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物理高考复习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PPT课件

INNOVATIVE DESIGN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十四章 热 学
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
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实验十七: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科学探究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的实验证据。
物理规律
3.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观察并能解释布朗运动。了解分子运动速率 分布的统计规律,知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过好双基关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
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可知:
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_零___。
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_引__力___。
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_斥__力___。
解析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等于斥力, 分子力为零,故A错误;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分子 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力表现 为引力,故B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C正确;当分子间 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
图1
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
创新设计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过好双基关
创新设计
【自测1】 (多选)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CD )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十四章 热 学
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
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1.实验十七: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科学探究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2.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关的实验证据。
物理规律
3.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观察并能解释布朗运动。了解分子运动速率 分布的统计规律,知道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过好双基关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
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可知:
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_零___。
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_引__力___。
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_斥__力___。
解析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等于斥力, 分子力为零,故A错误;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r>r0时,分子 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力表现 为引力,故B错误;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随着距离的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C正确;当分子间 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D正确。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
图1
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
创新设计
过好双基关 研透命题点 课时限时练
过好双基关
创新设计
【自测1】 (多选)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CD )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共32张PPT)

表示比热容
m Δt 表示物体的质量
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
2、正确理解热学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热程度,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 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所谓热量是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一般情况下,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内能和热 量的单位相同。物体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4、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 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之比是 (C )
A.10:1 B.1:10 C.2:5 D.5:2
1.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初温是 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J的热量后, 温度升高到74℃,则此球的比热容是多少?
2.质量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温度由 20℃升高到9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
3.小明家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 气的热值为8.4×107J/m3,放出的热量有 50%被有效利用,现要将质量为4kg,初温 为25℃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多 少天然气?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2021/8/312021/8/312021/8/3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12021/8/31August 3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

2.了解燃料的热值表
请说出你熟悉的燃料的热值,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3.有关燃料燃烧放热的计算
想一想 为什么发射火箭上天要用氢做燃料?
根据热值表,计算一下10吨氢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焦
耳的热量? 氢的热值是1.4×108 J/kg
放出热量Q = 热值×质量=1.4×108 J/kg× 10×103 kg
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科学家已确认:物质是由大量的___分__子____组成的,这 种粒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1_0__-_1_0__m。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C
A.细雨蒙蒙
B.雪花飞舞
不变 内 能的转移
如何量度改 变了多少
热量的多少
做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改变机械能与 做功的多
功
会_____; 物体对外做 内能相互转化 少 功,本身内能_____。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从哪里获得内能? 柴薪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一、燃料的热值
想想议议 不同燃料的放热本领相同吗?怎么比较它们谁的放热本
领强呢? 经验告诉我们,等质量的煤和干木柴,充分燃烧,煤放
出的热量要比柴多得多。我们用热值这个概念来表示燃料放 出热量的本领。
1.热值
(1)定义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
种燃料的热值。
(2)物理意义 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单位 国际单位:焦每千克;符号:J/kg。 气体燃料的单位:焦每立方米;符号:J/m3。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时具有弹性势能
高考一轮复习:11.1《分子动理论、内能》ppt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7 -17-
( 3) 相互关系: ①一个分子的质量: m0= ②一个分子的体积: V0= ③物体所含的分子数: n=
V m · NA = · N 或 V������ ρV������ A M N������
= =
ρV������ 。 N������ M 。( 注: 对气体 ρN������
6×
m
解析
关闭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9 -19-
规律总结微观量的求解方法 (1) 分子的大小、分子体积、分子质量属微观量, 直接测量它们的数值 非常困难, 可以借助较易测量的宏观量结合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等来估算这 些微观量, 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和纽带。 (2) 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 通常把固体、液体分子模拟为球形或小立方 体。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则建立立方体模型。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0 -10-
一
二
三
3.物体的内能 ( 1) 定义: 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 内能。 ( 2) 决定内能的因素 ①微观上: 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分子个数。 ②宏观上: 温度( T) 、体积( V) 、物质的量( n) 。 (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内能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所具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宏观上取决 于物质的量( n) 、温度( T) 、体积( V) 。 ②物体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 或弹性形变) 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取决于质量( m) 、速度( v) 、高度( h) 、形变( Δx)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 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 ②__C__、③__A__、④__B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
科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2.分子的特征: ①体积小 ②数目多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 吗?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
喷香水或空气清新剂,很快就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谢谢观赏!
再见!
第二章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物体的内能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思考: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瓶塞跳起 出现水雾
瓶塞跳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弹簧发生弹性 形变时具有弹 性势能。
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 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 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C.固态、气态、液态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 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 ②__C__、③__A__、④__B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
科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2.分子的特征: ①体积小 ②数目多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 吗?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
喷香水或空气清新剂,很快就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谢谢观赏!
再见!
第二章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物体的内能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思考: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瓶塞跳起 出现水雾
瓶塞跳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弹簧发生弹性 形变时具有弹 性势能。
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 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 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C.固态、气态、液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
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C.固态、气态、液态
B.气态、固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4.刘洋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 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 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
间的作用力就不存在了.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 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归纳与小结
“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
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新课讲解
一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 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 没有一个限度?
观察与思考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 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分子间距离关系 分子间距离大于 平衡距离 类比分析 相当于拉伸弹簧 分子间作用力 引力大于斥力,分 子间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分子间距离大于 10倍分子直径
相当于弹簧超过 限度
分子间作用力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
典例与精析
从分子作用力的角度说一说“破镜重圆”能否真的发生.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
1.1 分子动理论 课件 (共21张PPT)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2.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什么?
D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其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A
6、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B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C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5、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扩散现象表明:
2.分子间有间隙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什么?
D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其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A
6、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使整杯清水变红,这是由于( )
A.水流动的结果。
B.分子不停地运动的结果。
C.分子间有引力的结果。
D.分子间有斥力的结果。
B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C
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5、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一课时PPT

热传递的方向: 内能从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
传递给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
热传递的结果:热平衡(末温相等)
物体间在发生热传递时(若无能量损失) :
Q吸热=Q放热
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
不一定
温度升高(降低)
一定
内能增大(减小)
不一 定
不一定
不一 定
不一定
吸收(放出)热量
练一练
例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内能也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0℃的冰块没有内能;
章节目录
分 子与 动内 理能 论
1.1分子动理论 1.2内能和热量 1.3比热容
知识梳理
1.请同学们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图 。
2.总结还不够全面的知识点,并 补充在旁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
子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动。 理
扩散现象
论 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什么是扩散现象?
条件
夏天的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指 的是____温__度;摩擦生热,这个热指 的是_____内_;能燃料燃烧时向外放热 ,这个热指的是______ 热量
课堂回顾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谢谢! 祝你成功!
答:完全燃烧50kg酒精释放的热量是1.5×109 J。
解题关键点: 1.掌握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2.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3.找出对应的公式或推导式,燃烧放热公式:Q放 = m q ; 4.计算并解答。
物理与生活
生活中“热” 的含义
生活中“热”,有时指温度, 有时指热量,有时指内能 。
传递给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
热传递的结果:热平衡(末温相等)
物体间在发生热传递时(若无能量损失) :
Q吸热=Q放热
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
不一定
温度升高(降低)
一定
内能增大(减小)
不一 定
不一定
不一 定
不一定
吸收(放出)热量
练一练
例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内能也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0℃的冰块没有内能;
章节目录
分 子与 动内 理能 论
1.1分子动理论 1.2内能和热量 1.3比热容
知识梳理
1.请同学们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图 。
2.总结还不够全面的知识点,并 补充在旁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
子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动。 理
扩散现象
论 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什么是扩散现象?
条件
夏天的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指 的是____温__度;摩擦生热,这个热指 的是_____内_;能燃料燃烧时向外放热 ,这个热指的是______ 热量
课堂回顾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谢谢! 祝你成功!
答:完全燃烧50kg酒精释放的热量是1.5×109 J。
解题关键点: 1.掌握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2.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3.找出对应的公式或推导式,燃烧放热公式:Q放 = m q ; 4.计算并解答。
物理与生活
生活中“热” 的含义
生活中“热”,有时指温度, 有时指热量,有时指内能 。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2020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共23张PPT)

知识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5. 如果分子间没有了引力和斥力,下列现象不会发 生的是( D ) A.黑板上很难写字 B.固体很容易被拉长 C.液体容易被压缩 D.气体也会有一定的体积
6. 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 台灯,这说明( B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 荷叶上有一滴水,下雨后一滴水落到荷叶上后形 成一大滴水,这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一个水袋刚 开始能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后来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8. 野外生存是户外运动者的必备技能.下列的前后 说法以及前后对应都正确的是( C )
A.看见炊烟说明有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削竹为刀——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11.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 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 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 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甲、乙 所示.下列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B )
A
B
C
D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
B.两个铅柱用力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16. 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 另一张如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 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原因是什么?
解:拉断一张纸比撕开一张纸用的力大得多.因为 撕开一张纸只需克服撕口处较小一部分的分子间的引 力,而拉断一张纸需要克服整个横截面的分子间的引力.
C.在高原地区煮饭要用高压锅——液体的沸点随液 面气压增大而升高
D.在较薄的冰面上前进时要蹲行——降低重心不 容易将冰踩碎
9.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有氦气和氧气两种气体(ρ 氧气 =1.43 kg/m3,ρ氦气=1.25 kg/m3).若以〇表示氦气分子, 以●表示氧气分子,如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气体分子分 布的是( A )
教科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课件 (2)

热 量
过程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 加
吸收的热量全都用来 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 变
注意: 温度不能“传递”,热量不能“含有”;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 不一定大,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也不一定高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例1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20
质量/g
沙子 30 水 30
温度升高10℃所 需要的时间/s
64
96
温度升高20℃所 需要的时间/s
89
163
温度升高30℃所 需要的时间/s
124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__吸__收_热__量__的__多__少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 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或“<”)沙 子吸收的热量。
【针对训练】 3. 酒精的热值是 3.0×107 J/kg,求完全燃烧 200 g 酒精放
出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把多少千克的水从
40℃加热到沸腾? [答案] 6.0×106 J 23.8 kg [解析] (1)200 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m1q=0.2 kg×3.0×107 J/kg=6.0×106 J。 (2)由题知,Q 吸=Q 放=6.0×106 J,由 Q 吸=cmΔt 得, m2=cQΔ吸t=4.2×103 6J./0(×k1g0·℃6 J)×60℃≈23.8 kg。
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升高温度的比值是定值。该结论是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2)分子间存在斥力。例如:如图3所示,分子间的斥力使得 液体很难被压缩;压缩固体更难,被压缩的橡皮能恢复 原状。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 的,不存在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 的情况,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 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感悟新知
知3-讲
规律点拨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2-讲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扩散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感悟新知
知2-讲
(4)任何两种物质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包括:两气体之 间、两液体之间和两固体之间,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如: 皮肤上擦香水,远处能闻到香味)、固体与气体之间(如: 房间放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都充满清香味)和固体与液 体之间(如:糖溶解于水中)。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专家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咳嗽所产生 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 m 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 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时要戴口罩。一 粒飞沫的直径约为 1×10-6 ~5×10-6 m(分子的直径 约为 1×10-10 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_ (填“是” 或“不是”)分子。
感悟新知
知2-讲
(2)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是不同种物质,二是相互接触, 二者缺一不可。如:热水与冷水混合后变成温水,这不 是扩散现象。
感悟新知
知2-讲
易错提示 分子是肉眼直接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气
味、颜色等间接地反映出来,如:闻到香味、水变甜、 变颜色、菜变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____,气体推动活塞____,气体内能____,
温度____,水蒸气____形ppt课件成的。
•12
3、请下列现象哪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钻木取火 ___做__功____ (2)冰块熔化 __热_传_递_____ 做功 (3)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 _________ (4)很冷时,我们会对手呵气 ___热_传_递____ (5)感觉手很冷时,我们会把搓搓手 ____做_功___
ppt课件
•22
2、正确理解热学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热程度,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 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所谓热量是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一般情况下,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内能和热 量的单位相同。物体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钻木取火
内能增加了
ppt课件
•10
2、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内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
热,内能减小,温度不一定降低。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结果:热平衡(末温相等)
物体间在发生热传递时(无能量损失的情况下):
2、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ppt课件
•4
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 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的现象,叫做扩散。说明:
1、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空隙
ppt课件
•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例如: 1、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ppt课件
•18
1、定义: 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
(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
c。
2、单位: J/(kg ·℃)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ppt课件
•19
3.比热容的反映了
(1)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分 子 动 理 论 与内 能
ppt课件
•1
知识网络结构
分 子 动 理 论 与 内 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和热量
比热容
ppt课件
•2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
特点:多而小,肉眼看不到
子 动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
理
则运动-------扩散现象
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ppt课件
•3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ppt课件
•8
改变内能的途径: 1、做功(能量转化):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 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ppt课件
•9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 了
滑下时摩擦发 烫了
ppt课件
•24
正确理解生活中“热” 的含义
生活中“热”,有时指温度, 有时指热量,有时指内能
夏天的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 指的是______;摩擦生热,这个 热指的是______;燃料燃烧时向 外放热,这个热指的是______
ppt课件
•25
3、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计算题在本章所占的内容不太多,但由 于公式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题目常有一定的 难度。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代入法。
4.热值 汽油的热值是 q汽油= 4.6×107J/Kg 表示什么意思
ppt课件
•13
1.定义
2.单位 热 值
3.物理意义
4.热值的应用
ppt课件
•14
1.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与燃料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 料的热值(或1kg某种燃料完全燃 烧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J/kg
ppt课件
Q吸热=Q放热
ppt课件
•11
用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器材做演 示实验。甲装置是在一个配有活 塞的的厚壁玻璃筒内放一小团蘸 有乙醚的棉花球,乙装置是在厚 壁玻璃瓶内装有少许水
⑴⑶甲 由装 甲置 装在置实验时, 可把 知活 ,塞 外迅 界速对下空压气,压可以观察
到缩的 做现 功象 时是,空__气___的__内.这能是会因__为__活__塞;向由下乙压时,对
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4、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 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之比是 (C )
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ppt课件
•20
质量相同的物体变化相同的温度,比热 容越大,吸收(放出)的热量越多;
或者质量相同的物体吸收(放出)相同 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小。
ppt课件
•21
公式:
Q = C m Δt
Q C 表示吸热(放热)
表示比热容
m Δt 表示物体的质量
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
空装气 置做 实功 验,时使可空知气,的 气体___对_增外大做,功温时度,_气___所致
⑵体乙 的装 内置 能在会实__验__。时,用打气筒不断的往瓶内打气
,⑷可 请以 给观 甲察乙到两的实现验象 配是 上瓶 一塞 个确___切__的_,解这说是词因为瓶
内___气__体__压__强__对__瓶__塞__产__生__的__压__力__所__致__,__同时瓶口会
ppt课件
•26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正确的是: (C ) A. 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ppt课件
•27
3、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 时:(A )
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
ppt课件
•6
定义:
内 内能 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经 (或方法)
和 定义 热量
热
单位
量
定义 单位燃料的热值 物理意义源自热量的计算ppt课件
•7
内能:
1、定义: 物体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或者分子质量与分子个数)、 温度、状态、体积等因素有关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15
3.热值的物理意义:
例如:木炭的热值是3.4 ×107 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kg的木炭完全燃烧释放出的 热量是3.4 ×107 J
ppt课件
•16
4.热值的应用: 计算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qm(固体、液体) ; Q=qV (气体)
ppt课件
•17
定义
比
单位
热
容
物理意义
热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