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
SMT表面贴装核心技术
![SMT表面贴装核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7aac6b84868762caaed5e2.png)
SMT表面贴装技术SMT表面贴装技术,这是一种新型元件组装技术,SMT是英文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中文就是表面贴装技术了,SMT和以往电子元件组装技术,有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这些特点,因此,当前越来越多产品,都倾向于使用SMT技术了.如下,简介某些关于SMT基本知识,但愿理解一下SMT技术朋友们,看完后,对SMT会有一种基本理解.某些关于SMT基本知识◆ SMT特点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体积和重量只有老式插装元件1/10左右,普通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高频特性好。
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成本达30%~50%。
节约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为什么要用表面贴装技术(SMT)?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此前使用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电子元件发展,集成电路(IC)开发,半导体材料多元应用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为什么要用表面贴装技术(SMT)?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此前使用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电子元件发展,集成电路(IC)开发,半导体材料多元应用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为什么在表面贴装技术中应用免清洗流程?生产过程中产品清洗后排出废水,带来水质、大地以至动植物污染。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8ef6a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7.png)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SMT(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焊接技术,其对于焊盘的设计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1. 引脚排列与组织在SMT焊盘设计中,引脚排列与组织要遵循统一规划和原则。
首先,引脚应该在焊盘位置附近,避免引脚太长,导致造成“U”形位移和晶体管的受损。
其次,引脚的排列方式要尽量简单,尽量少使用难以维护的密集排列方式,以避免长期使用后引脚间存在短路或加热现象。
最后,引脚应在同一颗芯片的同一位置,按照排列方式进行设计,以避免引脚间的干扰和故障。
2. 焊盘孔大小为了保证SMT焊盘的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焊盘孔的大小需要合理设计。
根据元器件大小和焊盘直径的比例,通常焊盘孔的直径应该比焊盘小1~2mm。
同时,为避免生产过程中焊盘孔的变形,焊盘孔的设计要符合规范要求。
3. 焊盘间距为保证电子元器件的防水防尘和维护方便,SMT焊盘的间距需要合理设计。
一般情况下,焊盘间距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效果稳定。
同时,为了避免焊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焊盘的间距应该足够,避免相邻焊盘之间的短路产生。
4. 焊盘形状SMT焊盘的形状设计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在元器件的设计中,焊盘的形状要适合元器件引脚的形状。
另外,在设计SMT焊盘时,需要遵循焊盘设计者的温度控制要求,以保证焊盘的质量和工作效果。
5. 焊接材料和过程在SMT焊盘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焊接材料包括鉛和无铅等材料,其物理特性和电影性能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焊接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温度控制恰当,保证焊接效果的稳定和优质。
总体来说,SMT焊盘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引脚排列、焊盘孔大小、焊盘间距、焊盘形状以及焊接材料和过程等多个方面。
设计者需要依据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全面考虑上述因素,方可确保SMT焊盘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可靠的工作效果。
SMT第1章 SMT综述
![SMT第1章 SMT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53c8ef5bceb19e8b9f6ba5b.png)
• 表面组装技术和通孔插装元器件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 • (1)实现微型化。SMT的电子部件,其几何尺寸和占用空间的体积比通孔插装元
器件小得多,一般可减小60%~70%,甚至可减小90%;重量减轻60%~90%。 • (2)信号传输速度高。结构紧凑、组装密度高,在电路板上双面贴装时,组装密
制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
(4)柔性PCB的表面组装技术。随着电子产品组装中柔性PCB的广泛应用,在柔
性PCB上组装SMC元件已被业界攻克,其难点在于柔性PCB如何实现刚性固定的准确
定位要求。
• 1.1.2 SMT的组装技术特点
•
SMT工艺技术的特点可以通过其与传统通孔插装技术(THT)的差别比较体现。
的性能价格比。
•
表面组装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表面组装元器件,其发展需求和发展程
度也主要受表面组装元器件SMC/SMD发展水平的制约。为此,SMT的发
展史与SMC/SMD的发展史基本是同步的。
•
3.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动态
•
表面组装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元器件越来越小,组装密度越来越高,组装难度
也越来越大。当前,SMT正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技术进展:
从组装工艺技术的角度分析,SMT和THT的根本区别是“贴”和“插”。二者的差别
还体现在基板、元器件、组件形态、焊点形态和组装工艺方法各个方面。
•
THT采用有引线元器件,在印制板上设计好电路连接导线和安装孔,通过把元器
件引线插入PCB上预先钻好的通孔中,暂时固定后在基板的另一面采用波峰焊接等软
钎焊技术进行焊接,形成可靠的焊点,建立长期的机械和电气连接,元器件主体和焊
• (3)网络化:用网络技术把独立系统连接起来,高速、高频的信息传输使整个单 位、地区、国家以至全世界实现资源共享。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46ba0c5f0e7cd184253676.png)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一、什么表面贴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是使用自动组装设备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贴装和焊接到印刷电路板表面指定位置的一种电子装联技术,简称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二、表面贴装技术的内涵表面贴装技术是一门涉及微电子、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焊接、精细化工、材料、检测、管理等多种专业和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
表面贴装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表面贴装元器件,其发展需求和发展程度也是主要受表面贴装元器件发展水平的制约。
表面贴装技术从20世纪60、70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
三、表面贴装技术的基本组成表面贴装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含表面组装元器件、表面贴装电路板、材料、组装工艺、组装设计、检测技术、组装和检测设备、控制和管理等技术。
SMT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结构尺寸、端子形式、耐焊接热等(1)表面贴装元器件制造——各种元器件的制造技术包装——编带式、棒式、散装等(2)表面贴装电路板——单(多)层PCB、陶瓷、瓷釉金属板等(3)组装设计——电设计、热设计、元器件布局、基板图形布线设计等组装材料——粘接剂、焊锡膏、助焊剂、清洁剂等(1)组装工艺组装技术——各种组装设备的工艺参数控制技术包装——编带式、托盘示、棒式、散装等四、表面贴装技术的优缺点1.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THT)通孔插装技术,是一种将元器件的引脚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中,然后在电路板的引脚伸出面上进行焊接的电子装联技术,简称THT(Through Hole Packaging Technology)优点:工艺简单,可手工焊接,可用于高电压、强电流电路板的装联缺点:体积大,重量大,难以实现双面组装2.表面贴装技术的优缺点优点: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缺点:使用专用设备组装,设备成本投入高,工艺复杂五、典型表面贴装生产流程印刷电路板锡膏印刷元件贴装回流焊接电子产品。
表面..贴装技术
![表面..贴装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a76c5c804d2b160b4ec096.png)
图片
表面贴装技术
通孔插装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势
与表面贴装技术相对应的,则是通孔插装技术,即Through Hole Technology,简称THT。通孔插装技术是将电子零件引脚插入印刷 电路板的通孔,然后将焊锡填充其中进行金属化而成为一体; 1.由于印刷电路板有两面,显然,表面贴装可在板子两面同时进行焊接,而 通孔插装则不能。零件集成度提高。 2.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3.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 是大规模、高集成IC,只能采用表面贴片元件。 4.零件脚及接线短,可提高传输速度。 5.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低成本高产量,产品更优质,市场竞争 力强。
特点
1.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 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 40%~60%,重量减轻60%~80%。 2.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 3. 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 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工艺流程
5.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 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6.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 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7.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所用设备有放 大镜、显微镜、在线测试仪(ICT)、飞针测试仪、自动光学检测(AOI)、XRAY检测系统、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 地方。 8.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烙铁、返修工作站 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
探究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生产关键技术
![探究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生产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0b39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b.png)
探究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生产关键技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在这个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技术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
由于发达国家的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技术比较成熟,而我国生产的机器性能比较差,速度慢,所以如何有效提升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表面贴装技术与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贴装生产关键技术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
本文简要简要概括了表面贴装技术的基本信息,并分析了高速高精度贴片机系统的组成与高速高精度贴片机的关键技术,并得出高速高精度表面贴装技术的实现途径关键词:高速高精度贴片机;高速高精度表面贴装技术;自动光学检测系统;机械系统;控制系统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变得更加的便利,已经成为了人们开展活动必不可缺的部分。
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逐渐的,电子产品都在向着精密化发展,不断的优化完善电子信息技术,使得高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在微电子产业中,高速高精度表面贴装技术占据了中作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效率,并且让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1表面贴装技术的基本信息表面贴装技术又可以被称为SMT,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中一种高新的技术与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其实就是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它是将一种片状的元器件安装到控制电路板或者是其它基板的表面,并且利用再流焊或者是浸焊技术来组装电路的技术,目前,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电气都需要利用表面贴装技术来进行加工。
表面贴装技术具有组装密度高、可靠性强、抗振能力好、高频特性好以及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所需的材料、人力、财力等等,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使得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提升,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的变得更高,想要得到功能更完整的电子产品,尤其是大规模与高集成IC就需要使用表面贴装技术,充分发挥表面贴装技术的价值与作用,让电子产品向小型化、批量化、自动化发展,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长远的发展。
表面贴装技术简介
![表面贴装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b75ec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b.png)
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度和湿度,避 免污染物和潮湿对产品可靠性的影 响。
表面贴装技术的失效分析
0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
通过FMEA对表面贴装技术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原因
和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02
失效物理分析(FA)
FA通过对失效产品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根本原因,为改进
检测方法
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测、电气性能检测和无损检测等, 其中目视检测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发现明显的缺陷和异 常。
提高表面贴装技术的可靠性
选用优质材料
选择优质的电子元件、焊料和基 板材料,能够提高表面贴装技术
的可靠性。
优化工艺参数
通过优化焊接温度、时间、压力等 工艺参数,可以减少焊接缺陷,提 高产品质量。
初步探索阶段,主要研究表面 贴装技术的可行性。
1970年代
技术发展阶段,开始应用于电 子产品制造。
1980年代
普及推广阶段,表面贴装技术 逐渐成为主流组装技术。
1990年代至今
技术升级与创新阶段,不断推 出新型表面贴装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2
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流程
印刷电路板制作
确定电路设计
特点
高密度、小型化、自动化、高可靠性 、高生产效率等。
表面贴装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电子产品制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机、电脑、电视、数码相机 等消费电子产品。
汽车电子
汽车控制模块、传感器、导航 系统等。
医疗电子
医疗设备、诊断仪器、监护系 统等。
航空航天
表面贴装工程介绍
![表面贴装工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dd7b1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5.png)
02
焊接设备
焊接设备是用于实现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设备,包括波峰焊机、
回流焊机等。焊接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焊接效果和产品质量。
03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是用于检测表面贴装工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性能的设备,包
Hale Waihona Puke 括视觉检测系统、X射线检测系统等。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
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电子产品制造
总结词
表面贴装工程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应用广泛,涉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等。
详细描述
表面贴装技术主要用于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电路连接和系统集成。在电子产品制造 中,表面贴装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小产品体积和重量,满足市场对小型化、轻薄化、高性能电子产品的需 求。
详细描述
医疗电子设备通常要求高精度、小型化和可靠性强等特点,表面贴装技术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通过表 面贴装技术,可以将各种传感器、芯片等元器件贴装在PCB上,实现医疗电子设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
航空航天
总结词
航空航天领域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极高,表面贴装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 应用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特点
高密度、小型化、自动化、高可靠性 、低成本等。
工作原理
流程
印刷钢板→贴装元件→焊接→检测→返修。
原理
通过印刷钢板将焊膏或胶粘剂均匀涂布在PCB焊盘上,再将电子元件贴装在相 应的焊盘上,通过焊接工艺将元件与PCB连接在一起。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从手工贴装到自动化贴装,再到高密度贴装,SMT经历了不断的技术革新和进步 。
VS
详细描述
在航空航天领域,表面贴装技术主要用于 制造高精度、高性能的电子设备和系统。 通过表面贴装技术,可以实现航空航天设 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提高设备 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表面贴装技术 还可以降低航空航天设备的制造成本和维 护成本。
SMT综述分析
![SMT综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2abdc6ce2f0066f5332243.png)
•
•
1.1 SMT的发展及其特点
• • 1.1.1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过程 1.表面组装技术的产生背景
•
• •
十几年以来,电子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表现出三个显著的特征:
( 1)智能化:使信号从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2)多媒体化:从文字信息交流向声音、图像信息交流的转化发展,使电子设备 更加人性化、更加深入人板上,焊点与元器件都处在板的同一面上
• • •
表面组装技术和通孔插装元器件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 (1)实现微型化。SMT的电子部件,其几何尺寸和占用空间的体积比通孔插装元 器件小得多,一般可减小60%~70%,甚至可减小90%;重量减轻60%~90%。 (2)信号传输速度高。结构紧凑、组装密度高,在电路板上双面贴装时,组装密 度可以达到5.5~20个焊点/cm2,由于连线短、延迟小,可实现高速度的信号传输。 同时,更加耐振动、抗冲击。这对于电子设备超高速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3)高频特性好。由于元器件无引线或短引线,自然减小了电路的分布参数,降 低了射频干扰。
•
• •
•
• •
3.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动态
表面组装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元器件越来越小,组装密度越来越高,组装难度 也越来越大。当前,SMT正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技术进展: (1)元器件体积进一步小型化。在大批量生产的微型电子整机产品中,0201系列 元件(外形尺寸0.6mm×0.3 mm)、窄引脚间距达到0.3 mm的QFP或BGA、CSP和FC 等新型封装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大量采用。 (2)进一步提高SMT产品的可靠性。面对微小型SMT元器件被大量采用和无铅焊 接技术的应用,在极限工作温度和恶劣环境条件下,消除因为元器件材料的线膨胀系 数不匹配而产生的应力,避免这种应力导致电路板开裂或内部断线、元器件焊接被破 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新型生产设备的研制。在SMT电子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焊锡膏印刷机、 贴片机和再流焊设备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各种生产设备正朝着高密度、高速度、 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发展,高分辨率的激光定位、光学视觉识别系统、智能化质量控 制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4)柔性PCB的表面组装技术。随着电子产品组装中柔性PCB的广泛应用,在柔 性PCB上组装SMC元件已被业界攻克,其难点在于柔性PCB如何实现刚性固定的准确 定位要求。
表面装贴技术
![表面装贴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6c841e227916888486d7b8.png)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二〇一二年十一月摘要表面贴装技术(Surfacd Mounting Technolegy简称SMT)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从而实现了电子产品组装的高密度、高可靠、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产的自动化。
这种小型化的元器件称为:SMY器件(或称SMC、片式器件)。
将元件装配到印刷板(或其它基板)上的工艺方法称为SMT工艺。
相关的组装设备则称为SMT设备。
目前,先进的电子产品,特别是在计算机及通讯类电子产品,已普遍采用SMT 技术。
国际上SMD器件产量逐年上升,而传统器件产量逐年下降,因此随着进间的推移,SMT技术将越来越普及。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焊膏印刷;零件贴装;回流焊接目录1 引言 (4)2焊膏印刷 (5)2.1焊膏印刷的工艺简介 (5)3.零件贴装 (7)3.1零件贴装操作步骤 (7)3.1.1零件贴装允许误差范围 (7)3.1.2保证贴装质量的三素 (8)4 回流焊接 (9)5 结论 (12)6 致谢 (13)1 引言二十世纪后半叶是值得人们回忆的。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智能化控制的成熟,网络通信的兴旺,标志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的生力军,而建立在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作为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的代言人,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对此次信息革命的意义极其深远。
与互联网一样,表面贴装技术源自于六十年代美国军用电子及航空电子领域的设备制造。
早期由于该技术尚不成熟及成本高昂,因此仅应用于美国波音公司与休斯公司等极少数厂商,其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
然而,时至七十年代末,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表面贴装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于是,表面贴装技术因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进入消费类与信息类产品。
时下轻便流行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无一不得益于此。
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发展及应用
![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发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34c81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5.png)
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发展及应用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发展及应用摘要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电子表面贴装技术,近十多年来,在技术发达国家SMT已取代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当今已走在电子产品的前面,支配着电子设备的发展,被共识为电子装配技术革命性变革。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要叙述了SMT的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发展,应用1.SMT技术简介SMT是一种无需在印刷板上钻插装孔,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贴、焊到印刷电路板表面设计位置上的电子电路装联技术。
它具有很多优良的特点例如:1.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2.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3.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具体地说,SMT就是用一定的工具将粘接剂或焊膏印涂到SM B板焊盘上,然后把表面贴装元器件引脚对准焊盘贴装,经过再流式波峰焊,建立机械和电气连接,如图1. 1所示[1]图1 表面贴装示意图2.SMT技术的发展2.1 SMT生产线的发展SMT生产线是高产能、高质量、大规模电子装联生产的基础,目前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2]: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的应用,CIMS是以数据库为中心,借助计算机网络把设计环境中的数据传送到各个自动化加工设备中,并能控制和监督这些自动化加工设备,形成一个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生产过程管理、材料供应和产品营销管理等全部活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CIMS能为企业带来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设备有效利用率和柔性制造能力,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和投入市场时间等等。
由此可以预见到,CIMS在SMT生产线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2.SMT生产线正向高效率方向发展,SMT 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体现在产能效率和控制效率。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9e2e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c.png)
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SMT(表面贴装)焊盘设计是电路板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由于尺寸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元器件使用表面贴装技术, SMT焊盘也应运而生。
下面介绍一些SMT焊盘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1.焊盘尺寸SMT焊盘的尺寸对于组装工艺和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焊盘的尺寸应该与相应元器件的引脚间距相同或略大于引脚的间距。
在焊盘尺寸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元器件的尺寸、引脚形状、元器件的数量等因素。
2.焊盘形状SMT焊盘的形状对于电路板的电性能和制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选择焊盘的形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焊盘的形状应尽量简单,避免使用复杂的图形。
(2)焊盘的大小要适度,不宜过大或过小。
(3)焊盘的排列方式要合理,一般情况下,元器件引脚间距越小,焊盘排列间距也应该越小。
3.焊盘数量焊盘数量的大小决定了元器件与电路板间的连接质量及电路板的可靠性。
在设计焊盘数量时,应考虑元器件引脚数量、排列方式、焊盘尺寸等因素。
当元器件引脚数量相对较大时,焊盘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
4.焊盘间距SMT焊盘的间距不仅影响焊接质量,还会影响组装工艺和焊接效率。
在设计焊盘间距时,应考虑元器件的尺寸、引脚间距、焊盘尺寸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焊盘间距应该比元器件的引脚间距稍微大一些,以便于组装人员使用自动化设备定位焊盘。
5.焊盘位置SMT焊盘的位置对于焊接质量和电路板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设计焊盘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焊盘的位置应与元器件的引脚位置对应,以保证焊接质量。
(2)焊盘的位置应考虑到元器件尺寸、位置等因素,以便于整个电路板的布局和布线。
(3)焊盘位置应符合组装和焊接的要求,在设计时应参考相应的工艺标准。
总之,SMT焊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以保证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132a2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f.png)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产品的集成度、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表面贴装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应用领域。
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是一种将电子元件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表面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插件式组装技术,SMT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领域。
表面贴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电子元件的引脚与PCB上的焊盘相连接,通过焊接固定在PCB表面。
在SMT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元件的贴装,即将电子元件放置在PCB上的特定位置。
这一步骤通常通过自动贴片机完成,贴片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元件精确定位到焊盘上。
接下来是焊接过程,通过热熔焊接材料将元件与焊盘连接在一起。
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热风熔融焊接和回流焊接,其中回流焊接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流程中,还包括了焊盘制备、印刷焊膏、检测等环节。
焊盘制备是指在PCB上形成焊接元件的位置和形状,通常采用化学镀金或喷锡等方法。
印刷焊膏是为了在焊盘上形成一层适合焊接的材料,常用的焊膏有无铅焊膏和铅锡焊膏。
检测环节是为了确保贴装的准确性和焊接的质量,通常采用目视检测、X射线检测和自动光学检测等方法。
表面贴装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音响等。
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尽可能小巧轻便,SMT技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
这些设备对于集成度和性能要求较高,SMT技术能够提供高密度的组装效果。
此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也都广泛应用了表面贴装技术。
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它能够提高产品的集成度、可靠性和性能。
通过贴装和焊接等工艺步骤,电子元件能够准确可靠地连接到PCB上。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cf93ae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5.png)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
罗磊;王石刚;蔡建国
【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通过对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发展状况的分析,归纳出SMT设备的关键技术.作者认为通过建立高性能表面贴装智能控制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能够解决信息产业SMT领域对表面贴装高速化、高精度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性能需求,并提出模块组合、功能分离、结构开放、高效柔性的表面贴装设备结构.通过对关键技术做进一步研究,可为表面贴装装备的开发和产品化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罗磊;王石刚;蔡建国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4-01
【相关文献】
1.表面贴装电子元件发展综述 [J],
2.微电子表面贴装关键技术与装备 [J], 张雍蓉;刘昊
3.表面贴装元器件产业发展综述 [J], 赵贵武
4.表面贴装元器件产业发展综述 [J], 赵贵武
5.表面贴装器件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J], 高军礼;邹普;尹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_罗磊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_罗磊](https://img.taocdn.com/s3/m/e1afaf0479563c1ec5da7127.png)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罗磊 王石刚 蔡建国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摘要:通过对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 ount T echnology ,简称SM T )发展状况的分析,归纳出SM T 设备的关键技术。
作者认为通过建立高性能表面贴装智能控制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能够解决信息产业SM T 领域对表面贴装高速化、高精度化、智能化、柔性化的性能需求,并提出模块组合、功能分离、结构开放、高效柔性的表面贴装设备结构。
通过对关键技术做进一步研究,可为表面贴装装备的开发和产品化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智能控制;功能分离中图分类号:T N 4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65(2003)02-0070-03The survey of key technologies of SMT LU O L ei WA NG Shigang CA I JianguoAbstract:By analy zing t he state-of-the-art key technologies o f SMT ,the authors summar ize the key elements of SM T in this paper.It is proposed that t he r equirements of the SM T ,namely high speed,high precision,intelligence and flex ibility can be met by establishing intellig ent co ntrol ar chitecture and control methods.T he authors also put forw ard the architecture for surface mount devices w 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modules combined,funct ions separated,open system architectur e and highly efficient &flex ible.T heor etical and practical data to be used in the R&D of t he equipments can be obtained via fur ther resear ch about the key technolog ies.Key Words:sur face mount technology(SM T );intelligent contr ol;functionsseparated图1 表面贴装生产线示例1 引言随着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微电子集成芯片在尺寸、种类、形态结构以及制造周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芯片制造和贴装模式、流程和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面贴装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示例 。
图7 表面贴装生产线示例 表面贴装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所示。
仅是发展我国半导体制造业的需要,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 持 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 表面贴装设备的构成
[ ]尹定邦K设计学概论X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7 Y Y Y [ ]杨宝林,朱一宁K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X 北京: 科 5 学出版社, ! " " " [ ]曾芬芳K虚拟现实技术X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7 Y Y 9 [ ]梁梅K 信息时代的设计X@@@K 9 L , 1 ) K ) , I 设计在线, ! " " 7 [ ]马素平,梁贵义 世纪的设计方法— — —虚拟设计 山西 ; K ! 7 X ; "
7 引言
随着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微电子集成芯片在尺寸、 种类、 形 态结构以及制造周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芯片制造和贴装 模式、 流程和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由于电子行业对电子产品 小型化的追求, 高集成度 C B 一般都采用表面贴片封装形式。 ($ $ + / + / 是表面贴装技术 $ % & ’ ( ) *+ , % ./ * ) 0 , 1 , 2 3 的英文 缩写) 是目前电子贴装行业里的主流工艺技术。采用 $ + / 后, 电子产品体积缩小 5 重量减轻 9 " U !9 " U, " U !V " U。同时, 采用$ 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高频 + / 的电路板可靠性高、 特性好、 生产流程易于实现自动化, 可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达# 还具备节省材料、 能源、 设备、 人力、 时间等优 " U !: " U, 点。 应 用 广 泛, 是 $ + / 作为 新 一 代 电 子 贴 装 技 术 发 展 迅 速、 [ ] 7 贴装制造中的关键环节 , 并已成为电子组装技术工艺水 W B E 平的衡量尺度。没有采用 $ + / 的电子组装会被认为是落后的
表面贴装关键技术综述
罗磊 王石刚 蔡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摘要: 通过对表面贴装技术 ($ , 简称$ 发展状况的分析, 归纳出$ % & ’ ( ) *+ , % ./ * ) 0 , 1 , + /) + / 设备的关键技术。作者认 2 3 为通过建立高性能表面贴装智能控制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能够解决信息产业 $ 领域对表面贴装高速化、 高精度化、 智 + / 能化、 柔性化的性能需求, 并提出模块组合、 功能分离、 结构开放、 高效柔性的表面贴装设备结构。通过对关键技术做进一 步研究, 可为表面贴装装备的开发和产品化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关键词: 表面贴装技术;智能控制;功能分离 中图分类号: ( ) / 4 5 5 6 " 7 文献标识码: 8 文章编号: 7 " " 7 6 ! ! 9 : ! " " # " ! 6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2 3 ! () ( 0 < = >< * ? @8 4 A$ 0 ? ( 8 C D ? ( % , 2 2 B 2 : 4 5 $ , & 6 , E ( ( 1 F ? . 0 * G . ( . * 6 , ’ 6 . 0 * 6 ( & . H * . * ) 0 , 1 , ? * G , ’ $ + /, . 0 * ( % . 0 , & G G % I I ( & ? F * . 0 * H * * 1 * I * . G , ’ $ + / ? . 0 ? G 3 3 2 3 2 3 , , ( * & K C . ? G & , , G * L . 0 ( . . 0 * & * % ? & * I * . G , ’ . 0 * $ + /, ( I * 1 ? 0 G * * L 0 ? 0J & * ) ? G ? , ? . * 1 1 ? * ) * ( L ’ 1 * N ? O ? 1 ? . ) ( -O *I * . J J J J M 30 2 J 2 2 3 O * G . ( O 1 ? G 0 ? . * 1 1 ? * .) , . & , 1( & ) 0 ? . * ) . % & *( L) , . & , 1I * . 0 , L G K/ 0 *( % . 0 , & G( 1 G ,J % . ’ , & P ( & L. 0 *( & ) 0 ? . * ) . % & *’ , &G % & ’ ( ) * 3 2? 2 , , I , % . L * Q ? ) * GP 0 ? ) 0 ? G ) 0 ( & ( ) . * & ? F * L( GI , L % 1 * G ) , I O ? * L ’ % ) . ? , G G * ( & ( . * L , * G G . * I( & ) 0 ? . * ) . % & * ( L0 ? 0 1 ’ ’ ? ) ? * .R J J 3 2 3* ’ 1 * N ? O 1 * K / 0 * , & * . ? ) ( 1 ( L & ( ) . ? ) ( 1 L ( . ( . , O * % G * L ? . 0 *SRT, ’ . 0 * * % ? I * . G ) ( O * , O . ( ? * L Q ? ( ’ % & . 0 * & & * G * ( & ) 0 ( O , % . . 0 * H * J M J 3 . * ) 0 , 1 , ? * G K 2 : ($ ; ; 7 # ) & 9 $ G % & ’ ( ) *I , % . . * ) 0 , 1 , + /) ? . * 1 1 ? * . ) , . & , 1 ’ % ) . ? , G G * ( & ( . * L 2 3 2 J (8
[ ] ! 工艺水平 。自主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 $ + / 关键生产装备不
丝印机、 贴片机、 回流 $ + / 生产线中的主要设备由滴胶机、 焊机、 清洗机和检测机等组成, 同时还配备了如上下料机、 接驳 台、 涂敷设备、 周转设备等辅助设备。贴片机、 滴胶机、 丝印机和 检测机是关键设备, 其中贴片机是 $ + / 生产线设备当中最关 键的设备, 它的技术含量最高、 价格最昂贵。图 7 是 $ + / 生产
!。 , / , , / ! + # # #片 E B 2 芯片贴装速度最高达G + # #片 E) + 可靠有效的照明是确保视觉识别有效的前提条件, 现在已 [ ] [ ]
国开始引进国外 $ 但我国 $ % & 装备并组线应用, % & 的科研水 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有很大差距, 落后主要表现在: 缺少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尖端技术; 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因此对$ % & 中关 键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表面贴装关键设备是高度集成的光机电一体化装置, 涉及 到光学、 机械、 电子学、 自动化等多种交叉学科领域, 需满足高 速、 高精度、 高稳定性和高集成化; 较低成本, 易于操作; 能够适 应变化的环境; 容易维护等要求。由于表面贴装设备种类较多, 本文将 主 要 以 关 键 设 备 贴 片 机 为 对 象 进 行 探 讨。我 们 认 为 $ % & 贴装设备的主要关键技术是: 执行及送料机构高速、 微型化技术; ! 运动、
机械, 7 Y Y Y 收稿日期: ! " " ! 6 " Y 6 " 5 作者简介: 宫文飞 ( , 男, 吉林通化人, 大连理工大学 7 Y ; ; 6) 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 何钢)
万方数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的一些检测问题。现在, 几乎所有高精度贴片机系统中都有定 位用的视觉子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感知目标原始位置信息并 处理, 得到机器需要的反馈信息, 为精确的元件贴装提供正确的
! 高速机器视觉识别及照明技术;
高精度智能控制技术; ! 高速、
! 并行处理的实时多任务技术; ! 设备开放式柔性模块化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
执行及送料机构高速、 微型化技术 ) * + 运动、 在表面贴装生产工作中, 由于设备机构高速运动, 同时被抓 放的对象尺寸微小, 因此主要执行部件需要微型化和高速化。 表面贴装关键设备的运动和执行机构以及相关技术一般包括高 精密的专用抓 / 放机构, 实现微装配; 新型的运动机构, 解决大运 动空间和小占有体积间的矛盾; 宏 / 微驱动能力的检测理论方法
[ ] G 驱动数据 。视觉技术可以对元件的抓放 (3 ) 进行 ? H IJ 3 K = H L
图! 表面贴装工艺流程 我国贴装机的起步始于" 但是, 就$ #年代中期, % & 这一领
[ ] ’ 域而言, 在市场上我们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进入 ( # 年代我
精确定位和矫正。当今表面贴片阻容元件尺寸已达到 # (封 ! # + 装标准) , 更新的封装形式如 B 2 封装中 C 4 3 引 脚 细 间 距 化, 、 、 、 、 的存在都对贴装精度的要求进 7 A .2 $ 32 9 74 K ? 2 E ? 2 % < <% 一步提高。在高精度微电子装备中使用的面向 $ % & 的新型全 视觉技术采用高速、 高精度的图像处理和特征抽取方法。它与 传统的纯机械夹持系统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视觉系统能捕获表 面贴装器件 ($ 引脚端子的状况; 全视觉技术使得芯片夹持 % @) 的中心不受$ 接触状态的影响, 且能保证持久精确度。此外 % @ 利用视觉技术还可以对贴装芯片进行图像识别, 用于元件分类、 废品剔除等, 提高贴装效率。机器视觉技术包括: 面向贴片的快 速图像处理技术; 高速机器视觉识别技术; 照明技术等。一些先 进的贴装设备的机器视觉采用 “飞行检测” (9 ) 技 MF& E L F4 K N 术实现元器件定位修正、 缺陷检测。该技术具备在芯片拾取、 定 位和贴放过程中实时检测, 定位的能力, 达到在保证精度的条件 下, 提高贴装效率的目的。 % . : : 2 9 O 3公 司 的 5 2 %F( ( 8 0 视 觉 系 统 采 用K ? M L = P 贴片精度达# 采用 R 贴片 2 2 @, * # " Q Q, S = P T0 ? U ? ; M视觉技术, < 精度达# * # , Q Q; %@ . & . 公司的 %- 系列采用双摄像头光学 定位系统 (@ ) 能保证摄像系统既能识别大而精细间距的元件 0 2 (如 C ) 同时能够对 2 、 4 3 ) # ’ $ 3 % B 2 O 97 A . 进行逐点的识别; (8 ) 技术的贴片机, 在保 %@ . & . 公司配备扫描式视觉系统 0 $ 证贴片精度 达 # 条 件 下, 芯 片 贴 装 速 度 最 高 达 * # + , Q Q 2 / B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