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
杨震周云亨
2013-1-21 15:23:34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11年2期第6~11页
【英文标题】The Conflicts over Sea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作者简介】杨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海权理论研究;周云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能源安全研究。上海200433
【内容提要】近来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的摩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认为,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于美国。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考虑,企图在海洋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以延阻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海洋利益的拓展则加深了中美之间在海洋领域的矛盾。中美海权矛盾有逐步深化、规模加大、从黄海向南海转移的趋势,但不至于爆发全面海上武装冲突。中国在发展海权时,应处理好与美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关键词】中国/美国/海权/军事战略/地缘政治
海洋是沟通世界的媒介。随着冷战结束、第四次全球化浪潮进程加快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中美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在海洋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中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海上摩擦甚至海权矛盾;另一方面,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中美在一系列海洋问题上也存在合作的空间。本文拟就中美海权矛盾的根源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冷战后中美海权矛盾凸显
冷战时代,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联合抗苏的需要,以及中国将其防务力量主要投向陆上边界,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基本处于相安无事状态。然而,冷战结束后,中美之间在海洋领域,特别是在中国周边海域的摩擦开始增多。1993年8月,美国以中国“银河”号货轮载有运往伊朗的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在公海追踪、拦截“银河”号,引起了中美关系的紧张;1994年10月,美国“小鹰”号航母在山东半岛对面210海里的公海游弋,意图搜集中国海军执勤和演习的情报,并在与正常行驶中的中国核潜艇相遇时,出动舰载机和驱逐舰对中国核潜艇进行跟踪骚扰;1996年3月,中国军队在东南沿海举行军事演习时,美国派遣“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抵达台湾附近海域,中美在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对峙;2001年4月,美国一架“EP-3”间谍飞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的一架“歼-8Ⅱ”型歼击机,美间谍飞机并迫降海南陵水机场,中美出现外交危机;2002年9月,美国海洋测量船“鲍迪奇”号侵入中国黄海专属经济区海域,搜集中国沿海基地和海军潜艇情报,中国飞机和舰艇至少6
次拦截和跟踪才迫使其离去;2003年,美国海军测量船“黑森”号和电子侦察船“常胜”号相继未经批准进入中国管辖海域;2004年,美国海军“常胜”号和“成效”号测量船闯入黄海、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2005年,美海军电子情报侦察船“玛丽·西尔斯”号和海洋调查船“约翰·麦克唐纳”号分别闯入中国东海和黄海;2006年,美国海洋测量船“鲍迪奇”号进入中国东海进行测量;2009年3月,美国海军测量船“无瑕”号进入中国海南岛南方公海进行测量活动,严重干扰中国渔民的生产活动,遭到中国渔船集体堵截;同年3月至5月,在中国举行海上大阅兵前后,中美在黄海和南海发生了五次对峙事件。①
以上这些只是战术层面的海上摩擦,性质尚未严重到影响中美国家间关系的
程度。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中美海上摩擦开始逐渐演变为海权矛盾,并且开始对双边关系产生严重影响。所谓海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海洋的控制。中美两国都想对中国周边海域形成有效控制,而这种控制是排他性的,必然产生对立。2010年3月26日,韩国海军护卫舰“天安”号在靠近朝鲜海域爆炸沉没。韩方认为此系朝鲜所为,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美韩联军以威慑朝鲜为名,拟于7月25-28日在黄海举行军事演习,在遭中方强烈抗议后,始将演习地点改为日本海。而后,美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沿中国外海南下至越南岘港外海“庆祝美越建交15周年”,其机动范围涵盖整个中国沿海外围,威慑意味不言自明。此外,美国还加强了与越南的军事合作。同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越南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暗示中国在“胁迫”南海周边国家。她特别主张形成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机制”,这与中国主张当事国一对一双边谈判的立场明显相悖。希拉里的讲话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中美关系因此受到较大影响。9月7日,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发生争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于9月23日举行会谈,双方确认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此前,希拉里还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9月24日,美国与东盟国家在纽约举行峰会,要求确保中国声称拥有主权海域的航行自由。2010年11月23日,朝韩之间发生炮击事件,美国以此为由将航母战斗群开进黄海与韩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并于12月与日本进行更大规模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对此非常不满。中美关系因此跌入低谷。随着中美海权领域对抗的升级、矛盾的深化,西方媒体甚至认为中美之间会爆发“海洋冷战”。
二、中美海权矛盾探因
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自美国一方,中国崛起、拓展海洋利益则加剧了这种矛盾。具体而言,中美海权矛盾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美国抱持冷战思
维不放,把中国当作战略对手。美国冷战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寻找敌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的霸权国家。美国的战略目标从冷战时期的与苏联争霸转变为防止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权的新兴大国
或国家联盟。换言之,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已从争夺霸权转变为霸权护持。环视全球,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但其不仅在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而且在全球和地区政治中始终不能独立于美国行事;欧盟虽然加快了一体化步伐,并着手组建欧洲独立防务力量,但短期内美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主导地位和对欧盟国家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依然不可动摇;作为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尽管幅员辽阔,军事、科技实力雄厚,但国内问题成堆,自顾不暇,无力与美国争霸。中国则被美国认为很有可能成为其霸权地位的挑战者,因而阻遏中国崛起是其维护霸权的战略目标。鉴于海洋对中国崛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未来在安全、经济、资源、环境、政治方面都依赖于海洋,而且未来中国天权的建设也依赖于海洋。②美国控制了中国周边海域,就等于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能源输入、缓解环境压力和国家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天权的发展。此外,美国的战略家们普遍认为霸权的更替与海上力量的兴衰密不可分。③美国担心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将会削弱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因而不断加强对中国周边海域的监测与监视。
其次,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美国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石是它的地缘战略,其核心就是维持欧亚大陆均势和海上非均势。④防止任何大国单独或联合起来控制欧亚大陆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在美国看来,欧亚大陆的面积、资源、人口、实力和潜力远远超过美国,如果欧亚大陆或其东西两端被某一强国主宰,就会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在欧亚大陆实施的主要战略手段就是维持欧亚大陆均势,使美国这个“离岸平衡手”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欧亚大陆屈指可数的陆权大国,中国以其辽阔的疆域、庞大的人口数量、欣欣向荣的经济以及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