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二章ppt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毛概

第十二章毛概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由台 湾本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钓鱼岛、赤尾岛等组成, 是我国第一大岛屿, 陆地面 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 展
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 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 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 的辩证关系。
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将台湾、 澎湖列岛割让日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 败投降,中国政府再度收复台湾。1949年国民党政 府逃至台湾, 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一直统治台湾, 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 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属于中国内政, 不允许外国进行干涉。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的 历史与大陆的历史紧密相连,一脉相承。三 国时期东吴就派将驻守台湾。宋元时期在台 湾设立官制。 1604-1661年台湾一度沦为荷兰、西班牙 的殖民地。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 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 隶属福建省,1885年又撤府设省。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 展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 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 主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高度概括了台湾局 势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 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性 地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来处理一个 国家的内部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 和历史遗留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湾宝 岛 台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反 对“台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
高度重视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贯彻“寄 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 构想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 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 不容许外国干涉。
二、建国后对台方针的改变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 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 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 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强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二章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十二章1

台湾问题的由来
•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一九八二年 八月十七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 称“八· 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 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 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 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然而,十多年 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违反公报 的行为。一九九二年九月,美国政府甚至决定向台湾出售一百五十 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给中美关系的发展 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障碍和阻力。 • 由上可见,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 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朝野许多有识之士和友好人士,曾经为促使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的解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上述三 个联合公报就包含着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 赞赏。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的统 一,制造种种藉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
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的由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 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 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 岸关系。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 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 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 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将中国的台湾省臵於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 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 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 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毛概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毛概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问答题)答: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问答题)答:由来: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美国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三章1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问答题)答:(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判断说明题)答:错误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但它并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毛概第十二章ppt教材

毛概第十二章ppt教材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高度重视和被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 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 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 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 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 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 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
1.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表现)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 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 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 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 领导核心。
1.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危险更加尖锐: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 一致的。(从他们的根本利益)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 在要求。(从党的性质)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 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从党的目的)

第五小组 毛概第十二章第三节

第五小组 毛概第十二章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评价
• 撒切尔夫人:从历史的观点看,‚一国两制‛是最富 天才的创造。
• 香港舆论认为:联合声明‚是中英关系史上闪光的一 页,可以看到如何洗涤140多年玷污在‘东方明珠’上的尘 垢,使她更加灿烂辉煌。‛ • 布莱尔在2003年访华时指出,六年来,‚一国两制‛ 方针在香港执行的效果很好,令人欣慰。
期待与你下一次的相遇 ……
第五小组出品
•2.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 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 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 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 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邓六条”P301
• 其要点是: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在国际上代表中 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 法;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和 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 掉;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不可让外国插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 初露倪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 胞书》。 • 进一步发展: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 的谈话。 • 得到宪法的保证: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 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 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决定。” • 进一步阐述: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 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一统的构想,后来 被称为“邓六条”。 • 确立: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 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毛概第十二章

毛概第十二章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 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为民谋利。 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 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方针政策法律化。 方针政策法律化。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六,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 第六,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 争议、求同存异ຫໍສະໝຸດ 共创双赢。 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台湾岛内,1988年 蒋经国去世, 在台湾岛内,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此后, 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此后,李登辉 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 则,顽固拒绝和谈统 企图在维持“ 一,企图在维持“中 华民国” 华民国”的招牌下把 台湾变成一个“ 台湾变成一个“独立 的政治实体” 的政治实体”,公开 旅美华人华侨抗议李登辉访美 制造“两个中国” 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支持、纵容“台独” “一中一台”;支持、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 台独”势力膨胀, 台独”思潮蔓延。 动,使“台独”势力膨胀,“台独”思潮蔓延。
汪辜会谈
目录
前页
后页
但李登辉于1995年 月赴美进行制造“ 但李登辉于1995年6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 1995 分裂活动,1999年 月抛出“两国论” 国”分裂活动,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严重 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针对李登辉的“台独” 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针对李登辉的“台独”分 裂活动, 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 台独”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 裂、反“台独”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 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了“台独” 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了“台独” 的危险性。 的危险性。 2000年 主张“台独” 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 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 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 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年8月悍 原则,否认“九二共识” 并在2002年 原则 2002 然抛出“一边一国论” 反对和遏制“台独” 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 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毛概12章

毛概12章

第一章1.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

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总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总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共同的主题:发展;有一以贯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同时,它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问题上层层推进,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

这些观点既保持着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有新的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因而更科学,在很多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总体的宏伟蓝图。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面向未来,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毛概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毛概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 国 人 民 和 中 华 民 族 的 先 锋 队
全 心 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宗 旨 :
中 国 工 人性 阶质 级: 的 先 锋 队
3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就要把全民族各个阶层优秀分子积极吸纳到党内来,使 自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崛起的“脊梁”。
10
(3)两个先锋队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党只有 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 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才能真正拥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 的科学指南、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 •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 有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 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
22
(3)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 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 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最大 限度地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要求、集中全党 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 决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四种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
26
1.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 党情:革命党
执政党
• 国情:外部封锁
计划经济

毛概演讲稿第十二章第一节PPT

毛概演讲稿第十二章第一节PPT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 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 摇的坚强意志
历代领导核心的心声 坚定不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 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 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坚定不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邓小平: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 人民就没有理由相信我们。
坚定不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江泽民:“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中华民 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
坚定不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胡锦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 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 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 利益。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 主义传统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 纽带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 史发展的主流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 荣传统 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是两类不同 性质的问题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 的坚强意志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所有海内外 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 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 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 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那么, 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 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 题。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 一致的。(从他们的根本利益)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 在要求。(从党的性质)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 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从党的目的)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 级的先锋队,是党成为中国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先锋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 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二)党的宗旨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 我们的出发点。“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
•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 和活力; •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吧发展作 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 血肉关系; • 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创造 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必要 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 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党的先进 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一个政 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 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 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 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 (2)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 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 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 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 民的选择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发展充 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 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 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 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 选择。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消 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 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
(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和 一个最高理想)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 (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组成)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指导思想)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 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创新型政党,就是指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 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 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 • 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 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 政的首要价值 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 系的政党。 • 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 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 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我精神状态的政党。
然中 一国 新共 。产 党 的 成 立 使 中 国 面 貌 焕
进入新世纪,中国 共产党作为领导核 心,凝聚了全国人 民的力量,向着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目 标前进。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 的面貌,逐步实现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3.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系
•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贯穿 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 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 •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 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 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 思主义政党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
1.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表现)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高度重视和被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 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 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 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 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 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 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3.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 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自身活动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 要改革、完善党的国家的领导制度。 (在执政过程中,党政有各自的职能,不能混淆或合一。) • 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 能力。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形成从严治党的管理约束体系。)
《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 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这充分体现了 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对 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影响。
1.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的含义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 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 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 领导核心。
1.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危险更加尖锐: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 核心理论
13级地理(1)班 伏 倩20132100114 苟芳爱2013210014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保证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 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面对新情况和考验党的应对措施
•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 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来说,就 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 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路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 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本领。
2.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贯通、相互 促进的。
• 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把全党的思想认 识统一到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来,坚定服务人 民的立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 水平和创新能力。 • 服务是目的,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服务是服务型 政党的根本任务。 • 创新是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学习 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建 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必然有利于推动学习型服务政党的发展。 总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辅相 成,体现了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开拓进取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