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清四大奇书看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

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

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

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

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

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

1、明代神魔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

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

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2、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

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

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

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

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①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

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清代小说的四大类别:
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 唐朝的传奇小说 《聊斋志异》 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儒林外史》
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 写炎凉的世态。 《红楼梦》
侠义派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故事。而书中 又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李宝嘉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
谢谢欣赏!
2.神魔小说
含义: 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 想。 代表作品: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
3.世情小说
含义: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 态人情的小说。
《三国演 明初 义》
《水浒传》明代
施耐 庵
北宋末年以宋江等36人 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 农民起义,突出了“官 逼民反”的进步主题。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是中国 历史上最早用 白话文写成的 章回小说之一。
《西游记》明代
吴承 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 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
明代话本和拟话本:
(一)话本盛行的原因: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清代小说著作
著作 作者 时间 内容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盛而衰的过程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中心,表现了具有叛逆倾 向的青年与传统思想的尖锐 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 社会的必然趋势。 意义 中国古代四 大名著之 一 ,我国 古典小说艺 术的高峰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第一篇: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小说发展演变历代小说演变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寓言、史传文学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标志小说体裁的确立)唐:传奇、传奇小说(小说进入自己创作时代)宋:分两支:短篇文言小说和白话,宋代文言成就不高,白话:宋元话本,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明:四大奇书:三国、西游、水浒、金瓶梅(长篇)三言二拍(短)清:文言: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一)1.关于“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

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

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

这虽是小道亦有可取之处。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一、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先秦—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从”酝酿——雏型—-成熟——转变——繁盛”,体现了古代人民为创造民族的文学样式,民族的文学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中国古代小说孕育于先秦时期的远古神话,经历了汉魏六朝杂史、志怪志人的成长,唐传奇的成熟,宋明话本、拟话本的发展壮大,最后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展示出生命的辉煌。

从语体上说,中国古代小说又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从艺术的渊源上说,中国小说的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山海经》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

先秦的史传文对小说的影响也很明显,《战国策》因其叙事的成熟完备及其中多篇显著的虚构色彩,更是被当作最初的小说体裁之一——杂史小说的开端。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规模的杂史小说《燕丹子》,它比《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传奇色彩.中国小说初具规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标志就是小说由写事为主转向写人及其性格特征为主,从而确定了人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

按内容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代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代表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也是文言小说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小说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与繁荣。

他们在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艺术性和文笔的生动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说所无可比拟的。

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内容以言情为主,搜奇记逸,文字婉转华艳,代表着早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说的第二个高峰。

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说书人讲史或演说的底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表达市民心声。

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滥觞之作。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பைடு நூலகம்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 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 等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艺术发展历程: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 人生 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 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 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原因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 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持 等等;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的必然结果
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 说艺术发展历程: 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创作意识从借史到日常 生活、人情世俗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 民百姓 塑造的典型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情节结构从单一线性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由 刘义庆召集文学之士写成。共三卷,分德行,言 语等三十六门,所记魏晋时代各类人物一千五百 多位,《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生活轶事和玄 言清谈。 • 《搜神记》反映内容广泛,有直接暴露统治者的 凶残、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干将莫 邪》,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 深刻仇恨以及反抗精神
• 东汉桓谭著《新论》,对小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 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可见小说已经是具 有文学意味的作品了。小说虽是短书,非儒者之 贵,但对治身理家尚有裨益,这就肯定了它的社 会功能。桓谭的话代表了汉朝人对小说的新的理 解。 • 魏晋以后,小说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 志· 王粲传》裴注引《魏略》称小说为“俳优小 说”,意思是诙谐的玩艺儿,是一些取材于人世 间的滑稽诙谐的笑话或故事。
三、唐传奇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各类文学作 品的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成为一种独立 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唐传奇”)。 •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摆 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写法的影响,代表着早 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更重要的是唐人“有 意为小说”(鲁迅语),故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时代, 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从记录神 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篇幅加长了, 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也较鲜明,标志着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已趋成熟。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至此,我们可以断言的是,小说是“不登 大雅之堂”的“俗”的民间文化形态,因 为它有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治身理家”, “诙谐”娱乐等,其文化的生命力日趋活 跃,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代小说继续发展当中的一个繁荣局面。 • 从现存古代小说作品来看,古代小说形成 的主要源头有三个方面:神话与传说,寓 言故事和史传故事。 • 从小说内容考察,最早得到发展,也最具 有生命力的题材是志怪小说。

明清的主要文学流派及明代文学(汇总)

明清的主要文学流派及明代文学(汇总)

明清两代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主张。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的发展以弘治、正德年间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文坛相对寂寞,后期相对繁荣。

严酷的文化专制导致明代诗文继续衰退,围绕拟古和反拟古,涌现出众多流派。

明代通俗文学成绩斐然。

戏曲方面,北方杂剧退潮,南戏成为主导。

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将戏曲传奇推向高峰。

小说方面,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标志着短篇小说的繁荣,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崛起。

(一)流派纷纭的明代诗文。

著名流派有:台阁体。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诗派,以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代表。

“三杨”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时逢明代的“太平盛世”,皆为台阁重臣、太平宰相,位极人臣,倍受宠幸。

他们的创作雍容典雅,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神气,内容上极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被称为“台阁体”。

茶陵派。

成化至弘治年间的流派,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

李继“三杨”之后,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地位主持诗坛。

他不满“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流弊,主张宗法唐诗。

不过,他要学的只是唐诗音韵格律,而非唐诗精神。

因此,茶陵派仍未脱净台阁体气息,但启发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

前七子。

弘治至正德年间的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为骨干,针对八股文和“台阁体”造成的虚饰、委顿的文坛风气,掀起了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号召的复古运动,同时在政治上勇敢地跟残暴贪婪的权贵进行斗争。

他们以关注现实的诗文创作和挑战强权的战斗精神形成巨大影响。

但也有盲目尊古的不良倾向。

后七子。

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七人为骨干,李、王为首领。

后七子复古拟古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相同,但言论更激进,声势更浩大。

王世贞认为文章一代不如一代,东汉文弱,六朝文浮,唐文庸,宋文陋,再往后便无文章可言了。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代表作: 《红楼梦》
曹雪芹


内容: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高贵 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 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 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 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历史宿命。 写法: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它达到中国 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它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情节自然,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出人性丰富含蕴 及其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上百个人物, 各具个性,自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光彩。主要人 物,次要人物,男性,女性各有千秋。
源头 : 神话
影响: 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 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汉代 第一篇粗具小说规模的作品是《燕丹 子》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内容 志怪小说 代表作 干宝 《搜神记》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以写神灵鬼怪及其 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以记载人物的 琐闻逸事为主
志人小说
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 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 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 军等也在这一时期初露锋芒。 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 《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 文的《边城》。
其他:
抗 战 时 期ຫໍສະໝຸດ 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 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 芜的 《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 《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 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在 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 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 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 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 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

“四大奇书与章回小说文体的形成

“四大奇书与章回小说文体的形成

“四大奇书与章回小说文体的形成[摘要]“四大奇书”的出现反映了章回小说文体从发生走向定型的全部过程。

首先,“四大奇书”在文本上经历了从词话本到文人改定本的渐变,在创作上经历了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创”的转型,这个过程可视为章回小说文体产生过程的缩影;其次,“四大奇书”分属不同题材,以不同的叙说方式开创了章回小说四大类型的叙事模式,体现在题材内容的类型化与文体形态的定型化两个方面;复次。

“四大奇书”确立了章回小说的评价体系,成为检验后世章回小说艺术水准的标杆,并造成续书与仿作层出不穷。

此外,“四大奇书”提升了古代小说的文体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小说观念,在从“君子弗为”的“小道”上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说部”的过程中,“四大奇书”起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四大奇书章回小说文体演变文体形态在小说学史上,“四大奇书”指的是明代四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与《金瓶梅》。

康熙十八年,李渔《古本三国志序》较早提出“四大奇书”之说:昔弁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

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两人之论各异。

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

《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

《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

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

有清一代,小说学史“四大奇书”的概念及其指涉对象逐渐得到世人认可。

绿园老人《歧路灯序》云:“古有‘四大奇书’之目,曰盲左、日屈骚、日漆庄、日腐迁。

迨于后世,则坊俑袭‘四大奇书’之名,而以《三国志》、《水浒》、《西游》、《金瓶梅》冒之。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亦谓:“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

”从四大奇书的产生到“四大奇书”的提出,其间经历了数百年。

这段历史,既是这四部小说在明清两朝的接受史,也是章回小说文体从发生、发展到成熟、定型的发展史。

中国小说发展史(整理版)

中国小说发展史(整理版)
•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 也。’然亦弗灭也。”
• 后来将汉代作品归入小说的有: • 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 2、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传录舛 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见笔端。(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
❖ 3、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为一变。虽尚 不离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4、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 达诸有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 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 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 以诗为贽。今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 2.正话。韵散结合,夹叙夹议。 ❖ (有打砌、套话、插话等名目模式) ❖ 3.结诗。又称煞尾。以诗词概括大意、
评论故事、或交代故事来源。 ❖ ▲变迁:作者、内容、语言、形式等。
(六)、明清——章回体小说
• 1、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 • 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 • 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
• 1、唐传奇同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有 明显区别:
• 六朝志怪小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志人小说, 旨在记述事实;称不上现代意义的小说。史传文 学,必须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作艺术加工,有小说 因素,却非小说。
• 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 略》),唐传奇自觉的追求艺术美,运用想象, 虚构和曲折情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 结构完整,篇幅增长,叙述宛转,文辞华美,基 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 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到成熟 阶段。

中国小说发展史(简)

中国小说发展史(简)

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源头----- 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高潮期远古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神话志人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章回小说小说的起源源头 :神话诸子史传影响: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史学家孔子“不语怪力乱语”道教仙话周穆王访西王母古代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先秦寓言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汉代小说有: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 笔记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 笔记

明清文学明代小说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达到了新的高峰。

▪一、长篇章回小说(一)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以回目提示每章的主要内容,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是它的主要题材。

元末明初出现第一批章回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根据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经说话和戏曲艺人不断补充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中叶后,章回小说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

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留着“讲史”的痕迹。

如“话说”、“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艺术的特征。

回目多为对偶整齐的双句,如《三国演义》开篇▪桃园共契顿教龙虎会风云▪萍水相亲为恨豺狼当道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历史与道德的冲突明君贤相的理想▪《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生活年代约在元末明初。

▪1、主要内容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它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是一部生动的三国历史画卷。

▪2、思想倾向1)小说主题有明显“尊刘贬曹”倾向,皇权神圣的意识。

▪“正”与“邪”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取向。

(2)善于通过错综复杂情节表现矛盾斗争,尤善描写战争。

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使大小战役各具特色。

(3)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重大的进步。

▪以前的通俗小说,都是以写故事为主,对人物的性格很少注意。

《三国》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这种意识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作为传统文化得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得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从远古神话得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得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她文体般曲折而漫长得发展历程。

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得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得繁盛,它艰难得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与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得《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得定义。

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得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

这些神话传说,就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得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得,同时也就是小说发展得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

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在当时得文化氛围与社会因素得影响下,小说雏形以志人志怪得形式诞生了。

而“称道灵异,张皇神鬼”,并非像后来那样为了影射社会现实,而就是当时得人们确实相信阴阳神鬼得存在,并且作者自认为就是实况记录,而非虚构捏造,也就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得社会文化有着密切得关联。

其中,志怪以干宝得《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

志人得代表作为刘义庆得《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记录士人得言谈轶事为主。

小说得共同特点为作者自认实录,且篇幅短小、叙述简略,一般被学界称为“古小说”,就是小说得史前形态。

这为之后小说得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影响着之后小说得创造。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

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范本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范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忠义水浒传》等;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其范本是《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章回小说。

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5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把书名定为《三国演义》的人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水浒传》百回繁本,附有李贽的评语。

七十回本是金圣叹删改而成。

现存元末明初杨讷所作的《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一折,其第一本全部敷演唐僧出世的故事,是后来《西游记》小说的重要内容,猪八戒的形象也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大约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社会上已经有《金瓶梅》的传抄本出现。

现存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瓶梅词话》本。

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转变的小说是《金瓶梅》。

1、明代神魔小说的题材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

第二类是由讲史故事分化而来,即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加上神怪的想象,敷衍成神怪化的历史。

第三类是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

2、沈璟与吴江派沈璟,江苏吴江人。

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

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

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临川派作家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吴炳、孟称舜和阮大铖等人。

他们大多只是继承了汤显祖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而忽略了汤氏注重立意、以情反理的思想追求。

《二拍》对市民文学的题材作了哪些开拓?①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经商的题材在《二拍》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以。

这些故事不是《三言》同类题材的简单重复,而是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

古代长篇艺术小说发展历程——以明代的四大奇书为例

古代长篇艺术小说发展历程——以明代的四大奇书为例

嘉靖本《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开创了写实的表现手法,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创了以时间为顺序的线性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来展开情节,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内容,它的主旨是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明君良臣的渴慕,对诸葛亮的忠、智,关羽的义勇倾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把他们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拥刘反曹的倾向,它强调的是良臣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本书擅长描写战争,是一部“全景性战争文学”作品,它抓住战争的特点写出战争的不同,以人物为中心描写战争,在叙事方式上是全知全能的,如刘备出场,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

爱好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曹操和袁绍同为奸雄,一个雄才大略、识见高超,另一个则外宽内忌、多谋多决,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为勇猛的战将、神勇的关羽、骁勇的张飞、智勇的赵云、英勇的马超各有特点。

《三国志演义》不仅善于叙事,而且长于写人,多采用出场定型、反复渲染、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描写来凸现人物性格,《三国志演义》语言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来营造历史氛围。

在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小说话本的影响下,明代后期的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魔小说的热潮,大唐三藏取经话本《西游记》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它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开创了以事件为顺序的“环”式结构,作者将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表现出来的是极幻与极真的艺术特色,富丽堂皇的天宫就是朝廷的幻影,仙卿是无能的百官,具有扫荡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歌颂升天入地的生活,寄托追求自由的理想。

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动植物精灵保持其原有形貌和习性,成妖成怪,拥有神奇本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形象:孙悟空有凡人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超越了凡人的感观欲望领,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2、成长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

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成熟期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

如《柳毅传书》和《莺莺传》。

4、发展期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5、高峰期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顶峰。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扩展资料: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四大名著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中国小说中反映时代最深刻的作品,它表现出任何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空前绝后的思想深度和哲学追求。

小说通过描写贾府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预示着旧的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是一部以神怪为主角的幻想喜剧,记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皆成正果。

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它*** 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4、《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中国小说发展史(简)

中国小说发展史(简)

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发展史线索源头----- 雏形期-------定型期------发展期-----高潮期远古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神话志人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章回小说小说的起源源头 :神话诸子史传影响:题材、幻想的方式、情节结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

神话: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史学家孔子“不语怪力乱语”道教仙话周穆王访西王母古代小说发展概说(一)先秦《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先秦寓言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汉代——地位略有提升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汉代小说有: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蠡等人活动;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读。

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

称“小说家者流,盖始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明清四大奇书看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
赵莲娜;顾云清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本文就明清时期章回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的成书过程、题材及艺术表现手段的演变探讨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发展历程.
【总页数】2页(P22,135)
【作者】赵莲娜;顾云清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古代小说的贵史倾向——以明清章回体小说为例
2.由小到大的中国建材工业——从数字看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历程
3.嬗变与重构:从长篇小说看新世纪初的中国文学
4.浅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明清四大奇书为例
5.从长篇小说《古水井》看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