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把他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国,于是货币也得到了统一。统一秦的金币形制, 犹如晒干了的柿子饼,称之为柿子金,和战国时一样,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为“钱重难行”,西汉早期,铜钱也曾几度减重,到西汉武帝的时候,最终确立 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并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 王莽篡汉位以后,打出复古的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 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但它 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从此,五铢 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用黄金最多的时期,主要是用于帝王的 赏赐。金币的器形仿照马蹄形状,故称之为马蹄金和麟趾金。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侯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 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 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 源于农具铲,称之为布币;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 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 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 就目前掌握的 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 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 仿制过金钣,中原地区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开元通宝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 制时期,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用年号作为钱铭,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出现于十六国时期的 “汉兴” 钱,即成汉李寿汉兴年间(338-343年)铸行的钱币。但年号钱真正 盛行是唐宋以后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后,一般情况 下,每更换一次年号,便会改铸新钱。
“裕民通宝”钱,在当时为一种权银钱,即表明对银作价,其普品 背铸“一分”、“一钱”等字样,每枚铜钱可兑换一分银、一钱银。此 钱背铸“一两”字样即可兑一两银。宋、元、明、清时期,金钱的魅力 有增无减,有“百金买骏马,万金买高爵”之说,以军官出征时,用钱 买人头,按人头数目论功行赏。此“裕民通宝”背“一两”兑银一两的 大钱,极有可能是耿精忠被困福州城时所铸,论功赏给其军官,全力抵 抗清军以求一隅。因其铸期短、铸量极少,加上战争转移阵地遗弃的关 系,保留下来的今极为少见,以至平叛后乃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查禁、大量收缴、销毁,严革伪号杂钱时,此“裕民通宝”背“一两” 权银钱一直遗漏在民间而未被官方发现。(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周泰宇)
2003年初,针对经济中出现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 和低水平扩张倾向明显加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货 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政策措施有:稳步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 货币的能力;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加强房地产信 贷业务管理;适时对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
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钱文的书法一般都 采用真书体,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 铭名。明朝中 期以后,大约从嘉靖年间起,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 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由于纸币和白银货币的使用,也在 铜钱上有所反映,元朝惠宗至正年间曾有过权钞钱,而明末 清初又出现了权银钱。 中国的古钱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 到清末民国初年,到民国三年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受西方 货币文化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 的机制铜元,一时间,各地纷纷仿效,大量发行。新式铜元 开始是作为机制银元的一种辅币出现的,但在流通过程中, 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短短三十 几年历史舞台,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以后,也就逐步退出历 史舞台,但铜元的种类却极其繁杂。
春秋战国货币分类: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战国时期布币
齐国刀币
圜 钱
蚁 鼻 钱
统 一 柿 秦 子 的 金 金 币 形 制
秦 国 半 两
பைடு நூலகம்
汉 五铢钱
马蹄金

银铤 对钱
元 权 铜 钞 铸 钱 币 至 正 之 宝
明 钱 币
正 面 书 裕 民 通 宝
明 末 清 初
权 背 银 面 钱 书 一 两
评述我国货币政策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经 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日益加重。因此必须全面贯彻灵活审慎的宏 观经济政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一阶段,我国将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 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开展政策操作,把握好重点、节奏、 力度,着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 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2008年至今)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到多方面严峻考验,克服 了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等不利因素,国民经济保 持了 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 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新增信贷资 源向 “三农”、中小企业和灾区重建等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同时,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改 进外汇管 理,维护总量平衡。 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证流动性供应。一是优化操作工具 组合和期限结构;二是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度下行;三是适时 开展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外汇 管 理体制改革。
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数用于对外贸易。白银 的使用从两宋以后渐渐多起来,就遗存的实物看,宋、元的银铤已经很多。 但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在中国货币史上, 白银长期作为一种称量货币,到清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 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 流通。而银元作为真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 到民国二十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纸币 产生于北宋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在民间流通使用,称之 为交子。在民间流通使用,称之为私交子,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政府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 是由政府发行的最早的纸币。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 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1279-1368年),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 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到明朝(1368-1644年)纸币名 称统一为"大明能行宝钞"。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 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 之为古钞。中国的新式纸币,出 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 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 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1948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且开始发行人民币,中国的货币又重新统一发行。
两宋(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铸币的巅峰时期,不仅铸币的数量最 多、品种复杂,而且铸钱工艺技术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宋钱上有很好的反映,真、草、行、隶、篆各种 书体在宋钱的钱中国在唐朝以前,白银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数 用于对外贸易。白银的使用从两宋以后渐渐多起来,就遗存的实物看, 宋、元的银铤已经很很多。但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 英宗正统年间。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作为一种称量货币,到清 道光以后,才有了自铸的地方银元。光绪十五年广东试铸光绪元宝大 龙图案的机制银元以后,各省才竞相仿制,广为流通。而银元作为真 正统一的国币,是民国三年发行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以后,到民国二十 四年实行法币政策为止,只有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 时期,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 文上都有应用。而且一种年 号钱的钱文往往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书体,称之为“对钱”,形成了 风气,使宋钱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对币制有过一次 变革,从淳熙七年起,铜钱的钱文统一改为宋体字,并且在钱背开始 纪年。
(四)1998~2008年初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8年1月起取消了信贷规模管理,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 和影响力度得到空前提高。1998年在中国宏观经济出现通 货紧缩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加大了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的提法经历了 “稳健的”、“努力发挥作用”、“进一步发挥作用”等阶段,促进经 济增长的政策意图相当明显。 1998~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以下货币政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 遏制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负增长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口不 断增长的势头:大幅度降低利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加大公开市场操作 力度,灵活调控基础货币;取消贷款限额控制,灵活运用信 贷政策,调整贷款结构。
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 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 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 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 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 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 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我国的货币政策
——2010工商管理2班
吴子琦 段文秀 陈思瑶 王如男
货币政策 幻灯片 21
货币图片幻 灯片 10
幻货 灯币 片历 史 1
幻货 灯币 片历 史
3
2 7
评述幻灯 片 22
我国货币历史



关于中国的货币, 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 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 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 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 不同。
北宋 交子
纵观中国货币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它走过了一条独 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 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它和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成 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
我国货币政策历史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主体,财政政策在经济运行调控中 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巨大的调控作用。但那时银行却是财政的附庸,无足轻重, 甚至连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也不存在,更谈不上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了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4年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后,我国货币政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宏观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计划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第一阶段是1979~1983年。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仍然是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体制。因为国家处于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模式下,货币和银行的作用被削弱了, 直到1984年我国才成立中央银行并开始执行货币政策。因此,此阶段的各项经济指 标处于计划体制之下,价格的制定货币投放量以及经济增长完全由政府控制,货币 政策的作用无法充分表现出来。但由经济指标可以看出,政府对货币的政策是以稳 定币值为主兼顾经济发展。 (二)宏观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第二阶段是1984~1992年。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有了很大发展,最突出的是从1984 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履行中央银行职能,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 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开始使用,但信贷现金计划 管理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1988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89年下半年开 始,中央银行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三)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经济经历了1990~1992年三年的低通货膨胀期,在当时经济过热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窗口 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