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生产与社会再生产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生产与社会再生产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的五种基本要素: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④经营管理??起组织、联结和整合作用的要素⑤科学技术??决定性要素对社会生产五种基本要素的分类: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②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③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最终目的和动力。

理解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

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③分配影响消费。

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④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社会再生产过程: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龙源期刊网 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者:来源:《月读》2014年第08期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存在着根本对立的矛盾且不可调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最终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归根结底是为了消除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自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公平正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领导人民推翻压制公正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促进社会公正创造了根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设计和建设,都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而将公平正义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此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持续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提出了“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些论述都在表明一个主旨,那就是公平正义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分的特征和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首先,富强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富强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障人民的福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民主是一种政治权利,也是一种社会文明。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

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明是国家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文明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社会风尚。

只有实现了文明,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品位,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此外,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和谐是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和谐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氛围。

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另外,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

自由是一种人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只有实现了自由,才能保障人民的个人权利,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平等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

公正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公正,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者,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社会主义的理念中,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民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实现全面的人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国家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全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再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权利。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求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这就要求社会主义要积极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盛。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A.共同富裕B.改革开放C.科技创新D.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扩展知识】学习十九大报告测试题及答案(100题)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从严治党C.全面发展经济D.全面可持续发展答案:A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B.新阶段C.新征程D.新时代答案:D3、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B.牢记使命C.方得始终D.砥砺前行答案:B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__ ,为中华民族____。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B.谋生活,谋复兴C.谋幸福,谋复兴D.谋生活,谋未来答案:C5、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答案:A6、过去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____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本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各个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够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稳定性。

1.2 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1.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准则。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和发展,需要一系列重要保障来确保其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党的坚强领导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领导能够调动各方面力量,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2 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实践原则,其内涵涉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价值体系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求资源公平分配,坚持社会公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保一切权利都由人民享有。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追求公平正义,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坚持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坚持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以社会公有制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中国梦。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

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的认识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认识和理解。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解放人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

在这种社会中,人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形成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体现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社会治理的公正合理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种和谐社会要求建立起一种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使弱势群体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和关怀,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还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社会和谐体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结构的稳定以及各种矛盾的和平解决等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通过建立信任、理解和合作的关系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实现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和谐共融。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还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它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P> 如何维护公平与公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社会公平与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公平与公正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

在当代西方,关于公平问题的看法也有多种观点,有的是关注结果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权利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机会是否平等,还有的是关注程序是否平等。

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观虽有差别,也有共性,那就是,它要求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包括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合理的分配、均等的机会和公平的司法,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基本接近,人们行使的权利与收获和他们履行的义务与贡献基本一致,每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按照马克思主义公平公正观的要求,公平公正具有以下特征: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具有明显的历史内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体的价值标准和判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

因此,必须把公平与公正放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它的内涵和要求,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抽象地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

在我国,研究并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公正观,必须从我国初级阶段国情、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元化的社会分配结构出发,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目标要求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艰巨过程,是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相对性是指公平与公正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公正。

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公平公正的标准就不同;同一国家,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公平与公正的标准也不同;即使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制度、区域发展水平等不同,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公平与公正也是相对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全面依法治国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为凸显。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在更高程度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的含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好生活活动产生的收入。

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保障社会公平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分配方面,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收入分配的差距在迅速扩大,同时带来种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不仅仅是一个涉及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政治秩序、社会稳定和价值追求的理论问题,是一个涉及我国社会改革的方向和性质的重大现实问题。

因此,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按劳分配和效率与公平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科学社会主义的缔造者,通过对人类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深刻地认识到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真正公平与否;据此他们科学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产品分配方式,但同时他们也指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只有在社会上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

在他们的代表著作如《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公平的概念作了许多阐述,主要在于: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学派各有不同的公平观,抽象的,超时代的永恒公平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公平的阐述用了社会主义平等的概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曾对此作出准确而深刻的说明。

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

” 对于效率,马克思与恩格斯分别用“真正财富”和“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进行阐述,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修改)1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修改)1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v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是 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失业率持续上升, (二)失业率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严峻
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以平均两位数的 增长态势发展,就业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由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下岗和 失业人员的队伍也在急剧扩大,成为越来越严重的 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三)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 进入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进入 年代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 拉大,东中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拉大,东中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不 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 家万户幸福。 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完善社会管理,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 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 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深刻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深刻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3、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旨在实现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

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最高原则,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落实。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建设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执行都必须符合人民的意愿和期待,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法治建设中,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保护,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必须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法律要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各种案件,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不偏袒特权阶层,保护社会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同时,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必须加强对腐败、非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打击,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推动国家发展。

法治建设必须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律的完备性、权威性和透明度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的健全和完善能够促进人们的创新创业,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发展。

只有通过法治的建设,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呢?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利益的,只有确保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需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消除阶级和地区不平等,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富强,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国家需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到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国家需加强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人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普遍的,国家需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让人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有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法治环境,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体制,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公正、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贫困、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的根本解决,并倡导人民自主决策和社会参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为什么它对现代社会非常重要。

首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和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贫穷和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资源和财富被少数人垄断。

社会主义试图改变这种不平衡,通过公有制和公共政策来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健康、教育和基本生活所需。

其次,社会主义要求建立人民权力,并倡导人民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府通常只代表和服务于富裕阶层,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社会主义试图扭转这种情况,通过实行工人自治和自主管理的原则,确保人民能够参与决策并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负责。

这意味着民主制度和选举过程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加强,以确保全体人民能够通过投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则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并且注重废物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

此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包括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富人和穷人的财富差距较小,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教育、就业和住房等基本权利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政府政策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这些权利。

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不平等常常导致贫困和社会不和谐。

然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容易。

在解决贫困和不平等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市场力量的作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更加强调政府的干预和调节。

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和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其本质要求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公有制、政治上的民主和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在经济领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形式,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和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集体经济和经济计划等形式,通过国家控制和管理经济资源,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这样一来,社会主义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产权不平等、剥削劳动阶级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其次,在政治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体制。

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通过工人阶级的领导,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利益的均衡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保障了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使国家的权力真正归属于人民。

最后,在社会福利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保障其基本权益。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应当为人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本关怀和公平正义,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与国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进。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表现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都是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发展。

总结起来,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通过实现公有制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福利的普遍提高,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发展。

在实践中,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国情特点,灵活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者:周爱冬来源:《中国市场》2009年第35期[摘要]实现社会公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无论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看,还是从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看,都体现了这一本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社会关系,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公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5-0074-021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目标从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不和谐等社会问题的批判中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不公平催生了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只是一种新制度较之旧制度的历史合理性的胜利。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

”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根本的不平等基础上的;这个所有制上的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前提。

即使在资本主义获得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个不平等前提也没有消失。

在这个不平等的前提下,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不公:分配显失公正,贫富两极分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

正如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制度的立法中看不到这种公正的影子,随着产业的发展,文明制度的立法只会增加人民的贫困。

”“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

”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

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

” 马克思主义把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目标,把消灭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作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提出必须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Social Justic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 罗文东[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页
主题词: 社会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摘要: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不能陷入单纯的想象和空泛的议论,必须立足国情、着眼实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公正的制度和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同等权利。

比起以往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公平得多的社会。

但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它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离人类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还相当遥远,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既面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要为消除旧社会残留的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对于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许多不公平现象,特别是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这种最大的不公平现象的社会,但又是一个仍有一些不公平现象有待克服和消除的社会。

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放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加以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公平现象这一现实,不等于对这种现实听之任之。

消除社会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论断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个概括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前提,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必由途径,达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全面实现了,社会公平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现阶
段维护社会公平任务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为我们进一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其中应当引起我们特别重视的是,少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在高收入群体中,有些人是在市场竞争中合理合法致富的,他们在率先富裕起来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对于这样的较高收入既要鼓励,又要通过完善税收征管加以适当调节。

但也要看到,有些人是利用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而获得高收入的,如一些腐败分子、不法商人等非法攫取了大量财富。

对于这些通过不合理、不合法手段获取高收入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体制和加强法制加以解决。

在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中,农民是主体,我国几千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这是一个数量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农民工的状况也不容忽视,他们普遍存在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子女上学难等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城市贫困人口、工人中的低收入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高度,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这些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断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合理而造成的不公平也应引起重视。

以教育为例,一些地方招收择校生的体制就不合理。

在这种体制下,交得起赞助费、
择校费的学生能够进入重点学校,而交不起这些费用的学生则被排斥在外。

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也凸显了体制上的问题。

垄断行业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一部分转化为职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使这些行业职工的收入高出其他行业的职工许多。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垄断即使不能全部消除,也应尽量压缩其存在空间。

这既有利于发展经济,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对于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党是有清醒认识的。

长期以来,中央一直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更是给予了特殊的关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扶贫开发、转移支付、加强社会救济、支持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逐步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央还决定,免除农业税,从2006年起,两年内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

这是惠及几亿农民及其子孙后代的战略决策。

当前,各地各部门应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与政策措施,把维护社会公平的问题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

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情况相当复杂。

因此,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不能一刀切,而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消除社会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许多不公平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比如,在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的扶持
力度,使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就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投入,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机会,使一些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就可以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地区群众的收入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