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运用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显,HAMD、HAMA、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前后比 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治疗前后 比较结果见表l。患者经超低频TMS治疗后.根据 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减分率评定患者的疗效为:显著 进步5例,有效13例,进步15例,无效2例。
3讨论 TMS不仅影响受刺激的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性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3.13.03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70072)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 通信作者:唐向东E-mail:xia“gdongta“g@gmail.con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yxzz201313036.aspx
magnetic modulates
frontal
release of the
rat
vasopressin,
amino acids
brain[J].Eur J
Neurosei,2000,12
(10):3713-3720.
[8]
肖成荣,马增春,李海静,等.PCPA失眠大鼠模型的制作及
其机制[J].毒理学杂志,2007,8(21):326.
塞旦医堂苤壹!!堡至箜塑鲞箜!!塑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孙元锋李哲
摘要
李韵
雷飞
杜丽娜
唐向东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35例失眠症患者,经过超低
频TMS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 疗前后汉密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超低频TMS对失眠症患者 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药枕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失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年第5卷第5期Vol. 5 # No. 5# 2019・55・DOI : 10.11997/nitcwm. 201905014-中医特色护理-中药药枕联合rTMS 治疗脑卒中失眠的效果观察曹玲玲,徐明红,马先军,王 惠(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04)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药枕联合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MS )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效果。
方法8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药物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增加中药药枕联合-MS 治疗。
连续治疗4周,随访3个月。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量表和SPIL-GEL 量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PSQI 、SPILGEL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SQI 、SPIEGEL 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o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2.50% vs. 72.50%,P <0.05)。
结论应用中药药枕联合rTMS 能进一步缓解卒中后失眠症状,效果更为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失眠;中药药枕;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R 4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9)05-0055-03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llow combined with low-S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treatment of post-stroke insomniaCAO Lingling ,X6 Minghong ,MA Xianjun ,WANG H u I(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Lianyungang Hospital Affiliated m Nanjing Universityof TFadik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4 )ABSTRACT : Obeettnve To invesiigaieihee f eciofChineseherbalmedicinepi l ow combinedwiP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in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insomnia. Methods Toia l y 80 paiieniswiih posi-sirokeinsomniawereenro l 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io iheconirolgroup and iheobservaiion group , wiih 40 casesin each group.A l Paiienis received estazolam and routine caa ,and a combined treat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tlow and rTMSwasapplied in iheobservaiion group , for 4 weeksand fo l owed up for 3 monihs.The Pi i sburgh Sleep Qualiiy Index ( PSQI ) scaleand iheSPIEGEL scalewereused io evaluaieihe clinicale f icacy. Results Afier 4 weeks of inierveniion , paiienisin iheobservaiion group a chieved be i erouicomesofPSQIand SPIEGEL compared wiih ihosein iheconirolgroup ( P < 0.01 ) .Theireaimenie f icacy in iheobservaiion wassuperiorihan ihaiin iheconirolgroup ( P < 0. 05) . Contlusnon Thecombined ireaimeni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 l ow and rTMSisan e f eciiveand safeireaimeniforposi-sirokeinsomnia.KEY WORDS : siroke ; sleep disorders ; insomnia ; Chineseherbalmedicinepi l ow ; low-frequen cy repeiiiiveiranscranialmagneiicsiimulaiion ; sleep qualiiy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技术进步,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高致残率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 负担[1]&脑卒中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2]。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
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
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
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
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
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
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抑制平衡正常化。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TMS康复医学科评定TMS(经颅磁刺激)康复医学科评定是一种基于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康复评估方法。
它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利用磁感应原理刺激人体大脑皮层,从而评估和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本文将从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原理是通过磁刺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激活神经元群体,从而诱发神经元活动。
通过测量和分析刺激后的反应,可以评估大脑功能的恢复程度。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可以用于评估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康复效果,如中风、帕金森病、脑损伤和运动障碍等。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疾病和损伤对大脑功能的影响程度。
通过刺激不同脑区,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和康复潜力,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TMS康复医学科评定还可以用于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大脑功能变化,可以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TMS康复医学科评定还可以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连接,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未来,TMS康复医学科评定有望在多个方向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TMS刺激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将得到提高。
这将使得TMS康复医学科评定更加准确和可靠,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其次,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可能会与其他脑影像技术相结合,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以提高对大脑功能的评估能力。
此外,TMS康复医学科评定还有望在个体化康复治疗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合个体的临床特征和TMS评定结果,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TMS康复医学科评定是一种基于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康复评估方法。
它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评估和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睡眠是人体休息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睡眠障碍成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正确管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此,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管理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介绍这些策略,并探讨其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管理中的应用。
一、睡眠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根据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睡眠障碍主要分为三类:入睡障碍、睡眠维持障碍和醒来过早。
入睡障碍是指难以入睡或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维持障碍是指睡眠中频繁醒来或难以重新入睡,醒来过早是指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诊断睡眠障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数据,如睡眠日志和睡眠监测记录。
二、非药物治疗策略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策略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治疗策略:1. 睡眠环境的调整: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刺激和噪音干扰。
2. 睡眠卫生教育:教育患者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前习惯,如避免午睡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3. 行为治疗:采用行为治疗技术,如睡前放松练习、认知行为治疗等,改善睡眠质量。
4.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晚间锻炼。
5.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睡眠。
三、药物治疗策略药物治疗可以考虑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情况下使用。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策略:1. 催眠药物:短期使用催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非苯类药物,用于帮助患者入睡和改善睡眠质量。
2. 抗抑郁药物: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3. 抗焦虑药物: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四、康复治疗策略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卒中后不寐的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
非药物疗法
一、现代医学疗法:包括心理疗法、非侵入性脑刺激以及自然光疗法 等。 二、传统医学疗法:主要以针灸疗法为主,以及推拿、艾灸、穴位贴 敷、足浴、穴位按摩、磁疗贴、五行音乐疗法等等。
心理疗法
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目前最有希望且得 到最广泛应用的心理疗法,其通过纠正失眠时的无益思维模式,引导 患者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从而改变对失眠的看法与态度,调整心理 状态,缓解失眠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穴位按摩 8.磁疗贴 9.五行音乐疗法 10.埋线疗法 11.皮肤针刺疗法 12.综合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方法在失眠治疗期间的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期间根据不 同患者辨证分型,予以辨证选取穴位,进而对相关穴位实施针刺。通 过选取主穴配合相关的配穴,实施针刺治疗,并根据针刺治疗情况进 行动态调整。目前失眠症针刺治疗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方案,比如 百会透前顶法、水五针法、调肝安神针刺法等。常用的主穴如百会穴、 三阴交、神门穴、四神聪穴位等,使用率较高的配穴如:阳陵泉穴、 风池穴、太冲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等。
定义
古代中医典籍无“失眠症”病名记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可归属于 “不寐”范畴。
不寐之名首载于《难经•四十六难》:“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 不寤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 行,不失其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 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能寐也。”阐述了老 人因气血不足而导致失眠症,其发病高于少 壮者。
推拿治疗:引阳入阴推拿法
操作前准备:舒适卧位,涂按摩油,身心放松 操作步骤: 1.开天门:两拇指以“一指禅”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由眉心按揉至百会 (两眉中间至前百会成一直线)。经穴:眉心、天心、天鹰、囟门、 眉冲(入发际0.5寸) 2.推坎宫:双手大鱼际及拇指自印堂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作分推至太阳 穴,又称分阴阳、推印堂。 3.揉太阳:以蝴蝶飞手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太阳穴。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其中,经颅磁刺激技术(TMS)在康复评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一、引言在康复医学领域,评定患者病情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传统的康复评定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和功能磁共振等。
近年来,TMS技术因其无创、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康复评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的康复评估依据,以指导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二、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TMS技术通过高强度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电流刺激神经元兴奋,从而实现对神经功能的调控。
在康复评定中,TMS主要通过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评估,了解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神经功能变化。
评定的基本方法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测量、皮质脊髓束(CST)评估、脑网络功能连接分析等。
三、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各疾病领域的应用案例1.脑卒中康复:TMS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大脑皮质功能进行评估,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疗效。
2.神经损伤:TMS可用于评估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痉挛性麻痹等,TMS技术可通过评估患者大脑皮质运动区域的功能,为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4.神经心理康复:TMS可用于评估心理康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能力,为心理康复治疗提供支持。
四、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近年来,我国TMS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
各类医疗机构康复科对TMS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高,设备普及率逐渐上升。
随着国家对康复医学的重视和支持,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结论TMS康复医学科评定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思诺思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思诺思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
方法 11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6例和对照组(n=54例。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思诺思10mg 或5mg ,临睡前服,并应用睡眠等级评分[借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睡眠等级评分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者分别为20例和3例,治疗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 <0.05 ,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 <0.05 ,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 >0.05 ;同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分别为17例和4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 <0.05 。
并且观察了思诺思的副作用。
结论思诺思能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睡眠障碍,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诺思脑卒中睡眠障碍[keywords] stilnox;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它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
思诺思作为一种非苯二氮■类药物,具有快速催眠作用,且对认知觉影响极小。
为此,本次研究应用思诺思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并对此进行收集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内二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6.02±7.85)岁,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 证实,且检查存在睡眠障碍;排除有精神病史、脑血管病史、智能障碍及检查不合作者。
基于TMS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
基于TMS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发人体潜能的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
对于人体来说,大脑可以说是一处最丰富的宝藏。
然而,人们对于大脑的功能与作用知之甚微;同时,人的大脑大部分都是处于未开发状态,普通人对大脑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0%。
因此,在对人体不造成损害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来引导大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是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又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TMS(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就是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系统。
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合理范围内延长人的清醒时间,使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摆脱困意,从而使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同时,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困觉抑制,还提供了睡眠辅助功能,使人在透支精力后快速进入深度睡眠进行恢复,不仅可以降低开发大脑潜力可能造成的副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睡眠时间。
关键字:经颅磁刺激,困觉抑制,精神恢复,深度睡眠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science, the technology that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 is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is true that brain is a treasure land in human bodies. However, the knowledge of human brains is still quite few. For an average person, the most part of the brain is undeveloped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is less than 10%. Therefore, it is a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guide the brain playing its best potentials, with the help of science and without causing harm to human bodies.Sleepy-inhabiting and sleep-aiding system based on 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just aiming to develop brain potentials. It is designed to extend human’s conscious time in reasonable limits, so that people could get rid of sleepy within a certain time and make working time more flexible. The instrument is also equipped with brain-recovery function, which makes the exhausted people quickly fall into a deep sleep mod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ide effect caused by the process, but also may decrease sleep time to a certain extent.Keyword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leepy-inhibiting, energy recovery, deep sleep mode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功能概述 (1)1.2创意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项目创新点 (1)第二章系统原理 (2)2.1睡眠的标志:脑电波 (2)2.2刺激部位的选择 (3)2.3磁刺激的生理基础 (4)2.4磁脉冲刺激技术 (4)2.4.1磁刺激技术原理 (4)2.4.2磁脉冲特征 (5)2.4.3磁刺激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6)2.4.4磁脉冲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8)2.4.5经颅磁场的安全性 (8)第三章创意可行性分析 (9)3.1系统硬件结构 (9)3.1.1信号采集与信号放大系统 (9)3.1.2信号处理与运算系统 (9)3.1.3困觉抑制系统和精神调理系统 (9)3.2信号处理与算法 (10)3.2.1信号放大 (10)3.2.2信号预处理 (10)3.2.3信号数字化处理 (11)3.2.4脑电信号算法 (11)3.3信号输出 (12)3.4频率反馈自动调节机制 (12)3.5预计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4)第四章创意应用前景 (14)4.1市场需求分析 (14)4.2推广模式 (15)第五章结束语 (15)附录 (17)图表目录图2- 1 脑电波频率 (3)图2- 2神经元的结构 (4)图2- 3 几种理想的脉冲信号波形 (6)图2- 4头部有限元模型 (7)图2- 5圆形线圈磁刺激脑脊液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 (7)图2- 6圆形线圈磁刺激脑脊液表面感应电流分布 (8)图3- 1脑部区域划分 (9)图3- 2脑电信号处理过程 (10)图3- 3困觉抑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13)图3- 4睡眠辅助系统工作流程图 (13)第一章引言1.1功能概述本系统旨在让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内抑制睡眠,并使大脑保持清醒状态,从而令使用者可以长时间集中精神进行工作;并在使用后提供调理恢复功能,让使用者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透支人体潜力对人体造成危害。
头部磁刺激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头部磁刺激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头部磁刺激疗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尤其是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优化,TMS疗法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而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下TMS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一、TMS疗法的作用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TMS疗法的作用原理。
TMS疗法原理是利用瞬间强磁场产生的磁感应作用于人体大脑,随后激发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改善神经元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具体来说,当TMS疗法施加于人体头部时,磁场会穿过头骨,同时通过大脑皮层,刺激神经元的活动,促进大脑神经活动状态的平衡与调节,进而引起各种情感和认知功能的改善。
二、TMS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现代社会中,焦虑症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精神障碍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困扰与痛苦。
而TMS疗法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可谓是有着显著的疗效。
如何应用TMS进行治疗呢?首先,TMS可在焦虑症发作时发挥其疗效,病人在接受TMS治疗时可以逐渐恢复平衡,并降低焦虑症状。
其次,TMS还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增强心理治疗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TMS疗法也有患者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
研究表明,TMS疗法对于社交恐惧症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病人的焦虑水平,提高自信心,让患者更加容易和人交流。
三、TMS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早期,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进行,但这样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TMS疗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了TMS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出色表现。
比如说,一些研究发现,TMS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抑郁症状,并且相比于药物治疗,它并没有严重的站起士质量影响;其他的一些研究还显示,TMS疗法可以通过刺激大脑背侧前扣带回路,促进患者对积极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并且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
TMS经颅磁刺激技术
TMS经颅磁刺激技术是MOGT六大核心技术之一,全称“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简称TMS),是一种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疗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TMS技术在临床上对儿童认知、言语功能,改善情绪和抑郁、失眠、自闭症、儿童癫痫、肌无力、脑卒中、多发性抽搐、脑性瘫痪等儿科顽疾,疗效获得普遍认可,获得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药监局和卫生部门的许可,其中包括要求最为严格的美国联邦药监局(FDA)、欧洲CE认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非常确切。
【摘自发育行为网】TMS经颅磁刺激技术档案:【治疗类别】小儿精神类疾病【主治病种】睡眠障碍、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等【治疗对象】 3-18岁儿童、青少年【治疗目标】促进健康的神经递质的分泌,替代药物,实现放松、愉悦情绪。
【诊疗范围】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婴幼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如睡眠障碍、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障碍等语言发育迟缓等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技术原理TMS共有三种主要的刺激模式:单脉冲TMS(sTMS)、双脉冲TMS(pTMS)和重复性TMS(rTMS)。
每种刺激模式分别与不同的生理基础及脑内机制相关。
新一代立体定位式TMS 整合fMRI结果,极大地提高TMS刺激部位的准确性,精确控制刺激大脑的深度而准确调节刺激强度。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
高频率、高强度rTMS,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刺激部位神经异常兴奋;低频刺激的作用则相反,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来治疗小儿神经性疾病。
TMS的治疗原理实质上是通过颞部向颅骨传递特殊专利波形,直接刺激主管心理及情绪活动的大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系统,促使其分泌释放能够调节个体情绪与认知的各种神经介质,增加5-羟色胺、内啡肽、褪黑素的释放,增强γ-氨基丁酸的浓度。
经颅磁刺激(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经颅磁刺激(TMS)基本原理经颅磁刺激(TMS)就是利用时变磁场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进而改变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来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
以固定频率和强度连续作用某一脑区的经颅磁刺激,称之为rTMS。
磁刺激与失眠相关的基础研究1. 增加诱导入睡和睡眠深度有研究者将自行研制的模拟脑电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装置耦合入猫的脑内诱导其入眠,结果表明:这种诱导磁刺激有显著的促进入眠作用。
新近的研究表明:rTMS能够增加健康人睡眠慢波的波幅,从而增加睡眠深度,有助于机体恢复,同时对增加记忆有所帮助。
说明磁刺激作用于人类和实验动物皆可促进入眠,且机制可能相似。
2. 磁刺激影响免疫系统有研究报告睡眠和人类免疫系统之间关系密切。
在不引起发热和神经内分泌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小剂量注射内毒素诱导产生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加飞快眼睡眠(REM)质量;如果剂量至引起发热和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则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连续性。
说明细胞因子有可能在急性免疫反应和生理状态下均参与了睡眠的调节。
而研究表明磁场可以促进荷瘤小鼠IL-1、IL-2的产生,抑制IL-8产生及肿瘤细胞的增殖。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质,磁场通过促进或抑制它产生发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3. 磁刺激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激素(MT)可广泛调节神经系统钙离子活动、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代谢,同时对维持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T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其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应用于临床。
尽管不推荐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但可以应用于改善时差症状和催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
研究发现磁场暴露亦能影响人体PG的MT合成和分泌,同时调节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的浓度,对机体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和生理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TMS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机理之一就是通过磁刺激调节MT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人体生物钟的功能。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
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康复医学科评定是一种通过磁刺激大脑皮层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该评定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就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原理是利用外部磁场对大脑皮层进行非侵入性刺激,从而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通过定位、频率和强度的调节,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单脉冲TMS、重复脉冲TMS 和连续脉冲TMS。
单脉冲TMS可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提供重要信息,重复脉冲TMS可以持续刺激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突触连接,连续脉冲TMS则可用于长期康复治疗。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TMS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恢复。
此外,TMS还可以用于治疗癫痫、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
TMS康复医学科评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
相信TMS康复医学科评定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
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磁刺激治疗仪TMS仪器治疗,对比三个月内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分别比对入睡时间、清醒次数和睡眠总时长。
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失眠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帮助失眠症患者更好睡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磁刺激治疗仪TMS;失眠治疗;睡眠障碍;疗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断消耗着人们的能量。
其中失眠症就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诱发的临床病症之一。
其带动的更有诸如抑郁症在内的各类精神疾病。
所以,有效解决失眠问题能够为解决其他的精神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失眠问题。
本研究主要选取在2019年4月~2019年12月之间接受睡眠治疗的10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来判断磁刺激治疗仪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两组共100例患者,均符合失眠症状的诊断标准。
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7人,女23人,年龄20~69岁,平均(37.5±4.1)岁。
病程5个月~3年,。
观察组50例,男26人,女24人,年龄22~71岁,平均(35.5±3.9)岁,病程5个月~3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48,生产单位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1次/d,10mg/次,佐匹克隆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00005,生产单位: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1次/d,7.5mg/次,持续治疗10d。
思诺思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治疗
思诺思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治疗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突然断裂或阻塞,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损伤脑细胞。
这种病症常常会导致身体的不同部位功能障碍,可能会造成失语、偏瘫、认知障碍以及失眠等问题。
其中失眠问题的出现会使病人更加疲倦,影响他们的恢复和日常生活。
本文将为患有思诺思脑卒中的病人提供针对失眠症状的治疗方法及建议。
失眠的症状失眠是一种睡眠问题,指的是难以入睡、难以保持睡眠、早醒或睡眠不深等情况。
脑卒中患者也容易经历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以下症状:•难以入睡或难以清醒•夜间经常醒来•早醒•白天感到疲乏和嗜睡这些症状会使患者感到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以及心绪不宁等,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失眠的原因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脑卒中的患者可能会经历以下问题:•疼痛或不适感•脑卒中后综合症或抑郁症状•药物副作用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处理失眠首先,治疗失眠的方法取决于失眠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疼痛或不适感引起的失眠,通常会用镇痛药来缓解症状。
有研究表明,抗血小板剂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因为它们可以提高血流量和减轻疼痛。
如果失眠是由于脑卒中后综合症或抑郁症状引起的,那么患者通常会被推荐去做认知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帮助患者认识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改变这些思维方式来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
另外,还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失眠症状。
下面是一些建议:规律的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固定的时间有助于改善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并且让大脑时间记忆和适应它们。
创造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避免驱蚊液和睡衣等因素对睡眠的干扰。
约束性睡眠限制约束性睡眠限制是指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减少睡眠时间,以克服失眠。
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对一些患者十分有效。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指声音、肌肉放松和深度呼吸等方法,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更容易入睡。
通常需要在睡前进行几个步骤,以帮助放松身体和心理状态。
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如何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如何药物治疗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睡眠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脑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卒中损害的位置有关,年龄大的患者更常见,脑出血较脑梗死发生睡眠障碍的比例高。
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清醒,有时会伴有精神症状。
治疗上可以在睡前服用苯二氮草类药物如地西泮或艾司唑仑,如果无效可以加用氟西汀。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如果夜间睡眠超过6小时,白天睡眠不足2小时可以认为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夜间睡眠4~6小时,白天睡眠不足2小时可以称为治疗比较有效果;如果夜间睡眠不足4小时,白天睡眠超过6小时则认为治疗无效。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
凌征梅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7(27)6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梅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1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TMS)进行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好转情况,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TMS应用于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凌征梅
【作者单位】梅州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
2.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3.推拿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研究
4.“眠三针”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
5.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醒相关的神经递质
1.
乙酰胆碱
2.
多巴胺
3. 去甲肾上腺素
4.
五羟色胺
5.
组胺
6.
增食肽
觉醒
胆碱能组成的弥散的多突触通路 非特异上行激活系统
丘脑
腹外侧视前区
结节乳头体核 中缝核
脚桥被盖核
广泛投射大脑皮层
蓝斑核
睡眠障碍的物理诊断
0 1
多导睡眠监测
PSG
脑电图
EEG
0 2
0 3
彩色多普勒
CDFI
影像检查
示例
抑郁症部分治疗参数汇总 Janicak P G, Dokucu M 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J].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 Treatment, 2015, 11(default):1549.
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比如谷氨酸、γ-氨基 丁酸、5-羟色胺、褪黑色素、多巴胺)
通过运动皮层-丘脑投射直接兴奋丘脑,抑制 感觉信息经脊髓丘脑的传递
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 谢率
抑 郁
焦 虑
疼 痛
认 知
左、右侧前额叶与情绪的关系
• 左侧PFC功能弱化、右侧PFC和杏仁核功能 相对激活,导致与负性情绪加工有关bottomup连接功能增强,top-down连接功能相关的 认知控制功能低下,可能是抑郁症情绪障碍发 生的机理。 • 高频rTMS提高左侧DLPFC兴奋性→提高正 性情绪体验。 • 低频rTMS降低右侧DLPFC兴奋性→降低负 性情绪体验。
针对半球间竞争模型的TMS应用策略
Lesioned hemisphere
intact hemisphere
高频TMS或iTBS
低频TMS或cTBS
中央前回:患侧高频,健侧低频
Ward N S. Plasticity and the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rain[J].Int JPsychophysiol, 2005,58 (2-3):158-161.
rTMS刺激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3)高、低频联合刺激 叶云珺(2018),左DLPFC高频刺激联合右DLPFC低频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质 量的影响,发现rTMS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药物对照。
参考方案
1 左DLPFC高频10-20HZ或iTBS(浅睡多梦、嗜睡、认知障碍) 2 右DLPFC低频0.5-1HZ或cTBS(难以入睡、易醒)
0.5
0.6
0.7
0.8
住院后出现睡眠障碍 脑卒中1个月后出现睡眠障碍 脑卒中后立即出现睡眠障碍
严重影响脑卒中功能学和形态学的康复,影响神经可塑性及恢复过程!
Wallace DM,Ramos AR,Rundek T. Sleep disorders and stroke[J].Stroke,2012,7
CT MRI
0 4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
嗜睡 入睡后伴精神症状
昼夜颠倒
入睡困难 浅睡多梦、早醒
总睡眠时间减少
rTMS的刺激模式与生理效应——高频( ≥ 5Hz );低频( < 5Hz)
TMS关于睡眠的研究
高频刺激 (>5Hz) 兴奋作用
低频刺激 (≤5Hz) 抑制作用
感应电流通过下行纤维刺激至丘脑使该区及周 围的神经元电活动恢复到同步震荡的正常状态
rTMS刺激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2)高频刺激 • 杜中德(2011):Cz脑区21Hz高频刺激,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2个月后进 行随访。相对于药物对照组总睡眠时间、早醒延迟时间、觉醒次数明显改善, HAMD睡眠障碍因子(入 睡 困 难、睡 眠 不 深、早 醒)明 显 降 低;2个月后 随访 结 果 显 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好于药物对照组。 • 郑秀琴(2013):5Hz刺激PD失眠患者运动区,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显著改善。 •T.Li.W(2013)对重度抑郁失眠患者采用10Hz刺激左DLPFC治疗,治疗后其入睡时 间、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白天功能均改善。
电容向刺激线圈放电 0.01s-数kV 1-6tesla
穿透颅骨作用于大脑皮 层
改变脑内代谢和神经 活动
突触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高频刺激>1Hz 低频刺激≤1Hz
Ca2+大量增加,产生LTP Ca2+少量增加,产生LTD
突触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大脑皮层的广泛网络联系
皮质约有5亿个皮质柱, 直径200~500um之间, 6层细胞构筑而成。 内部神经元相互联系, 包括传入神经纤维、 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纤维, 组成局部息处理的基本网络。 自身能产生节律震荡。
rTMS刺激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1、刺激部位 大多数文献报道rTMS治疗失眠选择的刺激部位是前额叶:
• 黄兴刚(2014):PSQI评分研究,发现左、右DLPFC低频疗效显著优于左中 颞区、左前额区其他区域,且左、右两侧DLPFC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高毅东(2018):左DLPFC低频、右DLPFC低频、左+右DLPFC低频:rTMS可 增加慢波睡眠及REM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且临床疗效显著。
基于循证医学的rTMS临床治疗指南(2014)
A类推荐 B类推荐 C类推荐
可期待
1. 抑郁症 2. 神经病理性疼痛
1.左侧DLPFC高频 2.对侧M1区高频
1. 帕金森病相关抑郁 2. 慢性卒中的运动障碍 3.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4.抑郁症
1.左侧DLPFC高频 2健侧半球M1低频 3.左侧DLPFC高频 4.右侧DLPFC低频
rTMS刺激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2、刺激频率 (1)低频刺激 • Jiang(2013):rTMS治疗组治疗2周后,明显促进S3期睡眠和REM期睡眠, 显著改善HPA和HPT轴激素功能,且3个月后患者失眠复发率比药物治疗组及 心理治疗组低。 • 吉永朱里(2014):左侧DLPFC低频刺激可显著改善失眠、抑郁和焦虑症状, 对单纯性失眠疗效优于情感障碍失眠。 • 沈秀梅(2018):右DLPFC可显著降低PQSI、SAS评分;缩短入睡时间和觉 醒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缩短S1睡眠时间,延长S2、S3和 REM睡眠时间。
1.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I型 2.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 3. 急性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4. 偏侧忽略 5. 癫痫 6. 耳鸣 7. 创伤后应激障碍 8. 精神分裂症幻听 9. 物质成瘾(烟草、食物)
1. 对侧M1区高频 2. 双侧M1区高频 3. 患侧半球M1区高频 4. 左侧后顶叶低频或cTBS 5. 聚焦病灶区低频 6. 对侧颞顶叶低频 7. 右DLPFC高频 8. 左侧颞顶叶低频或cTBS 9. 左DLPFC高频
1. 睡眠障碍 2. ADHD 3. 孤独症 4. 运动性失语 5. 脊髓损伤 6. 脑瘫
专家观点,临床医生反映, 尚未严格试验证明
A级推荐:明确有效 B级推荐:很可能有效 C级推荐:可能有效
TMS促进脑卒中康复研究现状(代偿与半球间抑制)
vicariation model (代偿模型) 病灶周围残留脑区、 健侧半球对功能的 代偿。
• 躁狂发作伴失眠:左DLPFC低频rTMS;
抑郁症状←———————————————————→焦虑症状 左DLPFC高频←——————————————→右DLPFC低频 1800←→0,1200←→600 ,900←→900 ,600←→1200 ,0←→1800
TMS发展简史
初级阶段 (1985-1988年 ) 仅实现 单脉冲刺激模式 脑区功能定位和运动功能评 估
2012
2017 2017
1985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的Barker和经颅磁刺激器
1988年在同济医院-廖家华 和他的经颅磁刺激器样机
线圈降温靠冰袋
发展阶段 (1989-2005年 ) 由程序控制实现多脉冲刺激模式
其他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丘脑痛、社会、环境等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机制
觉醒与睡眠的形成是两个系统作用: 觉醒——非特异上行激活系统 睡眠——下丘脑视前区腹外侧部(VLPO)(NREM);桥脑头端被 盖外侧区(REM)
两个系统互相作用,互相制约; 觉醒与睡眠都是主动过程;
interhemispheric competition model(半球间竞争模型) 患侧半球——“双重障碍”: 本身的损伤和健侧半球过多
的抑制。
Di Pino G, Pellegrino G, Assenza G, et al. Modulation of brain plasticity in stroke: a novel model for neurorehabilitation. Nat Rev Neurol. 2014 Oct;10(10):597-608.
脑卒中后半球间抑制平衡的改变
Lesioned hemisphere
intact hemisphere 初级运动皮质区
(primary motorcortex,M1)
患侧M1区兴奋性降低 健侧M1区兴奋性增高
Kirton A, Chen R, Friefeld S, et al. Contralesion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hemiparesis in subcortical paediatric stroke: a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Neurol ,2008,7(6):507-513.
讨论
TMS
运动障碍 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