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吴式太极拳修炼十三要1、不要用无谓的力:一般太极拳家对于不要用力的解释是:常人本来具有的力是拙力--叫做浮力,并不是真力(既内劲)。
拙力的存在防碍真力的产生,所以必须把拙力化劲,真力才会产生,但不要用力并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
所谓拙力与真理者,即前者指动作时有无谓的用力,构成体力散乱,而后者指动作时力量集中的现象,所谓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无谓的用力而已。
什么是无谓得用力?即这种力的现象,都是无谓得用力,它能导致体力分散,降低动作的效能。
在拳术上的无谓用力,第一增加体力的消耗量,使身体容易疲劳,不能长久的运动。
第二因为体力分散,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处很多得力,致使不能充分发挥技能。
解除无谓用力,其方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要记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在不需用力的部分觉察有力的现象时,立刻以对于行动来说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有益的影响。
比方说:步行时的两手,写字时的两腿,都没有用力的必要,假如有用力意识使它松弛,这样,时间长久了便不会再有无谓得用力的现象。
体力便可渐渐集中,因为一般人平常对此并不注意,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动作,常会出现全身用力的现象。
因此,初学的人必须再开始运动之前,保持全身松弛的状态,除支撑躯干的力量外,其余肢体不许用力,先知道不用力的现象,然后慢慢地在运动中细心得体会,应该用力与无谓用力得分界。
太极拳开始的预备式,其的就是这个作用。
2、不要犯双重的弊病: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
两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平均作用于两足叫做双重。
反之两足同时用力,但身体的重心却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躯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学上支点的原则,便不是双重。
这是普通对于双重的解释。
不过,在太极拳中虚足并非无力,只是用于空处,所谓虚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
王宗岳所谓偏沉则随,既指虚足无力而言,与双重同属一种毛病,所以它又说: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
学者对于此点如不能认清,则虽无双重之病,边又会犯偏沉之病,其实这两者都是犯不得的。
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谈太极拳最高境界
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谈太极拳最高境界以下为王培生大师语摘要《授密歌》。
它是由唐人李道子传下来的,原词只有八句,其余都是后人加的,并且还有错字。
原词是这样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罄。
虎吼猿鸣,泉清水静。
翻江搅海,尽性立命。
下面逐句地简单介绍一下。
“无形无象”指的是“气”。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例如空气,再如练气功中的采外气、运内气发放的外气,都是无形无象的。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空气,一般人几天不吃饭饿不死,几分钟没有空气就不行了,人本身还有一种真气,也叫先天之气,或称太和元气,练功夫重要练的是这个,常言说:“内练一口气,”。
太极拳老拳谱上说的很清楚,首要的就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所以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即内气,才是真正要练的东西。
“全身透空”,是要求在练功中全身的毛孔都要张开,使其跟大自然相通,即内气跟外气相结合,上接天气,下接地气。
无论站桩功或打太极拳,毛孔都要张开。
练功时无论离墙多么远,都好象贴着墙似的,毛孔长开之后,好象一个人占据了整个空间一般,空间有多麽大,你这人就有多麽大,如在就寝前运用毛孔这种意念,全身自然放松,入睡也快。
“应物自然”。
说到“应物自然”先生拿黄四海学艺的故事来解释(比喻)其中涵义。
据传,从前有位叫黄四海的富少,骑马带家丁行猎归途中,遇一负薪翁当住去路,叫家丁上前呼喊:闪开!翁不理睬,仍缓步行进,家丁便上前推搡,不料反被弹回倾跌路旁。
黄四海在马上见状忙喊住手,不得无礼!遂下马缓步随老翁至一茅屋前,老翁放下柴禾径入茅屋,黄四海因在途中认定此翁为功夫高超的仙家,遂进屋跪地,要求拜师学艺。
老翁不纳,黄便跪地不起。
老太太怕招惹富家惹来麻烦,便劝老翁收黄为徒。
翁提出三个条件,如能接收方可。
第一,我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第二,功夫学成,不可仗势欺人;第三,我家场院有个碌碡,屋后有座山,你将碌碡推上山顶何时推上去,何时收你为徒。
三年工夫终于将碌碡推上山顶。
黄四海复拜见老翁请求收徒学艺,老翁说:“你已经学成了。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
张全亮教学吴氏太极拳八法太极拳家张全亮先生以“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37式”为主要教学内容,讲解“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由“掤、挤、肘、靠、捋、按、採、挒”八法单操归穴习练、八法相生相克循环习练,到六合六冲体用及推手综合运用,使教学深化到太极心法的深层次。
张全亮老师(穿红衣者)授课张全亮老师授课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的教学体系,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按窍运身,归穴单练,是基本八法训练的第一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张全亮先生认为,“按窍运身”是王培生宗师生前在总结数十年体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创造性诠释和发展了“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传统理论。
“按窍运身”就是在拳法体用中以意导气按摩相应的穴位,即先将意念专注于相应穴位,引导内气自然聚合于此。
随之让内气沿着经络运行,内动外随,向上则如气蒸腾,向下则如水洇沙;如此,健身则可以通经化瘀,起到针灸、按摩的作用;技击则可以使对方劲力如攀沙山,如陷泥潭,蹬不上劲,抬不起腿,迈不开步,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境界。
人周身有360多个穴位,王培生先生创编的《吴式简化太极拳37式》178个动作,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按窍运身”?张全亮先生采取了吴式太极拳八法的重点穴位按窍运身法,即把握太极八法相对应的关键穴位,进行导引按摩。
其“劲别穴位歌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画眉毛;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採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登后脚;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吴式太极拳基本八法单练按前后四手顺序进行。
前四手为进攻手:掤、挤、肘、靠;后四手为化解手;捋、按、採、挒。
每一劲别的单练起止都循规按穴,比如掤劲的操练:两脚并立,右掌前掤,右手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上方抬至拇指尖与右鼻翼同高的时候,意想右鼻孔外张,右掌产生掤劲,随之,右手中指与无名指相贴,手掌内旋,手心向里;左手向前抬起,拇指与心口相对;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随即跟上,意想心窝向前找左手拇指指甲,右掌产生掤劲;随即右掌外旋,掌心朝前,以食指尖引导向前伸展,左手跟进,同时,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屈膝前弓,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目视右掌食指尖。
王培生37式太极拳讲解文字版
王培生37式太极拳讲解文字版王培生37式太极拳讲解王培生是中国武术家、太极拳家,他研究太极拳已经超过70年,他提出的太极拳拳法,有些已经不同于其他太极拳流派。
王培生太极拳分为37式,它融合了传统太极拳的拳法和王培生自创的拳法,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其招式高手众多,并受到了广泛欢迎。
我们下面来逐一解析王培生37式太极拳。
第一式:起势式。
起势式是太极拳入门,也是37式的起点。
双脚并拢,双手提至胸前虚握成球形,形器并用,开始一套太极拳。
第二式:左右掌势。
起势后,右脚跨一步,同时双手分别向两侧推出,形成左右掌势。
第三式:单鞭。
右手顺势向前斜推,左手按在右臂肘处,将右脚收回,成为单鞭姿势。
第四式:提手上式。
右手上撇,向上提起,同时左手向下摆动,达到左右平衡。
第五式:白鹤亮翅。
上式后,右手将下落后,左手随后前推,促使身体转换方向,成为白鹤亮翅。
第六式:摆莲。
顺着左手下落的动力,将右脚后蹬,带动身体向后摆动成为摆莲。
第七式:高探马。
摆莲后将右脚向右移动,左脚随后跟上,生成高探马姿势。
第八式:左右搂膝拗步。
右手向前推动,同时左脚前跨,成为左右搂膝拗步。
第九式:金雁梳翎。
右手向前斜推,左手贴在肘部,然后左手向下摆动,右脚跟随着前进,成为金雁梳翎。
第十式:左右踢脚。
左右腿互相交替劈出,形成左右踢脚。
第十一式:倒撵猴。
将右脚向右平移,左臂向后甩动,如同一只甩尾挥臂的猴子,成为倒拿猴。
第十二式:左倒挂金钩。
将右脚向前跨出,左臂继续向后甩动,形成左倒挂金钩。
第十三式:右倒挂金钩。
右脚向前迈步,右手顺势而上,形成右倒挂金钩。
第十四式:搬拦捶。
双手合并成拳,挥出搬拦捶。
第十五式:如封似闭、左右推手。
右脚向前迈步,左臂推上,右臂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推出,再将左手向右侧推出,形成如封似闭、左右推手。
第十六式:十字手。
双手交叉成十字,身体转向右侧,实现十字手。
第十七式:八卦掌。
身体向前进,左臂向前伸出,右臂向后右劈,成为八卦掌。
第十八式:上步七星。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有哪些推荐文章太极拳教学:内功修炼的七层功法热度: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法热度:怎么样掌握和式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热度:赵堡太极拳之内功修炼方法有哪些热度:杨式养生内功心法太极拳有哪些热度: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太极拳的功法说明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先师讲,师爷健候公夜晚常坐在草编的蒲团上练静功以养神意气.还曾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要注重内气的培养,内气不足则不能催促姿势的运行,也达不到气势之“圆”,气势不圆满,精神就提不起来。
初时我们不解其意,动作气势散漫,因而老师经常批评我等内里没有东西。
1984年春,我们师兄弟邀请老师游香山公园,那天,老师特别高兴,和大家一起游逛,拍照留念。
我想给想给老师拍几幅拳照,就请老师做个白鹤亮翅的姿势,老师故意不抬胳膊,笑着让我拍无身形的白鹤亮翅,我说,这只能拍出精神气势,看不出招式来。
老师一拍掌说:“这就对了,抬胳膊的是白鹤亮翅,这不抬胳膊内里练的也是白鹤亮翅呀!”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始知太极内功的神气意原本是不拘于形式的。
由此我对太极功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不知疲倦的进行太极内功的探索和修炼。
不要认为太极功法是盘拳以前进行的桩功练习法,那种一练拳必须先站桩的刻板做法与融会自然的行功境界相悖。
为了不出偏差,学者应依书中提示的顺序学练。
首先,明白并掌握了内功理法之后再盘拳,就不会索然无味的练空架子。
经过一个时期的盘拳,能分清什么是招式,什么是内功以后,才能有的放矢的体现内功理法。
待内功理法运用娴熟,用时便能自然出现时才是修炼太极功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太极功法的修炼,滋养神意气,使之渐趋充足,进而求达阴阳自然平衡,圆融无碍的妙境。
总之,太极功法要在招熟,懂劲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去练。
太极功法由练神,练气,连意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练神的程序,第二部分是练气的程序,第三部分是练意的程序。
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老架八十一式详谱
王培生传吴式太极拳老架八十一式详谱每周一言26、27、28为了便于门人学习感悟吴式太极拳八十一势老架的精髓,我把王培生宗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动作名称记入谱内,并对这些传统名称略作解说。
一家之言,仅供参照。
若真能有助于大家对老架的理解与领悟,则谢天谢地、谢先师的在天之灵,我心足矣。
关振军 2019.8.12八十一式老架详谱(面对正南)预备式(无极桩功)第一式起势(两组意念)1、韦陀捧球(两掌前掤)面对正南2、雄狮踩球(两掌下采)面对正南第二式揽雀尾之一(又名通任督)(十二组意念)1、见入则开(左式)(退步展臂:引入)面对正南2、遇入则合(左式)(进步前冲:打挤)面对正南3、见入则开(右式)(退步展臂:引进)面对正西4、遇入则合(右式)(进步前冲:打挤)面对正西5、后拽九头牛(坐步两掌后拽)面对正西6、前推八匹马(弓步双掌前按)面对正西7、后拽九头牛(坐步两掌后拽)面对正西8、前推八匹马(弓步双掌前按)面对正西9、量天尺(双掌后捋、翻掌抱球,坐步左捋)面对正西10、右掌前掤(右弓步右掌前掤)面对正西11、右掌后掤(左坐步右掌后掤)面对正西12、右掌前按(左转右掌前按)面对正南第三式斜单鞭(四组意念)1、推掌撤步(右掌右推、左脚撤步)面对东南2、右掌变钩(右掌变钩、左脚落平、重心左移)面向东南3、左掌平捋(左掌向左划弧、再重心右移、再左移、蓄力)面向东南4、拉单鞭(左掌向左按出、右钩右拉)面向东南第四式提手上式(四组意念)1、右抱七星(扣左脚、右转身,右抱七星)面向正南2、左推切掌(右小臂前横,左掌打挤)面向正南3、右鹅头掌(小擒拿、右掌变钩上提,鹅头掌击出)面向正南4、展指望天(右钩松开变掌上指、抬头望天)面向正南第五式白鹤亮翅(四组意念)1、掌打百汇(右掌下按、低头看)面向正南2、俯身左转(俯身左转、左掌贴左腿外侧双掌划弧、左掌心朝正东)3、两掌上掤(转身面对正南、双掌十指朝天)面向正南4、双肘下坠(转掌沉肘下蹲、两掌心朝后)面向正南第六式搂膝拗步(十三组意念)1、狮子摇头(此为武当金蟾派内功,名为狮子摇头滚珠丹,动作细腻、意念繁多为丹田妙用之始,命门发力之初,武术内功呼吸开合之基)面向正南2、左掌下按(左转开步、左掌下按过九穴,懒羊抬头竖腰脊)面向正东3、右掌前按(无名指引领、穿针引线,坐腕突掌、左掌中指找尺骨头后移发力)面向正东4、左抱七星(坐身双掌虚合)面向正东5、狮子摇头(左式搬球、先放左侧、后放右侧、右掌虎口套耳)面向正东6、左掌下按(左转开步、左掌下按过九穴,懒羊抬头竖腰脊)面向正东7、右掌前按(无名指引领、穿针引线,坐腕突掌、左掌中指找尺骨头后移发力)8、狮子摇头9、右掌下按10、左掌前按11、狮子摇头12、左掌下按13、右掌前按第七式手挥琵琶(四动)1、左抱七星面向正东2、右抱球(左掌向右划弧与右掌合抱、重心移右脚)面向正东3、托球立身(左掌托球向上左腿直立,迈出左步、右脚被带起)面向正东4、左转挥球(底盘不动上身左转、向左挥掌)第八式搬拦捶(四动)面向正东1、脑后摘盔(左掌向右后划弧、重心移右脚,左掌与右掌虚合抱)2、双掌左搬(上左步,弓膝双掌抱球左搬)3、坐身左拦(变左弓步为右坐步、左掌前伸)4、右拳前冲(左腿前弓、右拳前伸)第九式如封似闭(两动)1、坐身开封(双小臂成斜十字相交)面向正东2、双掌前按(弓左膝双掌前按)面向正东第十式抱虎归山(两动)1、二郎担山(双掌下采,右转身双臂平转)面向正南2、十字手(立身双掌高举过头,双手在交叉成斜十字、下蹲)面向正南第十一式斜步搂膝(六动)1、狮子摇头(面向正南)2、左掌下按(转身45度变坐步,面向东南)3、右掌前按(面向东南)4、狮子摇头(转身180度面向西北)5、右掌下按(面向西北)6、左掌前按(面向西北)第十二式揽雀尾之二(又名拜八门、十六肘)1、一阳肘⑴2、一阴肘⑵3、系尾式(双掌虚合左手心朝上、右手心朝下,翻转变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双手如捆物状,各牵一绳头向外拉,形成两肘横击之势)⑶4、乾坤掌(遮阳肘)⑷5、肘底枪⑸6、牵马式(左右各一肘)⑹⑺7、开花炮(肘开花)⑻8、依山靠(顶心肘,扣脚、面向东南)⑼9、王母拐线(拐线肘,面向东南)⑽10、戳天肘⑾11、翻天印——撤肘(面向西北)⑿12、肘打杜门(右式)⒀13、肘打杜门(左式)⒁14、系尾式(横展双肘)⒂15、拜八门(右掌前掤、右掌后掤)16、掌按八方(开始时沉肘)⒃第十三式斜单鞭(四动)1、推掌开步2、右掌变勾(移重心)3、左掌平捋(移重心)4、左掌平按(拉单鞭,面向西南)第十四式肘底捶(又名老熊拦路、四动)1、一膝肘(转左足跟、面向正南,向东横击左肘)2、二膝肘(右上步、左转身,两膝扭转向东,右拳横击、左肘后击)3、右拳前冲(面向正东)4、肘底藏捶(面向正东)第十五式倒撵猴(二十动)(一)左式:1、展臂托天(拗步、右掌在前)2、独立平衡(右腿独立)3、折臂撤步(撤左步)4、拗步前按(左掌前按)(二)右式:5、展臂托天(拗步、左掌在前)6、独立平衡(左腿独立)7、折臂撤步(撤右步)8、拗步前按(右掌前按)(三)左式同(一)9、10、11、12(四)右式同(二)13、14、15、16(五)左式同(一)17、18、19、20第十六式斜飞式(四动)1、通督脉(转双臂小指朝天,面向正东)2、虎洗脸3、左上步(面向东北)4、左肩打靠第十七式提手上式(四动)1、右转抱七星(面向正南)2、推切掌(面向正南)3、鹅头掌(面向正南)4、展指望天(面向正南)第十八式白鹤亮翅(四动)1、右掌下拍(面向正南)2、俯身面东3、双掌上掤(面向正南)4、双肘下坠(面向正南)第十九式搂膝拗步(三动)1、狮子摇头(面向正南)2、左掌下按(面向正东)3、右掌前按(面向正东)第二十式海底针(四动)1、中指指天(面向正东)2、千斤坠地(面向正东)3、海底刺针(面向正东)4、定海针(面向正东)第二十一式闪通臂(二动)1、撩阴掌(顺步撩阴,面向正东)2、通臂掌(上步转身按掌)第二十二式披身捶(二动)1、朝天献肘(面向正南)2、披身撤肘(面向正西)第二十三式卸步搬拦捶(四动)1、双掌左搬(面向正西)2、撤右步(面向正西)3、坐步左拦(面向正西)4、右拳前冲(面向正西)第二十四式揽雀尾(又名一阴一阳、扶正气,六动)1、翻拳上步(此动为拿,面对正西)2、右掌前掤(此动为发,面对正西)(两动合一,即为老谱中的捲搓捶)3、右掌后捋(翻掌时意想大指少商穴)4、右掌前掤(前掤时意想食指商阳穴)5、右掌后掤(面向正西)6、右掌前按(转身面向正南)第二十五式正单鞭(四动)同第三式只是向东开步,面向正南第二十六式云手之一(一横一竖转身180度,注意立小臂,两掌划弧,运转呈现春夏秋冬之意,五动,面向正南)1、左掌平捋2、右掌平捋3、左掌平捋4、右掌平捋5、左掌平捋第二十七式左高探马(二动)1、左探掌(左转身收左脚,两掌虚合,出左步,右掌前伸,面向正东)2、两掌相措(手不离肘,肘不离手,上下相措)第二十八式右分脚(二动)1、两臂高举(举臂提足,沉肘右提膝,面向正东)2、两掌外分(分掌右脚踢出,脚面绷直,可踢胸点肋)第二十九式右高探马(二动)1、右探掌2、两掌相措第三十式左分脚(二动)1、两臂高举(高举两臂提左足,沉双肘、提起左膝)2、两掌外分(两掌外分、左脚踢出)第三十一式转身左蹬脚(二动)1、提膝独立(收左脚、提左膝、右腿独立,面向正东)2、转身蹬脚(左转180度,蹬出左脚,面向正西)第三十二式进步栽捶(八动)1、正冠捋髯(面向正西)2、狮子摇头3、右掌下按4、左掌前按5、狮子摇头6、左掌下按7、右掌前按8、前栽后撩(右掌变拳向左膝前下冲,左掌变勾向背后撩)第三十三式翻身披身捶1、开亮双捶(右转身90度,双拳高举,向左右平展,面向正北)2、披身打捶(右转身90度,开右步、右拳侧击、拳面朝下、后撤右肘,面向正东)第三十四式二起脚(又名飞脚、二蹦高)1、腾空拍脚(左脚踢出,腾空右脚踢出,拍右脚)第三十五式打虎式(四动)1、双掌右后捋(向西南撤步2、蹲身伏虎(右式)(眼看东北)3、双掌左后捋(向西北撤步)4、蹲身伏虎(左式)(眼看东南)第三十六式提步蹬脚(二动)1、提膝开胯(提起右膝,向右开胯)2、蹬右脚(面向正东)第三十七式双峰贯耳(二动,面向正东)1、胸前插掌2、双拳合击第三十八式披身蹬脚(四动)1、右转歇步合抱(面向正南)2、举火烧天(双拳高举过头)3、提膝独立(提起左膝)4、向左侧蹬脚(面向正南)第三十九式回身蹬脚(转身横踹垛子脚,二动)1、转身落脚(右转身90度,左脚落地,下蹲合抱)2、右脚横踹(立身掖柳,提右膝,侧身右脚横踹)第四十式搬拦捶(四动)1、正冠捋髯(面向正东)2、双掌左搬(面向正东)3、左掌拦(面向正东)4、右拳前冲(面向正东)第四十一式如封似闭(面向正东)1、坐步后引2、弓步前按第四十二式抱虎归山(面向正南)1、右转二郎担山2、十字手第四十三式斜步搂膝(六动)同十一式(面向西北)第四十四式揽雀尾之四(又名练颖子、狮子大开口,六动)1、狮子开口(右手提左手落,形如狮子开口,面向西北)2、虚合绕足(两掌虚合,向左捋到左胯,再对左足跟,沿左足外侧移到足尖,再由足尖沿足内侧转到足跟,而后移到右足跟,沿右足内侧移到足尖,再由足尖沿右足外侧移到足跟)3、翻掌左捋4、右掌前掤5、右掌后掤6、右掌前按第四十五式斜单鞭(四动)与前第三式动作相同,只是面对西南第四十六式野马分鬃(十四动)面向正西(一)右野马分鬃1、六爻式(两掌虚合、形式抱七星,而有不同,意想两臂交叉、两腿交叉,其形体如上下两个×,如八卦的符号六爻。
三世七(三十七)太极拳
三世七(三十七)太极拳清末民初太极拳大家许禹生、吴鉴泉的老师宋书铭所传太极拳名三世七,该拳共有三十七个姿势,因此也称三十七势。
亦称宋(书铭)式太极拳。
所以称三世七,是取“人有三世(即天前、地后、人今三世)拳分七品(即门外、入门、阶级、当堂、入室、开窍、神化七个层次)之意。
宋拳即独立存在,又互融于杨、吴式太极拳,关于宋式太极拳及宋书铭情况,刘习文先生曾有文章发表在武魂、武当杂志上,名《谈谈宋书铭》、《关于宋拳的思考》。
基本信息中文名三世七太极拳创立者许宣平创立年代盛世唐朝别称三十七势源流:据《徽州志》记载,在一千多年以前的盛世唐朝,有一位隐居于城阳山中的修道之人,名为许宣平。
许宣平曾题诗于传舍(客店)壁上。
诗曰: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间朝饮碧泉。
樵人歌陇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见到此诗,以为是仙,访之而未遇,复题诗于许宣平寓舍壁上,诗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岑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据传说,许宣平是安徽歙县人。
隐居于城阳山中(即是现在的歙县南乡的覆船山,主峰搁船尖,歙县南乡在歙县东面,有阳山之称)。
他长发披肩,行走如飞,有一身超常的本领,因此人们都叫他“许仙人”。
关于许宣平,在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多描述为:“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如奔马。
”当时,许宣平的故事被“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知道了。
于是,李白就途经九华山、黄山、齐云山,最后准备到翠微山里寻访许宣平。
李白来到山脚下,只见林海茫茫、小路崎岖,一时不知所往,于是就漫步走到江边,想找人问问路。
正巧看到野渡之上泊有一条小船,他连忙跑到近前朗声问道:“船家,可知许宣平、许仙人住在哪里?”闻声,船篷内走出一人,斗笠遮面,长发披肩,手拄一枝竹篙,歌曰:“山中轻雾绕,迷蒙石径遥;欲问许仙人,门前仅一篙。
”李白听后答谢一声即匆匆离去,他沿着石径在山中仔细地寻找。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
吴氏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吴式太极拳37势教学提纲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有别于现代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
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
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
据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正式的以太极拳的名称出现,多数认为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诞生为标志。
现代对太极拳的规范定义是:太极拳综合地继承和发展各家拳法,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动作,结合古代引导术和吐纳术,吸取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运动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内外兼修、轻灵柔和、缓慢沉稳的传统武术项目。
太极拳根据习练的特征和传承关系,可以分为陈氏、杨氏、吴式、孙氏、武式五大派别,还有李式、赵堡式,以及建国以后编创的竞赛套路等。
一、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小架的基础上发展成熟起来的。
明末,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去世之后其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早崩,皇太极九子福林继位。
王培生讲解吴式三十七式太极拳
王培⽣讲解吴式三⼗七式太极拳 王培⽣,出⽣于1919年3⽉24⽇,名⼒泉,号印诚,原籍河北武清县⼩韩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
王培⽣先⽣讲解吴式三⼗七式太极拳1王培⽣先⽣讲解吴式三⼗七式太极拳2王培⽣先⽣讲解吴式三⼗七式太极拳3附录⼀:王培⽣先⽣⼤事年表 1925年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断断续续有三年光景) 1931年学习⼋卦掌,师从马贵,号世清。
在北平东城极乐庵受居⼠戒,蒙恩师妙禅法师赐法号印诚。
1932年师从张⽟莲学习弹腿。
师从杨瑞霖(字禹廷)学习太极拳,后经师爷王有林(字茂斋)精⼼指点。
1933年-1944,在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
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武术培训班任助教。
1935年受学友⾦互、徐振宽⼆⽼等⼈教授,学习儒家、道家等传统⽂化经典及修⾝之法。
1936年与沈⼼禅、吴⾦镛、张道⼀、王⽉后等⼈研习佛道之法。
1946年与师兄王真⼀道⼠研习道学(龙门派)修⾝之法。
1947年与⾼瑞周等⼈共同创办北平汇通武术研究社,任副社长。
1953年简化创编吴式太极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书。
1953年-1958年任北京⼯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武术教师。
1958年8⽉、11⽉先后在绥远、天津召开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上任评判员。
1954年-1963年,在北京师范⼤学体育系教授武术。
同时在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武术。
1957年担任全国武术射箭观摩交流⽐赛⼤会裁判。
1963年-1979年在当时极端的政治环境下受⼈牵连⼊狱,并随后在嫩江劳改就业,由于环境极为艰苦,不能正常从事平常的武术研究,促使先⽣默识揣摩内功⼼法,将平⽣所学融会贯通、发展升华,在武术⽓功上另开⼀⽚天地,创⽴了许多治病健⾝的⼩功法,医⼈众多。
1981年在北京⽼年⼈运动会上获太极⼑⾦牌。
是年在沈阳与⽇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团交流技艺,令⽇本拳师躬⾝钦佩,因⽽王培⽣先⽣被⽇本《阿罗汉》杂志尊为中国⼗⼤武术家之⼀名扬海内外。
王培生先生六十多年练功要诀详解
王培生先生六十多年练功要诀详解印诚门再传弟子侯献君搜集整理以下内容非本人原创,请大家不要随意转发用于商业利益,公益转发也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王培生先生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印诚大师王培生把练功要诀口传诸弟子。
诀曰:精足气壮神莫测,上领下随中关提。
内外三合来参助,三田合一身安宜。
这首歌诀,言简意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练功经验。
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首练功歌诀,本人不揣浅陋,以追随先师多年的耳闻,对这首歌诀试析如下:第一句“精足气壮神莫测”。
是修炼的总纲,既是修炼者追求的目标,又是检验练功成败的尺度。
传统武术修炼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这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现形态。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为精。
精不断化为气(炁),流遍全身,从而人体充满活力,气又转化为神,灵知不昧。
精足则气壮,气壮则神旺,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意识清楚、思维敏捷。
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气”是“精”与“神”的枢纽。
武谚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源于此。
前辈武师总结经验指出,练功要臻于化境,必须经过“炼精化气一炼气化神一炼神还虚”几步功夫,从而达到精力充沛无疾病,气遍全身似水流,精满气壮而神足。
古人把这个内在的东西称之为炁,静之为性,动之为意,妙用则为神。
练功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
就会形神具杳、与道合真。
“炼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不可测”。
(刘奇兰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谚抓住了修炼最关键的问题--内功修炼。
要诀的第一句是检验练功者真练还是假练、操练的方法对头还是不对头、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气、神”的标准对照,便一目了然。
吾辈后学当细心体悟。
第二句“上领下随中关提”。
是讲如何保持练功的正确身法,从而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有益身体健康和技击之道。
中华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有手足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三百五十多个穴位。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八法秘诀
王培生:吴式太极拳八法秘诀王培生:吴式太极拳八法秘诀(2013-05-14 08:49:51)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集中体现在揽雀尾式中。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卦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挒与坤、捋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吴氏太极拳王培生: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奥秘何在?
吴氏太极拳王培生: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奥秘何在?王培生,出生于1919年3月24日,名力泉,号印诚,1919年3月24日生人,逝世于2004年9月11日,原籍河北武清县小韩庄。
师承马贵、杨禹廷、王茂斋,擅长吴氏太极拳和八卦掌,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武术家。
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
”王宗岳有“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要求。
武禹襄有“先在心,后在身。
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的论述,又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呢?吴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先生,对此有精彩论述,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揭开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奥秘。
'先在心,后在身。
'用意不用力,就是用意识蓄养精神来引导动作。
行拳走架的时候,首先要求“松静”,所谓“神舒体静”,起式之前,站在那儿,要舒舒服服、自自在在的,头脑中没有任何思想杂念了,再开始动作。
动作从哪里开始?从意念中开始。
不管何门何派,均是起式于无极。
下一动,便是无极生太极。
此时,意念中当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化虚实,虚实出动静”的念头,念头一起,虚实一转,动作便开始了。
而每一次的虚实转换,都应先在心中想清楚动作的要领、方法及动作运行的轨迹。
前一动作开始后,随着运动而思考下一动作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这样周期性地进行下去,直至练拳停止。
练拳时一定要自然呼吸,不可尚气,切忌把意识关注在呼吸或者劲力上。
太极拳是个“顺应自然”的武术,一切成就,自然水到渠成,不可强求,尤其呼吸和劲力,不可特意关注。
一旦刻意于呼吸和劲力,动作必然僵滞。
呼吸必须是完全自主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干涉,只有这样,呼吸才能和动作完美的结合。
这一点,初学者必须牢记在心。
呼吸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正确的练拳,勤奋的摸架子,呼吸自然而然地会配合动作,最终变得“深细绵长”。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 内部教材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预备势一、太极起势(四动)第一动:左脚横移(意念想鼻子尖找右脚脚大指,脚大指指甲盖后面有几根毛,有三五根毛,那叫做大墩穴。
通肝。
鼻子尖对正脚大指,然后呢现在感觉到一对正,感觉到右脚前脚掌就吃力,脚后跟就虚啦。
左脚都是虚的,只有右脚前脚掌吃力,这时候在用意念想,尾闾骨对脚后跟,你看右脚就沉啦,为阴,左脚是虚的,开步怎么开呢,开步不想脚开步不想步,想哪呢,想右手小手指,想右小手指指肚外右腿外侧十公分处指地,左腿就开了,腿开也不要去管它,眼神望远了看,这脚才开。
)第二动:两脚平立(接着上面,左脚开多少算多少,着地不要着力,然后想小手指指肚往右脚跟的外侧,指地,这时候左脚大脚趾着地,然后再想无名指,往小指那去,这时候左脚食指着地,手中指,脚心就着地,想食指脚无名指着地,想手大指,脚小指就着地,想手心脚心着地,想掌跟,脚后跟就着地。
这会什么都不想,这是太极拳的第二动,现在能感觉到喘一口很痛快的气。
这时候感觉横隔膜,肚脐之上,都感觉到很轻松舒服愉快,横隔膜以下,由胯到膝到脚有劲。
这样两脚如树置地生根,跟树根一样,这是第二动的感觉)第三动:两腕前掤(两腕前捧,不是抬胳膊,这抬胳膊不是,抬胳膊不想抬,想指尖,十指指尖指指地,这个手就悠悠荡荡的,然后再想,指尖勾手心,老想指尖勾手心勾手心,就起来了。
回头一不想手就落下来了,这叫做太极劲,双臂抬平后忘掉不让手指勾手心这手就落下来了。
这时候手就感到胀了,胀也不要去管它,一想指尖勾手心就起来了,不想就落下。
求这个劲,叫太极劲。
指尖勾手心要起多高,起到手腕和肩平,略微高于肩,不要超过耳垂,耳垂是人的头部,耳尖这是臀部,平了以后就不要再想指尖勾手心啦,如果手臂超过肩,这腰就吃力脚就站不住,还有手低于肩,这胸口就堵塞。
正确的感觉是什么呢式子合适了感觉想东西吃,空的,像现在吃完饭,做这个姿势一对,还想吃,得有这个感觉)第四动:两掌下采(两掌下采,是术语,意念要想外劳宫,就是手背,想这个时候这手自然下落。
吴式太极拳37_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
少林与太极2024年2月第2期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预备式以意行气要诀:并脚站立,骨节松开;两臂下垂,意在指尖。
内功行气感应:吸想命门,呼想肚脐,三次,内功行气在丹田松柔鼓荡;身体微微晃动,如站立在缓慢行进的小船之上;标志着身心松静、内功行气启动,进入了以心行意、以气运身的内功行拳状态。
1、起势(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脚横移,意在右手小指尖;2.两脚平立,意在两手食指尖;3.两腕前掤,意在手心;4.两掌下采,意在手背。
内功行气感应:开步时,身体左半拉◎范春泉松、右半拉紧;两脚落平后,大腿、小腿发胀发热而有劲,心胸舒畅,两脚如植地生根,全身蓬松而产生六面力(劲)。
2、揽雀尾(八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抱七星,意在右肩;2.右掌打挤,意在脊背;3.右抱七星,意在左肩;4.左掌打挤,意在脊背;5.右掌回捋,意在祖窍;6.右掌上挒,意在右脚;7.右掌反采,意在左肩;8.右掌前按,意在前胸。
内功行气感应:抱七星时,支撑腿之大腿小腿发胀发热,支撑腿脚心和另侧掌心蠕动;打挤时,劲力由腿而腰,发之于背而形于手指,气势澎湃雄厚;采挒时,腹部、掌心有轻微蠕动;揽雀尾中暗含肘靠之劲,肘劲意在肩井,靠劲意在玉枕。
29太极2024年2月第2期3、搂膝拗步(六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按,意在右肩;2.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3.右掌下按,意在左掌心;4.左掌前按,意在右掌心;5.左掌下按,意在右掌心;6.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内功行气感应:手掌下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发胀发热;手掌前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小腿发胀发热,两掌掌心亦同时发热或蠕动。
4、手挥琵琶(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右掌回采,意在左肩;2.左掌前掤,意在右掌掌心;3.左掌平按,意在左手中指尖;4.左掌上掤,意在左手手心。
内功行气感应:回采时,右大腿酸胀,小腿劲沉入地;前掤上掤时,左掌心右脚心有轻微蠕动,支撑腿如植地生根。
5、野马分鬃(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采,意在右肩;2.左肩打靠,意在玉枕;3.右掌下采,意在左肩;4.右肩打靠,意在玉枕。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1、起式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上步搬拦捶9、如封似闭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15、左、右倒卷肱、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18、撇身捶19、肘底捶20、左、右野马分鬃21、玉女穿梭22、云手23、右高探马24、在分脚25、左分脚26、退步打虎27、右蹬脚28、双峰掼耳29、斜飞势30、右迎面掌、31、十字拍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34、右闪通背35、云手36、左高探马37、回身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1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预备势1、起势2、左右揽扎衣3、左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进步左搬拦捶8、如封似闭9、白鹤亮翅10、抱虎推山11、左右野马分鬃12、手挥琵琶13、对心掌、14、右单鞭15、右云手16、玉女穿梭17、高探马18、左右分脚19、转身右蹬脚20、按势21、青龙出水22、闪通背23、左单鞭24、左云手25、左下势26、左金鸡独立27、右下势28、右金鸡独立29、践步打捶30、翻身二起脚31、左右披身伏虎32、肘底捶33、左右倒卷肱34、青龙出水35、左拍脚36、转身十字摆莲37、跳步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转身摆莲42、弯弓射虎43、进步右搬拦捶44、如封四闭45、双撞捶46、收势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1、起势2、揽扎衣3、开手4、合手5、单鞭6、提手上势7、白鹤亮翅8、开手9、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15、开手16、合手17、搂膝拗步(右)18、揽扎衣19、开手20、合手21、左单鞭22、肘底看捶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搂膝拗步26、左揽扎衣27、开手28、合手29、右单鞭30、右云手31、高探马32、左分脚33、右分脚34、践步打捶35、翻身二起脚36、披身伏虎37、左分脚38、转身右蹬脚39、进步搬拦捶40、如封似闭41、抱虎推山42、开手43、合手44、搂膝拗步(左)45、揽扎衣46、开手47、合手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50、揽扎衣51、开手52、合手53、左单鞭54、左云手55、云手下势56、金鸡独立57、闪通背58、玉女穿梭59、高探马60、十字拍脚61、上步指裆捶62、活步揽扎衣63、开手64、合手65、左单鞭66、单鞭下势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转身摆莲70、弯弓射虎71、双撞捶72、阴阳合一73、收势88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第23式闪通背第1式预备式第24式转身撇身捶第2式起势第25式进步搬拦捶第3式揽雀尾第26式上步揽雀尾第4式单鞭第27式单鞭第5式提手第三段第6式白鹤亮翅第28式云手(五)第7式左搂膝拗步第29式单鞭第8式手挥琵琶第30式高探马第9式左右搂膝拗步(三)第31式右分脚第10式手挥琵琶第32式左分脚第11式进步搬拦捶第33式转身左蹬脚第12式如封似闭第34式左右搂膝拗步(二)第13式十字手第35式进步栽捶第二段第36式翻身白蛇吐信第14式抱虎归山第37式进步搬拦捶第15式斜揽雀尾第38式右蹬脚第16式肘底看捶第39式左披身伏虎第17式左右倒卷肱(三)第四段第18式斜飞式第40式右披身伏虎第19式提手第41式回身右蹬脚第20式白鹤亮翅第42式双峰贯耳第21式左搂膝拗步第43式左蹬脚第22式海底针第44式转身右蹬脚第45式进步搬拦捶第67式闪通背第46式如封似闭第68式转身撇身捶第47式十字手第69式进步搬拦捶第48式抱虎归山第70式上步揽雀尾第49式斜揽雀尾第71式单鞭第50式横单鞭第七段第51式左右野马分鬃第72式云手(三)第五段第73式单鞭第52式进步揽雀尾第74式高探马第53式单鞭第75式左穿掌第54式左右穿梭(四斜角)第76式转身十字蹬脚第55式进步揽雀尾第77式搂膝打捶第56式单鞭第78式上步揽雀尾第57式云手(五)第79式单鞭第58式单鞭第八段第六段第80式下势第59式下势第81式上步七星第60式左右金鸡独立(二)第82式退步跨虎第61式左右倒卷肱(三)第83式转身摆莲脚第62式斜飞式第84式弯弓射虎第63式提手第85式进步搬拦捶第64式白鹤亮翅第86式如封似闭第65式左搂膝拗步第87式十字手第66式海底针第88式收势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起势1、揽雀尾2、单鞭3、斜飞4、手挥琵琶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提手上势8、左右搂膝拗步9、提手上势上步搬栏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13、回身肘底看捶14、倒撵猴15、斜飞16、手挥琵琶17、白鹤亮翅18、搂膝拗步19、海底针20、山通臂21、撇身捶22、上步栽锤23、上步揽雀尾24、单鞭25、云手26、单鞭27、高探马28、左穿掌29、下势30、右分脚31、下势32、左分脚33、回身左蹬脚34、左右搂膝拗步35、楼膝栽捶36、翻身白蛇吐信37、下势38、右蹬脚39、左右披身伏虎40、下势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下势44、左蹬脚45、转身右蹬脚46、上步搬拦捶47、如封似闭48、十字手49、抱虎归山50、斜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53、单鞭54、云手55、单鞭56、扑步下势57、金鸡独立58、倒撵猴59、斜飞60、手挥琵琶61、白鹤亮翅62、搂膝拗步63、海底针64、山通臂65、撇身捶66、上步栽捶67、上步揽雀尾68、单鞭69、玉女穿梭70、反斜飞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云手74、单鞭75、高探马76、左穿掌77、回身十字蹬脚78、上步子裆锤79、上步揽雀尾80、单鞭81、扑步下势82、上步七星83、退步跨虎84、回身摆莲脚85、弯弓射虎(打虎式)86、上步搬拦捶87、如封似闭88、十字手收势还原太极功夫扇52 式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1、开步抱扇----(过门)2、侧功举扇----(卧似一张弓)3、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4、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5、转身下刺----(走路一阵风)6、独立撩扇----(南拳和北退)7、翻身劈扇----(少年武当功)8、转身抡压----(太极八卦连环掌)9、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二段:10、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11、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鈡)13、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戳脚撩扇----(南拳和北退)15、盖步按扇----(少年武当功)16、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第三段:18、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19、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插步反撩----(身轻好似云中燕)21、点步撩扇----(豪气冲云天)22、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23、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25、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开步抱扇----(过门)。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摘编预备式一、起势(四动)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2右掌打挤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6右掌上挒7 两掌回捋8右掌前按。
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四、手挥琵琶(四动)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八、金鸡独立(四动)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十、斜飞式(四动)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十一、提手上式(四动)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十二白鹤亮翅(四动)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十三、海底针(四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十七、进步栽锤(六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拳下栽十八、翻身撇身锤(二动)第一动右拳上提第二动右肘下采十九、二起脚(六动)第一动提掌开步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二十、左右打虎式(四动)第一动两掌合下第二动两拳并举第三动两掌回捋第四动两拳并举二十一、双风贯耳(四动)第一动两拳高举第二动两掌平分第三动两掌下采第四动两拳相对二十二、披身踢脚(四动)第一动两拳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二十三、回身蹬脚(四动)第一动左脚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二十四、扑面掌(四动)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二十五、十字腿(单摆莲)(四动)第一动左掌右捋第二动左掌继捋第三动右脚上提第四动右脚右摆二十六、搂膝指档捶(四动)第一动右掌下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上步搬拦(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拳指裆二十七、正单鞭(六动)第一动翻拳上步第二动右掌前掤(上挒) 第三动右掌后掤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变钩第六动左掌平按二十八、云手(六动)第一动左掌下捋第二动左掌平按第三动右掌平按第四动左掌平按第五动变勾开步(按掌变钩)第六动左掌平按二十九、下式(二动)第一动右掌前掤第二动两掌回捋三十、上步七星(上步骑鲸)(二动)第一动右掌前掤第二动两掌上掤三十一、退步跨虎(二动)第一动两掌前掤第二动前掌后勾(两掌回捋)三十二、回身扑面掌(二动)第一动右掌右捋第二动左掌前按三十三、转脚摆莲(四动)第一动左掌右捋第二动双掌沉采(右掌回捋) 第三动右脚上提第四动右脚右摆三十四、弯弓射虎(四动)第一动两掌回捋第二动两拳俱发第三动两掌回捋第四动两拳俱发三十五、卸步搬拦锤(四动)第一动退步(两掌)右搬第二动退步(两掌)左搬第三动左掌回拦第四动右拳前伸三十六、如封似闭(二动)第一动两掌回捋第二动两掌前按三十七、抱虎归山(十字手收式) (六动)第一动双掌前伸第二动两掌展开第三动两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第五动双掌下按(两掌合下)第六动两掌分落(太极还原)。
吴式四十五太极拳拳谱打印版(详细分解动作)
吴式四十五太极拳拳谱(详细分解动作)第一段一起势:1 并步直立2开步站立3双臂前棚4两掌下按二右揽雀尾:1 虚步棚手 2 弓步前挤3虚步棚手4弓步前挤5坐腿下捋6弓步前棚7坐腿托掌8扣脚按掌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四提手上势:1虚步棚手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2屈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七手挥琵琶: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蹲按抱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5弓步打捶九如封似闭:1坐腿回抽2弓步按推十十字手:1 弓步分掌2屈蹲合抱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3坐腿下捋4弓步前棚5坐腿托掌6扣脚按掌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十三右下势:1弓步平搂2仆步下势十四金鸡独立:1弓步前穿2提膝撑按3弓步劈穿4提膝撑按第二段十五左右倒卷肱:1退步搂推2坐腿提按3退步搂推4 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十六右海底针:1坐腿前举2丁步下插十七左闪通背:1上步挑穿2马步架推十八撇身捶:1转身撇捶2弓步前推十九肘底捶:1撤步按掌2虚步打捶二十左右野马分鬃:1上步合手2弓步分靠3上步合手4弓步分靠二十一玉女穿梭:1提步穿手2弓步前棚3坐腿旋举4弓步架推5转身合抱6弓步前棚7坐腿旋举8弓步架推第三段二十二云手:(向左)1弓步托按2横弓步靠3合步托按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7开步旋摆8横弓步靠二十三右高探马:1跟步托按2虚步前推二十四右分脚:1弓步抹掌2合臂下劈3提膝上架4分脚劈掌二十五左分脚:1弓步抹掌2合臂下劈3提膝上架4分脚劈掌二十六左右打虎:1撤步合手2撤步按掌3弓步下捋4提膝抱架5撤步合手6弓步下捋7提膝抱架二十七右蹬脚:1垂脚抱掌2蹬脚劈掌二十八双峰掼耳:1屈膝合手2上步分掌3弓步掼拳二十九斜飞势:1叉步掩肘2提腿下劈3弓步分靠三十右迎面掌:1提步按掌2上步推抱第四段三十一十字拍脚:1转身摆掌2独立拍脚三十二搂膝左栽捶:1落脚提按2弓步搂推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栽拳三十三左海底针:1 收脚前举2丁步下插三十四右闪通背:1 上步挑穿2马步架推三十五云手:(向右)1弓步托按2横弓步靠3合步托按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7开步旋摆8横弓步靠三十六左高探马:1跟步托按2虚步前推三十七回身指裆捶:1转身提按2弓步打捶三十八左下势:1弓步前举2马步平捋3仆步下势三十九上步七星:1弓步前穿2虚步架掌四十退步跨虎:1撤步双按2提膝推掌四十一左迎面掌:1上步托按2弓步推抱四十二转身摆莲:1扣脚合掌2虚步摆掌3摆腿拍脚四十三弯弓射虎:1落脚按掌2弓步下捋3拧腰提拳4弓步掼冲四十四退步搬拦捶:1 坐腿旋捶2退步下捋3坐腿拦掌4弓步冲拳四十五收势:1弓步分掌2收脚合手3立身落掌4并步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摘编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
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2右掌打挤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6右掌上挒
7 两掌回捋8右掌前按。
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
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
十七、进步栽锤(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拳下栽
十八、翻身撇身锤(二动)第一动右拳上提第二动右肘下采
十九、二起脚(六动)
第一动提掌开步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
二十、左右打虎式(四动)
第一动两掌合下第二动两拳并举第三动两掌回捋第四动两拳并举
二十一、双风贯耳(四动)
第一动两拳高举第二动两掌平分第三动两掌下采第四动两拳相对
二十二、披身踢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
二十三、回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左脚右转第二动两拳交叉第三动两拳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二十四、扑面掌(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二十五、十字腿(单摆莲)(四动)
第一动左掌右捋第二动左掌继捋第三动右脚上提第四动右脚右摆二十六、搂膝指档捶(四动)
第一动右掌下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上步搬拦(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拳指裆二十七、正单鞭(六动)
第一动翻拳上步第二动右掌前掤(上挒) 第三动右掌后掤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变钩第六动左掌平按
二十八、云手(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捋第二动左掌平按第三动右掌平按第四动左掌平按第五动变勾开步(按掌变钩)第六动左掌平按
二十九、下式(二动)第一动右掌前掤第二动两掌回捋
三十、上步七星(上步骑鲸)(二动)第一动右掌前掤第二动两掌上掤
三十一、退步跨虎(二动)第一动两掌前掤第二动前掌后勾(两掌回捋)
三十二、回身扑面掌(二动)第一动右掌右捋第二动左掌前按
三十三、转脚摆莲(四动)
第一动左掌右捋第二动双掌沉采(右掌回捋) 第三动右脚上提第四动右脚右摆三十四、弯弓射虎(四动)
第一动两掌回捋第二动两拳俱发第三动两掌回捋第四动两拳俱发
三十五、卸步搬拦锤(四动)
第一动退步(两掌)右搬第二动退步(两掌)左搬第三动左掌回拦第四动右拳前伸
三十六、如封似闭(二动)第一动两掌回捋第二动两掌前按
三十七、抱虎归山(十字手收式) (六动)
第一动双掌前伸第二动两掌展开第三动两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第五动双掌下按(两掌合下)第六动两掌分落(太极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