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doc

合集下载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8388451264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8388451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设计规范

× 人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观众厅人流组织应合理, 确保观众旳有序入场及疏散, 观众入场和疏散人流不得有 交叉; × 2应合理安排放映、经营之 间旳运营路线,观众、管理 人员和营业运送路线应便捷 通畅,互不干扰。 × 各个观众厅、放映机房旳 层高设计应根据观众厅规模、 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 合拟定。
型电影院旳集散空地旳深度 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
3
总平面
4
× 3.2.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为将来旳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 建筑布局应使基地内人流、车流合理分流,并应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 员集散。 × 3.2.2 基地内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并应设置照明。内部道 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不大于4m,当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 不大于4m。 × 3.2.3 停车场(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建、扩建电影院旳基地内宜设置停车场,停车场旳出入口应与道路连 接以便; 2 来宾和工作人员旳专用停车场宜设置在基地内; 3 贴邻观众厅旳停车场(库)产生旳噪声应采用合适旳措施进行处理,预防 对观众厅产生影响; 4 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或广场旳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 障碍物。
× 1.0.3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 应按其主要用途拟定建筑原则。
×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照电影产 业可连续性发展旳原则,并应与电影 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 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旳 要求。
2
基地
× 3.1.1 电影院选址应符合本地总体规 划和文化娱乐设施旳布局要求。
× 3中型电影院旳总座位数宜为
域需求、使用性质、功能定
701~1200个,观众厅宜为5~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X]XX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2. 3. 4. 5. 。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3号;邮政编码:100045),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44号;邮政编码:100086)。

本规范参加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刘世强、邱正选、陈钧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乔柏仁、杨学培、罗雁玲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地和总平面4 建筑部分4.1 建筑设计通用规则4.2 观众厅4.3 公共部分4.4 放映机房4.5 其它用房5 声学设计5.1 基本要求5.2 观众厅混响时间5.3 噪声控制5.4 扬声器系统设计6 防火设计6.1 防火6.2 疏散7 建筑设备7.1 给水排水7.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7.3 电气1 总则1.0.1 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电影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1.0.3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1.0.4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电影院设施应遵循数字电影和电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6 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总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801座以上或11个厅以上;大型: 1201座~1800座或8~10个厅;中型: 701座~1200座或5~7个厅;小型: 700座以下或4个厅。

电影院设计规范范文

电影院设计规范范文

电影院设计规范范文电影院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提供良好的观影体验,保障观众的安全和舒适,电影院设计规范至关重要。

一、空间规划电影院的空间规划应该充分考虑观众的观影需求和体验感受。

观众席应该合理布局,舒适度和视野应该得到充分关注。

在空间布局上,应该考虑到动线的合理性,观众进出影厅、买票、购买食品等过程应该流畅无阻。

二、座位布置座位布置是电影院设计中重要的环节。

首先,座位应该与观众的视野有较好的呼应,确保每个座位都能看到银幕,视觉上无遮挡。

座位之间的间距应该足够,以保证观众的舒适度和私密性,同时,应考虑到残障观众的需要,设置无障碍座位和设施。

三、声音与画面效果电影院的音响设备和时尚设计至关重要。

影厅的声音要求应根据细节丰富度、高低音的要求进行配置。

同时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噪音控制,确保观众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音效。

而对于画面效果的要求上,应选用具有高分辨率、良好颜色还原能力的影像设备,以确保观众能欣赏到清晰、逼真的画面。

四、安全设施电影院的安全设施是保障观众安全的重要条件。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应该坚固稳定,能够承受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

在电影院出入口、观众席区域、卫生间等位置,应设置充足的疏散通道,并保持通畅。

其次,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材和紧急疏散标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五、通风与空调电影院的通风与空调系统是保持观众舒适的关键。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观众席的通风情况,保证空气流通,并防止异味和污染物的扩散。

同时,空调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温度控制能力,根据观众人数和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六、照明设计电影院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观影环境的要求。

首先,应保证观众席区域的照明柔和均匀,以免影响观影体验。

其次,对于过道、出入口等位置,应设置足够的照明,以确保观众的安全和舒适。

在照明设备的选用上,应考虑节能环保,选用高效、低耗的LED灯具。

七、无障碍设施电影院应该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观影需求,并设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

电影院规范

电影院规范

1.放映口下端到地面的距离,规范要求大于1.9米2.进场过道宽1.4米3.两排的视高差值为0.28米。

4.座位的宽度为0.5米。

5.座椅排距为1.1米。

6.头排界限中根据变形法,宽银幕中计算得到7.9(屏宽)*0.64(系数)=5.05米(第一排离幕距)。

造成仰角过大带来不适。

7.宽荧幕的头排距离是荧幕的0.64~0.67倍。

8.放映机镜头至墙面距离为35cm~40cm9.普通银幕:宽W=1/5~1/6(观众厅长),高H=0.73W,下沿高出第一排地平>1.8米;上沿低于顶棚>1.0W。

第一排与银幕距离>1.5W。

10.宽银幕:宽W=1/2~1/3L(观众厅长),高H=0.39W,下沿高出第一排地平>1.5米;上沿低于顶棚>1.0W。

第一排与银幕距离>0.78W。

11.放映机镜头至墙面距离为35cm~40cm12.●h为银幕下沿中点到地面,●h。

为第一排观众座位地面离银幕画面下沿的视点高度,不宜大于1.5m,不应大于2.0m●h’观众坐在座位上眼睛距地面的高度h’最好在1.10-1.15m●w为银幕最大画面宽度●最近视距不宜小于w的0.6倍,不应小于w的0.5倍(第一排距银幕距离)●最远视距不宜小于w的1.8倍,不应大于w的2.2倍(最后排距银幕距离)●边座控制角不应大于45 °仰视角不宜大于40 °,不应大于45 °●水平放映角不应大于3 °●放映俯角不宜大于4 °不应大于6 °13.宽银幕画面宽度宜不小于8米,应不小于6米。

这就是银幕尺寸水平宽度的底线。

凡是宽度小于6米的影厅,就是不达标的影厅。

此类影厅在设计阶段就必须放弃。

14.电影厅尺寸:长宽1.5:1。

15.最大:≤700平方。

16.最小:≥150平方。

17.大厅:400平方以上,350~550座位。

18.中厅:200平方以上,180~350座位。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电影院作为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其建筑设计规范需要符合人流、安全和观影体验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是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 建筑结构:电影院建筑需要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以应对大批观众的集中载荷。

建筑结构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设计,确保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下能够保持安全稳定。

2. 人流设计:电影院需要考虑观众的人流组织和安全疏散。

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和数量需要合理布局,以便观众能够便捷地进出场所。

通道和过道的宽度需要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同时保证观众能够流畅地进出和离开座位。

3. 观影设施布局:座位的布置需要考虑观众的视线和舒适度。

屏幕应该设置在观众能够清晰看到的位置,避免产生死角。

座位之间的间距和高度需要合理设计,以确保观众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舒适地观影。

4. 声学设计:电影院需要进行良好的声学设计,保证观众能够听到清晰的音效和对话。

天花板、墙壁和地板的材料和布置需要考虑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特性,以提供最佳的声音效果。

5. 灯光设计:电影院的灯光需要合理设计,以提供适宜的观影环境。

灯光的亮度和色温需要能够与屏幕上的画面相匹配,避免对观影体验产生干扰。

6. 空调和通风:电影院需要提供良好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以确保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享受舒适的室内环境。

空气质量需要符合相关标准,防止观众因空气不流通而感到不适。

7. 消防安全:电影院需要配置合适的消防设备和灭火系统,以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

灭火器、喷淋系统和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需要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8. 设备设施:除了观影厅之外,电影院还需要提供餐厅、休息区、卫生间等辅助设施。

这些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和舒适度,同时满足相关卫生和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电影院的建筑设计规范需要同时考虑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安全性。

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影环境,同时保证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保证电影院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满足适用、安全、卫生及电影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放映35mm的变形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及普通银幕三种画幅制式电影和数字影片的新建、改建、扩建电影院建筑设计。

1.0.3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

1.0.4 电影院建筑应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循电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应与电影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基地和总平面3. 1 基地3.1.1 电影院选址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要求。

3.1.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择交通方便的中心区和居住区,并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噪声源;2 至少应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

与基地临接的城市道路的宽度不宜小于电影院安全出口宽度总和,且与小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8m,与中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12m,与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0m,与特大型电影院连接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5m;3 基地沿城市道路方向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和疏散人数确定,并不应小于基地周长的1,6;4 基地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5 基地和电影院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应直对城镇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26 电影院主要出入口前应设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或广场,其面积指标不应小于0.2m,座,且大型及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的深度不应小于10m;特大型电影院的集散空地宜分散设置。

3.1.3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350352中的有关规定。

4 建筑设计4. 1 一般规定4.1.1 电影院的规模按总座位数可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个规模。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88(摘录)第七章 防火和疏散第一节 防 火第7.1.1条 电影院建筑防火和疏散设计除按现行防火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本章各条规定。

第7.1.2条 电影院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第1.0.4条的规定,但任何等级电影院的放映室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第7.1.3条 甲、乙等电影院观众厅可附设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有互相独立的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的其他建筑内,并宜设在一至三层。

第7.1.4条 三级耐火等级观众厅的木屋架宜进行防火处理。

第7.1.5条 观众厅和疏散通道内的墙面装修及吊顶宜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0.25h的非燃、难燃材料;如局部面层为可燃材料,亦应作阻燃处理,并不应在高温时散发有毒气体。

第7.1.6条 大型、特大型电影院观众厅设置楼座时,其楼座后部上方及池座后部低矮空间宜考虑排烟措施。

第7.1.7条 甲等大型及特大型电影院的观众厅、配电室、放映室、自备发电机室、空气调节机房宜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其它电影院也宜有相应的报警措施。

第7.1.8条 室内消火栓宜设在门厅、休息厅、观众厅主要出入口和楼梯间附近,以及放映机房入口处等明显位置。

布置消火栓时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第7.1.9条 消火栓的设置除应按防火规范执行外,800座以下的观众厅宜设置室内消火栓,水量不应小于5L/s,两股水柱,每股2.5L/s。

第二节 疏 散第7.2.1条 电影院的池座、楼座均应设置足够数量、足够宽度并分布合理的内、外安全出口和相应的疏散通道及疏散楼梯。

进出场人流应避免交叉和逆流。

第7.2.2条 计算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的宽度所取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池座、楼座观众人数各按满座计算;二、 门厅、休息厅(廊)内候场人数应符合第6.1.2条的规定。

第7.2.3条 池座和楼座应分别设置至少2个安全出口(楼座座席数少于50时可只设1个)。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JGJ57-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doc 8页)(精美版)

JGJ57-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doc 8页)(精美版)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88[ 2007-11-5 8:28:00 | By: chinesepump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88<>lang=EN-US>7.1.8剧场建筑内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0;90<>lang=EN-US>4.0.6旅馆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4&#0;997.2.10殡仪馆内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 GB 50045&#0;95(997年版)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4防烟和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0;95(1997年版)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lang=EN-US>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doc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88.doc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88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观众厅3.1 视点和视距3.2 视线和有关夹角3.3 座席、排距和走道3.4 座席、排距和走道3.5 银幕3.6 干扰光的防止第4章声学第5章放映机房第6章其它用房6.1 门厅、休息厅6.2 办公、服务、设备用房6.3 厕所第7章防火和疏散7.1 防火7.2 疏散第8章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 电气附录一银幕尺寸及其与观众厅的关系附录二名词解释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1总则
1.0.1 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 卫生、技术、经济及电影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放映35mm的变形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及普通银 本规范适用于放映35mm的变形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及普通银 幕三种画幅制式电影的新建、扩建、改建电影院建筑设计。 1.0.3 数字影院的建筑设计可以参照本规范执行。 1.0.4 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 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5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 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循电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0.8 电影院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甲、 乙、丙级电影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使用年限:特、甲、乙级50年,丙级25年; 设计使用年限:特、甲、乙级50年,丙级25年; 2 耐火等级:特、甲、乙、丙级电影院均不宜低于二级; 3 室内环境标准及观众厅设计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 应规定。
问题的提出
数字立体声技术的引入,让观众重新认识到电影艺术 的魅力,使影院经营者看到电影的希望。 国务院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 国务院颁发的《电影管理条例》的出台,电影院线制 的改革与形成,电影院的投资主体已向多元化发展。这将 激励一大批电影院投资建设与改造, 对电影院的综合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必然会引起 广大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原《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88)是上世纪8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8—88)是上世纪80 年代针对单厅影院制定, 年代针对单厅影院制定,已不适应现代电影院的要求
电影院设计的特点
多厅模式,每一个电影厅均为独立封闭空间,相互间由隔墙分隔, 由走廊连接,并有公共空间— 由走廊连接,并有公共空间—门厅或休息厅等。 画面与声源固定,功能设计目的十分明确。 座位的舒适性与观赏效果要好,关键在电影院工艺设计。 电影还音应以直达声为主,还音声性能受建筑环境声学条件影响 甚大,须注重声学设计。 电影厅声光质量已引起高度重视。良好的视听环境已成为每个设 计者的共同追求目标。 《电影院星级评定要求》和《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标准》的 电影院星级评定要求》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标准》 颁布与实施,必将对电影院的设计起了规范与主导作用。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观众厅3.1 视点和视距3.2 视线和有关夹角3.3 座席、排距和走道3.4 座席、排距和走道3.5 银幕3.6 干扰光的防止第4章声学第5章放映机房第6章其它用房6.1 门厅、休息厅6.2 办公、服务、设备用房6.3 厕所第7章防火和疏散7.1 防火7.2 疏散第8章建筑设备8.1 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8.3 电气附录一银幕尺寸及其与观众厅的关系附录二名词解释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 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城市消防行业标准)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城市消防行业标准)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保证电影院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满足适用、安全、卫生及电影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放映35mm的变形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及普通银幕三种画幅制式电影和数字影片的新建、改建、扩建电影院建筑设计。

1.0.3当电影院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

1.0.4 电影院建筑应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电影院建筑设计应遵循电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并应与电影院工艺设计紧密配合。

1.0.6 电影院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普通银幕电影 standard film影片宽度为35mm,画面高宽比为1:1.375的电影。

2.0.2变形宽银幕电影 anamorphic film拍摄或印片时用变形物镜使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的影像沿水平方向压缩,放映时再通过变形镜头使变形影像复原的、画面高宽比为1:2.35的电影。

2.0.3遮幅宽银幕电影 masking wide-screen film拍摄时采用画面高宽比为1:1.85(或1:1.66)的片窗,放映时采用比放映普通银幕电影焦距更短的镜头,以获得宽银幕电影效果的电影。

2.0.4设计视点 view point影厅垂直视线设计用的基准视点,定在银幕画面下缘中点。

2.0.5最低设计视点高度 minimum height of viewpoint银幕上各种制式画面中最低有效画面下缘距第一排观众席地面的高度。

2.0.6 最近视距 minimum viewing distance观众厅第一排中心座位观众眼点(通常以椅背代替)至设计视点的水平距离。

2.0.7 最远视距 maximum viewing distance观众厅最后一排中心座位观众眼点(通常以椅背代替)至设计视点的水平距离。

2.0.8 放映距离 projection distance放映物镜至银幕中心的距离。

大影院设计规范标准

大影院设计规范标准

大影院设计规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电影院建筑要求

电影院建筑要求

电影院建筑要求概述电影院是广大观众观影的场所,具有特殊的建筑要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电影院建筑的各种要求,包括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声学设计、安全设施等。

建筑结构电影院建筑的结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承重能力:电影院需要承载大量观众、座椅、屏幕等重要设备,因此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

2.抗震性能:电影院通常位于人口稠密地区,地震风险较高。

建筑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以提供观众安全的观影环境。

3.简洁明快:电影院建筑通常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以提供观众良好的观影体验。

空间布局电影院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观影效果和观众的舒适体验,具体要求如下:1.座位排列:电影院的座位应合理分布,确保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座位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以确保观众的舒适度和私密性。

2.落地窗设计:为了确保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光照的干扰,电影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落地窗的数量和尺寸。

3.出入口设计:电影院的出入口应设置合理,方便观众进出。

出入口处应设有明确的标识,以引导观众正确进入。

声学设计声学设计是电影院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观影效果和声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为声学设计的要求:1.隔音效果:电影院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以避免外界噪音对观影体验的干扰。

墙体、天花板、地板等结构材料应选择具备一定隔音性能的材料。

2.回声控制:为了避免回声对观众听觉体验的影响,电影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回声控制。

如通过装饰材料的选择或者采用声学吸音板等装置来降低回声。

3.音响设备:电影院应配备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安全设施为了保障观众的安全,电影院建筑需要设立以下安全设施:1.安全通道:电影院应设置合理的安全通道,方便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2.应急照明:电影院应配备应急照明设施,以确保观众在电源中断时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3.消防设备:电影院应设置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以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电影院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以放映35mm的变形法、遮幅法宽银幕及普通银幕(包括立体声)三种影片为主的电影院建筑设计。

其他兼放电影且有固定放映设备的公共集会、文娱演出建筑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第1.0.3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1.0.5条电影院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3.5m;三、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第三章观众厅第一节视点和视距第3.1.1条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

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第3.1.2条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1.5倍,并不应小于1.3倍;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88倍,并不应小于0.76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镜头焦距相等)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74倍,并不应小于0.64倍(均见附录二图2)。

注:银幕宽度、高度参见附录一。

第3.1.3条最大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5倍,并不应大于6倍;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高度相同时,不应大于宽银幕画面宽度的3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2.50倍,并不应大于3倍(均见附录二图2);三、除按上述计算外,尚宜控制在36m以内,最大值不应大于40m。

第二节视线和有关夹角第3.2.1条水平斜视角不应小于45°(见附录二图2)。

第3.2.2条仰视角不应大于40°(见附录二图3)。

第3.2.3条观众厅视线升高“c”值不宜小于每排0.12m。

若受条件限制时,可取隔排0.12m,但此时座席中区必须错位。

第三节座席、排距和走道第3.3.1条观众厅每座面积:甲等不宜小于0.80㎡,乙等不宜小于0.70㎡,丙等不应小于0.60㎡。

注:观众厅面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第3.3.2条观众厅座席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应小于0.48m,软椅不应小于0.50m;二、座席排距: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75m,软椅不应小于0.80m;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90m,软椅不应小于0.95m;台阶式(散座、楼座)的座席排距应比上述值适当增大;靠后墙最后一排的排距应增大0.12m。

第3.3.3条每排座席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为最小排距时,每排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以后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个座席;二、长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个;三、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席数相应减半。

第3.3.4条短排法两个横走道之间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不设横走道时,其前面的一个横走道与后墙之间不宜超过10排。

第3.3.5条座席应按弧线或与弧线近似的折线布置(小型可按直线布置),或两种方法混合布置。

观众厅正中一排或1/2厅长处弧线的曲率半径一般等于银幕至最后一排的水平距离。

第3.3.6条观众厅走道除应按每百人0.60m分别计算宽度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短排法的中纵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0.80m;横走道的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20m;二、长排法的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第3.3.7条观众厅坡地面最大坡度不应大于1:6。

超过1:6时应采用台阶式地面;走道坡度为1:10至1:6时,即应采用适当防滑措施,超过1:6时应采用踏步。

第四节放映角第3.4.1条放映水平偏角不应大于3°(见附录二图2)。

第3.4.2条放映仰角不宜大于3°,放映俯角不宜大于6°;放映室设在楼座后上方时,放映俯角可至9°(见附录二图3)。

第五节银幕第3.5.1条银幕应设置坚固的金属银幕架、幕轨、可调节画面的幕框和保护幕。

丙等电影院可酌情简化。

银幕弧面中点至幕后的墙面距离一般应为1.20~2.00m。

第3.5.2条宽银幕在水平方向应呈弧形,其曲率半径应等于放映距离。

当画面宽度不超过8m时,银幕可为平面。

第3.5.3条银幕倾角不应大于±3°。

第3.5.4条银幕前不宜设镜框式台口。

第六节干扰光的防止第3.6.1条银幕边框、银幕后墙及附近的侧墙应为黑色或深色。

银幕前方的顶棚应采用低反光罩面材料(若有台口亦应如此)。

第3.6.2条观众厅侧墙或顶棚的上方设窗或通风口时均应有遮光措施。

第3.6.3条放映光束上缘距银幕附近的顶棚(或台口下缘)不应小于0.50m。

楼座下最后一排观众至画面上缘的视线距楼座前缘下部凸出部位不应小于0.30m。

第3.6.4条入场门、安全出口(太平门)宜设甬道或门斗。

第四章声学第4.0.1条观众厅体型尺寸及内部装修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观众厅内表面应避免反射声能集中;二、当有楼座时,其下部开口高度与深度之比不应小于1:2;三、观众厅每座容积不宜小于3.5立方米和大于5.5立方米;四、吸声材料的布置应满足混响计算和消除50ms以后的强反射声。

当设置立体声时应消除效果扬声器的颤动回声。

注:未设台口(或宽台口浅台深)时,体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第 4.0.2条观众厅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在500~1000Hz范围内宜采用1.0±0.1s。

其余频率与500Hz混响时间的比值宜为:125Hz 1.0~1.3250Hz 1.0~1.12000~4000Hz 0.8~1.0设置立体声时,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宜为0.7±0.1s。

计算值与最佳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计算频率为125,250,500,1000,2000,4000Hz)。

第4.0.3条观众厅扬声器组的高频扬声器应置于银幕高度2/3处。

高频扬声器轴线应指向观众席的1/2~2/3处。

扬声器箱支座及箱体在发声时不应产生振动噪声。

第4.0.4条银幕后面的墙面必须作强吸声处理。

第4.0.5条在放映机、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均开启时,空场观众席的噪声级:甲等电影院不应超过40dB(A);乙、丙等电影院不应超过45dB(A)。

设置立体声时,噪声级均不应超过40dB(A)。

第4.0.6条放映机房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宜与观众厅的混响要求相适应。

第4.0.7条甲、乙等电影院观众厅入场门外的过渡空间宜作吸声处理。

第五章放映机房第5.0.1条放映机房由放映、倒片、配电各部分组成,可分隔或合于一室。

放映区内可增设机修室、休息室及专用厕所。

第5.0.2条当放映室后墙处无设备时,放映室的净深不应小于3.20m。

放映机镜头至放映室前墙面应为0.35~0.40m;机身后部距放映室后墙不应小于1.20m。

第5.0.3条放映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台放映机轴线间及放映机与幻灯机轴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二、放映机轴线与右墙面(操作一侧)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三、放映机轴线与左墙面(非操作一侧)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

第5.0.4条放映室的净高不宜小于3.2m(上部天窗部分的高度另计)。

第5.0.5条放映机房楼面活荷载应取3~4kN/㎡(有较重设备时按实际计算)。

第5.0.6条放映机及幻灯机用的放映孔内口尺寸应为0.20m×0.20m,观察孔内口尺寸应为0.30m(宽)×0.20m(高)。

各孔外口尺寸放大呈喇叭状,应达到不阻挡光束。

第5.0.7条放映孔与观察孔轴线间的水平距离应为0.50~0.60m。

放映孔中心距离地面高度在放映角为0°时为1.25m,其它角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作相应的调整。

观察孔可与放映孔等高,也可比放映孔高0.30m。

第5.0.8条放映孔宜垂直于光轴安装光学玻璃,或在镜头与放映孔之间设置密闭伸缩套。

观察孔可安装6mm厚平板玻璃。

第5.0.9条放映孔外侧底边距其下方观众厅楼(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90m。

第5.0.10条放映机房应有良好通风,但放映机背后墙上不宜开窗;如开窗应有遮光措施。

放映机上方宜设排气天窗。

第5.0.11条放映室至少有一外开门通至疏散通道,其楼梯和出入口不得与观众厅的楼梯和出入口合用。

第5.0.12条放映室的构造和装修应有利于清洁、防火、吸声和减振。

放映室楼(地)面高于室外地坪3m时可设影片提升设备。

第六章其它用房第一节门厅、休息厅第6.1.1条门厅、休息厅(廊)的面积可互相调配,灵活组合;二者合计每人面积甲等电影院不宜小于0.50㎡;乙等不宜小于0.30㎡,丙等不宜小于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