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本体论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主义”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作品是由 词语构成的封闭自足的结构系统,而文学作品 的意义在于文本内部诸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性 关系。巴尔持认为,将客体一一分解,可以发 现它的松散碎片,而在这些松散碎片间有着可 以产生某种意义上的细微区别。 法国的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文本 内部诸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关系。其核心思 想是研究文学作品内部“碎片”的关系及其意 义。 他们把叙事学引入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拓展了 文学研究的空间。

朦胧诗对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的追求 先锋小说的“纯艺术性”,马原的“叙述圈 套”。


先锋文学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 ,文学史上有“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小说”、“新潮 小说”、“后新潮小说”等不同称谓。 创作上的特点主要:反意识形态化;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放弃现实 ,回归自我;叙事的实验性,表现为一种叙事游戏,结构散乱、破碎, 人物趋于符号化,扁平化,缺少性格深度。 主要作家: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 船》,洪峰的《极地之侧》、苏童的《平静如水》、余华《现实一种》 、《鲜血梅花》、《古典爱情》、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孙 甘露的《访问梦境》、以及叶兆言、北村、林白、海男的小说等。


雅各布森在《现代俄国诗歌》一文中提出了 “文学性”(literariness)这—概念:“文学研 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 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文学是一 种特殊的现象秩序,一种特殊的材料秩 序,……文学的演变其实是形式的辨证演变。” 也正如后来的结构主义者巴尔特所称:“语言 是文学的本体、是文学的世界;整个文学都包 孕在写(writing)之中。”由此,语言作为文学 的材料及这些材料的构成规律成为“俄国形式 主义”文学研究的本体。 他们认为文学的语言系统是完全独立自足的, 与作者、历史、社会等因素所构成的外部世界, 包括文学的接受者是没有关系的。


西方文艺本体论强调文学的文学性、特异 性、结构关系、符号性。 其共同点是:强调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价 值,反对对文学作品进行历史主义或心理 主义的批评。强调文学批评的客观和科学 性。


文学本体论将文学视为一种本体性存在, 阻断了文学与作者意图和读者阅读的联系, 视文学为一种与历史、社会、现实绝缘的 神秘的语言符号实体,视为一种超验性存 在。 焦点是对文学历史本质的忽视。



1、80年代之前的文艺理论概述 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论 文艺从属政治论 文艺阶级斗争论 我们需要历史地看待新中国后的文艺理论: 一方面看到其历史的合理性,一方面要客 观认识到文艺政治化对文艺创作本身所造 成的损害。




2、新时期文学本体论受到西方文艺本体论观念 的影响,又呈现出自己的特征 新时期文艺本体论的提出是基于文革的政治文 化背景和中国文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需要。 朱光潜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质疑》 中提出文艺的“非上层建筑”性质,引发了文 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文艺界以认识论逐步代 替工具论,开始注意到艺术真实与社会真实之 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发了文艺真实大讨论。引 入审美距离等观念。 80年代中后期,文艺本体论成为文艺学的重要 论争问题。西方的文艺本体论观念开始影响中 国文学理论和创作。



“新批评”是20世纪20年代发韧于英国,30年代至50 年代成型并流行于美国的文艺批评流派。英国意象派诗 歌理论是“新批评”最早的源头,而英国诗人、文学批 评家艾略特等是“新批评”流派最早的开拓者。 “新批评”理论家认为,诗作为一种话语,均带有本体 论的特征。诗所涉及的是科学话语无法处理的存在状态, 诗的目的在于恢复我们借助知觉和记忆零碎把握到的更 为致密和难以处理的本源世界。 “新批评”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排除心理学批评方法的 干扰。代表人物——W.K.威姆塞特和M.C.比尔兹 利在合写的《意图说的谬误》与《传情说的谬误》中强 调“本体论”批评应尽力排除心理学批评的干扰。“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本体论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哲学的亚 里士多德时代。(17世纪前) 认识论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 我们如何知道世界 展过程。哲学由对世界本质的存在论探询 的本质 转到了人认识世界何以可能的探询。哲学 的笛卡尔时代。(17-19世纪) 语言论哲学: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 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 知晓的世界的本质 在的揭示、澄明、到达”。(19世纪末后)

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最早兴起于20世纪 60年代初的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 斯特劳 斯发表了《野性的思维》一书,此后福柯、拉 康、巴尔特、阿尔都塞及德里达等人推动了结 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发展。一词源于拉丁文 “Structure”,原指总体“结构”中各部分、 各要素、各单元之间的本质联系。瑞士心理学 家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认为结构具 有三种特性,即“整体性”、“转换性”和 “自身调节性”。



“文艺本体论”论者对“文艺本体”的界定大体上 可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本体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语 言和形式即本体,文学作品的语言事实存在即是文 学作品本体存在;二是人类本体论,有人认为人的 生命活动、生存状态即是本体,而文艺的真正本体 只能是人类本体,艺术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纯粹的 生命意识,任你的生命本性自由地运动,“人类生 存本体论”终演化成了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本体 论”。 李泽厚在80年代提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90年 代改为人类学情本体理论。认为中国文艺的核心就 是情本体。 90年代后,对文艺本体论进行了反思和科学建构。


本体论文学思潮:朦胧诗,文化寻根小说,先 锋小说的形式主义试验。 以“寻根文学”为代表的“文化小说”开始剥 离文学中的政治、经济、伦理等的社会学因素 的承载,进而逃避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关注,尽 量捕捉古代的或偏远地域的文化遗风,用制造 “审美距离”来实现“文化小说”的审美本性。 除“文化小说”外,“朦胧诗”等文学样式刻 意追求语言的非逻辑性和多义性。总之,新时 期文学越来越企图在主题、结构、叙述方式及 语言诸层次上实现文学的审美本性。
wk.baidu.com





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的本体论 索绪尔的语言学共时性理论和乔姆斯基等的语 言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别理论,是20世纪 西方文艺本体论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对以往文 学研究中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研究的超越。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文学的构成材料,主要是把 语言分析(文学的构成材料)作为文学研究的 本体,从而赋予文学研究科学性。 文学语言具有自指性,本身具有独立的美学功 能。文学之本体在于其“文学性”。

本体论:ontology。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翰· 克罗· 蓝瑟姆在 《新批评》一书中首先使用“本体论”概念。要求文学批 评要具有客观精神,符合科学规范,即对文学的现实文本 进行研究,以克服传统的社会学、心理学和思想文化学的 文学批评的“伪科学”性质。企图建立一种具有客观精神 并符合科学规范的“本体批评”,以消解“意图说”等文 学研究的谬误。 80年代主张从本体论高度来讨论文学的本质与规律、文艺 的功能与价值,将文学的某个要素作为本体论来确定文艺 的独特地位,使文学获得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是改革开放 中文艺界思想解放的产物,也是对之前的政治化文学观的 反驳。

别林斯基说:“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 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 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 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他的痛苦或幸福是探 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他从而成为 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只有渺 小的诗人才会由于自身或依赖白身而喜或优, 然而也只有他们自己才去聆听自己那小鸟一 般的歌唱。”【《别林斯基论文学》,第1版, 第26页。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 统一和“历史合力论”。文艺作为整体是“美学” 和“史学”的“合力”互相交错、互相熔铸而产生 的“合金”。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正是存在于这种 “美学”力量和“历史”力量的“合力”的作用和 过程之中。 2、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中的本体论有其重要的历 史语境,文革专制政治的影响,新时期文学的政治 祛魅,夸大了对文学本体论的亲近态度,从而忽视 了其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3、文学本体论的追求,客观上为新时期文学的繁 荣奠定了审美多元化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