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特色
高三语文古代小说鉴赏与分析
高三语文古代小说鉴赏与分析在我们的语文课程中,古代小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和鉴赏古代小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古代小说的鉴赏与分析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古代小说的地位和特点古代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点。
首先,古代小说常常采用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描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来展示社会风貌。
其次,古代小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人类情感、道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古代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读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红楼梦》的鉴赏与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们学习古代小说时必不可少的一部作品。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大观园、荣府等社会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毁灭。
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要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鉴赏《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入手。
贾宝玉是小说的男主角,他聪明伶俐、痴情浪漫,同时也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但是她病弱而悲观,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薛宝钗则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善良、心地纯洁,被视为完美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和描写中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通过描写宴会、灯谜、诗词等场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虚荣,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封建社会的怀念和追忆。
小说中的诗词、曲谱等具有浓厚的文艺氛围,它们不仅为小说增色,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启示。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自取灭亡的命运。
试论中国小说评点的特色和意义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特色和意义内容摘要: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重要形式,充分体现了批评主体对小说文本的深度分析,从而在对文本的阅读和赏评中,突出地表现了批评主体的性情和美学追求。
明清小说评点隐含有一套叙事概念,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适合中国古代文学经验的叙事概念和方法。
其代表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独具特色,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理论,对于加强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特色意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评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批评形态,中国传统小说评点是集“评”、“改”于一身,而评点者多视自己的评点为一种艺术再创造的文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明、清以小说为体裁的中国古典文学和以小说评点为主要内容的文学理论得到了讯速的发展,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意义深刻的小说理论。
明代李贽对《水浒传》、《红拂记》的批评运用的是评点形式,至清代评点之风更为盛行,中国明清以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为代表的四大评点家对明清四部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作了细致的评点,而评注的内容比圈点要丰富的多,或批注作品的原旨;或评注作品成就得失;或指出作品的故事和本事;或品评艺术技巧,时见珠玑,启人心智。
这些评点中有着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叙事概念,表现出批评者主体意识的批评旨趣,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欣赏的主观性。
命运多舛、悲愤忧郁的张竹坡在《第一奇书金瓶梅·竹坡闲话》中说道:“我自做我之《金瓶梅》,我何暇于人批《金瓶梅》也哉!”视评点为个人情感的抒发,其对《金瓶梅》的评点也成为张扬个性的文字。
对中国小说评点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廖燕的《金圣叹先生传》称其为人“调悦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前人所未发”。
金圣叹生活的明代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左右,这一时期小说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建立在小说评点基础之上的。
古代文言小说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言小说的艺术特点古代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言语表达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探讨古代文言小说的艺术特点。
情节结构古代文言小说的情节结构通常采用起承转合的叙事方式,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展开,引人入胜。
起初的承叙常常以环境描写或人物介绍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故事的转折部分常以意外事件或冲突的发生来吸引读者,并引发人物命运的转变。
最后的合结部分则以情节的发展、纠葛的解决或高潮的达到作为写作的结局,给读者以满意的感受。
人物塑造古代文言小说注重人物的塑造。
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能够在故事情节中产生冲突和碰撞,使故事更加生动。
小说中的人物常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
情节发展中,人物形象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和人物关系的挫折。
言语表达古代文言小说的言语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言语言在小说中的运用既能凸显古代小说的古风,又能体现故事情节及人物的特点。
通过运用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文言小说呈现出一种古雅而庄重的气质,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同时,古代文言小说还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境营造古代文言小说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以人物心理的描绘、环境景物的描写、意象的运用等手法,将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这种意境能够通过文字启发读者的联想,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感受。
总结古代文言小说具有情节结构清晰、人物形象丰满、言语表达独特和意境营造深远的艺术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的运用,古代文言小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在阅读中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冲突和思想挣扎,感悟人生的哲理。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出色的艺术创作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进行鉴赏和评析。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和民间传统的口头文学。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传承。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口述或者手抄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兴起,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得到了极大地推动。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的碰撞,小说逐渐摆脱了对官方文化的束缚,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源泉。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古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体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2. 夸张的情节布局。
古代小说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通过充满悬念和冲突的剧情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3. 精细的人物塑造。
古代小说重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语言的细腻表达和角色的言行举止,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4. 多样的题材内容。
古代小说的题材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洞察和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 《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联袂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巅峰之作。
故事主要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起义,抗击腐败官员和拯救百姓的故事。
古代文学作品的评析与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的评析与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孕育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评析与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就古代文学作品的评析与鉴赏进行讨论。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人创造的艺术品,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思想观念。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赋予了古代文学作品以独特的特点。
比如,古代诗歌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崇尚自然和审美情感的表达;古代小说注重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传递道德教育;古代散文又以议论、记述和抒发感情为主要写作手法。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评析要点1.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评析古代文学作品,首先要关注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比如《红楼梦》通过叙述贾府的兴衰,揭示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离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屈原内心的痛苦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2.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上有着独到之处。
比如古代诗歌多以体裁严谨、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著称,其运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都可以加深作品的审美效果。
古代小说则常常以情节的编排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展示故事的情节张力和角色的多维性。
3.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了解这些背景对于作品的评析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1. 解读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对符号和形象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府、贾宝玉和林黛玉等形象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象征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一、引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展示了古代读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小说形式更加成熟,文学表达更加精彩。
明清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剧情曲折:明清小说以曲折复杂的情节为特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错综有致,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让读者欲罢不能。
2. 人物丰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天马行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角色。
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胸怀天下、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形象,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明清小说活力。
3. 描述细致:明清小说在描写细节上下了功夫,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建筑环境等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的独特力量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明清小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描绘,明清小说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情感张力:明清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还是友情的忠诚与背叛,明清小说都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思想启迪:明清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西游记》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这些思想启迪让读者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古代小说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小说的特点与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宝贵的鉴赏价值。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鉴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小说的特点1. 丰富多样的题材:古代小说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如仙侠、历史、官场、言情、奇幻等,每个题材都有其独特的氛围和内涵。
这些题材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又展示了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古代小说常常使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物品的描绘和通过物品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黛衣服的象征和意义,以及《水浒传》中的弓箭等。
3. 罗曼蒂克的爱情描写: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充满悲欢离合、曲折离奇的情节。
其中最著名的可以提到《牡丹亭》、《西游记》等。
4. 人物形象鲜明: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善良、勇敢、聪明、机智、正直或者狡诈、险恶、残忍等等,他们通过小说的情节和对话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5. 描写手法多样:古代小说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如对话、叙事、写景等等。
这些手法使得整个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融入其中。
二、古代小说的鉴赏1. 欣赏情节设计:古代小说的情节设计常常通过各种方法制造悬念和紧张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了解情节的设计和发展对于鉴赏古代小说非常重要。
2. 品味人物形象: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品味他们的性格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
通过对人物的了解和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鉴赏古代小说。
3. 感受意境描写:古代小说的意境描写常常通过独特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情绪和氛围。
欣赏这些意境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沉浸在古代小说的世界中。
4. 深入思考寓意:古代小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寓意,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和情节的思考,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总结起来,古代小说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罗曼蒂克的爱情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多样的描写手法。
古代文学名篇的艺术特色与社会价值评析与探讨
古代文学名篇的艺术特色与社会价值评析与探讨古代文学名篇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丰富的社会价值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与喜爱。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对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评析与探讨。
一、艺术特色古代文学名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叙事与描写的精锐和生动。
比如《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的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形象的逼真,以及《西游记》中的奇特妖魔形态和诙谐幽默的语言。
这些名篇通过独到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描写,使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饱满。
其次是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主义的运用。
古代文学名篇通过巧妙的意象和象征,传递出深远的主题和寓意。
比如《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诗经》中诗人运用大自然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这些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作品不仅仅是在叙述故事,更是在探讨人性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另外,古代文学名篇还体现出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之美。
比如《唐诗三百首》中的格律工整和押韵优美,以及《红楼梦》中的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意和韵律感,更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社会价值古代文学名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
首先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名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家庭、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描写,让现代人重新认识和关注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是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弊病。
古代文学名篇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剖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比如《红楼梦》中对封建官僚主义和荒唐虚伪的揭露,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呼唤着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最后是倡导人间情义和关怀弱者。
古代文学名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精神。
比如《红楼梦》中对友情、亲情的描写,以及《宋词三百首》中对红颜知己的赞颂。
这些作品通过展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和亲密,提醒读者关注他人的需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审美观念、文学语言等方面来看,古代小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古代小说在故事情节上,注重悬念、曲折、离奇,善于运用误会、巧合、对比等手法,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在情节安排上,古代小说常常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式,主线与副线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故事网络。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有利于突显主题,深化思想内涵。
二、人物塑造的丰富多彩古代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性格刻画,善于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外貌特征等方面,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代表作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以及《水浒传》中的李逵、武松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三、审美观念的多元体现古代小说的审美观念具有多元性,既有儒家的道德教化,又有道家的超脱自然,还有佛家的因果报应。
这些审美观念体现在古代小说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如《红楼梦》以悲观主义审美观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而《三国演义》则以英雄主义审美观,塑造了一系列英勇善战、忠诚义气的英雄形象。
四、文学语言的典雅华美古代小说在文学语言上,既继承了古代诗词的优美韵律,又丰富了白话文的表达方式。
古代小说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典雅华美,富有诗意。
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古代小说常常运用心理描写、对话、独白等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历史背景的深刻反映古代小说往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古代小说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
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古代小说进行艺术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形式、主题和情节,体味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趣。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
一、小说形式的艺术表现《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形式艺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架空的古代贵族家庭为背景,通过丰富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将人物塑造得鲜活有趣。
作者借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名字和形象,如“宝钗”、“黛玉”,使得人物与情节相互呼应,引发读者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主题的艺术阐发《红楼梦》以荣府和贾府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
小说以“荣辱观”为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对现实的痛苦呐喊。
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斗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爱情、友情和家庭关系等主题,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深度。
三、情节的艺术构建《红楼梦》拥有丰富多样的情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转折,展现了故事内外的纷争和冲突。
小说采用了回环式叙事结构,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进行了有机连接。
作者通过情节的铺陈和处理,将荒诞与沉重、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感冲击。
四、人文关怀的艺术展示《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思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卓文君、岳飞等历史人物,也有贾宝玉、黛玉等虚构人物,通过他们的悲喜离合,反映了人生百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们生活遭遇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呼吁。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主题和精妙的情节,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红楼梦》的艺术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还可以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审美愉悦。
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情节丰富多样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情节丰富多样。
古代小说通过生动而复杂的情节设置,引人入胜地叙述故事的发展。
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能在情节上展开千变万化的变化,使读者能够追随故事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二在于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出了丰富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在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富有个性和魅力,具有鲜明的特点,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语言优美精炼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三是其优美精炼的语言。
古代小说在表达方式上注重语言的美感和准确性,讲究言简意赅,力求用简练而精炼的语言抒发情感和叙述故事。
这种语言的运用不仅使古代小说更富魅力,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多样的题材与内容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之四在于多样的题材与内容。
古代小说的题材涉及到历史、社会、爱情、仙侠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古代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描绘,又有奇幻悬疑的创作,这种多样性使得古代小说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为古代小说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五、寓意深刻,思想性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五在于其寓意深刻,思想性强。
古代小说往往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传递出一定的思想、道德或社会观念。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揭示,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含义,从而引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总结: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丰富多样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精炼的语言、多样的题材与内容以及寓意深刻、思想性强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小说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不仅引人入胜,还能传递出深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小说,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古代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特点
古代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特点,带领读者了解这一古老而又魅力无穷的文学形式。
一、情节丰富多样古代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而闻名。
在古代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常常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这些情节往往充满了悬念和反转,让读者欲罢不能。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纠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丰富多样的情节安排,使得古代小说不仅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机智聪明、勇敢无畏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古代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三、言语表达优美精炼古代小说以其优美精炼的言语表达而闻名。
古代作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水浒传》中的“豪杰一时遭毒手,英雄半死走西风”,通过对英雄悲惨命运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事的悲剧色彩。
古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叙述故事,更多的是通过言语的艺术来传达情感和思想,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四、融入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古代小说在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描写,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描绘,以及《水浒传》中对宋朝社会的批判,都使得这些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古代小说通过融入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涵,增加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总之,古代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具有丰富多样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精炼的言语表达以及融入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等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评价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评价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文学评价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叙事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进一步揭示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力。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评价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增进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
一、古代文学作品及其文学评价古代文学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思想情感。
1. 史诗和诗歌史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通过叙述古代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展现了古代社会的荣辱兴衰。
例如《离骚》、《史记》等作品,堪称中国古代史诗的经典之作。
古代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变化,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例如唐诗宋词中的《静夜思》、《水调歌头》等,不仅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同时展现了作者的才情风貌。
2. 散文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
例如《庄子》、《吕氏春秋》等散文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思想论述,为古代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文学评价主要从思想内容、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考察。
3. 小说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描写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红楼梦》、《西游记》等古代小说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构思和细腻的人物塑造,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文学评价分析方法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评价,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角度进行分析和评判。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文学评价分析方法:1. 形式审美通过对古代文学形式的审美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艺术美感。
例如对于诗歌作品,可以分析其韵律、格律、押韵等方面,了解古代文人的修养和才情。
2. 内容主题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多种多样,通过分析作品中所揭示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文学风格每位古代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进行分析,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点。
高二语文古代小说鉴赏
高二语文古代小说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高二语文课程中,对古代小说的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定义、特点和鉴赏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小说的定义和起源古代小说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清末民初的一种小说体裁。
小说这一词汇最初来源于宋代,此前古代小说作品多以杂剧、传奇等形式存在。
从名义上来说,古代小说不同于中古相似的古代小说,往往叙述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二、古代小说的特点1.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古代小说取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有寓言、警世、志怪等类型的小说。
2. 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形象丰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3. 表现手法多样:古代小说采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如直接叙述、对话、描写等,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艺术性。
4. 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古代小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叙述,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三、古代小说的鉴赏方法1. 深入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和文学理念对于正确理解古代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2. 分析作品结构和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古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能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手法,从而深入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3. 关注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古代小说往往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折射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和文化观念,因此,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4. 多角度解读作品:对于一部古代小说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小说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高二语文古代小说的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名师分享 中考语文古代小说鉴赏
名师分享中考语文古代小说鉴赏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对于古代小说的鉴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名师的分享,探讨中考语文古代小说鉴赏的相关内容。
一、古代小说的特点与流派古代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内容和形式。
在鉴赏古代小说时,我们需要了解其特点和不同的流派。
1. 古代小说的特点古代小说常常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描写各种情节来展示社会风貌和道德伦理观念。
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2. 古代小说的流派古代小说根据其创作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流派:传奇小说、志怪小说、历史小说和笔记小说。
传奇小说以奇闻异事为题材,人物形象多为神仙、妖魔,情节曲折离奇。
志怪小说以神秘的神怪故事为主题,既有恐怖悬疑的元素,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揭示。
历史小说通过虚构或改编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
笔记小说是记录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叙述性。
二、中考语文古代小说鉴赏的考点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对于古代小说的鉴赏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作品的欣赏等方面。
1. 文学常识对于古代小说的鉴赏,我们需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写作背景,以及《红楼梦》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文本理解与分析在鉴赏古代小说时,我们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深入分析,理解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我们需要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其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3. 作品欣赏古代小说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鉴赏古代小说时,我们需要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其描写技巧和结构安排。
例如,《西游记》中的瑰丽场景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价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价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众多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深深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析与评价,探讨其在文学史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包括:1. 文字独特:古代文学作品往往采用古文或文言文写作,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美感。
2. 内容广泛:古代文学作品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并以史诗、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进行创作。
3. 人文关怀: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伦理、道德等问题的反思,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4. 艺术表达: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对仗格律等,赋予作品丰富的美感。
二、古代文学作品解析1. 《红楼梦》:这部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庞大而复杂的贵族社会。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以及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较量。
2.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周代早期的风土民情、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
其朴实自然的表达,揭示了古代人民的欢乐、愁苦、婉约之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观念。
3.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合,内容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
《论语》致力于提倡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等美德,对中国的教育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评价1. 艺术价值:古代文学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追求。
例如,《红楼梦》以其精妙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历史价值: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诗经》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对研究当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的特点
1、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⑶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一重要特点。
⑷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
3、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
这主要有两类。
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
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
浅谈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特色
浅谈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特色【摘要】: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它是一种较为感性的文学批评:形式多样,紧密结合文本,批、改融于一体,寓鉴赏于评论中,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
【关键词】:小说评点;立足文本;鉴赏性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并无鸿篇巨制,小说理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序跋、论赞、评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探索最为集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特色的重要形式,当属评点无疑。
评点式的小说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有形式,那它的基本特征到底有哪些呢,概而言之,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多样,机动灵活就小说评点的形式而言,叶朗在《中国小说美学》中对其特点作了这样的描述:”开头有个《序》,序之后有个《读法》,带点总纲性质,有那么几条,几十条,甚至一百多条。
然后在每一回的回前或回后有总评,就整个这一回抓出几个问题来加以议论。
在每一回当中,又有眉批、夹批或旁批,对小说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和评论。
此外,评点者还在一些他认为重要或最精彩的句子旁边加上圈点,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
”[1]正是这样,小说评点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它的一大突出特点即是机动灵活,自由度高。
总评可长可短,这自不必说,眉批、旁批、夹批、回前回后批更是不拘长短,长者一二百字,短者为片言只语的隽言妙语,有的就一两字拈出,简单明了。
有时只是在小说正文旁边略加圈点,不着一字,却富有深刻含义,或表请重点注意,或表示赞叹。
不同于单纯划一的论文形式,小说评点不必事先考虑全文的逻辑结构布局,不用瞻前顾后,免却了形式上的种种束缚,便于自由发挥、直抒胸臆,因而能做到目所触及,心所欲言,则笔即随之,且思无限制,谈古论今,心中之块垒得以宣泄,思想和情致得以抒发。
正如涨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所言: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
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聊抒兴趣,既自怡悦,愿共讨论。
二、与文本紧密结合小说评点与作品相附而生,它紧扣文本,与之互为语境。
古代文学名篇的审美特点与鉴赏
古代文学名篇的审美特点与鉴赏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拥有丰富多样的作品,其中不乏许多被誉为名篇的作品。
这些名篇不仅包含了广泛的题材和内容,还具备独特的审美特点。
通过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审美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本文将以《红楼梦》和《论语》为例,讨论古代文学名篇的审美特点与鉴赏方法。
一、《红楼梦》的审美特点与鉴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情感表达与形象塑造《红楼梦》以情感表达为核心,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丰富的感情世界。
作者曹雪芹以唯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鲜活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共情。
1.2 结构严谨与艺术构思《红楼梦》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家族网络,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辉煌与沉沦。
整体结构严谨有序,情节环环相扣,既有纵贯全书的主线,又有错综复杂的支线,使作品更加丰满、深度与广度。
1.3 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红楼梦》融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包括哲学、宗教、文学等多个领域的思想与艺术。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众多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生离合悲欢、痛苦纠缠的境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传统戏曲等元素,使作品既具有文学的魅力,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论语》的审美特点与鉴赏《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精华,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论语》采用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语言朴实无华,深入浅出。
书中的对话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整理了浓缩了孔子的思想精华。
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不仅使读者容易理解,还能够使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2 以实践为核心的人生智慧《论语》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现了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特色
【摘要】: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它是一种较为感性的文学批评:形式多样,紧密结合文本,批、改融于一体,寓鉴赏于评论中,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
【关键词】:小说评点;立足文本;鉴赏性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并无鸿篇巨制,小说理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序跋、论赞、评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的分析、探索最为集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特色的重要形式,当属评点无疑。
评点式的小说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有形式,那它的基本特征到底有哪些呢,概而言之,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多样,机动灵活
就小说评点的形式而言,叶朗在《中国小说美学》中对其特点作了这样的描述:”开头有个《序》,序之后有个《读法》,带点总纲性质,有那么几条,几十条,甚至一百多条。
然后在每一回的回前或回后有总评,就整个这一回抓出几个问题来加以议论。
在每一回当中,又有眉批、夹批或旁批,对小说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和评论。
此外,评点者还在一些他认为
重要或最精彩的句子旁边加上圈点,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
”[1]
正是这样,小说评点形式多种多样,因而它的一大突出特点即是机动灵活,自由度高。
总评可长可短,这自不必说,眉批、旁批、夹批、回前回后批更是不拘长短,长者一二百字,短者为片言只语的隽言妙语,有的就一两字拈出,简单明了。
有时只是在小说正文旁边略加圈点,不着一字,却富有深刻含义,或表请重点注意,或表示赞叹。
不同于单纯划一的论文形式,小说评点不必事先考虑全文的逻辑结构布局,不用瞻前顾后,免却了形式上的种种束缚,便于自由发挥、直抒胸臆,因而能做到目所触及,心所欲言,则笔即随之,且思无限制,谈古论今,心中之块垒得以宣泄,思想和情致得以抒发。
正如涨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所言:
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
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聊抒兴趣,既自怡悦,愿共讨论。
二、与文本紧密结合
小说评点与作品相附而生,它紧扣文本,与之互为语境。
小说评点的独立性
较薄弱,它就像是寄生在小说文本里一样,林岗对这种寄生性的阐述很是具体精到,它并不仅指形式上评点附着于小说文本,它离不得小说文本,而且更重要的是批评的释义往往需要结合、参照小说文本才能语义完整,并获得理解。
稍为离开小说文本而只是从批评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推究评点家的释义,很可能不得其解,或者随意附会。
[2]
首先,从具体形式上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与之相适应,评点就有回评、总评的方法;其中,对同一回又有回前评、回中评、回末评;回中评又有眉批、旁批等等。
如果离开文本,这些评语就无所依据。
其次,从内容上看,小说评点是从小说具体人物、情节出发的,一般不作脱离具体作品的单纯的文学理论的阐发。
评点是对某一部具体作品的批评﹑分析,是附着于文章章句之中的,其理论建树也势必在剖析作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例如,金圣叹在《水浒》六十三回”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中批道:
写雪天擒索超,略写索超而勤写雪天者,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此画家所谓衬染之法,不可不一用也。
[3]
这里,由一段文例,引发环境与人物塑造关系的简单论述,它具体形象、含蓄不尽、而有很强的说服力。
再者,正因为小说点评对作品具有强烈的依附性,故其理论思想形成了与作品类型相对应的理论内涵。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在横向的分类上大体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怪小说和世情小说。
小说评点与之相对应,针对不同的批评对象,形成独特的小说理论的分类学说,例如,李卓吾、金圣叹对传奇小说《水浒》的评点,张竹坡对世情小说《金瓶梅》的点评,诸此等等。
另外,小说评点批评的对象是明清小说这一新兴文体,六朝以来文学批评的许多概念、范畴未必都适用于小说批评了,如:”风骨”、”意象”。
新兴文体有其特有的文本特征,批评必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重新提炼、建立与之切合的新的批评范畴,而小说评点家们适时地作出了批评反应,于是”结构”、”修辞”“寓意”等一个个应运而生。
小说评点这种”意(评点)随文(小说文本)生”(按林岗的说法)的特点,表现了”文本中心”的倾向,较之于西方和中国近现代小说批评形式,小说评点显得比较零碎,给人以不够严肃的感觉,但它绝不是随意的舞文弄墨,它体现着批评对文学文本的全面接触和深刻的领悟、评价。
三、融”批”“改”为一体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与小说文本有机结合,小说评点更是”介入”小说文本,这是小说评点的又一独特个性。
谭帆曾对此有所论及,他指出:”小说评点融’批’’改’为一体的颇为独特的艺术现象,因为评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其实并不负有修改文本的功能”,然而这在中国小说评点史上却是一种”普遍出现”的现象。
[4]
这种介入,具体表现在内外两方面。
较为外在明显的,是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调整、对细节疏漏的补订、对回目的加工、对语言的润色、对艺术手法上的修润;较为内在隐含的,则表现在评点家在修订中体现的自身的思想意趣和个体精神风貌。
前者就不赘举例了,后者则如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金氏的个体特性在评点处多有显现,再如张竹坡的小”宣泄说”,”迩来为穷愁所迫,炎凉所激,于难消遣时,恨不自撰一部世情书,以排遣闷怀,几欲下笔,而前后结构,甚费经营,乃搁笔曰:我且将他人炎凉之书,其所以前我经营者,细细算出,一者可以消我闷怀,二者算出古人之书,亦可算我今又经营一书。
”[5]
对作品本身的介入,对小说进行修订、润色,是越出了文学批评的疆域的。
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最出色的,毋庸置疑是对”四大奇书”的评点,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小说文本的修订。
可以说,这是文人化的改造,它使小说文本更趋精致,修订的文本与评点文字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而广泛流传,像《三国演义》的毛批本、《水浒传》的金批本、《金瓶梅》的张批本,都成了后世的通行读本,深受大众读者的喜爱。
四、寓鉴赏于评论中
纵观中国小说理论批评,不难发现,以小说评点为主体的小说理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就鉴赏为中心的批评传统,它结合作品实际,阐释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
这一特点形成的前提就是小说评点对作品的依附性,它显著的优点表现在理论与实际的贴近,评点家与作品的贴近,从而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鉴赏性的小说评点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详深究的,它重的是感悟,重的是审美。
白寅将这种不同于思维严密、充满理性色彩的西方批评,而更倾向于感悟体会与直接记录的批评方式称为”心灵化的批评”,它是”体现心物横向交流,展示体悟关照中多维度相通的批评方式”。
[6]中国古代小说点评就是这么一种心灵化的批评方式。
小说评点是评者与作品直接交流的产物,评者寓身于作品之中,融情于人物,或评人论事,或引发感喟,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可以说,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文字的吸引人之处,不在于理论论证分析上的精密,而在于评点家寄寓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情感,在于他剖析作品获得的独特的心得体会,那是一种富于启发性的鉴赏式的评论,是较为感性的形象性的批评。
它寓鉴赏于评论之中,批评者的主体性很是突出,主观感受与对作品的评析相结合,是一种读者易于也乐于接受的批评形式。
原因很简单,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人物形象是其中心,人物的命运、事态的发展是读者最为关心的,而小说评点家就像一位导读者,他在一种宽松的情况下,自由无拘束地评述小说主人公的生活命运,体会他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感受他的遭际待遇,这里面就融进了许多个人见解和情感的因素。
五、”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
袁无涯本《水浒传》中有《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一文,其中对”评点”作阐释的一段文字颇引人注意:
书尚评点,以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
得则如者毛点睛,毕露神采;失则如批颊涂面,污辱本来,非可苟而已也。
今于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字一句之精神,无不拈出,使人知此为稗家史笔有关于世道,有益于文章,与向来坊刻,夐乎不同。
如按曲谱而中节,针铜人而中穴,笔头有舌有眼,使人可见可闻,斯评点所最贵者者耳。
[7]
因为小说评点具有鉴赏性,它”通作者之意”,是以评点者的感情内涵来逆推作品的思想主旨的,它充满了评点者的现实感慨和思想感情,所以评点要求评点者在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同时给读者以某种引导,即”开览者之心”,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形式技巧上都给读者以阅读指导,使小说评点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沟通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启发,感受到触动,与之得到感情的碰撞交流,抑或是审美的享受。
重视与读者交流对话,兼顾读者的审美感受,是小说评点的又一突出特征。
”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8],金圣叹倡导一种可贵的”读者精神”,要让读者深切了解作品。
他的批本中多见”读者”,可见他是将自己视为普通读者中的一个的,这样就更有利于自己与阅读者直接对话,调动读者的联想和心理期待,分享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 叶朗. 中国小说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 林岗. 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 金圣叹. 读第五才子书[M].
[4] 谭帆.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 竹坡闲话.
[6] 白寅. 心灵化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卷首[M]. 明万历年间袁无涯刊本.
[8] 陈曦钟辑校. 水浒传会评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