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笔算乘法评课稿3
笔算乘法评课稿笔算乘法评课稿篇一:笔算乘法评课稿 2(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三、编排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 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 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笔算乘法观评课报告
笔算乘法观评课报告一、课程背景笔算乘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日常的学习中,习惯于使用计算器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计算的学生,对于笔算乘法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其数学能力的提高。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本次观评课以笔算乘法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提高笔算乘法的运算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1. 知识点讲解在本课程中,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笔算乘法的概念、方法和运算规律,并通过例题进行了讲解。
通过讲解,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笔算乘法的操作步骤,以及其重要性。
2. 操作演示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老师还进行了操作演示。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了笔算乘法的运算流程,充分感受到了笔算乘法的乐趣和挑战。
3. 竞赛互动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组织了一场小型竞赛互动。
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通过比拼笔算乘法的速度和精度,培养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比赛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三、学生反应通过观察学生们上课情况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次观评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学生们表示,通过本次观评课,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笔算乘法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同时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此外,学生们表示,通过竞赛互动,他们学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为人处世的技能,极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本次观评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通过讲解、演示和竞赛互动等形式,学生们不仅真正掌握了笔算乘法的操作流程,还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评课稿
《笔算乘法》评课稿
大屯小学梁海燕今天有幸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受益匪浅,下面我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复习旧知赵老师的教学中,时刻注意到复习旧知,比如开始的
时候,复习导入,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不进位乘法,后来又复习了估算。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更加扎实,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2.验算验算非常重要,小学数学知识并不难,但是好多同学因为
马虎做错题,这样让同学们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3.“只难了一点点”开始讲新知识时,赵老师说了一句“这节课
的内容比上节课只难了一点点”,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告诉学生们,新知识只难了一点点,为同学们增加了信息,学起来会更容易。
4.竖式格式规范赵老师在列竖式时,书写十分规范,横线用尺
子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认真,学生便会学的认真,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5.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赵老师的课程设计,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
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旧知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
提出我的几点拙见:
1.赵老师把笔算乘法的方法总结了4点,总结的非常完美,但是我
认为让同学去背诵,略有些生硬,数学知识重要的是理解,学会方法,用自己的话可以说出来即可,不用生硬的逐字逐句的去背诵。
2.计算练习环节略显枯燥重复机械的计算训练会让低年级学生
感到枯燥无味,为此老师可以将练习题组织成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利用活泼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
以上是我的几点拙见,望领导批评指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和除法专项训练评课稿
评课主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和除法专项训练评课内容:一、课程介绍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乘法和除法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本节课是针对乘法和除法的专项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乘法口诀表。
2.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3. 进行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4. 在各种情境中应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熟练运用,理解和运用除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乘法口诀表、习题册和实际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2. 学生准备好习题册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乘法口诀表,让学生齐诵乘法口诀表,并让学生举例使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练习。
2.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教具和实物等形式,讲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习题册上的练习,进行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思考和总结,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总结乘法和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程度不够、理解和运用除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和引导,使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能力更加全面和熟练。
七、教学总结乘法和除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训练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表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表一、课程名称: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授课教师:(填写教师姓名)三、授课时间:(填写具体日期和时间)四、授课班级:(填写班级名称)五、评课记录: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乘法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内容:(1)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一种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乘法的意义:乘法可以表示重复加法,也可以表示面积、体积等。
(3)乘法的计算方法:逐位相乘、分组相乘等。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乘法规律。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3)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加法知识,引出乘法的概念。
(2)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应用。
(4)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技巧。
(5)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 教学效果:(1)学生基本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得到了提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部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实例分析。
(2)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加强计算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优质文档】笔算乘法评课稿-推荐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笔算乘法评课稿篇一:笔算乘法评课稿2.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三、编排特点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⑴例1。
(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
教材借助“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
笔算乘法 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
2019年11月05日
听课班级
301
执教教师
课题
笔算乘法
受援学校及班级
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阿姨给305班的小朋友采购了一些彩笔作为奖品,看,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三盒,每盒12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40×5=200,1+3+2+5=11,200+11=211盒
42×5+1=211盒
第三关:乘法数字谜
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与建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听课记录人:
预设生:36这里的3表示3个十,63里的3表示3个一。
师:哦,原来3在不同的位置上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啊!同学们可得看清楚哦!
阿姨在采购水彩笔时,经过砍价,一盒水彩笔的最低售价为4元每盒,因缺货暂时只买了一部分,你能看出来先买了多少盒水彩笔吗?一共需要多少钱?
看来大家真的明白了!有信心一起闯关吗?好,请你独立挑战练习单上的三关难题!
师:这位同学列竖式的方法你看明白了吗? 请你把刚才列竖式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时候请在黑板上板书12乘3的竖式)。同学们真厉害,一共找到了三种方法,看来12乘3的结果就是36!(擦掉问号,改成36)请你比较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哦,结果都是36. 个位都是6,表示?6个一。十位都是3,表示?3个十。一边说一边圈。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1.引言笔算乘法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在学习乘法过程中,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次评课将围绕笔算乘法不进位展开,详细介绍该教学内容的精彩之处。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不进位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笔算乘法中;-掌握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笔算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算术运算能力。
3.教学内容与安排3.1概念讲解(10分钟)首先,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引入不进位的概念。
例如,给出两个两位数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观察乘法的结果,发现其中没有产生任何进位的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明确不进位的含义。
3.2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0分钟)接下来,详细讲解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为例,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示范,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运算。
步骤如下:1.从个位开始逐位相乘,将乘积写在对应的位置上;2.按照十位、百位等位置的顺序依次计算,确保没有产生任何进位;3.最后将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配以生动的示例和实例演练。
3.3练习与巩固(3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置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完成。
这些练习题既包括纯粹的计算题,也包括应用题,通过丰富多样的题目类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小竞赛,增加课堂的活跃氛围。
例如,设置一个“不进位冠军争夺战”,学生可以根据难度逐渐增加的题目进行比拼,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3.4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总结和反思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内容,总结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与辅助材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辅助材料:-多媒体展示工具: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将课堂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实物或图片: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进位的概念;-练习册或工作纸: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进行独立或合作完成。
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篇1今天有幸聆听了陈师上的《口算乘法》一课,感触颇深。
如何上出扎实有效的计算课一直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接下来就结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情境为载体,算用结合,算用互促。
计算教学原本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境,有了现实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
本课课首陈老师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编实际例子,寻找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课中的探究提供了现实起点。
其次是课中新课探知部分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问题,逐渐增加人数,顺理成章循序渐进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两位数,课末创设游乐园中算各种项目票价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整个过程由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学生也兴致很高,让他们体验到计算不只是为了计算,还可以解决问题。
二、以旧引新,以新延伸,让学生在大体系中学习计算。
如果把本课知识比成一颗珍珠,那么整个乘法教学就是一串珍珠。
只有把珍珠串起来,它才能散发出光芒。
本课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内乘法,后面有乘法估算、笔算,还有更大数目的乘法口算。
从陈老师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这种联系。
如:课前从2×9引入,先是口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接着是理解20×9的数学意义及现实意义,不仅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孕伏,搭好脚手架。
接下来是新课展开部分,让学生学习10×20,再20×20,从十乘几十到几十乘几十,再拓展到几百、几千乘几十,由此逐步总结出口算方法,再通过一定的口算练习和应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思维。
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思想。
三、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与疏通,寻求两者和谐统一。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
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
《笔算乘法》的教学评课
《笔算乘法》的教学评课祁蛟老师执教的“笔算乘法”一课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当公开课来上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感觉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挑战性不大,兴趣不高,不容易挖掘出新,常常被上成一节练习课。
但是祁蛟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风趣简洁的教学风格,以及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演绎成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祁蛟老师这一节“笔算乘法”,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教学设计——巧巩固练习环节中祁蛟老师给出了215×34、224×32、182×47、113×18四道题,他并没有让学生重复机械地练习,也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笔算,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哪道题的答案是8554。
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散,有的用笔算方法,有的用计算器计算,还有的用估算的方法。
教学中实现了口算、估算、笔算及使用计算器的有机整合可谓是这一课的一大亮点。
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应合理的使用适当的计算方法,二、教学情境——趣教学时创设了乘船游览松花江,计算船票价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活动中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的距离。
三、练习设计——活对于这样一节计算课,单调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祁蛟老师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灵活多样有趣。
复习导入环节中的口算练习每道题都有相应的教学目的,实效性强。
新授后的巩固练习设计了“钥匙开锁“的游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效地巩固了教学内容。
四、算理算法——实本课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中祁老师从复习导入的口算到游船费用、行驶路程的估算再到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每一环节祁蛟老师都让学生充分地表述、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
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不仅夯实了本课的重难点,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综观整节课,令人回味无穷。
祁蛟老师精心选取素材,课堂设计形式丰富,生动有趣,融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于一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材内容进行评课,通过对该章节的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改进教学的建议。
2. 教材概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章内容,主要讲授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目标在学习本章节之后,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规则; - 能够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教学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包括: - 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规则; - 掌握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方法; - 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难点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包括: - 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规则的复杂性;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乘法规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练习与巩固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 情景化教学的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将抽象的乘法运算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
7. 教学步骤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知识通过提问与展示习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规则。
可以通过例如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当我们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 如何在纸上进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 乘法的结果是什么意思?步骤二:讲解乘法规则针对上一步骤的引入问题,对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规则进行讲解。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过程和结果。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乘法笔算的练习。
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篇1今天有幸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课的教学。
听过之后进行了反思,现在将自己的反思汇报如下:1、对教学目标达成做得比较到位。
并能很好设计教学环节。
传统的计算教学的目标只注重让学生牢记计算的法则,形成计算技能。
我认为数学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教育”,其次是“数学”。
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因此,在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目标时,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要关注让学生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重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乘火车去旅游)中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计算过程。
2、重视了“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
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计算时。
教师努力做到了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发展。
执教老师抓住“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为主线,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所要用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计算2 4×12,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的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我觉得在此设计了让学生看书自学或让同桌帮助,这都是很好的形式,给了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梁艳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篇11、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学14乘12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理解算理。
先是渗透了估算的思想,又问学生实际结果怎么算,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还自己给方法起了名字,拆分法。
然后又通过点子图,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去圈、算,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又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
真正体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如课前热身、计算14乘12的方法等。
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3、练习题少而精。
教师没有进行繁冗的计算练习,而是选取了典型的习题练习,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
4、学生上课的听课习惯好、坐姿端正,教师的付出功不可没。
建议:1、学生汇报点子图时,教师可以优化算法,指导学生将12拆成10和2方便口算,也利于竖式的教学,为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做铺垫。
2、例题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交换因数的位置算一算,渗透了验算。
篇2今天听了李老师的笔算乘法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学习。
买7套你会算吗?再多一些呢?学生列式后,先交流列式的依据,在估算。
为笔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结合图形理解先分后合的计算方法,给与学生的探究时间较充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较好,学生能在课前基本了解笔算的方法。
4、质疑点拨到位,乘法竖式中怎么会出现加法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先分后合方法的深入理解。
需要商讨的地方:个人认为前面的先分后合思想其实是让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做一些铺垫,更重要的是为本节笔算的算理的理解降低难度。
教师在那个环节的用时较多,虽然可以若能学生很好的体会这种方法,但由于本节内容重点是笔算方法,所以应将前面时间压缩,不必让学生亲自去写,去算,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将套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简便之处。
四年级数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精选9篇)
四年级数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在现在社会,我们都可能会用到评课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篇1我听了宋老师上的《笔算三位数乘二位数》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收获。
首先,从教学设计上来说,整体的结构是非常好的。
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引入,重视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情境从株洲到杭州有多远这个问题学习新知,注意采用学生身边的数学例子;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部汇报交流,深化新知;最后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形成系统达成教学目标。
其次,宋老师这节课有两个环节是特别打动我的。
第一,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这一点宋老师做的特别好,主要体现在教授新知145乘12时,首先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动笔算一算,算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是先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有生生之间的提问和答疑;在有些重要的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最后释疑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文老师始终贯穿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是值得我学习的。
但如果最后能有一个老师完整规范的竖式板书及让学生思考12乘145该如果列算式就好了,能够更加突显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新课改以后,把估算放在笔算学习的前面突出了估算的重要性。
宋老师在这一节课内也呈现的很完美,在出示算式145乘12以后,首先就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最后得到准确值的一个范围;在竖式计算完以后,在回过头来看估算的三种办法哪一个更接近准确值,并说一说为什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始终都没有脱离估算,反而是以估算为基础。
这一节课文老师重视了估算的重要性,往往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自己的观点:通过这节课我发觉宋老师是个感性的人,在多媒体出现问题以后,很明显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导致后面的课没有上完,作为一个老师这是不明智的,最起码我觉得教师的教育机智还不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给计算教学添加点“调味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贾海林钱守旺《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向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学生能试着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理解竖式乘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调研学生的情况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已经能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对位的算理叙述不是很清楚,学生的估算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生的体验中理解乘法竖式与其它计算方法之间的沟通。
在沟通中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一、导入新课师:最近我们国家有一件让全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大事就是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行走。
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真正成为航天大国。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到了1970年我国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东方红1号”。
(出示图片)教师: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这颗卫星绕地球飞行两圈需要多少分钟?十圈呢?21呢?(评析:通过神七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
教师的三个提问,由口算到笔算,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
四年级笔算乘法的数学评课稿
四年级笔算乘法的数学评课稿
四年级笔算乘法的数学评课稿
我听了《笔算乘法》的课后,感触颇深。
教师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们看自己喜爱的城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图后,能正确列式,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算理,同时,教师在计算时,特别说明两位数乘三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交换,积不变的关系,数学突破重点,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课堂教学效率。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与生活中数学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又对笔算乘法有了更刻的认识,每个题目之间导语生动有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师为了学生避免计算错误,还让学生当小医生,对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开方、治疗,在处置的过程中,学生懂得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整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与以往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生活中有数学以往的计算教学单纯以计算为主,枯燥乏味的计算有着极大的区别,教师的计算教学具趣味性,能激发的求知欲。
总之,这节课,教学目标非常清晰,重点突出,对学生的训练到位,教学效率是很高,这些都说明这一位教师严谨治学的好老师,向这位老师学习,以上是本人拙见,有不当之处敬评批评指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A类:1、以前学过的笔算方法的回顾与梳理。
B类:2、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形成整数乘法比较完整的认识。
C类: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形成整数乘法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检测题。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基础检测,导入新课【目标A1\5分钟】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几道乘法笔算题,做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先来看第一道题目。
(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师:这是哪位同学写的?请你来介绍一下。
生1:在计算48×15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5)去乘第一个因数48,得到的积是(240),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1 )去乘第一个因数48,得到的积是(48),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就得到48x15的积。
师:大家觉得有问题吗?生2:用十位上的1乘48,得到的积是480,不是48。
生3:十位上的1就是10,也就是10乘48得到480。
师:正像这两位同学说的,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是48个十。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题,笔算30乘87时,到底哪种方法简单呢?(出示两种做法,一种不简便,一种简便。
)生1:第二种简便,先把30看成3来成,在积的后面再添0,这样计算步数少。
师:大家都同意吗?第二种省略了0乘37的过程,计算和书写都简便了。
师:看来大家做的都不错。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评析】本环节是对课前预习题第一部分题目的检测,第一部分题目设计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为学生学习的部分知识是对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回顾,也是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学生课前的做与课上的交流,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参加人员:吴文书、刘国海、王邦林、樊永文
第一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乘法
刘国海:本课时能按备课流程进行课时设计,备课思路清析,但三维目标不明确。
吴文书:学生在三年级已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只要多练习,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的。
王邦林:多增加一些练习、多巩固。
樊永文:课程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也比较突出。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还是让学生自己去亲身实践,总结课时目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参加人员:吴文书、刘国海、王邦林、樊永文
第二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吴文书:课程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也比较突出,但三维目标不明确。
刘国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
王邦林:让学生自己摆竖式进行计算,巩固竖式的简便摆法。
在此基础上再来尝试总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樊永文:本节课还设计了生活中的例子,不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数学用于数学。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参加人员:吴文书、刘国海、王邦林、樊永文
第三课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王邦林: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国海: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加深理解速度的含义。
吴文书: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
多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
樊永文: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参加人员:吴文书、刘国海、王邦林、樊永文
第四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刘国海: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吴文书: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者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者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王邦林:这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樊永文: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笔算乘法的评课记录
参加人员:吴文书、刘国海、王邦林、樊永文
第五课时:乘法的估算
刘国海: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但学生善于精算,估算意识比较淡薄。
吴文书: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并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比笔算用途更为广泛。
王邦林:应强调“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这样更好些。
樊永文: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
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