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的理论探索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的理论探索颜大开摘 要: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了界定,进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关系,以及劳动密集型出口与经济进步、保障就业、刚性需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试图为 中国还要不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争论作出一己解答。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引言: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但工业化中期阶段究竟要求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结构,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固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我们真的要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说不吗?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了较大的影响。
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
但有些人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属于应该逐步淘汰的产业。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跟踪研究了中国主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提升,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际竞争上,脱离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是难以持续的。
在可以预计的15~20年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最具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业,仍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不应是限制性发展产业,而且应是鼓励发展的产业。
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界定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
从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在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被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 C),劳动/资源密集产品包括皮革、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及运动器材、木材及纸制品、非金属矿产品等四类。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备受关注。
贸易逆差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如经济结构、市场开放程度、汇率等。
本文将分析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1.经济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相互对应的贸易结构也不同。
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等,而美国则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如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
这导致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形成了贸易逆差。
2.市场准入壁垒美国在一些高技术行业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使得中国在进口高技术产品方面依赖进口,从而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此外,一些关税壁垒、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等也是市场准入壁垒的表现,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汇率问题汇率水平也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过去实行的人民币低估汇率政策使得中国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而美元的强势使得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买不到竞争优势。
汇率因素给中美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平衡。
二、应对策略1.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升级。
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以提高出口附加值,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从而缩小贸易逆差。
2.加强市场开放通过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标准,以增加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通过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扩大消费,以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3.稳定汇率建立稳定、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避免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或贬值,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情况下稳定人民币汇率。
通过稳定汇率,降低汇率波动对贸易逆差的影响,促进贸易平衡。
4.深化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改革加强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同配合,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改革,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贸易平衡。
同时,建立和完善贸易统计体系,及时准确地了解贸易数据,为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提供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最新经济学类】
0076—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0054 00,‘1一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2010图2一,:1980一2007年各类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资料来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工业制成品总出口额来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第二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丁O )之际,我国的出口总额仅为2492亿美元,位列全球出口第六位,出口额仅是排名第一美国的36.5%。
近1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出口额超过日本,三年之后,又超越美国。
截至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己经达到,.428万亿美元,稍稍落后于德国的,465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1 2016.6亿美元,超过德国的11280.0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1 978年一2007年平均增长21.7%。
2004年贸易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6倍。
2007年贸易总额为2.17万亿美元,突破两万亿美元。
2006年出口贸易总额为963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7%,2007年出口贸易总额为11850亿美元,突破一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
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汇储备,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1 .52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出口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笔者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2006年出口贸易依存度为36.8%,2007年为36.4%,2008年为32%,2009年为24.4%,这显示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巨大的支撑作用。
(具体数据参见下表二、表三)表2-2:,992一2006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状况年年份份出口额额进口额额国内生产对外贸易出口进口(((亿元)))(亿元) ))总值(亿元)))依存度(%)))依存度(%)))依存度(%) ))1199224676.334443.3326923.553387%%17.37%%16.50%%1199335284.885986.2235333.9931.90%%14.96%%16.94 %%11994410421.889960.11148197.9942.29%%21.62%%20.67%%11995512451.8811048.11160793.7738.66%%20.48%%18.17%%11996612576.4411557.4471176.6633.91%%17.67%%16.24%%11997715160.7711806.5578973.0034.15%%19.20%%14.95%%11998815223.6611626.11184402.3331.81%%18.04%%13.77%%11999916159.8813736.4489677.11133.34%%18.02%%15.32%%22000020634.4418638.8899214.6639.58%%20.80%%18.79%%22001122024.4420159.22109655.2238.47%%20.09%%18.38%%22002226947.9924430.33120332.7742.70%%22.39%%20.30%%22003336287.9934195.66135822.8851.89%%26.72%%25.18%%22004449103.3346435.88159878.3359.76%%30.71%%29.04%%22005562648.11154273.77183084.8863.86%%34.22%%29.64%%22006677594.6663376.99210871.0066.85%%36.80%%30.05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一年鉴2007年》数据整理。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1.出口导向型: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出口为主导,出口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相当大的比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优势,制造业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生产大量廉价商品满足世界市场需求。
2.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如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
这种结构特点主要源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
3.对外贸易依赖程度高:中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对外需求大于输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
4.贸易伙伴分布广泛: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分布广泛,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
发展前景1.贸易多样化: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不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服务贸易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和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2.“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对外贸易带来了重大机遇。
该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等方面。
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有望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推动更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
3.内外市场双循环:中国正在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即通过内循环满足国内需求,通过外循环扩大开放和对外合作。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外贸平衡发展,提高对外贸易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4.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方式。
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创新和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贸易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仍然乐观。
中国将继续深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及类似容器、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下简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共计2.3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1.2%。
一、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月度出口值连续2个月同、环比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月度出口值在2月份降至低点后震荡回升,而在8月份达到年内最高值后,9月和10月接连回调。
10月份当月出口2371亿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5.6%,月度出口值连续2个月同、环比均下降(下图)。
-40-2002040608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同比(%)金额(亿元)2015年以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走势图出口值同比增速(二)一般贸易及加工贸易降幅均大于整体,旅游购物、市场采购等其他贸易方式出口保持增势。
10月份,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83亿元,下降5.2%,占同期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的(下同)71%。
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00.1亿元,下降14%,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2%缩减至12.7%。
此外,以旅游购物商品及市场采购为主的“其他贸易”方式出口227.9亿元,同比显著增长51%。
(三)民营企业出口微幅下滑,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降幅明显。
10月份,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46亿元,下降0.1%,占69.4%,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1.2亿元,下降9.6%,占22.4%;国有企业出口193.9亿元,下降13.8%。
(四)对主要市场出口均出现下降,对香港地区及俄罗斯出口增长。
10月份,我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为532.3亿元、388亿元、281.3亿元、167.8亿元,降幅依次为1.5%、4.9%、5.4%、6%;对上述4者出口合计占57.7%。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精品文档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劳动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同理,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作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之间进行产品内分工,不同国家在产品的不同环节进行生产。
不同的环节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
因此,尽管可能生产整个产品需要投入相对多的资本,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生产该产品的某一个环节却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
根据上述内涵,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往往进口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零部件(中间品)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品。
加工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因此,虽然中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中国主要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为了便于分析,这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比如,2010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达到2.76万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9%。
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组成,工业主要由制造业组成,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力量。
由于中国充分利用了劳动力禀赋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
商务部:中国将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厂 ,不少集 团公 司只保 留了纺纱和 织布分 厂的运 营 ;在威 海很多韩资服装加工厂 已经撤离 了中国 ,对 当地 面料 销售市场打压 明显 ,有 的经营 困难 的公司已经将 工厂 出让 ,只保 留贸易公司 ,其 中不乏大 中型企业 。在 1y 份 oJ 经济危机冲击之下 ,企业倒闭停产对总的织机开机率造成 了下拉影响 。
成 的经济 影响不 可低估 。
主要纺织集群地频现 “ 间歇性"停产
据 中国第 一纺织 网了解 , 目前停产 的 中小纺 织服 装企 业 已经超过 1 %,无论 是 内销 还是外销 生意都 不好 0 做 ,只 有 1%一 00 0 2 0的企业 在此次经济危机 中没有感觉到 明显的生存危机 ,有5 %一 0 / 0 6 %的企业 在勉强度 日,一 周开机率维持在6 %左右 ,而剩下的1%-2%的企业处在停产 的边 缘。 0 0 0
纺织行业面临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1月2 0 7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全 国首部 企业信用监管 报告 ,给浙江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用体检 。
报告显示 ,20 年以来 ,全省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失信案件3 6 8 ,其 中涉嫌企业违法失信案件 1 82 ,共 08 62起 18 起
涉及金额i 12 .6 4 2 2 3 万元。 0
N
| _ 。 '≮ I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i l
商务部 :中国将稳 定劳动密集型产 品出 口
据新华社 报道 ,商务部副部 长易小 准在 第三届世界工商 协会论坛上表示 ,中国未来将稳定劳动密 集型产品 出 口,扩大 自主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的 出口。
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
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首先,出口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实施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投资产能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这导致了过剩的产能,迫使我国企业将产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第三,汇率政策导致出口竞争力增强。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人民币币值,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而增加了贸易顺差。
第四,外需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竞争力,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将大量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进一步增加贸易顺差。
为了调控贸易顺差,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扩大消费需求。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升级。
这样可以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外出口,从而缩小贸易顺差。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高端制造业、创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可以增加产品的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非常重要。
我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含量,避免依靠掌握他人的技术和品牌来出口产品。
第四,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对于调控贸易顺差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公平,减少汇率政策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总之,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复杂而多样,需要从改变产业结构、增强内需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中国绿色贸易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绿色贸易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
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
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
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冬天。
国家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国际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和发展。
世界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复苏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需求处于低迷的状态也得不到改善。
对外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的制约。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以种种借口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实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中欧盟、美国、加拿大等等国家都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贸易壁垒政策,这大大的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它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一部分。
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志制度、环保包装制度、环境管制措施等等,借机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进—步恶化。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其外贸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进出口总体情况以及商品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自开放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14.93万亿元人民币。
与2001年相比,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以上。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外贸政策的和全球化的推动。
其次,中国的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例如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
而进口商品则主要是石油、钢铁、汽车等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这种商品结构的调整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国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等。
其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尤为频繁,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彼此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但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抬头。
这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导致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中国的竞争力。
此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推动国内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同时,积极寻求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并且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各国贸易伙伴的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及优化对策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及优化对策中国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和优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1.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比高中国出口贸易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例如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占比很高。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成熟的生产技术,但这样的结构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中国出口贸易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力。
2.高科技产品出口面临挑战虽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在近年来迅速发展,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占比仍然较低,且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等,这也限制了中国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对外投资加速增长中国对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该举措也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优化对策1.注重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出口中国应该加强对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降低对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依赖。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提升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提高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一些国际品牌对中国制造产生了类似假冒伪劣等的认知障碍,这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从而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3.通过对外投资拓展市场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与国外公司开展合作,从而更好地推广中国本土产品。
同时,这也可以促进中国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定位分析
54. 1 17. 6 9. 4
新加坡 6. 9 4. 3 3. 0 2. 4 2. 1 2. 5 2. 3 3. 2 2. 9 3. 4 3. 3
日本 33. 0 40. 4 38. 2 40. 1 45. 0 43. 3 46. 4 47. 1 46. 7 44. 3 35. 9
蔬菜水果产品 美国 香港 4. 3 18. 8 5. 5 12. 5 4. 5 15. 5 4. 6 15. 5 5. 9 9. 9 6. 1 9. 0 7. 1 7. 1 5. 8 5. 0 6. 1 4. 8 6. 5 4. 4 7. 5 5. 0
8. 5%
丹麦
8. 1%
澳大利亚
7. 1%
加拿大
6. 6%
)
46. 3%
蔬菜水果产品
出口国
份额
美国
12. 5%
西班牙
11. 3%
荷兰
8. 7%
意大利
6. 7%
比利时
6. 1%
)
45. 3%
水产品
出口国
份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泰国
8. 7%
中国
8. 6%
挪威
7. 1%
美国
6. 9%
加拿大
6. 0%
)
37. 2%
资料来源: U N CO M TRA DE 数据( 历年) ( ht tp: / / unstats. un. org) 。
均 7. 5% 的速度递增; 出口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水产品, 10 年间出口的年均增幅高达 11. 1% 。但一
国某类产品出口绝对量的提高是否也意味着其在世界出口市场上份额的等幅上升, 还取决于世界
市场贸易总量的变化幅度。/ 世界市场份额0 或称/ 世界市场占有率0 指标则可较好地对此进行测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经贸我国翘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龚雄军崔琴邱毅内容摘要: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经贸争端等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出口金额下降、向海外转移等现象。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是否具备竞争力,引起了各方关注。
文章对中国入世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回溯,并分析了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差异,及其在国际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金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触顶”,且不同产品出口分化比较明显,在不同国家市场表现也有较大差异。
服装、鞋类和箱包等产品,受周边国家相关产业迅速崛起的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纺织、玩具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有较强竞争力。
需要客观看待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遭遇“工资天花板”这一事实。
最后,从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和加强对外投资管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双循环一、弓I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具有显著“国内国际双循环”特征的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殊之处,在于该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少数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和创新链优势的重要制造部门,其产品不仅是我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生产品。
在我国生产的各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广泛渗透进全球市场的过程中,我国“世界工厂”地位逐渐被世界人民熟知和认可。
我国入世前,国内学者主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和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尚君启(1998)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工业结构演进历史经验角度提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是解决我国大量农业劳动力非农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入世后,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学界开始关注要素禀赋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
蔡昉(2007)提出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即使资源要素禀赋发生了较大程度变化,也不必然要经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导的发展仍有其可行性。
国际贸易的案例
国际贸易的案例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贸易涉及到众多的案例,其中一些成功案例将被我们作为范本来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成果。
案例一:中国与美国贸易互补合作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非常高。
中国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制造业能力强大而闻名,而美国则以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闻名。
双方在贸易中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如纺织品和家电,而美国则主要出口高科技产品和机械设备。
这种互补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通过出口大量商品,不仅提高了出口收入,还推动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而美国则通过向中国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增加了出口收入,同时也满足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还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
案例二:欧盟的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EU)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组织。
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欧盟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
这种自由贸易区为欧盟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首先,自由贸易区极大地提高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
由于没有贸易壁垒和关税的限制,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通,增加了贸易的便利性。
这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长和产品的多样化。
其次,自由贸易区激发了经济的竞争力。
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市场更加开放,企业可以更自由地竞争和扩大业务。
这种竞争刺激了企业之间的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欧盟经济的增长。
案例三: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许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复杂而庞大的供应链网络。
这种供应链网络允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分配资源,并获得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的运作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都牢牢的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大量出17来赚取巨额利润 , 付 给中国的只是一些原材料的费用和劳动者的报酬还有环境 的污染 ,中 国实际得 到的贸易利益或收益十分有 限,外商投资企业利用 中国丰富廉 价的劳动力 资源 ,把 国际产业链 条上 的加工组装环节移师中国 ,通过控 制进 口原料 和出 口成品两个环节来谋求利润 。因此中国巨额外贸的大部 分是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创造 出来 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 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增高 ,过度依赖外 资无形 中降低 了我国抗御风险的能 力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但其对外商投 资企业依赖过于严重 。一 _曰_ 外商投资企业发生任何风 险,就会严重 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
一 、 出 口产 品 仍 以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为 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 的出口产 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 不高 ,出 口利润也较低。尽管近几年高新技术产 品的 出口比重有所增加 ,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就说 明我 国对 “高 、精 、尖” 技术产品的出 口还缺乏一定 的实力。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 国,但生产 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普遍偏低 ,大部分企业只是把 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 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 变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 节 ,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出口商 品仍然处于产业 链的低端 ,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 ,能在世界上具有影 响力 的品牌寥 寥无几。这样 中国的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 因素变动的影 响, 难 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 。 二 、 Jjn-r贸 易 附 加 值 低 且 贸 易 保 护 严 重 加工贸易 占据了我国对外 贸易 总额 的很大一部分 ,是我国出口贸易 商 品的主要来源 。它不仅可以解决大量 的就业问题 ,还能够拉动我 国对 外 贸易 的增长 ,对 国民经济总量 的增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 国 加工 贸易的状况尽管有了一定改善 ,一部分企业开始逐步从事 资本密集 型产 品的加工 ,但总体而言 ,其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 相对较低 ,高 附加值 、高技术含量的产 品比重仍然 比较低 ,很 大一部分 加工企业 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 ,处在 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而在很 多加工 贸易 中,资金雄厚的外商企业控制了产品的核心技术 和销售渠道 , 我国的加工企业扮演着加工工厂 、制造基地 的角色 ,只参加其中简单 的 加工环节 。更有一部分加工贸易产品为高耗能 、高污染 、资源消耗量大(两 高一 资)的产 品,虽然有一定 的外汇收入 ,但污染环境 ,耗 费能源 、资源 , 破坏生态 ,更 不利 于我 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加工 贸易的 良性发展 ,进 而 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可见我 国加工贸易的一大部分利益被外商所 得 .我们能得 到的实 际利 益十分有限。而随着世界各 国都在实行贸易 保护主义 ,价格低廉 的中国出口产品越来越成 为反倾销和贸易保护的对 象 ,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 ,利润越来越少 ,使得产品价格 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市场需求越来越少。 三 、服 务 贸 易 比 重 有 所 增 长 但 技 术 含 量 低 服务业被称为 “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 、环境 污染和资源 消耗少的优点 ,而服务贸易 的发展能有效缓解 经济发展 和环境 、资源之 间的矛盾 ,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 国家的重视。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 晚 ,主要以消费服务为主 ,其他服务为辅的结 构发展 。服务业主要集 中 在远洋运输 、旅游 、劳务 出口等传统的服务业方面 ,而在全球贸易量最 大的咨询 、保险 、金融 、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 型的服务行业发展 还 比较缓慢 。尽管近几年服务 贸易 的比重稳步增长 ,但 服务 的技术含量 还 比较低 ,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 ,而像 网上交易平 台、 跨境支付、电子商务等收支结算 的服务贸易模式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 四、对外资依赖严重而抗风险能力不 强 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 国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鼓励外商投资 企业在 中国设厂从事加工贸易 ,利用劳动力价值便宜的优势 吸引外来商 品的加工 ,但 由于技术力量相对 薄弱 ,加工大部分核心技术 和知识产权
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过去,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玩具等,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高科技产品、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服务等。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政策开放了中国的市场,鼓励外国投资,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了对外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2. 技术创新: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
因此,中国能够生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如高科技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这些产品对外出口也逐渐增加。
3. 人力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国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逐步向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迈进。
4. 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中国不断开放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和生产。
总之,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是主要动力,而政策的开放和对外开放优惠政策也为中国的出口贸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
浅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优化措施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例如,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等都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其次,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量也很大。
比如,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相对较低。
再次,加工贸易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大量的出口产品只是进行简单的加工,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导致盈利空间有限。
最后,特定行业产品出口过多且依赖性较高。
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如钢铁、煤炭等,出口量过多导致过度产能,对国内市场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重。
这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出口利润。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三,要加强贸易结构的多元化。
避免过度依赖特定行业的出口,而是通过多个行业的均衡发展来增加出口的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多元化行业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国内市场的需求,减少对外需求的过度依赖。
通过扩大内需,可以减少对外需求波动的影响,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
总的来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企业可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同时,整个社会也应该重视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提高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认知和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在产品结构、出口市场、技术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我国出口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出口产品;问题;对策一、我国出口产品存在的问题1.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制造业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杂项制品、加工层次低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简单的机械运输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出口产品即便属于中端或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往往依赖进口,在中国经简单的加工组装再出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及其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成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
2005年,中国对这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由于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很高,尤以转口到美国、欧盟、日本。
2005年与1997年相比,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显著改观。
这些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比重偏高势必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对象,例如,199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不到1001吨金属镁,到了1996年增长到11000吨,这种情况就很难阻止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3.出口产品竞争力较低我国出口商品种类主要集中于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出口商品质量不高。
另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检测检验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上升,竞争力较低。
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现有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明显滞后,以我国现有工业标准为例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以下是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的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机械和电子产品是中国的出口主力军,包括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
纺织品和服装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玩具、家具、鞋类等。
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矿产品等。
这些商品主要出口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机械和电子产品、资源和能源产品、农产品为主。
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主要是由于国内对高端设备的需求超过了国内生产能力,这部分产品主要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
资源和能源产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矿产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国内资源的不足导致的。
农产品主要是粮食、肉类、水果等,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和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引起的。
1.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机械和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对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不平衡和不稳固的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度过高,面临国际市场风险增大的压力。
2.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度分析: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一方面,中国大量进口机械和电子产品,满足了国内高端设备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能源产品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保障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农产品的进口也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品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促进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化的建议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我们组主要从四方面来进行说明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背景
2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
3劳动密集型产品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4什么样的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应对挑战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背景
背景: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劳动力素质快速提高。
劳动力价格优势较长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
劳动生产率提高还有很大潜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市场、投资、产业配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消费能力。
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通过专业化的细分,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不仅功能齐全,而且配套能力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
越南、印度等国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外对我出口产品依存度高。
物流效率明显高于周边国家。
从上,我们小组根据国贸学知识讨论:按要素票赋理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为要素票赋状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中国现阶段是劳动丰裕度相对高而技术稀缺的国家,我国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性质,而其他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却面临要素投入的巨大约束。
所以,在劳动要素供给上升,技术要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正常的。
这是我国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品来参与国际分工。
二、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我们组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与归纳)
从优势上的选择
1.中国人多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分配这项资源也是个重要的问题。
劳动密集型
企业能够吸纳为数众多的人口。
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2.劳动力成本相较而言比较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有优势的存在。
当前技术水平
下,仍存在对于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精湛手工艺的制作,这些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此时,人多优势就可以体现,用相同的钱制作出更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劣势上的选择
1.中国虽然在高速发展中,但是我国相较而言起步晚,产业转型需要一步步进行,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
完全释放出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不应盲目跟风,避免出现像“大跃进”事件再次发生。
2.实际上来说,中国技术要素还欠成熟,技术要素明显不足,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短期内,我们认为劳动密集型仍是中国主要方式。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我们组还是通过两方面进行概括)
从国内自身看:
1. 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从工资增长的速度看,我国明
显快于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将威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
同时,近些年来我国东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和地区水、电、煤、地及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升,多数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增大。
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缺少品牌营销,而且各种产品之间的档次差别、质
量差别也没有拉开,加之企业之间的可替代性强,造成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掌控能力非常弱,只能通过争相压低价格在竞争中取代对手。
从而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粗放性严重,出口在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多元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从国外态度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我国汇率的不断贬值和相对稳定。
现阶段,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出口企业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压缩成本、处心积虑地营造品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与海外客户讨价还价。
由于人民币升值过快,再加上其他成本上升因素,使包括纺织、电子、家具、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陷入困境,企业利润或者趋近于零,或者已经开始亏损。
从而看出,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趋势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2. 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北美、欧盟、亚洲、拉美和南非等地区不断对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设置技术(绿色)壁垒、实施反倾销手段来限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反倾销的困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环境更趋恶化。
四、什么样的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应对挑战
前提:我们组一致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等于技术落后产业,但现今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还以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为主,而现今这种模式已经渐渐出现不足之处,所以,我们的产业需要进行改进。
我们认为需要把劳动、技术、资本三个要素相互联系进行创新。
我们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研究制定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在未来的国际垂直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1)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收入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选择。
可以用现代高
新技术改造或装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得持续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2)一些新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等研发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本来就蕴藏着丰富的技术和创新因素。
(3)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宜以先进和落后简单划分,关键要看是否能充分有效利用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
只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又不造成污染的企业和产品,永远都是先进而不是落后的。
综上所述,我们组讨论结果是:
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