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浙江教育考试院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浙江教育考试院欢迎参加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基础知识水平,浙江教育考试院特别制定了本次考试的考试说明。
请各位考生仔细阅读本文,了解考试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考试时间和地点考试时间为2022年10月15日,考试地点将在报名时告知,请注意查看准考证,提前安排好行程,按时到达考场。
迟到超过30分钟将被视为缺考。
二、考试内容本次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为笔试,共分为两个阶段:1. 第一阶段:选择题此阶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计100道选择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考生需要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答案的标号。
本阶段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将涵盖教育学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 第二阶段:主观题此阶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计4道主观题。
考生需要在答题纸上作答,注意书写清晰。
本阶段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题目将涉及到教育实践、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请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在选择题考试中,每道题目的分值相等,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
未答或多选均不得分。
在主观题考试中,每道题目的分值将根据答案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将根据教育基础知识的要求和答题要求确定。
四、考试注意事项1. 提前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备考计划,确保充足的复习时间。
2. 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迟到将被视为缺考。
3. 携带准考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参加考试,保管好个人财物。
4. 在考试期间,保持安静,不得交谈、传递纸条等舞弊行为。
5. 严禁携带任何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手机等通讯工具。
6. 认真审题,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在主观题中,清晰标号答案,不要混淆。
五、考试成绩和合格标准考试成绩将在考试结束后进行统计和评定,公布于浙江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或其他指定方式。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教育学中学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必备】 浙江省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必备】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判断题1.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 )3.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6.在我国,教师属于公务员系列。
()7.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定是文化的精髓,应该毫无疑惑的接受。
()8.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9.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二、单项选择题1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12.抽烟的人一旦抽烟就会严生愉悦感;若不抽烟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这种情况说明(??)。A.烟是一种情感寄托B.抽烟是通过无意的简单重复养成的习惯C.抽烟是个坏习惯D.抽烟已经成为一种需要13.在学校的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D.以传承文化为目标的授受关系14.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身与心B.师与生C.学与教D.德与智16.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的培养()时期。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17.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A.0~2岁B.2~7岁C.8~10岁D.10~12岁18.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 B、杨贤江 C、陶行知 D、徐特立19.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20.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21.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22.自然主义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体思想()A、夸美纽斯B、洛克C、泰戈尔D、卢梭23.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24.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A.詹姆斯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斯25.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6.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教学研究]浙江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真题精选金卷(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具有教育性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D.教育即生活2.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3.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5.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B.启发教学C.比较D.变式6. 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7.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8. 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B.娱乐性C.自觉性D.系统性9.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10.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11.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浙江省湖州市教师招聘招聘《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真题
浙江省湖州市教师招聘招聘《幼儿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教育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A、无关系B、有负相关C、有利有弊D、有显著的相关【参考答案】D2. 在原型内化阶段,言语的作用是()。
A、标志动作B、组织动作C、联系动作D、巩固概况动作【参考答案】D3. 认知内驱力属于()。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参考答案】A5.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 年B、1913 年C、1924 年D、1934 年【参考答案】A6.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A、教师B、学生C、课程表D、学校环境【参考答案】A7. 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8. 计算“50×[60-(32×2-53)]=?”属于()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一般性【参考答案】A9. “已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以下哪种教育理论倡导的()。
A、进步主义B、社会重建主义C、批判理论D、永恒主义【参考答案】A10.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参考答案】B11.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参考答案】B12. ()提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的观点说明了师德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涂尔干D、乌申斯基【参考答案】B13.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参考答案】C14.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参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从教师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技能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规三个部分。
原则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大约各占 4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 20%。
考试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一)识记1.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育先行;人的发展。
2.我国教育目的以及中学阶段培养目标。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4.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浙江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幼儿园)一、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通过《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核,了解参与考核者对学前儿童(重点是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前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为选拔能胜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1.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考试内容: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感觉器官的发展;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发展;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考试要求:)理解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1(要求。
)理解幼儿感觉器官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2(2健要求。
(3)理解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4)理解幼儿循环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5)理解幼儿呼吸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6)理解幼儿消化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7)理解幼儿泌尿及内分泌系统发展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考试内容: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的生物基础。
考试要求:(1)理解儿童期的年龄段及我国常用的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理解发展与发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转折期和危机期、关键期或印刻现象、敏感期或最佳期、神经可塑性、最近发展区、领域特殊性、生态系统观、毕生发展观、幼态延续等概念。
(3)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最新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大纲整理打印版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I.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n.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in.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窑小学中公教育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严格依据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编写北京·广州·上海·西安前言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统一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招聘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的内容可以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公共科目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科目考查的则是相应科目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琐碎,考生较难全面把握,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招聘考试对教育理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新课程改革进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本着对广大考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中公名师及相关专家结合近几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说明,精心编制出了这一着重体现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教材。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全面覆盖考点,精准把握考纲★获取教师招聘考试高分的关键在于知识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即对所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这些知识点又极为庞杂和分散,需要系统的梳理。
为此,本书在精细研究考试说明和真题的基础上,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使读者能真正把握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做到成竹在胸。
★结构科学合理,重点清晰明了★本书以实用与高效为理念,在栏目的设计上充分贯彻此理念。
在每章伊始,本书设置了考试范围与要求,帮助考生迅速把握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正文中本书设置了高效提升训练,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和训练,真正使考教育基础知识·小学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小学Ⅰ.考试性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考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 (小学 )《教育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素教育内容因素教育手段因素教育途径因素教育环境因素(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特征:首先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㈠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征是: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和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㈡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校教育鄙视和脱离生产劳动;欧洲奴隶社会有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和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提出“缪司”教育的雅典教育;在这个阶段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没有培养生产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的教育: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任”,教育内容是儒学,即四书五经,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实行棍棒纪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欧洲的封建社会教育分为教会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骑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艺;㈢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出现双重教育目的,既要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又要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增加了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引进实验法,演示法等,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改进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⑴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⑵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迷信;⑷全社会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⑸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礼记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培根,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斯宾塞,乌申斯基,杜威;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⑷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a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d批判教育学:⑸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 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来源: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网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4分)试题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孟子》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 D. 感觉的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华生B. 桑代克C. 苛勒D. 勒温二、名词解释1.感觉后效2.学校教育制度3.教师权利三、简答题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
2.注意分配的条件。
3.校园文化的构成。
四、论述题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五、材料分析题试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
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
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
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教师招聘联考 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试题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教师招聘联考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试题1. 【判断题】班集体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江南博哥)特点。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参考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经验的渐进过程,其具体的过程将遵循“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螺旋式发展规律。
因此,班集体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题干说法正确。
2. 【判断题】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题干说法错误。
3. 【判断题】启发性原则的核心就是用“问答法”教学,实质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学。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启发性原则的核心不在于多问少问、多讲少讲、多练少练,也不是有问有答就是启发性教学,关键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题干说法错误。
4. 【判断题】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意义之一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让学生有成功感。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参考解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每一种智能都有相适应的职业。
因此,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学生的潜能开发,并能使学生获得最好发展和理想职业的教育。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形象概括。
题干说法正确。
5. 【判断题】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不必按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次序进行。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达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教育基础知识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Ⅰ.考试性质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
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
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着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一)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
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3、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教师与学生(一)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一)识记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二)理解1.课程内涵的发展。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泰勒原理5.三级课程管理6.选修课与必修课7.校本课程开发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10.课程资源开发(三)运用1.目标模式的利弊。
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
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六、教学(一)识记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2.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
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
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
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
(二)理解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5.教学的教育性。
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
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
(三)运用1.教师应如何备课。
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
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六、学校德育(一)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4.班级管理内容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识记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2、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理解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
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
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
(三)运用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部分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二)理解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2、普通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关系;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三)应用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二、认知过程(一)识记1、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后效;2、知觉的概念、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现象、诱导运动、错觉;3、注意的概念和特点、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4、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遗忘、再认、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追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的几个品质;5、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思维的种类、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6、问题解决的概念;7、想象的概念和种类、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8、言语的概念和特点;严于的感知与理解。
(二)理解1、感觉的种类;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4、感觉与知觉的关系;5、知觉的特征;6、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的条件;7、影响识记的因素;8、思维的过程;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0、问题解决的阶段;1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创造想象对活动的意义;13、言语的种类。
(三)应用1、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2、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3、运用记忆和遗忘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4、联系实际说明机械识记的必要性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防止不必要的遗忘;6、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7、结合学生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8、根据言语感知与理解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和意志过程(一)识记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2、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与特征;4、意志品质。
(二)理解1、情绪与情感的功能;2、意志行动的过程。
(三)应用1、根据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谈谈如何调节人的情绪;2、谈谈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四、人格心理(一)识记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需要的概念;3、动机的概念;4、气质的概念;5、性格的概念;6、智力、创造力的概念;7、智力的结构、创造力的结构。
(二)理解1、人格的结构;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需要的种类;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动机的种类、功能;6、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类型;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9、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10、影响智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应用1、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2、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五、人生全程发展(一)识记1、人生全程发展的概念、人生全程发展观;2、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年龄特征;3、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图式、同化与顺应等概念;4、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5、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理解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2、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3、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4、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
(三)应用1、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2、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或中学生)的人格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