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各种类型SSD的评估及管理提出推荐意见,以期对SSD的临床规范化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分类鉴于目前对卒中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共识结合文献研究,经过专家讨论,提出SSD的概念。
它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本共识涉及的卒中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梗死和脑出血。
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日间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s,CRSWDs)。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21%,而SSD患病率国外报道为44%~78%,国内报道为62%~80%。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18.卒中后抑郁和睡眠障碍
第十八节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及卒中后抑郁第一部分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一、什么是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 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考虑到卒中与睡眠障碍实际出现的可能时间顺序,SSD实际上包括两种类型:卒中后睡眠障碍和卒中伴随睡眠障碍(即既往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
二、卒中相关睡眠障碍有哪些类型?常见的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其它类型还包括日间思睡、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
三、怎么评估卒中相关睡眠障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评估原则:1)研究卒中部位等信息,以确认卒中在失眠发生中可能的作用,尤其对卒中后首次发生失眠的患者;2)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其他病因,包括其他类型睡眠障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药物及环境因素;3)选用合适的睡眠问卷调查量表评估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以及尽可能明确睡眠障碍的亚型与伴随疾病及病因;明确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相关性,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
四、卒中相关失眠怎样治疗?1. 睡眠卫生与健康教育:鼓励卒中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限制烟、酒、咖啡或茶等兴奋性物质,晚餐不宜过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固定作息时间、卧室只用来睡眠等)和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减少噪音和光照等)。
2.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
1)认知疗法:通过改变失眠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从而降低失眠。
可以通过睡眠日志记录来了解睡眠,同时需着重信念的影响。
如下图:2)行为疗法:主要包括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
详情请参考书籍《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逐次访谈指南》)。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0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概述
睡眠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出现在睡眠过程中或与睡眠相关的异常表现,如失眠、过度睡 眠、不安腿综合征等。
分类
根据病因和表现,睡眠障碍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物性等类别。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失眠、过度睡眠等症状 。
制定统一的诊断和 评估标准
建立统一的诊断和评估标准,提 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探索针对不同病因 和病程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程的脑卒中后 睡眠障碍,开展针对性治疗的研 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作者1,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 ,页码。
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过度等。同时,需要进行 一些必要的检查,如睡眠监测、神经心理测试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诊断方法
医生会先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脑卒中的情况。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试,以确 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如工作 、学习和社交等。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目前的关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大多为小规模的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和结 论的局限性。
缺乏统一的诊断和评估标准
目前对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和可比性的问题。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2023-11-04
经方辨治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经方辨治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何莉娜(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阴阳失调”是总病机。
“阴阳不能互通”“阳浮于外,阴虚于内”“阳气不振,阴翳不消”皆有可能引起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作者总结了仲景辨治睡眠障碍的思路,并对仲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各个方证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经方;方证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指急性脑血管病导致的睡眠数量、质量及节律紊乱叫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高达76%~82%叫其发生与卒中解剖部位相关,发生在额叶皮质、基底节区和脑干等部位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上述部位可能与调节睡眠相关。
上述结构因脑卒中发病而损伤时,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冋。
其发生还与神经递质失调有关,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多巴胺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叫睡眠-觉醒系统受损也与其发生有关,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发生缺血缺氧,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使受损的脑细胞膜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等毒性物质,上述物质阻碍了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传导,影响了睡眠-觉醒机制,导致睡眠节律改变,从而出现睡眠障碍叫卒中后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会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心理状况对睡眠的影响大,特别是卒中后发生抑郁对睡眠有很大的影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的一个早期症状㈣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会影响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还会导致免疫降低、血压波动、糖耐量异常,甚至再发脑卒中,同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叩。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可忽视。
睡眠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应属于中医“不寐”“多寐”“善眠”“鼾眠”“嗜卧”“梦惊”“梦魇”“遗尿”等范畴。
历代中医多从心气不足、脾气亏虚、肾阴亏耗以及肝气郁结论治,亦从痰瘀论治吟叫《内经》认为,“阴阳失调”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总病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睡眠的形成是“天人相应”的结果。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
卒中之后,警惕“睡眠障碍”再将一军睡眠障碍为脑卒中病患常见并发症种类。
详细类型包含异常状态睡眠、失眠、白天嗜睡、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和诸多原因存在关联性。
在此其中,包含了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
睡眠障碍会出现在全部年龄段。
当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之后,生活质量变差。
最新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把这种疾病分为八类,详细是: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障碍、中枢性过度嗜睡障碍、异态睡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以及其他运动障碍。
最近几年,以来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话题。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在临床中相当常见。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室速患者的疾病预后。
脑卒中之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日间嗜睡、异态睡眠、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并没有引发医生的重视。
当前有很多证据表明: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日间嗜睡也是引起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这种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特此,笔者与您谈一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1.1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急性期之内睡眠效率降低,这些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缩减,N1睡眠增多、N2和慢波睡眠减少或者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这些病患没有出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改变。
也有文献表明:REM潜伏期和脑卒中3个月之后功能结局成正比。
和疾病预后比较好的脑卒中患者相比来讲,基本预后比较差的脑卒中患者REM潜伏期显著下降,丘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紊乱,具体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N2和慢波睡眠减少。
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睡眠结构改变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其一为神经组织受损以及水肿。
其二为脑卒中之后肢体活动受限疼痛。
其三为医院环境因素。
比如病房内噪音以及持续性光照。
卒中后睡眠障碍教材教学课件
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包括睡眠障碍的评估与诊断、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以及心理支持等。
专业护理的注意事项
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循医疗规范和伦理标准、与家庭 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等。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重要性
01
社会支持对于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提供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失眠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案例二:药物治疗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药物种类与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介绍常用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和 适应症,分析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强调个体化用药原则,指导患 者合理选用药物。
避免诱发因素
定期筛查与评估
避免过度兴奋、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以及过度疲劳、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与评估,及早发 现并干预睡眠障碍问题。
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患者的 睡眠习惯和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调整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 安静、调整温度、保持黑暗等
卒中后睡眠障碍教材教学 课件
• 绪论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护理与照料 • 案例分析
01
绪论
睡眠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的异常,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长期失眠、过度嗜睡等类型。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积极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可促进卒中患者的恢复。
本文就PSS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
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脑卒中患者失眠治疗
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及上行网状系统等。
卒中发作导致这些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2
失眠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其包括:适宜条件下 的入睡困难、总睡眠时间不足、睡眠维持困难、
睡眠质量差,并导致某些日间行为损害。3
•
1. 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
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卒中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表 现
• 谌剑飞.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卒中患者失眠:警惕器质性 病变
针对卒中后患者失眠的原因,目前仍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参及到睡眠中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
• Wu MP et al. Stroke. 2014 May;45(5):1349-54.
按需使用镇静安眠药
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
p<0.01
质量
p<0.01
得 分
PSQI
一项纳入80名卒中失眠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两组均给予镇静安眠药,观察组按需给予,对照组为 连续使用,使用4周。使用PSQI评估睡眠质量,同时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及睡眠中觉醒次数。 相比基线,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睡眠潜伏期显著减少,睡眠总时长显著延长,睡眠中觉醒次数显著减少, 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使用镇静安眠药按需治疗及连续使用均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患者的失眠: 当复杂病因邂逅复杂症状
• 人人都可能失眠:宽泛定义下的简单疾病 • 种种“罪证”:卒中患者苦不堪言的失眠
症状 • 失眠:卒中患者病灶和心情变化的风向标
失眠:影响你的日夜表现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 时间和(或)质量不满 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
的一种主观体验。1
失眠是一种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的 睡眠不适状态,并损害 日间正常表现和主体功 能的”24小时”失调。
卒中后失眠的临床
•引言•卒中后失眠的流行病学特征•卒中后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目•卒中后失眠的康复与预防•结论与展望录相互影响病理生理机制卒中与失眠的关联性研究目的和意义高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对卒中后失眠认识的深入,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进展临床治疗挑战研究背景及现状发病率可能受到卒中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卒中后失眠的发病率影响因素高发病率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01020304卒中严重程度病灶位置神经递质紊乱心理社会因素生理影响心理影响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卒中后失眠对患者的影响睡眠结构紊乱昼夜节律失调卒中对睡眠-觉醒中枢的直接影响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卒中可能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增加,使大脑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导致失眠。
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卒中后,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的减少可能导致大脑抑制功能减弱,进一步加剧失眠症状。
神经递质失衡在卒中后失眠中的作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多导睡眠图等,可客观评估患者的睡眠结构和质量。
症状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包括入睡困难、夜间醒来、早醒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
睡眠日记患者需连续数天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夜间醒来的次数等,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以排除可能导致失眠的其他疾病。
临床诊断方法轻度失眠中度失眠重度失眠030201评估失眠的严重程度治疗策略及常用药物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心理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失眠,因此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也被应用于改善卒中后失眠。
药物治疗针对卒中后失眠,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以缓解症状并改善睡眠质量。
康复锻炼通过合理的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体能和免疫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康复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预防卒中后失眠的重要性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减轻情绪压力合理安排康复锻炼预防策略和建议多种因素导致失眠治疗策略多样化卒中后失眠发生率高研究结论样本量不足研究方法不统一长期随访数据缺乏当前研究的局限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卒中后失眠的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卒中后睡眠障碍
神经递质与睡眠障碍
5-羟色胺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与睡眠调节密切相关。卒中后 5-羟色胺的减少可能导致失眠、 睡眠质量下降等睡眠障碍。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与觉醒和注意力相 关的神经递质。卒中后多巴胺的 增加可能导致过度兴奋,影响正 常睡眠。
炎症与睡眠障碍
炎症反应
卒中后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元功能异常,从 而影响睡眠。
睡眠习惯培养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 免睡前过度兴奋或使用电 子产品等。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 障碍,可采用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 心理治疗。
社区支持与教育
社区康复服务
提供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 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眠障碍的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分类
根据症状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可分 为短期和长期睡眠障碍。短期睡眠障 碍通常在卒中后1-2个月内出现,而长 期睡眠障碍则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率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大约有50%的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 障碍。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和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如抑郁症、疼痛等)以及生 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都可能影响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
影响因素
神经生理机制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生理机制紊 乱,影响睡眠调节中枢,从而引
发睡眠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因素以及 生活压力、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也 可能导致或加重卒中后睡眠障碍。
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 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 响睡眠质量,增加卒中后睡眠障碍 的风险。
如何应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卒中除偏瘫、失语等常见表现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卒中后焦虑、抑郁、认知下降以及睡眠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的康复与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
规范预防和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可以减少卒中复发,还可促进神经康复和改善卒中整体预后。
因此加强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高卒中诊疗质量、改善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那么,如何识别处理卒中后睡眠障碍,是临床经常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
睡眠障碍和脑卒中的关系就本质而言,睡眠障碍和脑卒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存在睡眠障碍,则会较普通人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经研究发现,长时间存在失眠问题的人较普通人脑卒中发生风险高出54%左右,有半数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都存在睡眠障碍问题。
而在得了脑卒中之后,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会增加卒中复发率,还会加重原有基础病情。
另外,一些既往没有睡眠障碍疾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也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卒中后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日间思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睡眠障碍: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塌陷、阻塞,可引起通气不足,造成间歇性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姻胡悦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神经内科)医诊通慢病26复发等并发症。
2.失眠卒中后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入睡后难以维持睡眠等,从而使患者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白天出现诸多不适,比如疲劳、无力、烦躁、易怒、精神不能集中等。
3.睡眠过度睡眠过度一般是指绝对睡眠时间病理性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能会延长很多,出现睡眠过多或者是深睡过多的情况。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进展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进展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OSAS)是患者卒中后因咽喉脂肪组织过剩或肌肉松弛,口咽部形态改变,气道塌陷,引起上呼吸道狭窄,导致呼吸暂停,出现低氧血症,可造成多系统功能障碍,并发多种疾病,影响卒中患者功能康复。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指标,与脑卒中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50%以上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OSAS,另有5%~10%近期诊断为OSAS的患者曾有脑卒中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1]。
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YOUNG等通过对1522例脑卒中患者随访18年发现,随OSAS严重程度加重脑卒中后长期病死率逐渐升高,脑卒中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死率是脑卒中后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3.8倍。
同时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症也比较多,如合并抑郁、焦虑、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2],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因此针对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干预具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卒中后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现代医学病机研究进展现阶段医学上尚未确定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的发病机制,一部分观点认为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出现障碍,可减小患者上气道的神经反射和化学感受器官等活动功能,而且也很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软腭肌肉和咽喉的相关功能失调以及舌根松弛等。
如此一来,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松驰和塌陷,从而导致患者的上气道狭窄和阻塞。
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患者脑部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其睡眠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神经肌肉控制异常,还可能与患者睡觉时过多仰卧有一定的关系。
卒中常被忽视的卒中患者睡眠障碍
卒中常被忽视的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多样性,包括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of sleep,PMLS)、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等。
并且已有研究证实了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互为影响。
近几年,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得到了神经科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防治仍然未得到足够重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临床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知不足、当前的治疗手段疗效不确定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
本文就脑血管病患者中的睡眠障碍问题探讨一下当前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神经科医师提供一些启示。
睡眠呼吸障碍与卒中1.1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增加卒中风险的机制睡眠呼吸障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最为深入。
大量的队列研究已经证实睡眠呼吸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卒中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多个大型临床研究显示OSA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卒中风险随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的增加而增加。
目前认为OSA引起卒中发生的机制包括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
直接机制主要是指OSA存在夜间反复呼吸暂停、间歇性缺氧/复氧、反复觉醒和胸腔负压增加,而这些有可能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夜间血压波动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而间接机制主要是指OSA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律失常(尤其心房颤动)等。
笔者团队近几年的研究也发现OSA患者中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其中包括血尿酸、血脂、血清胱抑素C以及肝酶代谢异常等。
当前神经科医师对卒中患者合并OSA的认识尚存在不足,考虑可能与卒中患者OSA的临床表现不突出有关,如卒中合并OSA的患者日间嗜睡和肥胖不明显,夜间窒息感和主观睡眠问题不突出等。
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病理分析与治疗策略分析
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7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病理分析与治疗策略分析陈亚珑(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泉州,362011)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病理分析与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制记录表,记录统计治疗前后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统计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病因占比,以及统计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卒中部位的相关性,治疗前后将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后的情绪评分,从而相应分析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病理与治疗策略。
结果:根据分析,在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中入睡困难的表现占比最高,其次是早睡,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病因统计占比后,脑卒中后患者在睡眠时脑供血不足、血容量减少,使REM睡眠受到影响的占比是最高的,而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卒中部位的相关性中,皮质下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脑以及大脑卒中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后的情绪评分治疗前基本比较高,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中入睡困难是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
脑卒中相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病因占比中供血不足、血容量减少,使REM睡眠受到影响的占比是最高的,发生睡眠障碍后患者的情绪评分较高,说明患者情绪不良,治疗后情绪得到改善,而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卒中部位的相关性中皮质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较高的。
关键词 脑卒中;睡眠障碍;病理分析;治疗策略PathologicalAnalysisandTreatmentStrategyAnalysisofStroke relatedSleepDisordersCHENYalong(Quanzhou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QuanzhouMedicalCollege,FujianProvince,Quanzhou36201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pathologicalanalysisandtreatmentstrategyofstroke relatedsleepdisorders Methods:FromMarch2022toFebruary2023,100strokepatientswereselectedwithself maderecordstorecordtheperformanceofsleepdisordersinpatientsbeforeandafterstatisticaltreatment;theproportionofcauses,theincidenceofsleepdisordersandstrokesite,andthemoodofpatientsbeforeandaftertreatment,soastoanalyzethepathologicalanalysisandtreatmentstrategyofstrokerelatedsleepdisorders Results:Intheperformanceofsleepdisturbance,followedbyearlysleep;aftertreatment,botharede creased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Intheproportionofsleepdisturbanceinstrokepatients,theproportionofcerebralbloodsupplyandbloodvolumecausedthehighestproportionofREMsleep,whiletheincidenceofsubcorti calstrok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probabilityofcerebellumandcerebrumstroke,andthedata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However,themoodscoreofpatientswithstrokeassociationwasrelativelyhighbeforetreatment,butde creasedaftertreatment,andthedata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Stroke relatedsleepdisturb anceisoneofthemainmanifestationsofsleepdisturbance Strokerelatedpatientswithsleepdisorderscauseofinsufficientbloodsupply,bloodvolume,makeREMsleepaffectedproportionisthehighest,sleepdisordersinpatientswithmoodscoreishigher,thatpatientswithbadmood,moodimprovedaftertreatment,andtheincidenceofsleepdisordersandstrokecorrelationintheinci denceofsubcorticalstrokeisrelativelyhigh.Keywords Stroke;Sleepdisorders;Pathologicalanalysis;Treatmentstrategy中图分类号:R743 3;R256 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08 脑卒中相关的睡眠障碍是指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这种疾病经常容易出现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全文)睡眠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对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积极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可促进卒中患者的恢复。
本文就PSS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PSSD可分为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
前者包括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和混合性呼吸暂停等,其中OSA最常见;后者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运动相关障碍、异态睡眠等。
研究显示,超过70%的急性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比普通人群高3-5倍。
其中,在卒中的急性期,睡眠呼吸障碍见于50%以上的卒中患者,是很常见的PSSD表现形式之一,卒中不仅会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率,也会改变睡眠呼吸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另外,在卒中的急性期失眠的发生率常高达30%-68%,而在卒中后恢复期失眠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日间嗜睡及睡眠需求增多,发生在约50%的急性卒中患者中,随着卒中后时间的推移,嗜睡的程度往往会有所改善。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s during sleep,PLMS)等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4%,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可能比没有感觉异常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有研究发现,卒中患者出现发作性睡病比例为0.5%,这与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相似。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卒中患者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亚型,有研究显示急性卒中患者RBD的发病率为10.9%,脑干部位梗死患者RB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患者。
2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既往研究提示,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与解剖部位、神经生物学因素、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社会心理学等因素有关。
大脑内存在睡眠中枢,丘脑、下丘脑、基底节、脑干网状结构、额叶底部等都与睡眠相关,卒中发生在这些解剖部位容易引发睡眠障碍。
此外,内源性物质包括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免疫因子、神经激素等均参与正常睡眠的维持与调控。
卒中后脑组织损伤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导致睡眠障碍发生。
2.1 卒中后睡眠呼吸障碍卒中后睡眠呼吸障碍包括OSA、CSA及混合性卒中相关睡眠呼吸障碍等,其与卒中事件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卒中和TIA患者OSA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相似,尤其在伴有高BMI、糖尿病和严重卒中的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发生。
卒中发生时,当梗死部位参与调控呼吸相关的肌肉(上气道、肋间肌、膈肌)时,可能会导致呼吸异常,另外,卒中会导致患者夜间体位改变不便、仰卧位比例增加,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会增加OSA的发生。
在脑干延髓部分的呼吸中枢内有中央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反射可通过环路增益反馈系统控制呼吸,故当存在延髓梗死时,可能会导致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中枢性睡眠呼吸异常。
既往研究显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发生呼吸节律及模式的异常(尤其睡眠时),不仅与梗死灶水平部位明确相关,更与梗死灶大小和双侧性相关。
与皮质病变相比,脑干和小脑的幕下病变通常导致较高的低通气指数。
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脑干病变是否与呼吸觉醒阈值的变化有关。
2.2 卒中后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2.2.1 失眠卒中后失眠发生主要表现为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维持困难和睡眠结构异常几方面。
睡眠减少、觉醒增加可能与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有关。
James E. Gangwisch等的研究显示,较高的交感神经张力与片段性睡眠有关。
生理情况下,褪黑素、γ-氨基丁酸等激素与睡眠调节有关,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显示,卒中后失眠患者外周血中的褪黑素、抗氧化物质较卒中后非失眠患者低。
卒中后的失眠也与特定部位的梗死有关,丘脑、脑干梗死常与失眠有关,如小脑幕上的病变、脑桥中脑连接处、脑桥中缝核等病变会影响非快动眼睡眠,低位脑桥可能会减少快动眼睡眠,另外,小脑幕下的卒中也会减少非快动眼睡眠第2阶段睡眠。
总之,卒中可能导致睡眠效率的降低、觉醒的增加、2期睡眠减少,导致睡眠结构的改变,影响了睡眠对机体的修复作用。
2.2.2 卒中相关不宁腿综合征/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关于卒中与RLS/PLMS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关于周期性腿动的发病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与皮层下结构相关。
有关RLS/PLMS,目前研究显示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梗死部位:脑桥梗死时常引起RLS,可能因累及脑干网状结构或脑桥核,使其对脊髓的抑制性调控减少,导致脊髓传递通路呈现去抑制化。
Seung-Jae Lee等研究表明,合并RLS的缺血部位多位于皮层下区域的锥体束及基底节-脑干轴上,这些区域参与运动功能及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当这些部位发生梗死时,容易导致卒中患者出现RLS症状。
另外,脑内多巴胺也是调控机体活动的重要神经递质,其胞体主要分布在中脑,发出的神经纤维主要通过中脑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中脑-垂体三个通路发挥调节躯体活动、自主运动、情感认知、内分泌、心血管活动等重要生理功能,当病灶累及这些多巴胺能神经通路时,患者容易出现RLS/PLMS的症状。
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增加:当PLMS 发生时,会伴随脉率和血压的升高,提示RLS/PLMS可能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
探讨卒中与PLMS的关系,分析其机制可能有:首先,与RLS/PLMS相关的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可能导致日间高血压,而高血压反过来又促进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其次,若无日间高血压,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破裂导致卒中发生,也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有可能促进RLS/RLMS的发生。
另外,有研究提示在正常老年人群中,适当的体力锻炼能显著缓解RLS的症状。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卒中后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也有可能促进了RLS的发生。
2.2.3 日间嗜睡和发作性睡病卒中后日间嗜睡可能与卒中的部位有关,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受损可能导致睡眠过多。
这些部位包括双侧丘脑、丘脑-中脑的通路、脑桥延髓的中上部位等一些网状上行激动系统集中的部位。
因上行激活系统较弥散,所以大脑半球的梗死可能与日间嗜睡的关系不大。
但是,大面积的半球梗死,也会导致嗜睡。
食欲素是下丘脑外侧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其生理功能除了调控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还能维持与促进清醒状态,从而调节睡眠与清醒。
当下丘脑、脑桥、中脑尾端等部位发生梗死时,会导致食欲素分泌降低或其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导致食欲素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患者会出现嗜睡症状。
也有报道提示脑桥腹侧的损伤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但机制与食欲素无关。
2.2.4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卒中后RBD指的是卒中后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出现重复发作的睡眠相关的发声和(或)复杂动作或梦境演绎行为,但无肌张力缺失。
1991年,由C. H. Schenck等报道的一例急性脑干梗死的患者发展为RBD,提示脑干梗死与梦境演绎行为可能有关。
在猫、大鼠等动物研究中发现双侧的脑桥被盖的毁损可以诱发RBD。
一项由香港学者完成的调查显示22%的脑干梗死患者表现为RBD,而且证明了低位脑干与其他脑区相比可能更与RBD相关。
2.2.5 卒中相关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失调性障碍卒中相关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失调性障碍指的是卒中后出现的睡眠-觉醒节律失调长期或反复发作引起的失眠或嗜睡,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它主要由于内源性昼夜节律定时系统改变,或者由于个人内源性昼夜节律与期待或需求的生理或社会作息时间之间不匹配所导致。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病灶发生在纹状体、丘脑、中脑和脑桥的卒中患者易出现睡眠-觉醒节律颠倒现象。
除卒中损伤之外,环境因素(如噪音、灯光、医疗操作)、合并症(心力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癫痫、感染和发热等)、某些影响睡眠的药物、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参与导致睡眠-觉醒节律异常的发生。
总之,睡眠障碍与卒中的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肥胖、吸烟等,两者互相影响,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等会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并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卒中再发;而卒中不仅会加重原有睡眠障碍如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的程度,也会促发新的睡眠障碍发生,如RBD等。
因此,对于可能存在睡眠障碍的卒中患者,临床医师应重视PSSD,及时诊断和干预。
3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3.1 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对于OSA,每晚使用超过4h的CPAP治疗可能改善卒中的预后。
尽管CSA在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但目前关于CSA的治疗研究较少。
虽然CSA不是由塌陷的气道引起的,但CPAP 在减少CSA方面已显示出某些功效,如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和认知功能得到改善。
由于卒中患者的特殊性,在卒中人群中CPAP使用的依从性较差。
因此,近年来非CPAP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发展迅速,如减少导致肥胖的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仰卧回避装置、下颌前移夹板使下颌向前移动、手术干预等。
另外,现随着精准治疗的提出,针对卒中后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以使用镇静剂治疗低唤醒阈值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
3.2 失眠的治疗关于失眠的治疗,可从以下3方面来管理。
第一,注意睡眠卫生,包括限制烟、酒、咖啡或茶等兴奋性物质,晚餐不宜过饱,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加白天日光照射的时间,减少夜间灯光和声音等的刺激,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弱光睡眠环境等;第二,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及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应当注意药物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等问题;第三,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如正确认识睡眠问题、放松疗法等。
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不仅可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另外,中医方面的针灸疗法及经颅刺激疗法等也显示了对卒中相关失眠有良好的效果。
3.3 其他睡眠障碍的治疗RLS的一线治疗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难治性RLS患者可联合使用多巴胺能药物和氯硝西泮等。
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和饮酒,也与RLS的发生有关,需要常规治疗和控制。
另外,RLS可导致失眠、抑郁等,可能增加卒中的风险,故需注意这些共病的治疗。
日间嗜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研究显示,高压氧治疗、康复锻炼、多巴胺类药物和莫达非尼可增加觉醒时间、改善嗜睡现象。
另外,积极控制肥胖、糖尿病等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也非常重要,因为控制这些因素可能减少卒中相关日间嗜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