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第五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考试大纲要求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
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三、社会工作的要素
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概念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以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一个职业领域一个学科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第一,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第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第三,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第四,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3、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社会工作在我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
普通社会工作:雷锋、发挥余热
行政性社会工作:行政部门、红十字、妇联、共青团
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考点1)
1.服务对象层面
解救危难(扶危,维护基本生存)全国资源解救武汉新冠危机
缓解困难(济困,恢复社会功能)高速免费,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
激发潜能(增能,自我能力提升)报名训练营,锻炼自己,激发
促进发展(增能,增强社会功能)
2、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文化层面
弘扬人道主义(利己主义——拯救)
促进社会团结(原子化——连接与整合)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考点2)目标和功能是相对应的
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
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谐推动社会进步
正功能与负功能:种姓制度显功能与潜功能:低保(解救生活困难,但贴上贫穷的标签)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3)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历史背景
宗教背景: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来源
社会问题:工业社会引发社会问题——现实背景工业革命,很多人失业
社会制度:《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制度背景
2、实践活动
友善访问员
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
社会救济和慈善组织的形成
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受到政策影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1.专业教育的发展
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
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
2.专业方法的发展
1917年,玛丽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
1920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专业方法
40年代,小组工作——专业方法共性的人群
60年代,社区工作——专业方法
70年代,社会行政——间接专业方法
3、专业组织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等国家大量出现;
1918年,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19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55年,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1.何为专业?专业的特征是什么?
格林伍德:一套理论社会认同专业权威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2、专业方法的发展
专业方法:专业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整合社会工作(融合性的方向发展)
3、目标模式的变化
治疗——预防救助——发展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4、工作对象的拓展
困难、脆弱群体(物质需求)——有需要的群体
农村——城市
5、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人本模式、赋权模式、女权模式、后现代模式等多种理论模式并存。

小结: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产生、形成和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产生:民间力量积极参与、人员开始职业化、政府制定社会政策
形成: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专业方法的确定、专业组织的发展
发展: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多种服务模式形成
其中,专业方法的确定是比较成熟的专业的标准。

四、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我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传教士在我国开展社会服务;在大学讲授社会工作课程;当时中国缺乏教育、医疗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3、1949年以后的我国社会工作
1952年,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

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4、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1979年恢复社会学学科及社工课程
1988年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5、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对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解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模式
1、社会工作的过程特征:价值实践
2、双方的社会互动过程面对面,持续性的互动,直至目标达成
3、渐进、反复过程
(二)社会工作是协同达到目标的过程
动员和连接各种资源帮助对象(物质、精神、社会关系、社会政策)
帮助其调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服务对象自身改变需要案主自身的改变,愿意接受帮助,愿意主动
(三)社会工作是动态的双方甚至多方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案主及身边的人,甚至其他的力量
故:渐进的逐步达到目标的过程很少一次性达到目标
双方无所谓主次,持续连锁式互动互相倾听,象朋友一样,真正靠近对方,尊重,接纳、平等
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好多次才能把握对方的需求
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5要素
1、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
2、社会工作者:助人行动的主体
3、价值观:核心是利他主义
4、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与合作的过程
5、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考点5)
一、社会工作者的概念
1、简称社工
2、一般特征:
认同并遵循专业价值;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

3、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
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

最外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直至达到案
主的目标
二、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治疗者:针对案主病理问题所进行的介入服务对象有病态的行为(自杀,侵犯)
支持者:授权和增能感同身受,理解案主,尊重,并给予力量
使能者:激发潜能使之有能力,使之有信心
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个人行为或者政策倡导
关系协调者:对矛盾冲突予以缓解
2、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协调、控制、调动资源、安排、管理;
资源筹措者:联络其他机构和成员为服务对象争取所需资源;
政策影响者: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

3、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一)社会工作者价值观
1、人类共同意识;
2、帮助社会弱者;
3、乐观看待变迁;
4、追求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1、学科知识:
2、政策知识:
3、技术知识:
4、文化知识:
5、心理素质: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互动
2、促进与使能的能力:态度与人格
3、评估与计划的能力:专业、行政与统筹
4、服务与干预的能力:专业技术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合作与互动
6、发展专业的能力:研究与规范
第五节社会工作的领域(考点6)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服务对象:老人、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残疾人、住院病人、罪犯、贫困者等脆弱群体、个人和家庭。

具体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残疾人服务、司法(新增)、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减贫(新增)、家庭服务、学校、社区、医务、企业等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从贫困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就业促进、减灾,精神卫生、发展性社会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