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及发展路径

合集下载

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

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

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
1. 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明确,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人才的综合素质。

2.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建立健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研究生的指导质量。

3. 加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科研机构等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实验条件,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拓宽研究生交流与合作渠道。

加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思路。

5.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考核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落实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确保研究生培养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总之,不断健全研究生教育体系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
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优化完善和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优化完善和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优化完善和转型升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根据你要撰写的主题进行具体写作,以下为一种可能的概述内容示例:引言部分是一篇长文的开端,通过对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等关键内容进行综合探讨,旨在全面分析并揭示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本文将逐步展开对每个部分的深入研究,向读者呈现全面而系统的理解。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每个行业和组织都必须不断适应和变革,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形势。

因此,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在2.1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设定目标,并解释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接着,在3.1节中,我们将探讨发展理念的定义以及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也会比较和选择不同的理念,并提供如何贯彻理念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式。

在4.1节中,我们将对不同的发展方式进行分类和解释,并在4.2节中比较它们的优劣。

在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方面,我们将在4.3节中提供一些建议,并讨论实施方式所需的关键要素。

为了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找到并利用发展动力。

在5.1节中,我们将定义并分类动力,探讨动力对发展的影响。

此后,我们将提供一些方法来激发和利用动力,并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发展路径。

在6.1节中,我们将讨论选择和规划路径,并在6.2节中解释优化和完善路径的原则。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在路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施路径优化所需的关键要素。

最后,我们将在转型升级部分探讨转型和升级的定义和意义,并强调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还将提供操作建议,并讨论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点,并展望未来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提出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读者应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分析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分析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分析【摘要】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对策,包括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管理人员结构优化以及研究生人才结构优化。

在指出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将继续面临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当前局势,并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现状分析、对策、教师队伍、管理人员、研究生人才、重要性、应对措施、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使命。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过多、研究生人才培养不够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制约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通过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寻找优化的对策和方法,并提出针对教师队伍、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人才的结构优化建议。

通过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旨在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为高校相关决策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学科和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

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基本载体,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不仅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决策部署和统筹安排[1]。

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战线全体同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不断达到新高度。

在《教育规划纲要》收官之际,从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等角度对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旨在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区域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高质量建设路径,给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国答案”。

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一)终身教育概念提出与发展演绎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思想引领和发展方向,已经深深融入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中,并成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史密斯(A. L.Smith)提出、由B.A.耶克斯利(Basil Alfred Yeaxlee)倡导使用,直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才明确“终身教育”的概念作者简介王敬杰(1982- ),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学校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校课程开发和学校文化建设(北京,100088)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重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YB2020009),主持人:孙诚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指标架构、建设成就和优化路径——《教育规划纲要》十年回顾与展望王敬杰摘 要 构建以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公共学习建设、终身教育立交桥、宽进严出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为基本指向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指标架构,在此框架内,近十年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在理念落地及体系建设深化、“立交桥”搭建融通多元、资源库建设开放综合便捷、服务供给更具主体性针对性、培训服务系统不断升级优化,但仍存在认知不够明确、支持机制匮乏、落地举措虚化、全域协同无力等问题。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对于实现育人目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关键作用、设计原则、实施方法以及评估和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达到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需要结合具体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

而评估和调整机制则是确保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的重要保障。

最终,通过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整体构建课程体系、育人目标、重要性、关键作用、设计原则、实施方法、评估机制、调整机制、全面实现、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逐步完善,对于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如何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一个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培养,使其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构建整体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个性化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也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问题意义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缺乏整体构建的课程体系导致教育资源分散、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育体系中常出现课程之间的割裂现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摘要】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构建这一体系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构建的目标、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具体措施。

给出了评估指标和实施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并且持续改进是关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为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意义、目标、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评估指标、实施路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多方合作、持续改进。

1. 引言1.1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意义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意义在于确保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监督和评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这样一个体系也可以促进各个学科和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还可以提升学校和专业的声誉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研究生教育中来。

通过构建这样一个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水平研究人才的需求,推动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对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目标是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构建目标是促进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要关注整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更要充分考虑研究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支持服务。

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建设路径

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建设路径

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建设路径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一般路径和步骤:1.需求分析和定位:•进行对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分析,明确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定位和目标。

确定中心的功能,例如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培训等。

2.制定发展规划:•制定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包括中心的组织结构、职能部门设置、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方向和重点项目等。

确保规划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3.组建工作团队:•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团队,包括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支持人员。

团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以适应研究中心的综合性质。

4.建设硬件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设施,以满足中心的教学和研究需求。

同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5.推动学科建设:•通过引入优秀教师、拓展学科领域、增设研究方向等方式,推动学科建设。

确保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在学科方面具有竞争力和引领地位。

6.开展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推动中心的研究成果产出。

培养研究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7.创新教育模式:•开发和引入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产学研结合、跨学科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

8.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活动,提升研究生和教职人员的学术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高校的合作。

9.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在线平台,包括网站、在线学术资源、社交媒体等,以提高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评估和调整:•定期进行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中心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

这些步骤提供了建设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的一般路径,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同时,中心的发展需要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体系 实施路径 问责改进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目标体系 实施路径 问责改进

2、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对研究生的培 养全过程负责。学校应该建立导师负责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要求,对导师的学 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
3、强化实践环节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环 节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学校应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 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培养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感谢观看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是指教育事业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其中,“立 德”是指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树人” 是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 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立德树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 活中。
3、推进创新教育。研究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推进创新教 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 究,开展创新性实验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强化实践教育。研究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需要强化实践 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 活动和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和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意义非常深远。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立德树人教育能够提高社 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再者,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培养更多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措施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措施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措施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从而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径和措施。

一、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我们需要着重改变以下方面:1. 提高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供应。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关注,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

2. 完善教育资源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教育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素质、校舍设施、教材资源等方面,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各地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推进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鼓励教师、教育专家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跨地区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输送,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二、加强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建设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提高教育机构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1. 完善教育机构评估制度:建立教育机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评估结果来衡量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表现优秀的机构给予奖励和激励,对于表现不佳的机构进行督促和改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水平,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流动和交流,使优秀的教师能够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去任教。

3. 提升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加大对教育机构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除了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和加强教育机构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发展与师资结构优化方案

教师队伍发展与师资结构优化方案

教师队伍发展与师资结构优化方案一、教师队伍的重要性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优秀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学生,助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二、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教师队伍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师资结构不够优化。

部分学校的教师队伍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导致教学质量较低。

其次,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机制不健全,优秀教师的培养和留住面临困境,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

此外,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不够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师资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优化师资结构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之一。

一个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四、加强师资培训与提高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的师资结构,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提高。

首先,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丰富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保持教学活力。

五、发展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也是师资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学术研究和专业成长等方面的评估,能够更好地激励教师的进步和提高。

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推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应推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晋升和评聘制度,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晋升路径。

另一方面,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开展学术研究、参与教育改革项目等,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七、加强学校与教师的合作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是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一环。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建立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八、发挥教师协会的作用教师协会作为教师自身的组织机构,应发挥其组织和服务作用,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职业发展和业务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1.24•【文号】教研〔2023〕2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律,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方向,以强化两类学位在定位、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的差异化要求为路径,以重点领域分类发展改革为突破,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健全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聚焦制约两类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增强改革的实效性。

尊重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注重对现有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造升级,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

整体推进,加强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各环节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培养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链、工作管理链的匹配度,增强改革的长效性。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作者:邢翠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年第02期[摘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入思考。

从世界一流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宏观角度,分析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探索培养机制创新路径,以期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为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效果与质量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96-02一、“双一流”建设背景简介“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2015年国家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的总体目标,这是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国内各大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大力拓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利的育才环境和政策支持。

那么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完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全新命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侧重点(一)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研究生学业压力大、科研任务重、就业不理想等原因,频频出现研究生情绪不稳定、抑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传统意义的高等教育对研究生培养方向更倾向于学术成就,与国际人才培养指标衡量体系相比,这样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缺少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衡量指标。

心理健康指标,才能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培养与管理改革》札记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培养与管理改革》札记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培养与管理改革》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7)2.1 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 (8)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0)2.3 社会需求的变化 (11)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2)3.1 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 (13)3.2 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 (15)3.3 高质量培养的路径选择 (16)四、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17)4.1 管理体制的优化 (19)4.2 教学模式的创新 (20)4.3 评价体系的完善 (21)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 (22)5.1 国内高校的典型案例分析 (24)5.2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5)5.3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成果总结 (29)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0)6.3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 (31)一、内容简述本书首先概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意义,指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培养理念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书中详细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科研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改革,本书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本书还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为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加强管理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本书为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培养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摘要: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着眼于教师的梯度发展,以优质普通高中带动县域高中,是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高质量建设促进区域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遵义市第四中学立足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困境,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时间线,区域教师共同发展的空间线,形成教师高质量发展“双循环”路径;依托基地校建设,搭建学校、学科、教师三级平台,形成“1+N”跟岗研修、“三年一体”青蓝结对、“三维双向”集体备课、“诊断+示范”课堂提质、“13531”实习模式等五个教师实践项目,以丰富实践资源,切实推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示范基地校;教师专业发展;“双循环”路径* 本文系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内驱力视角下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A013);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辐射引领路径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A013)的研究成果。

2021年12月,《“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7月,《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

”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县中的优质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优质普通高中示范引领县中发展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一、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一)教育公平问题现有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亟须让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转向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

强教先强师。

然而,现下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在城乡间和校际的分布不均衡,优秀教师以及高学历教师等优质稀缺资源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名校”,而一些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偏远老旧学校等)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案例一
案例三
案例二
某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项 目
国际合作项目实施
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未来展望
未来,研究生培养体系将朝着更加国际化、 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人供更好的保障。
●07
第7章 结尾
欢迎提问交流
在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中,我们始终致力 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欢迎大家就本章内容提 出问题和交流想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 研究生创新能力
产学研结合程度低,创新 创业氛围不足
●02
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创新方向
课程设置创新
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更灵活,更新内容,开 设跨学科课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导师制度创新
导师指导方法的创 新
导师激励机制的创 新
导师队伍建设的创 新
个性化辅导方式
成果奖励机制
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机制体制的改革
研究生管理体制的 调整
研究生管理信息化 建设
研究生培养评估机 制的建立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提升管理效率
提高培养质量
资源配置的改革
资源配置是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之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加研究生培养 经费,完善研究生培养设施,可以为研究生 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促进其全面发
培养学术创新人才
●04
第四章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美国研究生培养体系
美国研究生教育概 况
美国研究生就业情 况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 式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 程
研究生毕业就业方向和竞 争态势
学术导师制度与研究生培 养
欧洲研究生培养体系
欧洲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实践经验 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 能力。欧洲研究生培养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发 展和领导力培养,注重国际交流与多元文化 融合。欧洲研究生国际合作广泛,助力学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发展历程、路径与成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发展历程、路径与成效
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发展历程、路 径与成效
目录
01 一、中国研究生教育 制度发展历程
03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 成效
02
二、中国研究生教育 路径
04 四、结论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过去的70年 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路径与成效, 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以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初创、探索和完善的三个阶段。在初 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开始建立研究生教育制度,然而这一时期的研 究生教育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大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研究 生教育进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开始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加学科领域,并逐 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
谢谢观看
然而,中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和政府需进一步加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和惩戒机制,以提 高研究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术规范意识。
四、结论
总之,中国研究生教育在过去的7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通过不断优 化研究生教育制度、积极探索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路径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 控等措施,中国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高等教育教师。在未来 的发展中,中国应继续保持对研究生教育的和投入力度,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研 究生教育体系,以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然而,在研究生教育路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高校过于追求规模扩张 而忽视培养质量,学科设置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 和高校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等,以不 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研究生导学团队构建实践路径研究

研究生导学团队构建实践路径研究

研究生导学团队构建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张雨晴来源:《科教导刊》2023年第22期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学习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导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导学团队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研究生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单元。

文章基于研究生培养的政策环境压力、导师育人主体意识不足、研究生求学动机缺失等现实困境,从组织行为学视角出发,提出通过构建外部机制和团队内部形成明确的目标愿景、积极的互动模式、完整的团队文化、可持续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研究生导学团队良性发展,为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导学团队;构建;实践路径;组织行为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3.22.013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Building a Graduate Guidance TeamZHANG Yuqing(Graduate Work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Zhejiang 310058)Abstract Graduate supervisors are the first responsible person for graduate training,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learning, growth, and success. The guidance team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also a basic unit for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pressure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utors as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to stud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postgraduate guidance team by building an external mechanism and forming a clear goal vision, a positive interaction model, a complete team culture, and a sustainable incentive mechanism within the team,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talent abilities.Keywords guidance team; build; practical path;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教研〔2020〕12号)开篇就明确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导”与“学”的关系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争夺科技制高点。

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需要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大任务。

研究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需要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

从研究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这也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人才的融合发展,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浅谈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优化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优化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优化路径
陈敏之
【期刊名称】《漫科学(科学教育)》
【年(卷),期】2024()1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碎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数学知识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至于学生思维过程呈现碎片化,也就是教师没有结构化地教,学生没有结构化地学。

2022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结构化学习可以整体、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让知识系统化、教学结构化、思维体系化。

如何将结构化学习落地成花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进而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化。

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学生的自主关联、迁移活动中加以延伸、运用,以此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促使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有效应用。

只要教师提高重视,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结构化学习方法,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就会落地生根。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陈敏之
【作者单位】怀宁县振宁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小学生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2.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3.构建知识“结构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学习路径探索--以“分数的认识”主题单元为例
4.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及发展路径刘朝晖(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研究生教育结构能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相适应,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与培养规模、类型层次结构以及地区分布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后认为:当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从理顺政府、培养单位、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法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改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等几方面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结构失衡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Overall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LIU Chao-hui(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Abstract: Whethe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eet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for highly qualified peopl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present flaws in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and scale, category structure and regional structur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e adjusted on the basis of the needs of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an optimized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government, the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y, and expanded decision making power of universities.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mbalanced structure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猛扩张,其教育的质量和结构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研究生教育结构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成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社会不适应性研究生教育结构包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为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构成关系;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高水平学科的学科布局;各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类型及层次的比例结构。

一个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相应研究生教育政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是不同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分类进一步明晰,培养单位条件日益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但相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而言,研究生教育结构存在许多的不适应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设置结构、各学科人才培养规模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

近年来出现某些学科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迹象反映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重点学科布局结构看,2005年全国遴选的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总体上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但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企业、行业和社会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无论是学科点布局数量还是人才培养条件保障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转型的要求。

二是研究生培养类型比例失调,培养模式与需求脱节。

为满足企业和实际应用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施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进一步细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类型,专业学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得到迅速发展,但职业型学位在读人数与学术型学位在读人数相比,比例仍然偏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除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如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机构对研究人员的需求外,非传统学术岗位如工矿企业、技术推广应用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也表现出巨大的需求,为职业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

与国际经济发展处于同等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专业学位授予规模和比例较低。

而且基于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这一人才定位而构建起来的传统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再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对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两类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定位,职业型人才培养特征不明显,未能准确把握专业学位培养类型,即未能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把握和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技术性问题这一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与培养科学学位人才趋同,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缺少适应岗位职业要求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缺乏案例和实践教学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不少论文指导教师缺乏实际行业工作背景和经验,对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

总体看,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强调要根椐区域、行业和学科发展水平及对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但在实际中这一正确的指导思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培养单位还不能面向经济社会需求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转换。

三是研究生培养层次定位不清晰,各学科人才培养层次重点趋同。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学科比例结构基本一致,博士与硕士两个培养层次只存在水平的差异,缺乏人才类型、培养模式等方面必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由于培养力量不足,将硕士学位作为独立的一级终极学位是符合国情的。

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硕士学位作为我国学位层次的独立一级,不仅要体现学位层次的独立性,而且还要从人才规格、类型与培养模式、途径上实现硕士学位的独立性和特殊培养要求,从多样化途径的统一性上来把握我国学位条例所规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不同学科的性质及发展要求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对基础学科类的人才来说,社会需要的是真正能从事原创性研究的人才,但需求量不会很大,此类人才应更多集中于博士层次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于一些应用性学科来讲,社会需要的是大量具有专业理论运用能力和专门技能的高级人才,应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硕士层次人才,并集中资源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学科,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巨大需求。

四是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失衡,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数量少,师资力量匮乏,大部分学科基础薄弱,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有限。

由于经济欠发达,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

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调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一直关注的问题。

西部地区只有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集中有限资源发展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而非均衡发展所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数量较为充足,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积极调整结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上述我国研究生教育所表现出的社会不适应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本身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结构顺应社会变革大力调整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且是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管理体制僵化,培养单位自主办学的调节空间不足,其自身运行活力不够,与社会的结合不够紧密,还没有建立起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调节机制。

因此,解决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社会不适应性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优化布局和结构。

即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依法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间开展公平、规范、有序的竞争,使研究生教育能有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面向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各个层次、不同规格、不同模式、不同管理方式构成的系统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理顺政府、培养单位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以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协调研究生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方面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根据满足国家目标和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来引导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要逐步放开对招生总规模的控制,由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宏观指导、社会需求、师资队伍、科研项目、办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因素自主确定招生规模。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各类研究生培养所必需的人均条件作出规定,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

二是审核培养单位办学条件。

深化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是形成政府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和学位授予单位自主办学相结合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依法对全国的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制定相关规章。

扩大省级政府对本地区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学科布局的统筹权。

合理划分国家和地方学位授予审核权限。

三是加强对培养单位人才培养的评估与监督。

对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制度化评估结果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培养单位之间的公平、规范、有序竞争。

政府还应通过宣传引导、政策优惠、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

健全培养单位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培养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

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接受外部需求导向的能力,综合考虑现有规模和办学基础、招生报考录取率、师资、科研项目及研究经费等条件,以自身敏锐的判断和健全的制度应对来自外部的种种诱惑和压力,增强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建立起既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又能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