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在平时聊天时,有很多朋友对古诗与近体诗地概念含糊不清,但我惊奇地发现我一个很年轻地好友对此却造诣匪浅,有好多观点和我地看法基本一致.我这里又整理了一下并举例发给大家,拟意提高我们整群素质.综观诗律地发展,唐以前地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地诗,通称为古体.近体诗既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南北朝地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地三大区别:一、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地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地为排律,也叫长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地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与"近体"相对而言地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地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地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地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一)、此格式首句入韵.古体:【谣】〖幽庭赋系此谣.〗故年花落今复新.新年一故成故人.那得长绳系白日.年年月月但如春近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此格式首句不押韵.古体:【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诗】嚣嚣宫阁路.灵灵谷口闾.谁知名器品.语哩各崎岖近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平仄:古、近体最大地区别,是古体不太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古体、近体诗绝句以第三句仄声居多,既然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太讲究.这里就不再著述古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近体诗平仄组合地规律主要有三条:、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地平仄排列规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后以【五绝】为例标准格式谈四种常见格式.、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地发音方法和平、上、去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背下来或者查字典,呵呵,就到这里吧,在此引用了百度网中地好多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回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
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
扩展资料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它的特点是:
(1)字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
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用韵严格。
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
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
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
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的概念: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
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
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
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近体诗的概念: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方法
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儿个来聊聊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办法。
这可有意思啦!古体诗啊,就像是一位阅历丰富、自由自在的长者。
它的形式那叫一个多样,篇幅可长可短,没那么多规矩束缚着。
韵律呢,也相对宽松些,读起来呀,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感觉。
你想想看,古体诗就好比那广阔的天空,任由诗人的思绪在其中自由翱翔。
它不讲究严格的平仄对仗,给了诗人极大的发挥空间。
像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气势,多豪迈呀!而近体诗呢,则像是一位严谨端庄的君子。
它有着明确的格律要求,平仄对仗都得规规矩矩的。
就像是走在一条既定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得踩在点儿上。
比如说律诗吧,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还得对仗工整。
这就好像是给诗人戴上了一副精致的枷锁,但也正因如此,让近体诗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
杜甫的就是典型的近体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仗多工整啊,读起来朗朗上口。
那怎么区分它们呢?咱可以从字数上看呀。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等等,杂言的也不少呢。
近体诗一般就五言和七言。
再看看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比较灵活,有时候可以换韵,多自由啊。
可近体诗就不一样啦,一般只能一韵到底。
还有平仄呢,这可是个重要的区分点。
古体诗对平仄要求不那么严格,而近体诗那可就讲究多了,什么平仄交替、对仗工整,可不能马虎。
咱举个例子吧,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典型的近体诗呀,五言绝句,押韵、平仄都符合要求。
古体诗和近体诗各有各的魅力,古体诗自由奔放,近体诗格律严谨。
它们就像是诗坛的两颗璀璨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可别傻傻分不清哦。
试着去感受它们的不同,你会发现诗歌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是不是很有趣呢?咱可得好好领略这其中的美妙呀!。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诗歌的结构、句式、音韵因素
以及内容的不同。
古体诗是古代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一般指宋代“全唐诗”中所译
作品,包括毛詩、李白、杜牧等诗人的作品。
这类诗经常采用五言诗、七言诗以及五律诗等不同格律格式,古人称之为“古体”。
古体诗的最
大特点就是在其术语、表现手法、结构上充满古风,且行文生硬,压
抑着极大的张力。
而近体诗是近现代文学形式。
从它的字面表示就可以知道,近体诗是
比古体诗更近的格式,它生动、浪漫、富于传神,而且抑扬顿挫的句
子常有妙处,采用五言两句诗、三言两句诗、七言四句诗以及自由诗
等多种格律格式,行文活泼,前句与后句的衔接女性,抒情的氛围浓重,大都注重意境的表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内容上,古体诗主要是古代文人
励志写作,常用以神话传说、神族血统、生态环境中描绘意境,里面
充满着思想艺术因素;而近体诗常常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主要以当代
人们所拥有的各种经历、感受和思想等为写作主题,注重于意境的抒发。
总之,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结构、句式、音韵因素以
及内容的不同,充分反映出古体诗的古风结构压抑感以及近体诗的活
泼、浪漫及富于传神的风格。
它们也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差异,从而引出了古代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延续。
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
【导语】“近”这个字指的是唐,“古”对应的是唐以前。
因为近体诗的成熟,唐朝涌现出了⼀⼤批的诗⼈,如:李⽩、杜甫、王维、⽩居易等。
下⾯就给⼤家介绍下古体诗近体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有啥区别?欢迎阅读! 近体诗⼤概形成于隋朝,成型于唐初,⼜叫格律诗。
将球对仗,合辙押韵,有严格的诗韵。
对字数、平仄、句式都有⾮常严格的限制。
但是⾃从唐朝成型以后完全成为准绳,以前的乐府诗,古风诗都边缘化。
近体诗需要有极⾼的⽔平,更加⽂⼈化,所以只要你是唐朝的⼈,不写两⾸诗那就不好意思说你是唐朝的。
不论是⼈⾯桃花相映红还是⼀⽚孤城万仞⼭! 宋朝的诗则是吹⾯不寒杨柳风,满园春⾊关不住。
但是因为宋词的原因,诗被弱化,退居⼆线。
近体诗的出现使得诗歌这个词完全分离诗⾬歌⽆关了,也代表职业化。
古体诗是有了近体诗之后对应的叫法,有五⾔六⾔七⾔四⾔以及杂⾔等等,还有乐府诗。
甚⾄还参杂了六朝时期的骈⽂如李⽩的《梦游天姆吟留别》,他的特点就是不拘平仄,不管对仗,完全平民化的诗。
古体诗的韵则⽐较宽。
词,本来是乐府词,起源于南朝梁,起初是谱曲唱的,但是⼀开始格律要求就⽐诗的更加严格,虽然韵更加的宽阔,但是平仄⼀个都不能错。
在宋朝出现了⼀⼤批的词⼈,苏轼、⾟弃疾、李清照、李煜等。
但是也是因为职业⽂⼈的介⼊,最终词不搭调。
也步了诗的后尘。
词在唐朝开始成型,全盛于宋朝,故称宋词。
宋朝的⼈要么唱⼀唱春花秋⽉何时了?可惜⼤江东去浪淘尽,或者说说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忧愁。
取⽽代之的是曲,曲这种⽂学形式出现是因为五代时期,⾦元以来关外等地少数民族涌⼊,他们的⾳乐与内地的完全不⼀样,最后词演变成了散曲。
散曲在元朝⼤放光彩。
张养浩、⽩朴、马致远等都留下了不少佳作。
散曲也⼀样,没有逃过⽂⼈的⼿,曲⼜称元曲,⾔外之意就是元朝的曲⼦,由于元朝⽂⼈地位格外底下,所以⽆所事事的⽂⼈只好寄情于⼭⽔之间。
闲暇之余写⼀写古道西风瘦马,读书⼈⼀声长叹!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扩展阅读:唐诗宋词成就 宋词不同于⼀般宋诗的散⽂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
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
•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 律诗。它的特点是: (1) 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 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 (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 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 同特点。 (2)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 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 讲究平仄。 (4) 讲究对仗。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 1、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 仄和对仗。 • 2、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 平仄和对仗。
古体诗特点 —不大讲究格律
• 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 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 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 卿妻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 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如《古诗十九首》、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仍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 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 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2、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 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 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3、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对联也有这个特征。)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福高高二12班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
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不是指近代的诗。
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外,不受格律限制,因而写作时比较自由,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近体诗因受严格的格律约束,写作就不能那么自由。
近体诗格律的形成,是当时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造的。
有了格律依据,可使诗的形式更规范,更富于音乐性。
因此,近体诗一出现,由于形式整齐规范,音律节奏和谐,就得到历代诗歌的承认,并不因为受格律约束而扬弃不用。
近体诗的格律,从南朝齐、梁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唐朝初年(公元七世纪中期),到盛唐(公元八世纪初、中期)已发展到完备时期。
它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
四句一首的是绝句诗,八句一首的是律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不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字一句的和七字一句的两种体裁。
诗句的每一字称一言。
五个字的绝句诗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五言排律(长律)或七言排律(长律)。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①字句上的区别:古体诗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
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从一、二字句,三、四字句,到七字甚至于七字以上一句的,称杂言古诗。
有时由于杂言古诗中有七字一句的,所以习惯上把杂言古诗也算在“七言古诗”这一类,如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类。
至于少数三字一句的和六字一句的古体诗,都分别称为三言诗和六言诗。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古体诗以其句子字数多少的不同,有多种形式。
诗体裁的分类
诗体裁的分类
古诗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ppt课件
那么平仄如果首句变化,后面随之变化,仅四种:
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7
仄起平收: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皆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 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
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9
平 仄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 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 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 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 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 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5
平起平收:
•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初学古诗的人往往有一种困惑,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其实,“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是古诗,所谓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是唐人的一种说法。
下面我们就加以详细的说明:1、什么是“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咏怀【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近体诗的形式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
请注意:在唐以前的诗自然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具体的格律要求我们在后面还要讲到。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别是什么?总的来说,古体诗与近体诗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及特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及特点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1)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
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2)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不讲平仄。
(4)不讲对仗。
1,字数和句式:字数分五言,六言,七言。
绝句是四句,分古绝和律绝,律诗是八句,八句以上的是长律(排律)。
2,平仄,也就是四声的声调,平为平直(一二声),仄为曲折(三四),合称平仄,
句式分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四种。
绝句要求严格,律诗相对宽松。
3,对仗,分工对和宽对,就是词语在相同的位置上相互映衬,以增加词语的表现力和
韵味的对偶。
绝句要求严格,律诗相对宽松。
4,押韵,绝句是二四句和一二四句,必须押韵两种,律诗是绝句韵律的延伸,只是律
诗相对来说宽松一些。
古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风,从《诗经》的风雅颂到《楚辞》的骚体诗,及先秦两汉的
赋体,乐府,民歌等统称古体诗。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多种形式。
古体诗不
拘泥于平仄,不强求于押韵,不刻意于对仗,可长则长,可短则短,皆以诗意而为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体律诗过度的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体律诗过度的标志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
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
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近体诗和古体诗辨法
近体诗和古体诗辨法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从字数上看:近体诗一般为五言、七言的整齐形式,句数较少,以绝句、律诗为主;古体诗则字数较多,句数较多,且不拘泥于对仗工整,如古风、长歌等。
2. 从句式上看:近体诗要求严格,句式整齐划一,如律诗的每句字数相同,且中间各联必须对仗;而古体诗则较为自由,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且句式变化多样。
3. 从用韵上看:近体诗要求严格,一般要求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而古体诗则较为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甚至可以中途转韵。
4. 从格律上看: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严格,每首诗的音韵、字数、句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则和限制;而古体诗则不受格律限制,较为自由。
5. 从表现手法上看:近体诗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细腻感受,常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而古体诗则更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常采用铺陈、对比等手法。
总之,近体诗和古体诗在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在辨别时,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古体诗近体诗分类
古体诗近体诗分类摘要: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定义及区别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三、近体诗的发展历程四、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代表作品及特点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影响和传承正文: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定义及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是指我国古代诗歌在唐诗之前的形式,其特点是用韵自由,句式多变,表现手法较为豪放。
近体诗,又称近体诗,是指唐代以后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句式整齐,用韵规范,表现手法更为严谨。
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诗歌。
在汉代,古体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如楚辞、汉赋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体诗的风格开始趋向华丽,如曹植、陶渊明等人的作品。
三、近体诗的发展历程近体诗的形成主要在唐代,其规范的句式和用韵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人是近体诗的代表人物。
在宋代,近体诗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如苏轼、李清照等人的作品。
明清时期,近体诗仍然有着极高的地位,如清代的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
四、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体诗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将进酒》等,特点是用韵自由,句式多变,表现手法豪放。
近体诗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特点是句式整齐,用韵规范,表现手法严谨。
五、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影响和传承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古体诗的豪放,还是近体诗的严谨,都为我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同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创作方式,也为我国的诗歌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教育课件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 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到唐初成熟。
五言首句平起仄收
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李白)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平起平收
听鼓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惨, 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皆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截首尾四句:则无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截中间四句:则全对仗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对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对仗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平起平收: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诗歌举例古体诗《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和应用
在平时聊天时,有很多朋友对古诗与近体诗的概念含糊不清,但我惊奇地发现我一个很年轻的好友对此却造诣匪浅,有好多观点和我的看法基本一致。
我这里又整理了一下并举例发给大家,拟意提高我们整群素质。
综观诗律的发展,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通称为古体。
近体诗既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的三大区别:
一、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二、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如:
(一)、此格式首句入韵。
古体:【谣】〖幽庭赋系此谣。
〗
故年花落今复新。
新年一故成故人。
那得长绳系白日。
年年月月但如春
近体: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此格式首句不押韵。
古体:
【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诗】
嚣嚣宫阁路。
灵灵谷口闾。
谁知名器品。
语哩各崎岖
近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太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
古体、近体诗绝句以第三句仄声居多,既然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太讲究。
这里就不再著述古体。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有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最后以【五绝】为例标准格式谈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或者查字典,呵呵,就到这里吧,在此引用了百度网中的好多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回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