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解析
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解析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测或可预测但无法避免的意外事件,造成患者损害或不良后果。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如何及时有效地调查和处理医疗事故,不仅能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本文就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进行解析。
一、医疗事故的调查方式1. 内部调查内部调查是医院内部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一种方式。
医院通常会设立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或专门机构来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评估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责任,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外部调查外部调查是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司法机关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医疗事故涉及患者权益、医院管理违规等情况下。
外部调查的结果往往具有法律效力,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责任追究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1. 医疗事故的报告和登记当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医务人员需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并将其及时上报到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或专门机构。
2. 医疗事故的初步调查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或专门机构在收到医疗事故报告后,会进行初步的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评估事故的性质和后果。
并对可能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初步的调查。
3. 医疗事故的深入调查如果医疗事故的性质比较复杂或严重,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或专门机构会对事故进行深入的调查。
这时候,调查组可能需要查阅病历资料、借助技术手段进行鉴定等方式进行调查,以确认事故的责任方和责任程度。
4. 医疗事故的处理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或专门机构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会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医院会按照处理方案对医护人员、责任部门和医院本身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整改措施。
5. 医疗事故的善后处理医疗事故的处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医院在进行医疗事故处理后,还需要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善后处理,以缓解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焦虑和痛苦。
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为了加强对影像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影像科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影像科工作特点1、影像科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容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不少影像检查需要预约进行,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4、影像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影像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满。
二、影像科常见的医疗事故争议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三、影像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影像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工作中诊疗事故减免措施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科的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影像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每一名影像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
科室的规章制度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行政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后勤支持制度等。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医疗差错及事故情况,做好随访管理和事故处理工作而制定的具体规定和程序。
本文旨在制定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并详细阐述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
二、目的和依据1. 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记录医疗差错及事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医疗纠错和事故处理,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置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定义1. 医疗差错: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技术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身体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2. 医疗事故:指在医疗过程中因不可预测的原因导致的患者意外伤害或死亡等严重后果。
五、报告要求和流程1. 报告要求(1)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相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填写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表格。
(2)报告内容应包括:差错或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和责任人等。
(3)医疗机构对报告进行核实,并对差错或事故进行分类和分级。
(4)医疗机构将核实后的报告进行归档保存,并将差错或事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流程(1)发现差错或事故后,医务人员立即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2)相关负责人核实差错或事故的发生情况,并填写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表格。
(3)核实后的报告表格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发送至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归档部门。
(4)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归档部门进行报告的归档和存档工作,并将处理过程和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六、责任追究和处理措施1. 责任追究(1)医疗差错或事故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医疗纠错责任。
(2)医疗机构对核实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分级进行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按照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责任追究。
《彩超室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彩超室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超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已在我国各类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
彩超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彩超室仍可能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为了提高彩超室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彩超室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1. 提高超声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加强超声科医生的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国内外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医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超声科医生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医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医疗差错事故的危害,自觉遵守医疗规程。
3. 开展医疗差错案例分析:定期组织医生分析医疗差错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完善工作流程1.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超声诊疗工作规范》,制定彩超室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和职责。
2. 加强检查核对:在彩超检查过程中,加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 落实质控措施:定期对彩超设备进行维护、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提高报告质量1. 规范报告书写:明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规范报告格式,提高报告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2. 加强报告审核:设立报告审核制度,由高年资医生对诊断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
3. 及时更新资料:及时更新患者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科室管理1. 设立医疗差错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错,对医疗差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 加强科室内部沟通:加强科室内部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关心科室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轻工作压力,防止因情绪波动导致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一、目的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二、防范措施l. 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 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
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 岁以下人群。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全体人员。
第三节:差错及事故的定义第三条医疗差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未按照规定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医疗工作;(二)使用错误的医疗器材或药物造成患者损失;(三)误诊、漏诊、错诊等错误诊断;(四)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事件;(五)不良反应等药物相关事件;(六)其他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第四条医疗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手术过程中发生重大意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重大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三)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四)化验、检查等医技操作过程中发生重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五)其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的意外事件。
第五节: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第五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填写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一)差错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二)差错及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三)差错及事故原因分析;(四)差错及事故对患者造成的损失;(五)责任人的姓名、职称及联系方式。
第六条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应由责任人亲自填写,并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六节:差错及事故的处理第八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积极配合处理,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九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处理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二)相关部门进行事实调查,并根据事实调查结果,判断责任人的责任;(三)根据责任人的责任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四)若事故涉及刑事责任,应立即报案,并交由相关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医学影像科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置规范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置规范及流程医学影像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负责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如CT、MRI、X光等,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医学影像科可能会发生差错事故。
为了防范和应对这些事故,医学影像科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并遵循相应的处置规范和流程。
一、防范措施:1.卫生条件和环境:保持医学影像设备的良好卫生条件和环境,定期清洁设备表面、检查线路和耗材等。
避免由于环境脏乱而导致检查结果受影响或触发事故。
2.人员培训和管理:医学影像科的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科室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工作。
3.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记录和质量控制文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工作流程管理:制定科室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检查项目。
遵循统一的工作标准,确保操作规范化。
5.检查前核对:进行检查前核对,包括患者身份核对、检查项目核对、患者病史确认等,避免因为患者信息错误或者检查项目错误导致的事故。
二、处置规范:1.事故的定义和识别:明确医学影像科的事故定义和识别标准,包括检查结果错误、设备故障、辐射事故等。
培训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识别和判断事故。
2.事故情况报告和记录:一旦发生事故,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并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和记录。
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措施以及患者的处理结果等信息。
3.事故处理措施:依据事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比如,对于患者信息错误导致的事故,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核实患者信息。
对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并切换到备用设备进行检查。
三、处理流程:1.事故发现和报告: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发现事故,并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
功能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功能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为了加强对功能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功能科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功能科工作特点1、功能科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容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不少影像检查需要预约进行, 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4、影像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 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影像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满。
二、功能科常见的医疗事故争议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三、功能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 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影像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工作中诊疗事故减免措施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科科的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功能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也是每一名功能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功能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
科室的规章制度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行政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后勤支持制度等。
放射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放射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为了加强对放射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放射科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放射科工作特点1、功能科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容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不少影像检查需要预约进行,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4、影像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影像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满。
二、功能科常见的医疗事故争议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三、功能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影像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工作中诊疗事故减免措施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科科的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功能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每一名功能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功能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
科室的规章制度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行政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后勤支持制度等。
医学影像科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置规范及流程
医学影像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与处理规范、流程一、医疗差错的防范措施1、科室工作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患者在医学影像科各项检查顺利进行。
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医师/技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问题技师提请全科讨论。
3、从维护全局出发,医护之间、医技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
安排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制度。
登记室登记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信息;检查前医师/技师要求患者去除衣物上金属异物,避免造成对诊断的影响等;诊断报告首先要求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检查项目的准确性;发出报告登记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检查项目。
8、严格执行增强扫描知情同意书签字。
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在造影前需了解患者有无对比剂过敏、尿毒症及肾功能不全等,告知相应风险,要求患者或/和患者家属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字并陪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过敏防范措施。
9、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一、引言医疗差错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误或不当行为,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事件。
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报告、检查和处置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
二、防范措施1.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2.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向患者充分解释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等信息,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咨询。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
3.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和药品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加强医疗文书管理: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记录医疗活动,保证医疗文书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文书的审核和管理。
5.加强重点患者关注: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重点患者的关注和沟通,包括低收入阶层患者、孤寡老人、预计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等。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6.加强医疗纠纷处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纠纷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纠纷处理能力和技巧。
三、报告检查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主管院长和医务科报告。
对于严重的医疗差错事故,应当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错事故,并对报告人给予保护。
3.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医疗错误与事故报告制度
医疗错误与事故报告制度1. 背景介绍在医疗工作中,医疗错误与事故时常发生。
为了及时发现和矫正错误,并保证患者的安全与权益,本医院订立了医疗错误与事故报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对医疗错误与事故的报告、处理和追踪工作,以实现错误和事故的及时报告、警示效果、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改进,最终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的安全。
2. 定义2.1 医疗错误医疗错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失误、疏忽或欠妥操作导致患者的身体或精神损伤的行为。
2.2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技术问题、设备故障、药物反应、疾病进展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后果的事件,包含但不限于手术意外、医源性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
3. 报告制度3.1 报告的范围全部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错误或事故时,无论事故的轻重程度,都必需立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包含但不限于:•手术意外或失误;•医源性感染;•药物过敏反应;•治疗操作欠妥的影响等。
3.2 报告的渠道医务人员可通过以下渠道报告医疗错误或事故:•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口头报告,确保即时通知;•写报告书并提交至医务管理部门,以书面形式备案;•使用医院内部报告系统进行在线报告。
3.3 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错误或事故后有以下义务和责任:•立刻采取必需的紧急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尽快报告该错误或事故;•搭配医院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仿佛错误或事故再次发生。
3.4 保密与保护医疗错误和事故的报告应做到保密和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报告人员的身份不得公开;•严禁对报告人员进行任何不正当的惩罚或打击报仇。
4. 处理与追踪4.1 报告的处理医院主管部门收到医疗错误或事故的报告后,将依照以下程序处理:•第一时间与报告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的认真描述;•成立医疗错误与事故调查小组,并围绕事件的原因、责任人等进行调查与分析;•依据调查结果,订立相应的处理方案;•对涉及的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与教育。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来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为受害者提供赔偿和救济。
这一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登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登记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现或参与医疗差错和事故时,及时将其登记记录下来。
登记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受害者等信息。
2. 报告:医疗机构要求医务人员将登记的差错和事故报告给上级管理部门或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可能的原因分析和后果评估等内容。
报告应该及时递交,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处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差错和事故处理程序,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方式。
对于轻微的差错,可以通过内部讨论、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较严重的差错,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责任追究和纠正措施,包括处分相关责任人、改进医疗流程等。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4. 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的差错和事故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登记、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通过明确的登记、报告和处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二)1、根据____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各级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医疗法律(规)及规定,严格执业,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各科室要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指南
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流程指南导言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疏忽、疏忽大意、技术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是维护就医安全和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的流程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正确、高效地处理医疗事故。
一、医疗事故调查前准备在进行医疗事故调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形成调查小组:由有关部门、专家、律师和医务人员组成,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2. 收集证据:收集相关的病历、检查报告、医嘱等医疗记录,保护现场证据的完整性。
3. 确定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的对象、时间段、地点等具体范围,避免调查过度或不足。
二、医疗事故调查流程1. 事故现场勘察在勘察现场时,调查小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1. 保护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现场被保护起来,避免干扰或损失现场证据。
1.2. 记录现场: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图,并标注相关细节,以帮助后续的调查与分析。
1.3. 收集相关物证:收集并封存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物品,如医用器械、药品等。
2. 了解事故经过通过调查相关人员、亲属、医务人员等的陈述,了解事故的经过:2.1. 询问医务人员:了解医务人员对事故的描述,包括操作过程、监测记录、医疗用品等。
2.2. 调查亲属:听取患者亲属对患者病情、治疗过程以及医生交流等方面的陈述。
2.3. 收集证据:收集与事故相关的书面文件、电子记录、病例等,形成完整的调查证据。
3. 进行事实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情况和证据,进行事实分析:3.1. 对病例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确定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
3.2. 技术评估:请专家对医疗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技术操作错误。
3.3. 制度评估:评估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是否符合行业标准、规范。
4. 制定处理方案基于事实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4.1. 反馈患者或家属: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调查结果,并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妥善的安抚措施。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规范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及处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定义1. 医疗差错: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疏忽、错误或不当操作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的行为。
2. 事故:指医疗设施、设备故障、水电供应中断或突发情况等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患者遭受伤害或事故发生。
四、登记和报告1. 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登记,包括日期、时间、地点、人员、原因等详细信息,并将登记表报送给医院质控部门。
2. 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后,应立即上报给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或护士长。
(2) 科室主管医生或护士长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向质控部门报备,并协助质控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质控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4) 质控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主管医生、护士长和医务人员,并将处理情况书面报告给医院领导。
五、处理程序1. 医疗差错处理:(1) 对于轻微的医疗差错,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和道歉。
(2) 对于较严重的医疗差错,质控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包括但不限于责任追究、处罚等。
2. 事故处理:(1)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并通知质控部门进行处理。
(2) 质控部门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任追究、事故调查、赔偿等。
六、保密原则医院对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和处理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隐私。
七、督导和监督医院质控部门负责对医疗差错和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进行督导和监督,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八、追究责任对于故意隐瞒、拖延报告或不按规定程序报告的医务人员,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模版
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防范和处理医疗差错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医疗差错事故,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安全的保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职责和义务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本着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原则,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医务人员在发现可能存在差错的情况下,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负责人,积极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提出改进方案,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1.医务人员在发现差错事故后,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主管或负责人,并填写《医疗差错事故报告表》。
2.所在科室主管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应明确事故的原因、责任人和损害程度,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4.负责人根据调查报告,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5.对于损害患者的事故,医务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并提供必要的赔偿和救治。
五、差错事故的预防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操作规范和流程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准确、规范。
3.定期开展医疗差错事故的案例讨论和经验分享,吸取教训,加强医疗质量控制。
4.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5.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院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医院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医院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护理误差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降低护理误差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
医院应制定并实施明确详细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包括护理操作的标准、步骤、注意事项等,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医院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护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护理执行能力。
3.加强值班护士交接。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护士交接制度,确保值班护士能够进行全面准确的交接,对患者的情况、医嘱、护理要点等进行详细记录和传达,避免因交接不清导致护理差错。
4.引入信息化系统。
医院可借助信息化系统,建立电子病历、护理记录等,使护理人员进行实时的电子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操作失误。
5.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机制,通过不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护理风险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6.加强跟踪管理和回访。
医院应建立患者护理跟踪管理和回访制度,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评估和监测,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7.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医院应鼓励和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协同配合能力,减少沟通误解和信息不畅造成的护理差错。
8.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医院应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使全体医务人员都具备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患者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和处理能力。
9.鼓励患者和家属的参与。
医院应建立与患者和家属的有效沟通机制,鼓励他们参与患者护理过程,了解和监督护理质量,及时反馈意见和问题。
10.建立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护理差错及时进行记录、评估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之,医院应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强化交接制度、引入信息化系统等措施,降低护理误差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放射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
放射科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为了加强对放射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的管理,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争议,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并结合放射科的特点,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放射科工作特点1、功能科工作量大,检查设备和种类多,各类检查和报告均限时完成,简易忽视检查和诊断细节,造成例外程度的技术和诊断缺陷,甚至误漏诊。
2、各种检查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禁忌症患者易因工作疏忽接受检查。
3、不少影像检查需要预约进行,有些检查预约时间较长,可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
4、影像检查是整个诊疗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其他环节的问题也可能引起对影像检查的不理解或不悦。
二、功能科多见的医疗事故争议1、窗口的服务态度。
2、各类检查的误漏诊。
3、未能按限时要求检查或出报告。
4、同一病人前后报告不一致。
三、功能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1、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靠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烂熟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4、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影像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工作中诊疗事故减免措施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科科的规模越来越大,2002年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功能科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因而,如何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已是科室管理的严重工作内容,也是每一名功能科医师必须重视的严重课题之一。
作为一名功能科医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做到以下几点非常严重。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首先,科室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常规。
科室的规章制度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行政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后勤支持制度等。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3篇)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医疗缺陷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违规行为或不良事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就详细介绍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医疗缺陷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评估、事故报告、事后评估和问责等,对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人员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技能和知识水平。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定期向公开,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4.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构,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向患者家属完整、真实地告知事故原因和处理结果。
5.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6.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信息的收集、传输和保护,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医疗缺陷防范措施1.完善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医疗操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避免操作疏漏和错误。
2.加强治疗流程控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治疗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建立规范的治疗指南和流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提高药物管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避免药品差错和滥用的发生。
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医务人员的责任和职业操守,使其养成良好的医疗行为和习惯。
5.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换老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
处置规范和流程
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目的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二、防范措施
l.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
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l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
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日后方可销毁。
11.病历书写。
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
科主任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3日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办。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 患者入院72小时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8)主治医师对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实现。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5天之内完成。
(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实现。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
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末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
(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
(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
(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
(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2.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我科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13.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
(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急会诊必须在lO分钟内到位。
14.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
(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
(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7)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
(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
(9)输血、造影、介入、射频、气管切开、化疗等。
(10)其它需要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3)~(10)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监护人或被委托人签字。
差错事故的报告、检查、处置规范
1、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较严重的应立即向主管院长及医务科报告,并于24小时内补交书面报告,当事人也应写出书面材料。
造成死亡的医院应及时向卫生行政机关报告,必要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建立科室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或指派专人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
做到及时、准确,并在一周内讨论与总结,订出预防措施。
3.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4.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样本应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
对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的病案,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交医务科专人封存保管,未经主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同意,不得查阅。
5.医务科和护理部应每月进行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安全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薄弱环节、各种缺陷,及时向科室反馈,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科室立即进行整改。
6.院、科领导对医疗事故要及时组织鉴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
任何人不得随意向其患者或家属做解释。
7.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有向职能科室报告经过的义务,如不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或揭发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及科领导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8.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情节,分别组织全院或有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科室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医院。
9.患者死亡后,如家属对死因提出疑义或引起医疗纠纷时,上级医生应请家属签署尸检通知书;如同意尸检,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必须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尸检,以免影响对死因的判定。
10.医院内所有医疗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由科主任审查签字后,交医务科(护理部)备案。
医院根据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与晋升、评优挂钩。
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倾向,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补救工作,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书面报告,必要时由医务科会同科主任参与调查、处理工作。
2.对医疗纠纷,先由主治医师负责接待,及时化解矛盾,并向科主任书面报告。
如协调有难度,应逐级调查处理,程序为主治医师→科主任(护士长)→医患沟通办公室(医务科)→院委会(主管院长)。
3.医患沟通办公室或医务科接待投诉、来信、来访、工作,负责调查、协调、处理、解释、咨询工作。
4. 事件发生(接报告后)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医患沟通办公室协助接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
5.医务科配合医患办进行调查、核实,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6.指导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鉴定、调解、法院),参与调查工作。
7.根据医疗事故(事件)的性质、轻重,对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提交院委会讨论。
8.对隐瞒不报,造成后果或补救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科室负责人,责任人提出加重处罚意见,提交院务委员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