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生源复杂、数学基础较差以及数学基础差异性比较显著的特点,提出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并从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理论依据、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较多的中职学校放低了招生门槛,初中毕业生甚至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基础较差.另一方面,较多学生认为在职业学校应该以学习技术为主,学习数学没多大用处,而且很多中职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比较难学,对数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而不愿意去学数学.但是数学又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生的数学素质必会对其专业课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而找到一个符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数学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分层教学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照顾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又可以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适合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因此,它是符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将从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理论依据、遵循的原则及具体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如
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尽管国家在大方向提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仍然看不上、看不起中职学校,“能被高中录取,就不选择中职学校”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实在上不了高中,才去读职校,因此当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仍以被普高筛选出来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主,还有一些是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甚至有些是无法在原学校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
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所要面对的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差异性显著,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期使数学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今后能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分层教学,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学生个体无论在认知结构、认识能力、兴趣及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是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的的.只有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所有学生在自己的
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以便使他们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分层教学方式的构建恰好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一个既轻松愉快又适度焦虑的学习氛围.
2.教育学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育人上就提出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名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潜在的水平,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要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可能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以促进每名学生都能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心理学研
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不变差异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变.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应当本着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利用差异的原则来实施分层教学.
2.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要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病.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选择的机会、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要创设问题的环境,要能容忍不同层次学生一些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去做,而且相信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充分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3.激励性原则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消极的情感体验,经历了不少挫折,中职学校传统的数学教
学更是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现在,通过分层教学能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加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学生从苦学、惧学、厌学逐步变为会学、好学、乐学.因而,在分层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使学生处于该层次时,既能听得懂、学得会,又能感受到挑战性.
4.自尊性原则
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教育实践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还取决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尊重每一名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做法,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师生关系出现障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讥讽、挖苦,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忌语,努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因条件,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氛围,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对学生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的组织,而且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
量,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激励,相互诱发,从而产生共鸣效应.新生进校后,要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考试内容以初中数学知识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基本运算法则、简单的四则运算、几何识图解题的掌握情况.经过几个星期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将学生按2∶ 5∶ 3的比例分为a,b,c三层,a 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能自觉主动学习,理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方法科学有效,成绩较好;b层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积极,智力因素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接受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困难,成绩较差.
分层应该是动态的,各层之间可以双向流动.如果某名同学感觉学习太吃力,或者成绩下降厉害,明显不适应本层次的教学,可以转到学习难度较小的层次;相反,如果某名同学感觉学习太轻松,成绩提高明显,在本层次学习的挑战性不足,可以转到学习难度较大的层次.
为了便于教学和管理,还需要把各个层次学生的座位进行固定,以一个班级30名学生为例,进行如下安排:
每个层次的学生选一位组长,发放一个工作记录本,负责记录学生的课堂作业情况、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况、每次考试的成绩与进步分数等情况,每位组长每星期还要详细地向老师汇报该组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目的上,可根据教学大纲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a 层学生达到①—⑤,b层学生达到①—④,c层学生达到①—③.如在讲授“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内容时,教学目标可定为:(1)共同目标.记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2)层次目标.a层:能推导该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既有一定难度又比较灵活、综合的问题;b层:理解该公式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综合应用.c层:了解推导过程,记住该公式,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用.
3.教学过程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对于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
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