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李佑国

二00六年十一月六日

【摘要】:信赖,是一份简单的祝福,可是,却能让人心里快乐温馨。信赖,是一片爱的汪洋大海,只要你有它,

就会感受到深情的爱。作为班主任,成为学生信赖的好老师,必须赋予学生细致的、公正的、严厉的、朋友的爱,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有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

信任即相信而敢于托付。它对于组织、个人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人与人的沟通和联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信任才有理性的合作。对一个人或组织的信任更是重要。在古代,诸侯对门客的信任,能使门客发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声,并义无返顾;在近代,我国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信任中国共产党,拥护人民军队,所以奠定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使人民获得了解放、自由、民主。在现代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同样信任共产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在一个家庭,因为有了信任才有了幸福和美。办学校,因为有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才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怎样呢?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从古自今,信任二字可谓何等珍贵。本文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问题,并且主要从老师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能使教与学事半功倍

张康之先生的《在历史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中论道,“在对信任问题的研究中,我们根据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基本历史形态以及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交往和人际

历史形态,把信任分为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的信任关系建构活动就是积极地促进合作型信任的生成。”合作是与信任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合作又是促进信任和增强信任的基本途径。信任是一种资源,应当加以认识。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良好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这样,教育教学结果事半功倍。

1.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但要有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教学是双边活动,是一种合作,只要是接触过教学工作的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具体落实在工作上,就应当深刻认识它,化为实际行动。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取得工作对象——学生的信任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人们之间的信任都是重要的关系变量,对人们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无论是基于情感、心理和习俗,还是外部压力,譬如来自社会、家庭、历史习惯的规矩、惯例,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感知、感性、理性的性质,从而反映到教与学上面来。教与学的主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情感,才能配合自然,交流顺畅,授受有成效。

2.没有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没有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可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其中包括:⑴对老师人格的信任;⑵对老师学识水平的信任;⑶学生自己的安全感;⑷学生自己的托付等。当学生认为老师具备了能够充当自己的典范--老师时,学生就有可能毫无顾忌地效仿,将老师的优点、传授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在学生的言行中。否则,有可能产生排斥情绪,把老师的优点,正确的东西否定掉,

使教学活动处于不和谐、反斗、消极应付的状态,甚至严重影响教与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信任是心灵的互通,建立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老师的师范功能在学生中活化。信任表现为一种心理活动,有了信任就有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建立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在教学活动和其他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接受知识,学做人的道理,从而把心理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活化、充实、改造自己。人们如果有意识地观察,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老师的影子。

4.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古时候将老师作圣供奉,天、地、君、卿、师,师排在第五位,可见其地位。老师之称呼是神圣的,是人们包括学生在内的,对老师的信任。老师的诲人不倦、谆谆教导,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莘莘学子就是在老师的师范影响、教诲下逐渐成长成才的。

二、师生之间的信任在教学活动中醇化

实践证明,因为有了信任就有了感情的互动,因为有了信任就有了沟通,通则畅,就有了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努力的可预期性。师生之间的信任,何尝不是这样?

1.老师受到学生的尊重,调动了老师的教务积极性。世界上没有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被人信任一经证实就会产生反作用,这一点行为科学、心理学都有了论证。老师对学生的反作用,表现得最直接最具体的是反映在教学活动中。她将以最大的热情,最好的工作状态、最新的知识上好每堂课,认真批改作业。以最大的包容心,发现

每个学生每一个优点,指正缺点,营造一种和谐、活跃、催人奋进的气氛,使学生以感恩的心情搞好自己的学习。

2.学生受到老师的爱护,在关爱中增长知识。学生称自己的老师为恩师,它说明三点:其一,师者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授予过,而且尽心尽力;其二,学生受师之教导,接受过,收效可丰;其三,学生得道,心存感恩之心,故称自己的老师为恩师。恩师说,发自学生肺腑。倘若,学生在求学路上,得不到老师的精心教导,收获甚少,当学业结束时感叹“没学到什么东西”,给学生留下的不但没有感恩之情,有可能是遗憾和失望。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充分信任老师,获益的是学生,高兴的是老师。

3.教与学的活动在良性循环中运转,达到了办学目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把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自主、自信、激动、快乐、大胆地做学习的“主人”。按既定的教育方针,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达到学校办学的目的。

三、老师赢得学生信任应有的表现

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是一种情感的互动,需要双方面的积极参与,但要使学生主动建立对老师的信任,除了学生内因外,老师的外因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意思就是说老师应当具有使学生信赖、可信任、值得崇拜的地方。那么,老师方面,应该怎样做,应当注意哪些呢?

1.老师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老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于外,展现给学生的包括外观形象、气质、平易近人的神态、诲人不倦的工作热情,宽容大度,少一点师道尊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从心底里接纳老师,并使学生感到师缘有幸。

2.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老师在授课和课外活动中展现给学生知识渊博、通晓事理的形象,使学生肃然起敬,敬佩之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为默契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任课教师专业功底扎实。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人品好外,专业知识扎实是最基本的。假若最起码的都不具备,就会误人子弟。当前,因我国教育体制问题,在教育界滥竽充数者有之,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了千万莘莘学子应当弃之。

4.老师应当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好的课堂秩序,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活跃课堂气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检验一个老师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组织能力的具体体现。

5.老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想一个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学者,如果对事业、对工作极不负责,会把教学工作搞好吗?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热忱教育事业,即使专业知识欠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弥补不足,这样至少可以赢得学生的信赖。

6.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俗语说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是给有才华,知识渊博,但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人的注释。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