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和中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中古南亚与东亚
保存于:2008年5月27日 16时22分57秒 举报
第四单元 中古南亚与东亚 第一章 印度
[学习指导]学习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中古印度社会承袭了古代印度社会的许多特点,中古时期印度社会的的最主要特点是种姓、村社、印度教三位一体。
德里素丹国的统治和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关问题: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 相关问题: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
一、笈多王朝和戒日帝国的兴衰 ⒈ 长期分裂割据
及印度的封建社会问题 ⒉ 宗教盛行
二、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 ⒊ 不注重历史
三、佛教对外传播和印度教的兴起 ⒋ 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四、德里素丹国( 1206 ~ 1526 年) ⒌ 农村公社长期存在
五、莫卧儿帝国 ⒍ 人种民族众多
中古印度社会的最主要特点是:
种姓、村社、印度教三位一体
一、笈多王朝和戒日帝国的兴衰
及印度的封建社会问题
1.印度历史发展主要阶段 (主要为北印度)
上古时期:
哈拉巴文化.公元前 2300 ~前 1750 年. ----- 城市文明
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 1500 ~前 900 年. -----军事民主制时期
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 900 ~前 600 年.-------城邦国家产生时期
列国时代(佛教时代).公元前 6 ~ 4 世纪.
孔雀帝国.公元前 324 ~前 187 年. 贵霜帝国.公元 1 ~ 3 世纪.
中古时期:
笈多王朝, 320 ~ 540 年; 戒日王帝国, 606 ~ 647 年; 拉其普特时期, 7 ~ 12 世纪;
德里素丹时期, 1206 ~ 1526 年; 莫卧尔帝国, 1526 ~ 1858 年 。
2.中古前期的南亚
◎ 古代历史传统的延续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
笈多王朝(320-540)。 戒日王帝国(606-647)。
3、关于印度封建社会问题
季羡林: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佛教时代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时已完全形成封建社会
朱寰:笈多王朝萌芽,戒日王帝国时期确立
马克垚: 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
崔连仲: 认为印度没有奴隶社会
《古代印度社会的几个问题》.
《世界历史》 1985 年第一期
4. 法显《佛国记》与
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
二.瓦尔那制度的发展
一是四种姓的阶级内容发生了变化→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二是阇提制度的形成 →亚种姓(阇提) 与贱民(旃荼罗)
阇提原意为生或种,指逐渐分化出的、众多的、实行内婚制的世袭职业集团
三、佛教对外传播和印度教的兴起
1.佛教对外传播
南传——以小乘为主——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 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
北传——以大乘为主——主要流传于中国、朝鲜、 日本等东亚国家及越南。
2.印度教的兴起
思想来源:在古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佛教、耆那教教义和民间信仰,到九世纪宗教哲学家商羯罗(约 788 ~ 820 年)改革而逐渐形成。
经典:四大吠陀 ;《奥义书》、 《往世书》《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
基本教义:
人生四大目的:法、利、欲、解脱
脱离轮回达到解脱的途径;
一为知识之道,即追求梵我同一,则不生不灭;
二为行为之道,严格按照达摩规定履行义务;
三为虔诚之道,即对神赞颂礼拜,衷心侍奉,造神像,建寺院,舍钱财等。
主神:梵天管创造世界;毗湿奴管维持世界; 湿婆主管破坏世界
印度教对佛教的胜利是印度强大的传统保守力量的胜利
四、 德里苏丹国
1、建立: ◎ 8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入侵。
◎ 10世纪:加兹尼王朝的征服
2、 德里苏丹国的王朝更替与统治范围
◎ 奴隶王朝(1206-1290) ◎ 卡尔基王朝(1290-1320)
◎ 图格拉王朝(1320-1414)◎ 赛义德王朝(1414-1451) ◎ 罗第王朝(1451-1526)
◎ 卡尔基王朝(1290-1320)
卡尔基王朝苏丹阿拉?乌丁征服文迪亚山以南的诸多印度教土著政权,德干高原被纳入德里苏丹国的版图。
卡尔基王朝统治时期,正值蒙古人扩张之际。
1279-1285年,蒙古军队多次入侵印度西北部地区,均被德里苏丹国军队击败。其中一部分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定居于德里,是为印度最早的蒙古血统的穆斯林。继德里苏丹国之后统治印度的莫卧尔帝国,便是蒙古血统的政权。
◎ 图格拉王朝
(1320-1414)
图格拉王朝苏丹穆罕默德?图格拉 在位期间,德里苏丹国的疆域达到顶峰:
西起印度河流域,东至恒河下游, 北抵克什米尔, 南达科佛里河。
3.德里苏丹国的统治
◎ 教俗合一的政治制度
德里苏丹国改变印度传统的政权形式,采用教俗合一的伊斯兰神权政体,苏丹集君权与教权于一身,
接受阿拔斯哈里发的册封。
突厥、阿富汗和波斯血统的穆斯林作为军事贵族构成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基础。
印度土著的王公贵族除少数皈依伊斯兰教者外,大都被排斥于国家要职之外,只能充任乡镇小吏。
◎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制度
苏丹在名义上拥有全国的土地,土地的占有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哈斯”是苏丹直接支配的土地,相当于王室领地;
“伊克塔”是穆斯林战士的军事封邑,构成国有土地的基本形式;
“瓦克夫”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产, 享有免税的权利。
此外,亦有许多土地沿袭印度传统的所有权,是为私人拥有的地产——“柴明达尔”。
◎ 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
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伊斯兰教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在印度诸地广泛传播,穆斯林人数剧增,印度的 伊斯兰教化, 程度明显加深。
◎ 印度的穆斯林来源:
一是早期进入印度的阿拉伯穆斯林;
二是自中亚和阿富汗进入印度的突厥、波斯和阿富汗穆斯林;
三是改宗伊斯兰教的印度土著居民。
德里苏丹国时期,穆斯林分布于印度北部及德干高原。
在旁遮普、信德、克什米尔和孟加拉,穆斯林在人数上超过印度教徒。
◎ 异族异教的政权与文明的交往
德里苏丹国统治时期,一方面种族的差异和信仰的对立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是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广泛交往。
◎ 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区别。
伊斯兰教强调严格的一神信仰, 印度教则是典型的多神崇拜。
伊斯兰教强调穆斯林内部的平等原则, 印度教则与严格的种姓制度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教义明确而强调正统, 印度教则缺乏明确的教义对诸多思想表现出宽容的倾向
伊斯兰教与印度教长期并存,对印度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巴克提教派运动——(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对神真诚信奉才能解脱)
旨在调和与折衷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可谓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广泛交往的历史产物。
五、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
1、建立: 1526年
帖木尔的后裔巴布尔灭德里素丹国。
“莫卧儿”一词为“蒙古”的转音,因出身于突厥的巴布尔自称蒙古人,所以史称“莫卧儿帝国”
2、阿克巴改革 (1556——1605年)
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二、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租税额为收获物的1/3,并按照近十年的市价折成货币缴纳,十年不变。
三、鼓励经济发展。统一货币、度量衡,支持工商业的经营,奖励对外贸易等
四、调和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对印度教徒和土著封建主采取怀柔政策,吸收印度教封建主担任要职,扩大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基础。废除了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人头税,允许被迫改宗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恢复原来的宗教信仰。
五、改革印度传统的陈规陋习。阿克巴禁止杀婴、童婚、妻子殉夫,承认女子再嫁合法等等。
思考题:
⒈中古印度社会有那些特点。
⒉关于印度封建社会问题,谈谈
你的看法。
⒊印度教何以兴起?
⒋德里素丹国的统治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5. 名词解释:
阇提 印度教 柴明达尔
巴克提教派
参考书:
辛哈?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商会鹏:《种姓与印度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 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第二章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