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 千古如生——明清长篇小说细节描写审美浅谈

传神写照千古如生——明清长篇小说细节描写审美浅谈

胡强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传神写照”本源于画论,是一种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明清

小说创作借鉴了这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去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创造出富有神韵美的艺术境界。【总页数】6页(P128-133)

【作者】胡强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面对历史变革的人生抉择——长篇小说《大道地》的审美取向 [J], 高松年;

2.面对历史变革的人生抉择——长篇小说《大道地》的审美取向 [J], 高松年

3.传神写照见微知著——谈细节描写的功能与运用 [J], 曹金鑫

4.精雕胜千古细琢夺文章——浅谈细节描写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J], 王艳霞

5.浅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明清四大奇书为例 [J], 王诗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亡人逸事》教案

亡人逸事 中兴中学高中语文组刘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并学会借鉴运用; 品味并理解作品朴实语言中所流露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品味语言,感悟真情; 引申拓展,借鉴细节描写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恻之情,收获感动,收获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对细节描写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难点:在“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人的愧疚和自责与深挚的、极度的思念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PPT投影)自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活着时分别,虽也是感伤万分,但终究有相逢的希望,对重逢的期待可以支持人走出哀伤。而天人永隔,夫妇相见无期,一人孤单活于人世间,回想起相处时的点滴,又是怎样的心情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孙犁《亡人逸事》,去体会他的真情。 二、作者简介 1、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散文后的感受。(学生交流) 师总结: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读后感,说得很好,的确如此,孙犁在这篇散文中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这是符合作者的写作风格的,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其人。 (PPT投影:孙犁,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看似平淡,却显出清新和诗情画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文艺界将受他影响的作家群称为“白洋淀”派\“荷花淀”派。代表作品有短

粤教版精品教案 微型小说两篇详细教案

《微型小说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3.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本着认知规律,本课拟从“主题思想探究——创作技巧欣赏——片断写作导引——完篇写作实践”等环节逐层深入,教学需二课时,第一课时是课文的探究鉴赏,第二课时是学生习作的讲评与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1)(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皮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1.师生探究: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这两个名称哪个更恰当一些? 明确:小小说——短小(仅就篇幅长短而言) 微型小说——精短(不仅篇幅短,而且要素全——教师可联系“具体而微”作一阐释) 2.师生探究:本篇小说如何? 明确(1)人物:丈夫——好色之徒(形象鲜明) 妻子——性格泼辣

明确(2)情节:聘小秘——起色心——老婆吃蜡——岳母翻脸——老婆为永绝后患,小秘滚蛋,老秘上岗(情节曲折) 明确(3)主题:见异思迁(既是家庭纠纷,又有社会背景) 明确(4)手法:借账单来表现情节、刻画人物 教师总结:微型小说虽短小却精悍,形象鲜明,情节曲折,主旨深刻,反映了深广的社会问题。 (以上问题学生较易明确,为引入下文,教师引导应重点围绕主题展开,以突出其意蕴深刻的特点,1、2、4三个环节可打乱先后次序,一语带过即可) (幻灯片2)微型小说的最大特点 一粒沙上说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过渡:下面我们就看看课文的两篇微型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主题思想探究(《差别》一文学生较易把握,因此重点应放在《等待散场》): (1)学生讨论交流(课前已作预习) 《等待散场》——爱情故事 《差别》——职场困惑 (2)教师提示引导: 《差别》中布鲁诺与阿诺德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是布鲁诺懒惰,还是口拙?是阿萨德勤奋,还是嘴巧?还是另有差距? 《等待散场》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否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番风顺?为什么一定要看《天鹅湖》?换成别的剧本,甚至是周星弛的电影不可以吗? (幻灯片3、4)《天鹅湖》剧情展示(略) (3)师生共同明确: 《天鹅湖》暗示了男女青年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阻力,小伙子一片痴情,而妙龄女郎却有些徘徊观望,而正由于小伙子的执着守候,以及《天鹅湖》剧情的启示,姑娘终于下定决心,并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向往。与《天鹅湖》一样,男女主人公“冲破阻挠而终于圆满”。

亡人逸事教案

亡人逸事教案 【篇一:亡人逸事教案】 亡人逸事 这三篇文章在表现题材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来悼念亡 妻的作品悼亡之作 说到悼亡之作,我想在内容上无外乎写的是亡人之美和未亡人之悲。(板书:美悲)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种美和悲的,则是我们今 天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篇幅上讲主要是表现亡人的美还是未亡人的悲的?美 那就先让我们来讲一讲亡人之美。 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布置的预习题目吗?文中哪些片断和细节是来讲 亡人之美的,在这些片断和细节中又体现了哪些美品质? 为了使同学们的概括更加有序,我将文中的片断分成了三个阶段 一、青春未嫁时 二、为人妻母时 三、老来弥留时 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思路。 (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细节主要体现亡人什么样的美好品质。) 板书: 一、娇羞端庄知书达理 二、吃苦耐劳坚韧任劳任怨 三、知足 以上这些词都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讲的,我想一段和谐幸福的婚姻, 光有审美上的体现是不够的,夫妻两人更重要的是情感。作者和亡 妻的感情怎么样,在文中哪个词可以来形容这种感情?天作之合 这个词是从亡妻的嘴里说出来的?是无奈地说吗,嫁鸡随鸡,嫁狗 随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是欣然讲的? 她对这件婚事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对自己 满意的是才会用这种近乎唠叨的话语去讲。我甚至还能想象到妻子 坐在炕上讲起这段婚事满足的神情。 看到这幅板书时,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困惑,作者所讲的美和我们平 常的概念不一样,作者所选取的细节和我们心目中美的细节也不一样。他没有讲娇妻如花似玉,没有讲结婚时的海誓山盟,没有讲妻 子的风雅大方,慧质兰心。而讲的却是推机杼时变形的两个大拇指,

背着两斗高梁去集市粜卖,甚至是临死前对幸福最低限度的满足。 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亡妻的美呢? (看时间,可以让学生讨论) 作者的亡妻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不是大家闺秀,不是巾帼英雄。 这样平凡的生活才是属于她的生活。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平凡的生活 中就没有美。事实恰恰相反,真正的美不是表面上光彩照人,而是 要用生活去考量的,只有在平凡中迸发出的美,才是脱去浮华外衣 的真正的最高层次的美,是一种至美。对于亡妻而言,平凡的生活 才是她最典型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平凡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才能表现她至美的形象。 对于亡妻美的表达,作者不仅将她留存在了心里,而且还将这些至 美的形象,运用到了文学创作中去。作者在第四部分第二节中些到:(引书中有关内容) 孙犁的女儿就曾这要写道: 在父亲的《荷花淀》、《嘱咐》、《丈夫》中,我都看到了极其熟 悉的举止身影。其中有些对话,仿佛原封不动就是母亲讲的。我甚 至这样想:如果没有我母亲这么善良质朴、柔婉多情和心灵美的妻子,也许就不会有《荷花淀》;如果没有我母亲对父亲无私的爱和 倾力支持,父亲就不可能在延安的土窑洞里,使着劣质的笔,蘸着 自制的墨水,在粗糙的草纸上,饱含激情、行云流水般地写出那些 优美文字,就不可能连草稿也不打,自然而然就那么写出来的诗样 文章。(幻灯) 如果这不是一篇《亡人逸事》而是一篇《夫人逸事》该多好啊。这 样我们就能将所有的祝福都融进“白头偕老”这四个字写在“天作之合”的后面,给这份田园牧歌式的相濡以沫划上一长串令人羡慕的省略号。但是事与愿违,亡妻的生命就在苦难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戛然 而止了。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终于将所有的悲情都倾泻出来了。 请同学们一起将第四部分读一遍。在阅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 作者对自己的亡妻怀有怎样的悲情? 愧疚 既然作者讲的是我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个片断 讲的却是妻子幸福地离去?妻子含笑离开人世难到不应该是丈夫最 大的欣慰吗?(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