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教学方法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自制投影片、图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板书)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一、众多的河湖[讲授新课](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提问)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边补充边投影彩色图片。
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河流与湖泊》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河流与湖泊》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目标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检测工具题卡: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过程设计激情导课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
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
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图,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
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
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出示下图,引导分析:内流河,东部多(1)请说出四条河流流量大、水位高的季节和流量小、水位低的季节。
(2)请结合教材P44页第一自然段和上图总结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47页的活动题3。
师生总结得出答案:(1)从北到南河流的汛期开始的越来越早,结束的越来越晚。
(2)黄河流量年内变化大,西江变化小;这种变化对灌溉、航运发电量洪涝灾害等方面产生影响。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过渡:(1)内流河水的主要来源? 讨论回答: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由大面积的无流区。
讨论回答。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教材45页的第二自然段回答)教师归纳: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降水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
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
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指导读教材图2.30,了解塔里木河的情况。
承转:前面我们了解的河流都是天然河道,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道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如京杭运河等。
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的“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典例精析例: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外流河的水量普遍较大,都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B.我国外流河分为两大洋水系,即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C.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D.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均注入印度洋读图了解塔里木河。
阅读教材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学生练习:独立完成探究第41页“即时巩固”1~5题,交流答案。
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晴天气温高,冰雪融化的多;东部季风区内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阴天有可能要降雨。
河流与湖泊教案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
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河流的人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由此导入课题。
一、众多的河湖
1、看图及资料,说说对我国河湖有什么感受,河湖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在中国河流分布图中找出我国的河流及流向。
3、外流河与内流河。
4、外流区与内流区。
5、读中国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著名的几大湖泊。
6、外流湖和内流湖。
7、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讨论并回答,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8、通过活动题第3题,补充巩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总结。
9、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插图,讨论并总结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0、京杭大运河。
11、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及注入的海洋。
(二)板书: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1、外流河、外流区和内流河、内流区
2、内流湖和外流湖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4、内流河水文特征
5、京杭大运河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练习布置。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材、学情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是在讲完中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的教学,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凌汛、决口等灾害。
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图得出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
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讲的比较抽象,教师需通过图文材料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外流河的特点,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从水源补给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对人类活动的正反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的观念。
2、读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结合中国气候特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重点)3、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竟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图分析【教具准备】挂图或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读图说出: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思考老师提问,大胆发从图上感受我国河湖众多。
激发学生的探(追问)请同学们接着读教材P39珠江与塔里木河的对话,思考:珠江和塔里木河为什么有不同的归宿呢?(此问题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教师可借此引入课题,不需详细解答)言。
究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过渡)通过刚才读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河湖众多,但它们特征各异,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了解我国的河湖概况,请大家先自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探究”。
最新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材、学情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是在讲完中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的教学,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凌汛、决口等灾害。
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图得出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
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讲的比较抽象,教师需通过图文材料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外流河的特点,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从水源补给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对人类活动的正反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的观念。
2、读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结合中国气候特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重点)3、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竟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图分析【教具准备】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追问)请同学们接着读教材P39珠江与塔里木河的对话,思考:珠江和塔里木河为什么有不同的归宿呢?(此问题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教师可借此引入课题,不需详细解答)读图说出: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思考老师提问,大胆发言。
从图上感受我国河湖众多。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过渡)通过刚才读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河湖众多,但它们特征各异,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了解我国的河湖概况,请大家先自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探究”。
六年级地理下册《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河流、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水利设施建设与水资源利用的关联性。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湖泊图片,引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对待反馈意见,及时改正错误。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河流和湖泊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保护河流、湖泊,从我做起”的宣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创新作业:
(1)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关河流、湖泊的手工作品,展示我国河流、湖泊的美丽风光。
(2)创作一首关于河流、湖泊的诗歌或歌曲,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作业要求:
河流和湖泊
河流和湖泊
《河流和湖泊》教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 了解我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4. 了解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河流和湖泊
2.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 中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
4. 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
三、教学重难点
1.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2. 中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
四、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地图、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什么是河流和湖泊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向学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及特点。
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让学生对河流和湖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节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教师向学生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包括地质运动、地表特征等方面。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节中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青海湖等。
通过地图展示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节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包括灌溉、发电、旅游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河流和湖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中国的著名河流和湖泊,也了解了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秋八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1. 知道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及功能。
教学难点:
1.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2. 河流和湖泊的功能。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分布特点:展示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2. 地理思维能力: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地理实践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地理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 教师引导学生从水源供应、调节气候、生态维护等方面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功能。
4. 巩固练习(5分钟)
-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总结(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引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激发学生对地理景观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资源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难点: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河流和湖泊。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讲解1.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
(1)教师展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讲解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特点。
(1)教师展示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布特点。
3.讲解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1)教师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水位、流速、流量等。
(2)教师讲解湖泊的水文特征,如水位、水质、湖泊类型等。
(3)教师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成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
4.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一张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讲解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时,教师运用了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5.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课堂效果。
6.不足之处:在讲解湖泊的水文特征时,部分学生对于湖泊类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资源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课目的:1、学会收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主要河湖的基本概略。
2、经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剖析,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灾祸的原由,以及治理方案; 可以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举措。
3、逐渐建立辩证唯物观、人地协调观及可连续发展观。
教课要点:1、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2、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祸的治理。
教课难点:黄河、长江灾祸发生的原由。
教课方法:议论、图表比较法、剖析概括法。
教课课时:三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解说新课:[ 导入新课 ] 第一出示挂图“中国水系图” ,提出问题:你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水系众多。
我国大河积厚流光,湖泊星罗云布,它们不单有浇灌、航运、养殖、旅行等功能,还为农业生产供给了大批的水资源。
[ 解说新课 ]一、众多的河湖1.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散布图”在 ppt 课件上指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黑龙江、辽河、海河、珠江、雅鲁藏布江。
2. 提出问题,这几条河流最后流向哪处?还有哪些与黄河、长江同样最后流入大海?它们主要散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域?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近似,不可以注入大海?它们散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域?水文特色概念分布面积水量最后没有流向海内河流内流区洋的河流最后流向大海的外河流外流区河流13235%95%以上3、活动:达成课本活动题!4、指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并剖析○1 四条河流分别散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域?○2 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何?○3 黄河、松花江为何在冬天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解说:我外国流河大多散布在东部外流区,数目多且长,因为夏天降水多,易形成汛期,汛期流量一般占整年流量 60—80%,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天河流结冰,广泛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则无冰期。
活动:达成课本 P47 活动 3,认识不一样地域外流河水文特色的差别性以及与人们的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本章节《河流和湖泊》的教学内容,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知识巩固类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制作一张河流和湖泊知识思维导图,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实践探究类作业:
3.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开展调查等途径,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活动,巩固提高: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眼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实际情况,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制作河流和湖泊主题的手抄报、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学习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河流和湖泊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影响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
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
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
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河流和湖泊教学案3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1.记住黄河的概况。
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记住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治理。
自主预习1.概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的是黄河发源地,我国高原上的山脉,向东注入海,是我国第二长河,干流像巨大的字。
2.水文特征:黄河主要流经、和。
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水量,而且集中在季节,含沙量,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
3.黄河的贡献:在上游塑造了和,在下游,黄河是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之利;黄河中上游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开发。
4.黄河的隐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植被破坏严重,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水流速,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成为“”。
5.黄河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修建;在下游。
其中,关键是。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读图2.41回答问题1.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
2.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 (汉字)形,上游有和两大支流,中游有和两大支流。
3.黄河流域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集中在游,如青海的水电站,河南的和水利枢纽。
4.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四川、、宁夏、、陕西、、河南、九个省区,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5.阅读49页课文并结合图2.33和图2.34,说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课堂小结概况:发源于、注入,长5500千米,第二长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贡献:发电、灌溉、旅游等治理:上游,中游下游反馈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发源地 A 山,注入海洋 B海。
2.干流流经省区:①:;②:川;③:;④:宁;⑤:;⑥:晋;⑦;⑧:豫;⑨。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第三课时长江的开发一、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图文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探究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四、教学方法:1、自主式学习。
2、“问题解决式”教学。
3、小组合作学习。
4、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安排:[课后反思]1、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教学时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古诗词,润扬长江大桥,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大禹治水等事例。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自主探究,这是新课标又一基本理念。
本节课,在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后,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在自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随着课堂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白板技术正逐步走向课堂,将图片、动画、录像、文字、声音等合成多媒体课件,如果在教学中运用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教材难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内容信息技术手段多次运用,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地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班级组别小组长发言人评价标准:A、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
B、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一般概况2、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3、理解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气候与河流分布及相关水文特征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本章我们来学习河流湖泊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教师总结)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我们将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利”,防治其“害”。
(板书)第1节河流和湖泊概况(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查阅地图册,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各注入哪个大洋。
读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讲述)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的区域叫做外流区。
(学生活动)找出塔里木河河水的去向,与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区别?(讲述)我们把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叫做内河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学生活动)读图找到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观察其位置,思考:1、与气候一章中的哪条气侯区的分界线位置接近?(可查阅地图)2、外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外流河的水文。
(给出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3、内流区的气候特征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给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柱状图)(总结)略(板书)2、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讲述)除河流外,我国还拥有众多的湖泊。
分布在内流区的叫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分布在外流区的叫外流湖,是淡水湖。
(学生活动)观察“咸水湖和淡水湖”示意图,分析说明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则为淡水湖的原因。
(板书)3、外流湖和内流湖(讲述)这些湖泊的分布相对集中在两大湖区,即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
(总结板书)(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读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
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
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
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读: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
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
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
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
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
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
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京杭运河(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
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
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读“京杭运河示意图”,完成教材中的读图练习:从京杭运河示意图上看:1、京杭运河北起___________市,南至___________市;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省、市;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
(展示并讲解)分别展示我国两大湖区的主要湖泊图片,并配以适当的说明。
板书设计:众多的河湖一、外流区和内流区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2、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水文特征外流河: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内流河:夏季降水多,为汛期⑶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3、外流湖和内流湖二、京杭运河教后记:通过课堂练习,学生一边绘制中国水系图,一边填写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能从材料中找到相关有用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3、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教学重点:1.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
2.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教学难点: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到黄河,我们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和治理黄河呢?这一节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个问题:黄河的治理讲授新课二、黄河的治理[承转]我们先了解一下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出示学习提纲:(板画)黄河干流轮廓图,: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4、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黄河上游、中游河下游是怎样划分吗?[承转]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出了那些贡献呢?[板书](二)评价黄河读图2、32,让学生看图中的四幅图片回答:由黄河的奉献系列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源头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并板图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承转]黄河有功也有过,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那么:造成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呢?读课本50页活动1,让学生阅读找出:1、黄河忧患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缺水断流、水污染[承转]由于洪水的威胁和泥沙淤积,使黄河不同的河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那么:2、黄河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1)上游:①荒漠化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结合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分析干旱的原因)②凌汛——主要是自然原因(2)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2)暴雨集中(3)支流众多。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滥砍滥伐、过渡放牧)引导学生读课本49页图2、3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说出:黄河哪个河段产生的泥沙最多,进一步体现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最强盛的唐朝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从历史上看,这里当时的条件怎样?现在出现这样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简单说出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
(3)下游: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展示“地上河”图片提出问题: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放录像)②“地上河”造成的隐患是什么?(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暴雨季节,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历史上,黄河曾多次迁徙改道,行程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展示课本49页图2、34,引导学生分析范围和出现的后果。
由此图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由此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
[承转]面对黄河的忧患,怎样根治呢?[板书](三)根治黄河出示阅读材料(课本50页)[献计献策]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同学们,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知道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带来的忧患,并且找到了根治黄河的办法。
)那么我们附近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它给我们的奉献了什么?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二、黄河的治理(一)认识黄河(二)评价黄河: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黄河的治理教后记:《黄河的治理》一课的学习,既是学习黄河这条河流的相关知识,又是以这条河流为例,了解一条大河的学习思路,所以本课的学习很重要。
从本课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学习黄河时,重在她的治理。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长江的开发教学目标:1、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长江及课后收集“长江三峡”的图文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探究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之歌》就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无限赞美之情。
它既是我国的“水能宝库”,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
在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长江的开发。
学习新课: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著名的峡谷、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下游的特点要求学生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湖泊、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
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并填绘在板图上。
教师过渡:水能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利用水流推动水轮机组发电,巨大的水量和水流速度快是水能开发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