他们都不旨在某种整体 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李效民
【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002
【摘要】在政治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在本质和功能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政治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它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化的实现方式.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李效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政治社会化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安徽农业大学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调查研究 [J], 龚小平;张传文;许在荣
2.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 [J], 王聚芹;李宝林
3.政治社会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J], 张芸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探索 [J], 赵昱敬
5.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 [J], 刘洪涛;李广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现代化THEORYANDMODERNIZATION2008-01Jan,20082008年第1期NO.1,2008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即使在我国当下也不是什么时兴和前沿的事情了,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看,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仍有待于提高。

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仍然不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程度仍然较低。

因此,加强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客观地揭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全面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对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社会化研究最早发轫于美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一种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

研究政治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认为,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心理、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理论等,这些是不能遗传的,任何人也不能把他自己所具有的政治文化通过生理途径传给他的下一代;一般来说,政治文化都是后天得来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政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政治社会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较为经典的界定就是“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1]。

实际上,政治社会化无非是指: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

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二、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尽管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提出,为了保证研究的“纯客观性”和“精密性”,在研究中要保持“中立”、“公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李朝祥摘要: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本质;功能中图分类号:D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1-0031-04作者简介:李朝祥(1965-),男,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法学博士。

邮编:210003正”,摒弃意识形态,去除“价值偏好”,但即使研究者真能做到中立和公正,也不能否定和掩盖政治社会化本身的意识形态倾向。

第一,从政治社会化的目的看,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或目的就是维持特定的政治体系,或者建立新的政治体系。

政治社会化,从根本上说,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渠道将其政治文化传授给其社会成员的过程。

其本质是政治体系包括国家、政党、政治社团等有目的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并使他们产生政治共识,规范政治行为。

有研究者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使政治从少数人的专利,从少数人活动,变成为大多数人所从事的活动,使大多数人介入政治过程,使政治成为社会行为。

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因为它忽视了政治社会化的真正目的。

在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里,政治社会化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要让所有人都来参加或参与政治,而是通过民众的政治感情的释放来达到对现实政治体系和国家政权的默认和支持,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况且,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向、方式和方法等都是由政治体系规定或设定的。

第二,政治社会化不过是由统治阶级或政治统治者主导和控制的政治社会化。

从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看,尽管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国家政权主导或控制下的学校、大众传播工具和社会政治组织无疑是最根本的。

任何一个国家政治体系或执政当局都把学校看成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而学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或者是由国家创办的,或者是由国家资助的。

因此,国家政权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使学校贯彻国家的政治意志、政治意图和政治方针。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毫无疑问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

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而所有统治阶级都会毫无例外地、牢牢地掌握和控制着这一舆论阵地的领导权。

除了学校和大众传播工具或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外,由国家政权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

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由此可见,政治社会化不过是由统治阶级或政治统治者主导和控制的政治社会化。

第三,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看,政治社会化所要输出的并不是全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是有关政治制度的信仰系统以及关于政治活动和政治运转模式的认识体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化,而是政治体系中主导的、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是一种以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

其中,政治思想代表着主流政治文化的根本属性,规定着主流政治文化的质,构成主流政治文化中最活跃的层次。

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思想通过与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实现其功能。

因此,任何政治社会化不可能不具有阶级倾向性;统治阶级主导的政治社会化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政治社会化不过是各国政治精英改造政治大众、精英政治文化改造大众政治文化,使社会发展的趋向按照精英政治文化的要求而进行。

而所谓的政治精英不过是统治阶级集团的简称。

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是性质上根本不同的两类国家。

政治社会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传播政治知识,培养公民政治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从而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第一,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它首先面对和必须接受由社会继承下来的既定的政治文化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也就是说,政治社会化首先碰到的将是同过去政治制度和社会相联系的旧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和政治理念等政治文化,因而政治社会化的首要功能就是对旧的、过时的、腐朽的政治文化进行改造。

改造旧的政治文化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对公民或国民进行新的政治文化宣传和灌输。

新的政治文化就是同现行的政治制度、政治系统相一致的主导的政治文化。

一个新的政权系统,如果不能及时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和渗透新的政治文化,使人们思想在主流的政治文化下统一起来,它就不能有效巩固其统治。

主导政治文化是统治阶级政治意识的集中表现。

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主导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通过传播,使之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实现政治文化的新旧更替。

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目的就是使社会成员认同国家的主导政治新文化,因为,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只有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政治权力才有支配力和影响力。

“对一个政治制度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就没有权威,法律就无人服从,税收就无人交纳,政治就不能稳定。

而对于一个政治团体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纲领就无法实现,领袖就无人追随和拥护,它组织的政治活动就无人参加。

”[3]因此,任何一个希望能够巩固和维持下去的政治体系,都要努力使它的社会成员接受新的政治文化,从而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政治价值标准、政治规范,承担起他的政治责任和义务。

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不能使其成员及时接受其新的政治文化,“那么必定会出现政治文化的断层,人们将会对现存的政府产生严重的认同危机,导致大量的政治不服从行为,社会因此而动荡不安,甚至政治统治将不能继续维持下去”[4]。

第二,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

确立新的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维护新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更非易事,丝毫也不能懈怠;因此,政治社会化不是一劳永逸的。

统治阶级必须通过持续的政治社会化才能达到新的主流政治文化的巩固。

持续的政治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造成社会的政治化局面。

在这种宏观的社会政治化背景下,国家强力政权机构,通过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运用各种宣传政治文化的手段和方式,对国民进行舆论造势和政治信息传输,施加政治影响,将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授给公民。

而公民个人也正是在这种无所不在的政治文化的氛围中接受主流的政治文化,获得并维护符合主流要求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模式。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政治社会化或社会政治化之中,当他能够与外界交流信息以后,他周围的人们和周围的环境就有意无意地向他传递某种政治观念、政治思想、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

从这个角度看,政治社会化就是公民个体适应社会政治现实的一种方式。

社会政治化的结果,也造成了政治文化在人际之间的传播和代际之间的延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形成、确立和维护新的主流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

第三,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扩大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就现代民主国家而言,任何政权的巩固,任何政治系统的运行,都必须要有符合统治阶级或执政当局要求的合格政治人;否则,政治统治者就成了“孤家寡人”,也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

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塑造出符合现行政治系统要求的合格政治人。

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达尔在《比较政治分析》一书中指出,“处于一个政治体系之内的个人,对政治生活的关心并不完全相等。

有些人漠不关心;其他人则深深地卷入了政治。

甚至在那些深深卷入政治的人中,只有一些人积极地谋求权力,在谋求权力的人中,有的人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权力。

”也就是说,政治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政治人的。

但是,政治系统需要政治人;于是,政治系统就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来造就、塑造能维护主流政治文化的政治人。

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政治角色,关系到社会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

因此,“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公民的政治影响和公民在社会中进行政治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塑造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