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苏智勇)

合集下载

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鲁开垠;刘轶博【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后金融危机之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举.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健全体制,完善机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期刊名称】《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页(P16-18,15)【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变方式【作者】鲁开垠;刘轶博【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400;中国武警总医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金融危机发生使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过去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已无多大出路,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抓住机遇,因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失去机遇就很难实现发展的突破。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因为我国很好地抓住了国内和国际上的良好机遇,才使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

当前,尽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了不利变化,国内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从整体上说,我们面对的形势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从长远看,这正好促使我们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转变。

要抓住机遇,就是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解决长期以来经济的“短板”问题,给“短板”尽可能地“加长”,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正确处理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决不能沿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之上,正确处理好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保持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把GDP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而不以GDP为发展目标。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今年2月3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讲话特别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其分量之重、心情之切,由此可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抉择。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从国内看,尽管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重,日益凸显。

首先是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代价、能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显然难以为继;其次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最后是上下目标取向、政府与民众的利益诉求已出现了明显分歧,政府所追求的基本上还是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民众所期望的是如何把“蛋糕”分好,这一分歧的逐步扩大,可以说是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重大根源,也是诸多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的重大根源。

从国际看,中国经济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和注目。

近年来,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频繁地采取反倾销措施,提出越来越苛刻的标准、条件,一再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扼制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峰会上,西方发达国家联手要求中国承诺我们难以承担的减排责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将面对“低碳税”的严峻考验。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班级:10-01学号:541001040110姓名:景丽“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发展环境,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已经到了不改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改就难以弯道超越,不改就难以和谐稳定的关键时期。

(1)转变发展方式是适应全国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新要求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总体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不断适应国内需求结构变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激烈区域竞争的现实选择。

(2)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区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持续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需求结构不协调、要素投入结构不协调、收入分配结构不协调等方面。

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转变发展方式涉及到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两型”社会建设、共建共享等方方面面。

“十二五”期间,要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确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第一,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

第二,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生态旅游业、特色农林业、绿色食品业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生物医药、生态科研、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

第三,加快调整振兴传统产业。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与新动力

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与新动力

试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与新动力李娟(枣庄市港航和机场建设发展中心,山东枣庄277100)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诸多领域已经发展到瓶颈期。

因*匕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寻找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和新动力。

当前通过了产业升级、产业调整、技术进步等发展模式,我国已逐渐从依赖自然资源以及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发展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向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创造的发展新阶段。

同时我国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

虽然我国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餉重要性,但是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为我国下一步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方向与动力;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3-0105-03在2020年我国已基本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但只完成社会主义初步建设加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绝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加强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从政策和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全面推动经济现代化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这样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够真正脱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再加上当前国际市场中美贸易冲突和国际市场贸易风险的不断增加,进一步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转型。

本文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和动力展开探讨,结合我国当前技术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资源的调整与分配,提出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向。

希望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微薄之力。

一、经济转变发展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讨论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方向与新动力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为什么是必然的。

首先,我国传统经济发展属于粗放型单一型经济发展模式。

从历史以及人类发展史的角度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单一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全面增长型发展模式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突破瓶颈,快速达到新的高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哲学思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哲学思考

ZH 0
Shu z — hi
( ePh l s p y I s iu e o rh s e n Un v r iy Th i o h n t t fNo t we t r i e st ,Xi n 7 0 6 ,Ch n ) o t 10 9 a ia
Ab t a t s r c :Ha i g b e p r v d a h t e so ft e 1 t C,“ v n e n a p o e tt e 4 h s s in o h 1 h NP Twe fh Na i n 1Ec n m i a d l t a o o c n t o S ca v l p n i e Ye rPln o h e p eS Re u l fCh n ” p i t o t ed r c in a d p t o o il De eo me tF v — a a ft e P o l ’ p b i o i a on st h i t n a h f r c e o o r c u t y Se o o c a d s ca e eo me ti h e tf e y a s I r e o i l me tt e g n r l u o n r ’ c n mi n o il v lp n n t e n x i e r . n o d r t mp e n h e e a d v p l y n wl r p s d b h l n t r n f r t e mo e o c n mi d v lp n , i i n c s a y t o i e y p o o e y t e P a o ta s o m h d f e o o c e eo me t t s e e s r o c
g n r l o iy i e t . Th a e o d h p n o ft k n h i ei o d o h e p e a h t ri g e e a l d p h p c n e p p r h l s t e o i in o a i g t el l o ft e p o l st e s a tn v h p i ta d t e f o h l o sse ty d e i g t h e e a l y u f h d r n f r a i n o c n m— on n h o t o d c n it n l ,a h rn o t eg n r l a o to emo et a so m to fe o o t i d v lp n ,i ssi g o h a al l e o m n b t c n my a d p l is n a r i g o tt et a s e e eo me t n it n t e p r l f r i o h e o o n o i c ,a d c r yn u h r n — n e r t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其次,加大绿色发展力度。

绿色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

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形成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力。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再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是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要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供给结构。

在去产能方面,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退出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防止资源浪费和经济陷入“僵尸企业”困境。

在去库存方面,要加快房地产库存去化,同时加大对长租市场和经济适用住房市场的支持。

在去杠杆方面,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最后,提高产业链水平。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要加强对产业链的布局规划,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企业在价值链上向上游延伸。

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谈谈《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读书心得

谈谈《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读书心得

谈谈《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读书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读完系列读本,结合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感觉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了。

深刻体会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目标的落实,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利用研发已是新时期的新任务,如何构建幸福三水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建设确立,有感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人才为先,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人才优先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人才要发展,思想要
先行。

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长久的工程,如何利用开发又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和提高。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也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表现。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让全社会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做好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准时发放,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表现。

最后、提高行政公务的服务意识,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全方位去服务企业,服务广大群众,改善现有服务模式,增强人性化,便利化,信誉化的服务。

建立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

也要深入转变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

这也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表现。

曾飞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24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2篇)

2024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2篇)

2024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规则。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过去,我们习惯于依靠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张来实现增长,但在新常态下,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现在,我们需要从单纯追求规模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调整思维,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转向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

其次,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技术创新。

在新常态下,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和个人都要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要注重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第三,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

我们要把生态建设纳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风险防范。

经济新常态下,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我们要做好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工作。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个人要理性投资和消费,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第五,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加强合作与开放。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作与开放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要加强内部合作,形成合力,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适应经济新常态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加强技术创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风险防范,加强合作与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接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4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2)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各国都在适应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结构调整加快,创新驱动增长成为重要动力等一系列新特征的经济运行状态。

在这种新常态下,如何适应和应对,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

金融危机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金融危机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 中共合肥 市委 党校 学报》 0 0年 第 3期 21
讲 堂辑要
金融危机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王 泽 强
( 徽省委党校 , 安 安徽 合肥 202 3 0 2)
【 摘 要】 国际金 融 危机 对我 国经济发 展 产 生 了 巨大的影 响 和 冲击 , 虽然 目前 我 国经 济发展 正 进入 后金 融 危机 阶段 金 融危 机 的 阴霾还 尚未 完全散 去 , 内外 经济环 境 依 但 国 然复杂 , 国粗放 的 经济发展 方式 问题仍 十分 突 出。 因此 , 我 在后 金 融危 机 时期 , 须切 实 必
标 的 民生取 向 . 优化 资源 投入结 构 , 大力 推进 自主 创新 . 注重人 力 资源 的开发 和利用 。 现科 学发 展 实 和持续 发展
例 如 ,0 9年 , 20 在拉 动经 济增 长 的 “ 驾马 车 ” 三
仍 十分不 协调 .投 资对经 济增 长 的贡献 率就 高达 9 .%. 23 拉动 G P增 长 8个首 分点 , 消 费对经 济 D 而
加 快经济发展 方式 的转 变。
【 关键词】 融 危机 金
经 济发展 方 式
协 调发展
20 0 8年 以来 的 国际 金 融 危机 给 我 国经 济 发
展 带来 了 巨大 的 冲击 , 面对 来势 凶猛 的严 峻挑战 . 党 中央 、 国务 院进行果 断地 决策 部署 . 实施 有力 并
方 式 等一 系列 举 措 以促 进 经济 发 展方 式转 变 . 最
终 推动 经济发 展转 型而实 现从 “ 要素驱 动 型” 成功
经济 结构 还有待 调整 。 国际竞 争力 也还有 待 提高 。
显然
地 转变 为“ 创新 驱动 型 ” 由于 我 国经 济还停 留在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三篇)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三篇)

2024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____年经济新常态学习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____年,世界经济迎来了新的常态。

在这个新的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趋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并理解这些新常态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____字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化经济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科技的突破,数字经济正快速发展壮大。

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我们需要学习和适应新的科技,并了解数字化经济的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

只有通过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

其次,____年的经济新常态还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跨文化、跨国界的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外语,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和市场趋势。

只有通过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我们才能适应新常态。

第三,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绿色环保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需要学习环保知识,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只有在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时,我们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

第四,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性。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创业则是创新的载体。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学习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创业管理知识,了解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创新和创业,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获得竞争优势。

最后,____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常态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我们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关键 词 : 自主 创 新 ; 经济 发 展 方 式 ; 新 型 经 济 创
中图分类号 :0 5 1 1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9 2 1 ) 一00 — 4 17 64 (0 1 叭 0 1 0
经过 改革 开放 3 0多 年 的发 展 ,09年 江 苏 20 经济 总 量 已经 突 破 34万 亿 元 , 均 G P接 近 . 人 D 60 50美元 , 体 上 处 于 工 业 化 中 后 期 , 业 结 总 产 构、 所有 制结 构 、 区域 结 构 和 增 长 动力 都 发 生 很
现 了人均 30 00美元的跨越 ,07 20 年超过 4 0 美 00
收 稿 日期 :OO—l 2 L O一1 1
进人新世纪 , 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逐 步加快 , 达标 指 标 数 量 不 断 增 加 , 合 实 现程 度 综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目编号: 93 ) 项 7 7 ̄9 资助。本文根据作者 2l o OO年 l 7日在巴西米那斯州州政府作的演讲整理。 2月
以创新 引领 经 济发 展方 式转 变
江 苏发 展创 新 型经 济理 论 与实践
徐 从 才
( 京 财 经 大学 ,江 苏 南 京 南 20 4 ) 10 6
摘要 : 文章 简要回顾 了改革开放 以来江苏经济发展 的基本状 况, 着重从六个方面提 出了以 自主创新推动
创新型经济发展 , 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政策建议。
大变化 。无论 从 国 内外 经济发 展 大环 境 , 还是 江
元 , 0 达 50 2 8年 0 7 5美 元 ,00年 将 达 70 21 00美 元 以上 。根据 世界 银行 的划分 标准 , 目前 江苏人 均 国 民收入水 平 已跨 人 上 中等 收 入 国家 和地 区 的

关于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近年来~###经济开发区以招商与转调创为主线,以扩张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积极培强优势产业,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现将相关工作调研如下: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变化~必须科学认识、准确研判未来走势~积极主动把握开发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速度的粗放增长型向注重节约集约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由“单纯投资拉动”向“一二三产联动”转变~发展的速度更趋合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优化。

二是政策引导由普惠制向精准投放转变。

国务院全面清理规范税收减免、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省政府出台93号令~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粗放式发展成本将越来越高~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的“老三拼”已难以为继。

三是驱动方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国家调整土地政策~严格控制、持续调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银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日益趋紧。

此外~人力资源的优势逐步丧失~人才资源的劣势正在逐渐放大~双重形势的叠加影响正在制约产业升级~倒逼我们必须向创新要动能、向人才要生产力。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由先污染后治理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最高标准、最大力度和最严格的考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讲环境成本、不计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走能源节约、低碳环保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思维转变面对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思路谋划现在的发展、不能再用过去的速度跑现在的路、不能再用过去的武器打现代的战争~必须要加大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力度~切实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因此 ,传 统 的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严 重 影 响 了社 会 文 明进 步 ,
我国的平均生产总值 的整体耗能等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 之多,其 中相当于美国的五倍、欧洲的十多倍,工业 劳动 续的越久,那么就会造成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正如以上所述,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污
已经济 建设为中心上,解放 了人 民群众的生产力,当时 的中国经济和世界上的发达 国家差距 巨大,我 国经济都
1 .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背景 当前 ,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 的冲击,本质上来讲是
已到达 了奔溃的境地,所 以,制定的经济复苏政策都是 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式受到了冲击,所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
强调经济的快速 发展 ,基于此,我国在较短的时 间内实 式的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这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现了经济飞速发展 , 我国的经济建设上取得 了巨大成就,
高 ,社会公平得 到有效保障和体现 。
4 4・

个很大的国际背景。由于世界各 国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
例如减少 了贫 困人 口数量 、城乡居 民的生活水平不 断提 不平衡状态导致了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也从另外一个 角度证实 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势必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平
社会不和谐等情况。 。所 以,传统的经济发展增长方式持
严重破坏 了人类 的生存条件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 .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内背景
染 以及过度 的消费资源为代价必须得到转变。不能单独的
以G D P的增长数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而要统筹兼
1 . 转 变经 济发 展方 式提 出的背景
转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是 我 国 目前 面 临 的一 个 十 分 严 峻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步认识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步认识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步认识引言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变得尤为迫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各国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优势和可行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合理利用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如能长期维持下去将会对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将发展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对环境危机的处理,已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扩大经济增长空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到了不能再依靠大量人口、低研发、低技术难度等因素的“人口红利”阶段。

如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地依靠资源和劳动力,转向依靠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研发创新因素,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推进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信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平稳、可持续、适度有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为后代留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推动就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引导更多的人才涌向高技术、高端制造和服务领域,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中国在政策制定、技术投入等方面给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大量的支持和鼓励,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条件逐渐成熟。

具有考虑规划为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国家有对全局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设计。

国家历来在经济发展规划方面重视眼光长远、整体把握,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具有一定社会基础在社会和舆论方面,多数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支持态度,而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创新与实践已是普遍现象,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了巨大力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研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研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研究摘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才能做到科学发展,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技术进步和创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bstract: Only by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an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be realized, and only by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a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e achieved, which is the inner requirement to implement the eighteenth Party Committee's spirit and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e must free our mind and keep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mplement innovation dr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mot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y,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open economy.关键词: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measures中图分类号:F0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3-0147-020 引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外,更对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关于新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拉 动经济增 长 6 1 百分 点 , 中, 业 为 4 . % , .个 其 工 67
步升级 , 穿、 吃、 用等传统生活必需品销售保持快速 增长 势头 , 代表 消费结构升级 的汽车 、 电子产 品以及
发展 型、 受型商 品成为 市场 消 费 的亮 点 。消费 结 享
构正在 由“ 温饱 型 ” 发 展 型 ” 升 。从 国际 收 支 向“ 提 看 , 外 贸 易 不 断 实 现 新 的 突 破 , 出 口总 额 在 对 进


新 疆经 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程 度
业 出现加快发展 态势 , 工业 经 济 的拉 动作 用 明显 对 增 强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134 1 亿 元 , 长 2 .8 增
据统计 ,07年 新疆 生产 总值 达到 34 44亿 20 9 .2 元 , 长 1 .% , 19 以来 的新高 , 增 22 创 95年 增速 同 比加 快 10 .个百分 点 。第一 产业增 加值68 1亿 元 , 长 2 .5 增 70 第二 产业增加 值 1605亿 元 , .%; 2 .9 增长 1 . %, 34 其中, 工业增 加值 1384 7 .8亿元 , 增长 1 .%; 三 50 第 产业 增加值 125 6亿元 , 长 1 . %。人均 G P 4 .8 增 33 D
级加 快并且持续 走旺 , 费需求增势 强劲 , 经济 的 消 对
拉动力 不断增强 , 费与投 资 增 幅 的过大 差 距有 所 消
9 %以下低 速徘 徊 的局 面 , 连续 5年 保 持 1%左 右 1
的较高增 速 , 至在 2 0 甚 0 7年 突破 了 1 %, 出了一 2 走 条 又快又稳 的经 济增长轨迹 。
3 4

对推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推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几个问题的思考
5 0
育创 新 型企业 , 帮助企 业破 解 发展难 题 。六是 加大 自主创 新各 项政 策 的落 实 力度 。 作 为沿海 发达省 份 , 长江三 角洲 一体 化和 江苏沿 海地 区开 发 已上升为 国家发展 战略 , 为
在更 大 范围 内整合资 源优 化经 济结构 加快 经 济转 型 提供 了重 大 机遇 。在 江 苏 沿海 开发 中 , 应 以体制 机制创新 为 动力 , 以招 商 引资为 抓手 , 分挖 掘 和利 用 好 各种 资 源 , 充 以重 大 项 目为 载体 , 以先 进制造 业 、 产 服务业 为重 点 , 生 加快建设 船舶 修造 产业 基地 、 新能 源及装 备制 造基
取得 突破性进 展 。当前 调整 的重 点 , 首先 应考虑 加快 推动传 统 产业转 型升级 , 着眼 于培 育和 形成 产业 的中高 端竞争 力 , 在研发 、 设计 、 品牌 、 销 等价 值链 的 中高端 上 下功 夫 ; 营 其次 处 理 好调整 产业结 构 与增加 就业 的关 系 , 重视 发展 劳动密集 型 产业 , 加快发 展服务 业 ; 三 , 当 第 应 更加 重 视消 费对 优 化 投 资结 构 的 引导作 用 , 现增 投 资 、 发展 、 消 费 、 民生 的 良性 循 实 促 扩 惠 环 ; 外 , 下决 心优化 存量 , 此 要 发展 增量 , 决淘 汰高 能耗高 物耗 高排放 产业 , 坚 转移过 剩产 能 , 全 面增 强经 济发 展质量 效益 。
对 推 进 江 苏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几 个 问题 的 思 考
陈 建 清
更大 力度推 进经 济发 展 方 式转 变 , 江 苏在 下 一轮 发 展 中需 要致 力 解 决 的首 要 问题 。 是 本 文从 经济结构 调 整、 强化 创新 驱动 、 加快城 乡联 动 改 革等 方 面 , 对推 进 江苏 经济 发 展方 式 转 变的主 要任务 进行 了梳 理和 思考 。 更大 力度推 进经 济发 展方式 转变 , 从解 决对经 济发展 具 有全局 影响 的结构性 问题入 手 。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王宏坤
【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经济》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深刻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其实现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王宏坤
【作者单位】中共安丘市委党校,山东安丘,2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3
【相关文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能力思考 [J], 段先盛
2.浅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几点思考 [J], 芦艺
3.新时期绵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J], 庹高婧缘;苏伟洲;刘樑
4.天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J], 马海龙
5.对盘锦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J], 卓峰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苏智勇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全党全社会的共识,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过去那种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受到资金、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
从宏观层面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组合,调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并取得了成功,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成了世界工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土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迫使我们转变我们经济增长方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

国际贸易的摩擦不断,汇率的变动也迫使我们调整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使其协调发展。

从微观层面上讲:就是企业单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组织制度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国与国之间、地
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不同,在一个时期,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和资本等单纯的要素投入也能推动经济增长,但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增长不可持续。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恰好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正如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的:东亚奇迹之所以虚幻,在于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缺乏技术进步、经济效率低下。

凉山工业结构的特点
凉山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艰巨任务。

2010年全州突现地区生产总值784.19亿元,位居全省第7位。

在工业结构中,铅锌、钢铁、铜等金属的采选、冶炼占全部工业的70%,其中规以上工业增加值2010年285.1亿元,全省排第13位。

三次产业结构为21.9:47.3:3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84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不难看出凉山经济呈现以下特点:1、经济总量小,缺乏竞争力,2010年GDP784亿元,人均GDP1.6万元。

还不到3000美元,按照世行的划分标准,仍属于低收入地区。

2、工业发展不足。

2010年凉山三次产业结构21.9:47.3:30.8,反映了凉山自然处于由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一产业比重偏大,工业化程度低,与凉山拥有丰富的资源不相符合。

3、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单一。

黑色有色金属矿产的采、造、冶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

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业几乎处于空白,严重依赖资源而建立起来的初级工业成为凉山工业的支柱。

4、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凉山优势的钒钛(铁)、铅锌、稀土等资源目前都只能处于采掘、洗选、初级冶炼的阶段,而下游的附加值高的铜制品、铅锌制品、钢制品以及依托这些资源而形成装备制造业都是空白。

产业链短严重制约了凉山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5、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够。

企业技术投入严重不足,绝
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基本没有。

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甚少,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到20%,属于国内一般水平的约占30%左右,属于较落后水平的约占40-50%。

6、产业集聚程度低。

由于凉山工业以矿产品采掘、洗选、冶炼为主,这些由于环境、运输成本等制约不宜集中,而围绕冶炼产品的下游企业并没有形成,配套企业更不存在,没有形成有效地集聚和集中。

凉山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凉山资源富集,水电、铜、铅锌、钒钛、稀土等资源储量位于四川省前列,但由于受交通、历史等原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区域内二元结构明显,安宁河流域经济发展较快,大凉山10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相对较慢,扶贫任务艰巨。

省委、省政府为凉山专门制定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

即:推进彝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安宁河流域跨越式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安宁河流域县市要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吸收和转移一部分受过教育有一定技能的贫困地区劳动力,有条件的非安宁河流域县市依据自身资源条件可适当发展工业,以此实现凉山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实现小康的目标。

因此,安宁河流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做大做强,水电、钒钛、钢铁、铜镍、铅锌、稀土、磷化工、水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九大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

上述九大产业在凉山有着丰富的资源,具有比较优势。

要把这些产业放在全国、全世界同行业的审视,做好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

目前上述九大产业在凉山都是有一定的基础,但都产业链太短,附加值低。

一是做好空间布局,除采选、冶炼不要求集中外,深加工都要求一个产业一个区
域(园区),形成产业集聚、要素集聚。

二是做好产业布局。

每个产业做到什么规模,产业链有多长,有那些产品和技术支撑,都要做好规划。

以铜为例:目前我们已有粗铜3万吨,阳极铜10万吨,阴极铜10万吨在建的规模。

下一步产业链如何延伸,搞什么产品,做多大规模需要认真规划。

三、做好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

产业组织需要企业根据规划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政府根据需要制定并发布有关产业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要跳出资源抓工业,打破资源“背论”,要紧紧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升级的机遇,弥补凉山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的不足,实现凉山工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环境容量的比较优势,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纺织、化工、电器、机械制造等产业。

要出台专门的鼓励挥引进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发挥政策的引领和指示作用。

要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这些领域。


3、选择性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凉山不具备区位优势,城市能及低,不可能集聚更多的高端生产要素。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现阶段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但可利用我们的稀土、钒钛等资源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利用风能、太阳能发展新型能源工业。

4、大力发展科研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

占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制高点,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核心内容。

目前,好医生药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西昌建立烟草科研中心。

合力锌业与川大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将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建立科研园区,九大优势产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
与研究院所、大专院校有效对接,引进一批科研单位进入园区。

5、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化互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要素集聚地,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

以西昌为核心,以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县城为中心,以中心场镇为节点,打造安宁河流域城市群。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

工业的发展要以园区为载体,园区的布局要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为城市发展集聚人气。

实现凉山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人力资源)、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有了路径选择,更需要有实现目标的政策支持,政策的引领和指示将有力地推动和加速产业结构朝着预定的目标发生变化。

2011年10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