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
【摘要】D.H.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主要围绕克利福德、康妮、梅勒斯这三个人物形象来展开。从表面上看,这三个人物的关系是男女情感纠葛中的“三角关系”;但从实质上看,这三个人物各蕴含着深层次的象征寓意。本文主要对这三个主要人物背后的象征寓意进行解读。
【关键词】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人物形象象征寓意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无疑是D.H.劳伦斯最有争议、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围绕克利福德、康妮、梅勒斯这三个人物来展开。从表面上看,这三个人物的关系是男女情感纠葛中的“三角关系”,即康妮与克利福德是合法夫妻,梅勒斯是作为“情夫”的角色出现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三个人物各蕴含着深层次的象征寓意。本文试对这三个主要人物背后的象征寓意进行解读。
一、克利福德――工业文明的狂热捍卫者,人性异化的产物
一战中,克利福德的哥哥赫伯特?查泰莱战死,他自己则瘫痪着回家。从这一点看,克利福德是令人同情的。但是,劳伦斯笔下的克利福德却让人反生厌恶。因为克利福德的所作所为,无视人的正常欲求,不仅耽误了自己,更荼毒了他人。
(一)信奉理性与克制,蔑视人欲
战争让克利福德丧失了性能力。面对这样的境况,按理夫妻二人都该感到非常痛苦。但事实是克利福德不仅不为自己丧失性能力而痛苦,还无视妻子的感受,试图用严肃的说教来“充实”妻子的精神生活,极力淡化“性”在他们婚姻中的地位。他告诫康妮,“与长期共同的生活相比,偶然的性事毫无价值。”性于婚姻关系,只是简单的官能作用。他相信,他的妻子不会沉迷在这种低俗的快乐中。
当听到自己的看守梅勒斯与其他女人有私情,这事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时,他立即决定辞退梅勒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雇员发生这样的事,实在有失他的体面。而当康妮坦陈自己已怀上梅勒斯的孩子时,他当即觉得颜面扫地。他用尽最难听的字眼(如渣滓、下流胚子等)来辱骂,并以拒绝离婚来为二人结合设置障碍。
其实,克利福德之所以反应如此过激,主要在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竟会为满足卑下的情欲,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跟自己的下人长期幽会,现在还准备离他而去。康妮提出离婚,不仅是宣告他们婚姻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对他价值观的严重挑衅。
(二)迷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试图让人“物化”
克利福德的心头始终充满着身为统治阶级的优越感。尽管已沦为残废,但是他始终抖擞着精神,衣着考究,竭力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而与这种优越感相伴随的,是他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一切成果的迷恋。
也正基于这一点,当提到康妮与其他男人生下的孩子时,克利福德用了一个非常刺眼的“它”。因为在他眼中,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鲜活的人,而是他“文明”火炬的下一位接力者。因此,这个孩子是不是他的亲骨肉并不重要,因为克利福德有自信对孩子进行“换血”,对其注射进自己思想的基因。这种价值观的同化最终会战胜血缘上的疏离。
这种畸形的价值观自然无法为康妮所接受。故事的最后,康妮毅然离去。克利福德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府邸内,只能像孩子一样与博尔顿太太变态地亲昵,从人性世界求取心灵的慰藉。
克利福德的一生,是被工业文明恩泽的一生,也是被工业文明戕害的一生。是工业文明让他享受优越的生活,让他在下身瘫痪的痛苦面前有继续向前的勇气,但也正是这种对工业文明狂热的认同与追随,让他泯灭了人性,进一步走向道德的虚伪,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二、梅勒斯――远离工业文明的“自然之子”
比起克利福德的衣冠楚楚,梅勒斯一亮相便给人不修边幅的感觉:老式的红脸膛、身穿深绿色的棉绒衣、打着绑腿,身旁还跟着一只棕色猎犬。然而,这种不修边幅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独特的“自然气息”。康妮明显被这种气质打动了,当梅勒斯的眼神投向她时,她“羞涩地垂下头”。
而随着康妮与梅勒斯交往的深入,劳伦斯也将梅勒斯的生平一一展开。梅勒斯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毕业后,曾在巴特莱事务
所当职员,可是他感觉这种生活形同草芥,于是回到了特瓦萧,在矿井口的马厩干上了铁匠。从此,他的言谈就回到了土话上。后来他参了军,一度当上中尉。但是他发现,中上层阶级如同胶皮一样柔韧,但却毫无生气。于是,他选择回到自己的阶级。他接受他人的雇佣,担任猎场的看护,独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他没有过多的金钱与显赫的地位,只把自己放诸于山林间,“把孤独看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后也是唯一的自由”。
但是,劳伦斯并不打算将梅勒斯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没有血肉情感的人。事实上,梅勒斯不愿追名逐利,不喜所谓“文明”粉饰下的教条;但他情爱丰盈,敢做敢当,并敢于表达自己对“工业文明”的不满。
(一)情爱丰盈,敢做敢当
十六岁时,梅勒斯交往了人生中第一个女孩子。尽管梅勒斯非常欣赏她,但她拒绝与其发生关系,两人因此分手。随后,梅勒斯交往了一个比他大的女教师。由于这个女友同样不喜欢性,恋情再次宣告终结。而后,梅勒斯遇见了伯莎?库茨。虽然在外界看来,伯莎?库茨配不上梅勒斯,但是因为伯莎在性方面一点也不扭捏,于是梅勒斯选择结婚。可是,伯莎是个好吃懒做的女人,婚后两人不时发生冲突;加上性生活不和谐,两人开始分居。在梅勒斯参军回来后,他发现妻子已经跟了斯戴克斯门,于是干脆过起了独居的生活。
从梅勒斯之前的情感历程中,我们发现,“性”和谐是影响
梅勒斯感情取舍的重要因素。区别于克利福德对“性”的蔑视,梅勒斯非常看重“性”对两性关系的维持作用。他对生命、对人性的正常欲求始终抱着尊重的态度。
小说描述了非常动人的一幕:半夜两点半,梅勒斯在小屋的床上思念康妮,辗转难眠。终于,凌晨四点,他默默走近拉格比府,直愣愣地抬头望着这房子,以解相思之苦。等到他意识到自己从来孤独,他和她的缘分可遇不可求,更难以长期维系时,他若有所思地转身离开,再次接受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