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主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主体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是文本,其主体是学生。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文本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而走进了文本教学的误区,甚至以讲代读,忽略了学生读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本文就现行高中语文课教学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还要重视两个主体:即阅读对象以文本为主体,阅读者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优化,以适应现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文本,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离开了特定的文本,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和“教参”那里。同时,作为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不同对象的阅读主体在理解和接受文本

意义时是不同的。

首先,教师在对文本的教学设计上要树立整体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感知力。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整体中认识,换一个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传统文本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乃至于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冰冷的课文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部分的拼凑不见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从根本上违背了文本特质及其阅读规律。另外,文本的阅读必须通过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感知能力,才能走近文本,进入文本。从话语的角度看,文本中呈现的每个形象(包括物象),都溶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象,需要读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在二者的互动和碰撞之中,迸发生命的火花,体味生命的律动,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作品的意义。

其次,在文本阅读中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溶注学生自身情

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遣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进社会,成为“书袋子”、“书呆子”,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二、在文本阅读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适当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

学会“容错”,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特别重要。

填鸭式阅读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进行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教师要规避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

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总之,教师通过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本的无穷魅力所在,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尝到阅读的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