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合集下载

058冠心病心绞痛桂枝加附子汤

058冠心病心绞痛桂枝加附子汤
审证要点:根据心悸,胸闷,手足不温,舌质淡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死,室性早搏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是治疗消化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桂枝加附子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学用导读】张仲景设桂枝加附子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与阳虚证相兼,可从临床应用中发现,桂枝加附子汤对治疗心阳虚证具有非常显著而可靠的治疗作用。
【医案助读】心肌缺血、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
梁某,男,50岁。3年前出现心痛,胸闷,经心电图、B超等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近因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心痛,胸闷,气短乏力,汗出,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脉浮弱。辨为心阳虚证,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附子5g,红参10g,薤白24g,川芎15g,冰片(冲服)3g。6剂,1日1剂,水煎2次服3服。二诊:胸闷心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心痛胸闷,辨病变部位在心,再根据手足不温与汗出辨为阳气虚弱,以此而辨为心阳虚证,给予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加红参益气补虚,薤白通阳宽胸,川芎行气理血止痛,冰片开窍行气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补心阳之效。
【中医辨证】心阳虚证:心悸,或怔忡,或烦躁,手足不温,汗出,胸闷,或胸满,气短,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象棋高手(491485857)搜集整理
首发:中医经典群(42751053)
复兴中医群 (231137690)
2、怎样理解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小便难”?
答:理解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小便难”的辨证精神有2,①“小便难”病变证机是阳伤而不化气,津伤而不和阳;②运用桂枝加附子汤主要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非针对“小便难”症状,选用方药没有用利小便药则能达到通利小便的作用。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

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案例15则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患者:吴某当涂县人性别:男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8号病史:自述5年前得了一次急性胃肠炎,当时输液几天感觉好了,但肛门坠胀感出现了,曾多次到南京某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做肠镜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

面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易出汗,形体略瘦,纳可,眠一般,大便一日数次,伴粘液。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炙甘草30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1月23号,患者很高兴,肛门坠胀已大大减轻,大便一天一到二次,已没有粘液。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60g,炙甘草60g,白术45g,党参45g,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三诊:自述症状全部消失。

桂枝人参汤七剂调理。

效果:已愈。

2、湖南省艾青松医生案例:患者:唐某娄底涟源人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2015年5月27日主诉:出汗多年,近来加重自述:多年前就有喜出汗的毛病,听别人说这是更年期综合症,都会有这个症状,所以一直就没管。

最近两年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稍微一做事汗就全部湿透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七、八套衣服。

中间在市里几大名医处吃中药几十付,做过针灸、火疗等,效果不佳。

经方心裁(81)桂枝附子汤(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经行腰部冷痛

经方心裁(81)桂枝附子汤(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经行腰部冷痛

经方心裁(81)桂枝附子汤(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经行腰部冷痛桂枝附子汤(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伤寒论》(174)2.《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条文字与上文相近。

【组成与用法】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医案】经行腰部冷痛初诊:2006年3月25日。

李某,31岁,因右侧少腹牵拉性疼痛进行性加剧两年,于3月10日就诊。

有性生活接触性出血史,赤带时见,夜间腰胀。

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少,经色暗红,夹血块,3~4天净,经前乳房胀痛,纳便正常。

生育史:0-0-0-0,避孕。

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偏小、慢性盆腔炎。

曾予四逆散加清理湿热药物14剂,清湿热中药保留灌肠10剂,中成药抗宫炎片4合口服。

末次月经3月23日来潮,今未净,腰部冷痛4天。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剂:桂枝附子汤合甘姜苓术汤。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姜9片大枣10个淡附片12g 茯苓12g 炒白术12g,4剂。

二诊:2006年4月1日。

腰部冷痛已经消失。

二旬后随访,腰部冷痛未再发生。

【按语】桂枝附子汤是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的方剂,具有驱除风湿的作用。

《灵枢·百病始生》称“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则伤下”。

其中“清湿则伤下”,即为寒湿之邪伤人体的下部之意。

该案为经行腰部冷痛新疾,时值天寒地冻之际,考虑经期脉络空虚,为外界寒湿之邪所中。

故以桂枝附子汤驱散外在之风寒湿邪,合甘姜苓术汤以增强健脾温散寒湿之功,由于方药对症,一诊而瘥。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阳虚外感,半身汗闭,半身汗多,大汗亡阳证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阳虚外感,半身汗闭,半身汗多,大汗亡阳证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阳虚外感,半身汗闭,半身汗多,大汗亡阳证5阳虚感冒——吴秋平医案黄某,女性,23岁。

矿区搬运工人。

代诉头痛,恶寒发热,身痛呕逆,手足拘挛,厥冷,其夫以为病势急,欲送医院治疗,因经济筹措困难,不得已,邀我诊。

视其舌质嫩,色淡,微罩白苔,诊其脉沉而弱,汗出肢厥,思汗出恶风,头痛发热,呕逆等,为桂枝汤证,手足拘挛,肢厥,属阳虚征象,脉证符合,遂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后下、杭白芍、生姜、熟附子片各9克,甘草6克,大枣4枚,水2碗,煎至1碗),嘱温服后静卧,当晚1剂服完,次晨步行来诊,自云症已减半,惟头痛身倦,原方再服2剂而愈。

(吴秋平.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验二例.江西中医药,1958,6:39)按:本案由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此与《伤寒论》发汗太过,表邪不去,阳虚漏汗者同义。

予桂枝加附子汤温经扶阳、解肌祛风,2剂而愈。

《经主临证集要》论: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呕逆,厥冷,这是伤寒表实证,这个手足拘挛,是内寒证,表实证当脉阴阳俱紧,而脉沉而弱,是内寒证,有汗出肢厥,此是表寒里虚之象。

桂枝加附子汤,双解表里。

本质上还是外感病,先伤于寒,后泄于风,汗出而阳泄,表里俱寒而不解。

6半身闭汗——蒲园医案肖某,男,36岁,萍乡人。

1934年暮春,夜卧当风,突然寒战体痛,前来诊治.自诉几年来,只左半边有汗,其右半身虽在酷暑终无汗出,界限分明,脉象左浮紧,右沉迟,舌苔白。

诊断:此里寒太盛,格拒真阳,不能分行外达,以致玄府闭塞,汗不得泄。

疗法:议用温经驱寒,解肌通络法.以桂枝加附子汤。

附片四钱,桂枝三钱,酒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水煎服。

诊断:此里寒太盛,格拒真阳,不能分行外达,以致玄府闭塞,汗不得泄。

疗法:议用温经驱寒,解肌通络法.以桂枝加附子汤。

附片四钱,桂枝三钱,酒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水煎服。

服三剂,改投补气升阳法,以加味补中益气汤十剂后,遂得通身透汗,精神轻松愉快。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桂枝和附子都是中药材,桂枝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季或者是夏季才可以采收,然而还要对其叶子进行晒干,桂枝是属于辛温性药材,所以可以治疗风寒疾病,在治疗感冒和发热疾病上,效果非常的显著,附子汤的功用主要是温经散寒,可以治疗少阴病,那么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
第一,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少阴外证:以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四肢微急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汗出不止,身体疼痛或者四肢拘挛,小便难,身重,难于转侧;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第二,桂枝加附子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效与作用。

调和营卫,回阳固表。

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第三,附子含有剧毒物质乌头碱,初学者应使用中国产的炮附子较为安全。

如果使用日本产的白川附子,必须充分注意剂量,否则有引起中毒的危险。

使用附子剂,以新陈代谢极度衰弱,手足冷,脉无力(或脉体大而无力,或沉小而无力),身体整体缺乏生气为使用指征。

曾有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而获效的经验。

曾多用于古人称为“疝”的疾病。

也用于
夏季出现足冷和腹痛,甚至夏天足冷离不开布脚套的病例。

桂枝加附子汤证要点有哪些?常用于大汗亡阳、房事后伤风、鼻衄、乳漏、寒疝、阳虚感冒、风瘾疹、麻疹出而不透、小儿麻痹、半身不遂、痛经、神经痛等属于营卫不和兼见因阳虚而漏汗者。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中药小故事——桂枝芍药三两(9g)中药小故事——芍药甘草炙三两(9g)中药小故事——甘草生姜切三两(9g)中药小故事——生姜大枣擘十二枚(9g)中药小故事——大枣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中药小故事——附子【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

将息如前法。

现代用法:煎服,附子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将息如桂枝汤法。

【方歌诀】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原文出处】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遂漏不止:因发汗而汗出不止之义。

小便难:解小便困难,比小便不利更严重一等。

四肢微急:四肢轻微的挛急状况。

根据仲景经验,使用发汗解表法,要求漐漐汗出,微似有汗,以调节阴阳,而大汗出起不到调节作用,反使表证不解。

本条汤证漏汗不止,如其人恶风而兼发热者,则证偏太阳;不兼发热者,则证偏少阴。

本条汤证属于后者,可以认为是太阳少阴的中间证。

其漏汗不止,显然是表虚证而误用麻黄汤发汗的结果。

由于过汗伤阳影响气化,故小便难;经脉失于温煦,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温煦里阳,使阳生阴长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条汤证如汗出不止,桂枝汤证仍在,又无小便难,四肢微急等变证,仍以桂枝汤治疗。

【辩证要点】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于屈伸,小便难。

副症:发热,或脉浮大而虚。

本证汗漏不止与白虎汤证之大汗出不同,后者属阳明里热,必有高热、烦渴,不难辨别。

【基本病理】误汗伤阳,表证未解。

本证阴阳均因过度发散而减弱,但究其程度而言,仍然是阴大于阳。

在表,弱势的卫阳温煦性不足,故恶风而不发热;卫阳的外固性降低,故汗漏不止。

在经络,阳的温煦性降低,经脉凝缩,故四肢微急,屈伸不利。

在里,弱势的阳温化水液的功能减弱,故小便难。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
上方炮附子用12g加茯苓10g苍术9g继服6剂六天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2020年11月20日来诊时麻痛已消失
桂枝附子汤医案(舞钢中医罗奇)
姬某,男,59岁,2020年10月21日初诊。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近症:常有头痛,目胀,下肢关节凉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身无力,舌苔白腻,脉沉细。
此属少阴风寒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桂枝附子汤治疗:桂枝12g 炮附子10g 炙甘草6g 生姜6g 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炮附子用12g,加茯苓10g、苍术9g,继服6剂,六天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2020年11月20日来诊时,麻痛已消失。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

桂枝附子汤治验王朝辉(贵阳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著名老中医袁金声教授,随全国著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和李昌源教授深造数载,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擅长用经方于临床,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学习,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兹将老师诊治经验简述于下:《伤寒论》174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主治风湿盛于肌表而偏重于表的证治。

例:罗某,女,77岁初诊:2007年3月12日一年前于贵阳医学院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安装心脏起博器,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轻微运动感呼吸困难。

1周来频感头昏,眼视物发黑,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

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

诊见: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语声低微,触之躯干及四肢皮肤潮湿而凉,手指紫暗,口唇紫绀,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9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嘱病人多食瘦肉、血旺以补血(“目无血则无视”),同时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加重,立即送医院就诊。

二诊:2007年3月15日服上方后症状微有好转,头昏,眼视物发黑日发生次数减少,仍倦怠无力,时冷汗,恶风,触之躯干潮湿,肌肤微凉,口唇转红,舌红中带紫、苔薄白,脉弱。

证属心阳虚衰,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10g、黄连6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桂枝附子汤的加减案例
一名25岁女性患有寒性痛经,痛经前后不适,常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诊断属于经闭症状,治疗方案为桂枝附子汤加减。

方剂组成为桂枝9克,附子6克,生姜9克,大枣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熟地9克。

根据病情加减,选用以下配伍:
1. 加减桂枝附子汤: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香附、丹皮、川犀角,去掉大枣,以温肾、散寒通经为主治。

2. 加减桂枝加牛膝汤: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牛膝、蒲黄、木通、青皮,去掉附子、川芎,以清热、利湿、通经为主治。

3. 加减四逆散: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增加延胡索、生姜、当归、川芎,去掉熟地、大枣、附子,以活血、散寒、通经为主治。

经过两个月的服方,患者痛经明显缓解,并且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

体检结果也显示了病情好转的迹象。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附子汤】一、汗出畏寒秦伯未医案:某某,男,40岁。

感冒发热后,因多汗形寒不退前来诊。

询知头不痛,不咳嗽,四肢不酸楚,但觉疲软无力。

向来大便不实,已有十余年。

诊其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而滑。

有人因自诉感冒,且有形寒现象,拟用参苏饮,我认为参苏饮乃治体虚而有外邪兼挟疾饮的方剂,今患者绝无外感证状,尤其是发热后多汗形寒,系属卫气虚弱,再予紫苏温散,势必汗更不止而恶寒加剧。

改用徒枝加附子汤,因久泻中气不足,酌加黄茂,并以炮姜易生姜两剂见效。

按语:本案从病史到病证,皆露一“虚”象。

前医不问病史,不审病机,不察脉证,而妄投温散,主以参苏,致今汗更多而寒更甚。

秦老详察舌脉,切切辨证,断为卫气虚弱,中气不足,改进桂枝加附子汤,并以炮姜易生姜,加黄芪,切中病本,两剂大效。

二、大汗亡阳于鸽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

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o.2克、匹拉米洞o.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

检查:形体消瘦,面包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

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

按语:虚人感冒,强发其汗,不仅伤阳,而且损阴。

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有阳亡之虞,急以佳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所幸一剂汗止。

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房后伤风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5岁。

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

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

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孪而屈伸不利。

针、药屡治不效。

脉弦迟,舌苔水滑。

桂枝18克,附于12克,白芍9克大枣7故,生姜9克,炙甘草6克木瓜9克、独活6克。

服药2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按语: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一)原文及应用1、原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应用桂枝加附子汤【主症】恶风寒,汗多,肢体拘急。

【证候】阳气不足,风寒外束。

【临床运用】阳虚外感,流感,产后发热,产后大汗,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自汗、盗汗、漏汗诸证,妇科阳虚之崩漏、带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肾盂肾炎,神经痛,小儿麻痹证等。

桂枝加葛根汤【主症】恶风寒,汗出,肢体拘急。

【证候】风寒外束,经脉拘急。

【临床运用】风寒外感,颈椎病,落枕,三叉神经痛,肩周炎,风疹,瘾疹。

(二)经方新用,病案赏析1、结缔组织未分化病张某,女,30岁,2009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双肘、双膝关节冷痛4年,全身恶寒、自汗半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产后出现恶风明显,受风后肘膝关节冷痛,半年前出现全身乏力、自汗,受风后全身肌肉、关节冷痛。

入院检查:X片示:胸肺未见异常,胸椎、颈椎轻度骨质增生,双膝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心电图、腹部B超、甲状腺B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未见异常。

HLA-B27(-),抗ds-DNA(-),抗CCP抗体(-),AKP(-),APF(-),ANA(1:80),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68.1 ↓,补体C4:11.0 ↓。

眼科查示:双干眼征。

西医诊断为:①双膝骨性关节炎。

②颈椎病。

③双干眼征。

④结缔组织未分化病。

中医诊断:尪痹(风寒闭阻证)。

予鹿瓜多肽、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及祛风湿、补肝肾中药汤剂口服。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常见的汤有很多,汤的不同,在含有的营养价值上,也是有着一些区别,因此对汤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桂枝加附子汤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效果,而且这类汤在喝的时候,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否则对自身各方面,都是会有很大影响,对这点也是需要进行注意的。

那桂枝加附子汤是什么呢,它的组成都是由什么开始的,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选择它也是可以放心。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甘草9克(炙) 生姜9克(切) 大枣3枚(擘) 附子6克(炮)【原方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三钱(炙,9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6克)【用法】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山楂红糖汤材料:药材桂枝10克、山楂20克调味料红糖30克★做法:桂枝、山楂及红糖加水适量煎成汤,去渣取汁。

此为1份的量,可分2次饮用。

★药材功效桂枝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可温经通阳、发汗解表,在妇科方面适用于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与痛经症状;加上山楂可增强子宫血液循环。

★医师叮咛寒性体质者,可在经前1星期开始服用此茶饮,至经行第3天止。

月经来潮时可热敷腹部,使经血较易排出,感觉会较舒服。

以上就是对桂枝加附子汤详细介绍,在对这类药物选择,需要根据自身进行需求进行,同时桂枝制作汤上,也是有着不同方式,以上介绍的桂枝山楂红糖汤是不错之选,这类汤对改善女性身体也是有着很好效果,因此是很好选择。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

经方应用四——桂枝加附子汤
四、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太甚,致使连续汗出的
阳虚漏汗症,其人出现恶风、小便难,四肢略见拘急,难以
正常屈伸。

方用桂枝汤以解肌祛风;加附子以温经扶阳。


使阳复津回,表固汗止。

现代用治流感、白细胞减少症、自
汗症、妇女阳虚崩带等病兼见汗出不只,恶风者,以营卫不
睦,卫虚不固为辩证重点者。

案 7、阳虚漏汗:
雷某,男, 42 岁, 2007 年 6 月 21 日诊。

患者向来体健, 3 天前劳苦受凉后感身痛、头痛、发热发冷,自服安乃近 2 片,克感敏冲剂 2 包,感冒通 2 片,服后大汗淋漓,并感身冷头晕,自以为体健,未予治疗。

3 天后感汗
出身冷加重,且头晕欲倒,急来就诊。

诊见患者面色咣白,
四肢冷,浑身盗汗淋漓,衣服尽湿,不时呕恶欲吐,四肢拘
急,小便量少而不畅,舌质淡苔白,脉迟而无力。

诊为表证
过汗,阴阳两伤,阳伤较甚之阳虚漏汗证。

治以调解营卫,
扶阳固表。

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 12g,白芍 12g,炙甘草 10g,生姜 12g,大枣 7 个,附
片10g,山萸肉 30g,龙骨 30g(打坏先煎),牡蛎 30g(打坏先煎),半夏 15g。

水煎服。

2 剂。

服 1 剂汗敛身暖, 2 剂服完,病若失。

按:本例为表证过汗而见漏汗不只,头晕身冷、肢凉拘急,与本条症状病机符合,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一投而中。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温经散寒法)汉·张仲景《伤寒论》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虚浮而濇者。

【方论选萃】清·徐大椿: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三两,附子用一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证,此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二枚,以治风湿相搏,身疼脉浮濇之证。

一方而治病迥异,方名各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

义亦精矣,后人何得以古方轻于加减也(《医书六略》)。

清·吕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按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固属风湿相搏之候。

然风湿相搏,有属湿温,有属寒湿,于何辩之。

盖以证言,则呕而渴者属温,不呕不渴者属寒;以脉言,则实而数者属温,浮虚而濇者属寒。

谛实此证此脉,便可主以桂枝附子汤无疑也(《伤寒寻源》)。

清·尤在泾:伤寒至八九日之久,而身痛不除,至不能转侧,知不独寒湿为患,乃风与湿相合而成疾也。

不呕不渴,里无热也,脉浮虚而濇,风湿外持而卫阳不振也。

故于桂枝汤去芍药之酸寒,加附子之辛温,以振阳气而敌阴邪(《伤寒贯珠集》)。

清·张石顽:桂枝附子、白术附子、甘草附子,三方皆本术附汤方而立。

一加桂枝、甘草、姜、枣,以治身重烦疼,不能转侧,其病全在躯壳,无关于里,故于本方除去白术,使桂、附专行躯壳,而振驱风逐湿之功;用甘草以缓桂附之性,不使其汗大泄,汗大泄,则风去而湿不去也;风在疾祛,湿在缓攻,故用生姜之辛以散之,大枣之甘以缓之,则营卫之開阖有权,风湿无复入之虞矣。

一加甘草、姜、枣,以治骨节烦疼掣痛等证,浑是湿留关节之患,故于本方但加甘草,以缓术附之性,姜枣以司開阖之机,风之见证本轻,故无籍于桂枝也。

一加桂枝、甘草,以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以病机骎骎内犯,故于本方加桂枝助附子以杜内贼之风湿,加甘草助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张氏医通》)。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桂枝加附⼦汤经典医案、⽅论[⽅剂组成]桂枝去⽪,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草炙,⼆两(6克),⽣姜切,三两(9克),⼤枣擘,⼗⼆枚,炮附⼦⼀枚炮,去⽪,碎⼋⽚(6克)[服⽤⽅法]上六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治则⽅解]病机:表证未解,阳⽓已虚,津液不⾜。

治则:扶阳解表。

⽅义:本⽅由桂枝汤加附⼦⽽成,以桂枝汤解肌祛风,加⽤附⼦温经扶阳。

本⽅与真武汤鉴别:真武汤所治之证属阳虚挟⽔,有⽔泛各证,纯⾥⽆表;本⽅所治之证属阳虚及阴,可兼有表证,⽆⽔泛为患之证。

真武汤除阳虚见症外,可见⼼下悸,头眩,⾝睢动,振振欲摇地,下利等⽔⽓上冲或下泄各症。

本⽅以“汗漏不⽌”为主症,兼见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便难等液耗阴伤各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汤与桂枝加附⼦汤三⽅均可治疗外有太阳中风证,⾥有阳⽓不⾜之证。

桂枝去芍药汤重在胸阳不⾜⽽郁滞;桂枝去芍药加附⼦汤重在胸中阳⽓不⾜⽽兼虚;桂枝加附⼦汤重在阳虚,次在阴损。

[辨证要点]本⽅可以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的外感中风表虚之证,在中风表虚证的基础上可以见到⼿⾜拘挛,肢厥,脉沉⽽弱等阳虚之证。

本⽅也常⽤于治疗阳虚所致⿐出⾎等证,多伴见脉微芤迟,⼝淡,⾝⽆热象,苔⽩,尿清等阳虚症状。

临床见⾯⾊绕⽩,头痛,微热,汗漏不⽌,倦怠⽆⼒,恶风寒,指尖冷,四肢拘挛疼痛,⼩便量少,频数⽽不畅,⾆质淡⽩,脉浮⽽虚等症,辨证属阳虚兼有表证者,均可⽤本⽅加减治疗。

仲景回阳救逆⽤⽣附⼦,轻者⼀枚,重者⼤者⼀枚。

如四逆汤、⽩通汤、通脉四逆汤等。

治阳虚⽤炮附⼦⼀枚,如本⽅、附⼦汤、真武汤、芍药⽢草附⼦汤等;治风湿疼痛,如⽢草附⼦汤⽤炮附⼦两枚,桂枝附⼦汤⽤附⼦三枚。

“漏汗”除可以表⽰汗出外,亦可指体液因阳虚⽽漏泄不⽌者,如⿐衄、便⾎、尿⾎、⼆便漏泄不⽌、妇⼈漏经带下等。

[仲景⽅论]《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其⼈恶风,⼩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表证的时候是可以身体疼痛的,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但这里疼痛症状明显,一动就疼得难受,疼痛让人难受得心烦心情不好,不是热象的心烦。

有表证,身体疼痛,同时存在湿邪的特点,所以说风湿相博。

不呕、不渴,排除了半表半里证、里热证。

脉浮提示有表证,虚涩提示正气虚衰,气血津液皆不足,是个阴证,表阴证,治则温阳解表,仲景用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桂枝加一两+炮附子=脉浮,身体疼烦,关节疼痛,有汗,四肢肌肉拘急,抽筋,风湿痹症属虚寒者。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凡胸满胸闷,仲景皆去芍药。

桂枝汤证基础上,出现脉促、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汤证基础上,出现脉微、恶寒,此时已从阳证陷入阴证,所以加附子温阳解表,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炮附子=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胸闷心悸而精神不振,恶寒,四逆,脉沉细无力者。

读书:《伤寒论》《黄帝内经》
学习:林佳明老师、马家驹老师。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附子一枚(10g)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将息如桂枝汤。

桂枝汤证属于表虚证,若虚的程度更为严重,出现汗出不止,皮肤湿冷,或非但表虚,而且里寒,即体内的阳气亦不足,出现恶寒、手足拘挛疼痛、舌淡、脉迟的时候,仅用桂枝汤原方便不行了,须加附子。

这便成了《伤寒论》的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规定:“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是中医常用的温阳散寒镇痛药,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强心、升高血压、调节微循环、调节体温、调节胃肠功能及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病症(请参见附子类方)。

附子有毒性,药量一般在15g以内,若用大量时,必须配合干姜或生姜,以及久煎1~2小时以减轻毒性。

桂枝加附子汤证如下:1.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诸证者;2.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四肢拘挛者;3.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沉迟、舌质淡者。

以上诸证,属于表虚寒证。

这里要着重就“虚寒”作一说明。

虚是指全身功能衰弱或局部的机体调节功能失调,或自汗、多汗,或大便溏泻、滑泄不禁、漏下不收等。

这在前面已作介绍。

寒与热相对,反映机体反应状态的性质。

寒是指机体的热量不足,生理功能与代谢率低下,患者出现畏寒怯冷、小便清长等证;热指机体的热量过剩,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亢进,患者出现畏热喜冷、面红气粗、小便黄赤等证。

虚证与寒证在临床上常可并见,称虚寒证,是体内阳气不足的结果。

桂枝加附子汤证便是这种表虚寒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多见于老人体虚感冒时,或素体阳虚感冒的多汗肢冷。

郭氏曾治疗1例慢性肾盂肾炎的入院患者,因感冒头痛、全身不适、喷嚏、清涕,用参苏饮1剂,指望先解其表,后治其里,不料是夜大汗淋漓、心慌气怯、脉微肢厥,乃以桂枝加附子汤急煎顿服而缓解,其感冒也因之而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附子汤——医案5条
9漏汗案——刘渡舟医案
崔某,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

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

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

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白而脉缓。

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一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冰雪融化般的感觉。

三剂药后,汗出情况大为好转。

又加大附子剂量,再进三剂。

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之内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

六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痊愈。

《临证指南》
论;同一个汗漏证,在不同人身上,反应的也不同。

这个自汗是怎么来的,就是外感伤寒而来的,营卫不和,则汗出不止。

附子大热温经,桂枝解肌,生姜温血海而行寒涩,所以全身有如冰雪融化的感觉。

正是表寒之缩,遏闭营血而生风,导致营卫不和,汗出不止也。

试问用桂枝加人参,或也可以。

本条恶风之症,是恶寒之义,因为汗出而皮毛窍开,所以稍有风寒,即是能感知,所以恶风寒。

汗出多而卫阳外泄,也就是卫阳之虚之义。

不能濡养肌肉,所以体疲乏力。

10自汗证——刘渡舟医案
刘渡舟治疗某同事之嫂,病自汗久不愈,虚惫不堪。

服参芪等药不下数十剂,而汗出犹未止。

一日向其求方,其曰:脉沉否?有之;畏寒否?亦有之。

曰:证乃阳虚而非气虚,是以参芪无效。

可试服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兼能调和营卫,或可因之而愈。

如所言,凡三剂而汗止。

《伤寒挈要》
论;人参能补肝脾之阳,但不能解表,黄芪能升肝脾以行营卫之气,但人参、黄芪俱不能解表,所以汗出不止。

桂枝汤解表,附子温里助藏,以解虚惫。

表里双解,面面俱到,三剂而汗止。

10汗证——刘景琪医案(典型医案)
王某,男,15岁,1976年12月6日初月感冒,服A.P.C.后汗出不止,手足心汗尤多。

怕冷,小便困难,大便干,全身疼痛,下肢常拘挛,活动则痛剧。

舌苔白,脉寸关浮缓,尺沉细。

辨证:发汗伤阳,故漏汗不止。

治则,调和背卫,固表止汗。

以桂枝加附子汤三剂治愈。

《经方验》
11误汗恶寒——陈瑞春医案
男,32岁,农民。

1970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劳动时淋雨,当晚头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次日延医就诊。

体温38.8℃,脉象浮数,舌苔薄白,二便如常,不呕不渴。

医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蔓荆子、川芎、白芷等祛风胜湿药。

服1剂后,汗出甚多,身痛反剧,不发热,身寒怕冷,围帐覆被而睡,且身体不暖,体温36.5℃,舌苔白润,脉象细微。

处方:附子10g 桂枝10g 西党参15g 白芍10g甘5g 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后,肢体暖和,恶寒减轻,汗止身不痛。

继服1剂后,恶寒自罢,知饥索食,诸症痊愈。

调理休息两天即恢复劳动。

按;本案虽未用麻、桂发汗,而祛风胜湿药亦可发汗。

南方的春
天,气温偏低,风寒雨冷,甚易感冒,而感冒者多易伤阳。

临床医者习惯用九味羌活汤类发汗祛湿,而畏麻黄汤的辛温发散,恐桂枝汤的助阳化热,实在是个误会。

麻黄汤、桂枝汤二方其组方有散有收,投一剂得汗即止,少有过汗之虞。

而九味羌活汤之类,一派发散耗气之品,若身体素质较差者,很容易酿成过汗。

本案是农民春耕淋雨遇寒的感冒,医者用祛风胜湿药过汗,故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党参益气,收到显效,其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伤寒实践论》
论;羌活、独活、荆芥等药,虽能解表,但无白芍之酸敛,所以不如桂枝汤。

如表病初伤,只是表寒,用之温解表寒,但营郁血热一起,此药无效。

脉象浮数,浮为表闭,数为经热不泄,已有内热,虽是发汗,但身痛反剧,此就是新加汤的提纲主症,用桂枝加附子也能搞定。

太阳表病,发汗是为正治,但是汗不得法,用方不善,都可变为太阳坏病,本条就是典型的发汗变成了坏病。

12阳虚汗出不止——孙溥泉医案
回忆1941年,我在重庆时曾治疗一个患者,系头痛、发热、恶寒之太阳病,患者欲求速效,既服中药发汗,同时自服西药阿司匹林过量,以致当夜汗出不止。

幸而发现及治疗及时,热虽退,但仍恶风,脉浮弱,投以桂枝加附子汤两剂,病势退,后以党参调理数月而愈。

(《广东中医》1983年1期封底)《经方研习》
13疹出不透(阴寒附子型)——李长厚医案
李某某,男,3岁,1972年4月10日就诊患麻疹已7日,咳嗽、喷嚏、流眼泪,疹出不畅。

前医曾用宣肺透疹之品,而疗效不佳。

查患儿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嗜睡,耳前可见淡白色疹子,而分布不均,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

此属卫阳不足,鼓动无力,试投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白芍、附子、炙党参、生姜各3克,炙甘草2克,大枣2枚。

日进1剂,水煎服。

翌日四肢温,疹出稍畅。

三日后疹出透,后以温阳益气之品,调理而获痊愈。

按语:本案为麻疹逆证,因阳气不足,鼓动无力,使麻毒难以透达,故伴有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嗜睡,四肢不温等症,虽为表证,亦属阴证,《伤寒论》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既属阴证,自当用阳药振奋之,《皇汉医学》谓:凡属阴证,“病势沉伏,难以显发”,即是表证,宜在解表药中“配以热性发扬之附子、细辛,如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待阳气来复。

则阴霾自散,而疹毒亦随之而透。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论;麻疹病者,就是外感伤寒,营血郁热,风热外泄表寒,不能透出也。

病已七日,疹出不畅,为何用宣肺透疹之品,疗效不佳,是不是剂量太小,透疹之品,也都是表药,表之则可,为何无效,当就是剂量太小。

本条居然是白色的疹子,不是血红色的,怎么理解?当是表寒之实,卫气之胜(观《金匮》水气五,卫气郁,皮肿毛落而鼻坏)(也是卫盛为白癜,营热为红癜,也就同紫癜之义)。

营郁外泄,则汗出不止,营郁血热,不能透泄,则见瘾疹。

病理是一样的,若是汗漏不止,则成桂枝加附子汤证。

都是表病而多变,故善治者,治其皮毛也。

此麻疹者,可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必要时还要石膏。

有时心里没底还要考虑麻黄的量要大于桂枝,麻黄汤与大青龙汤,都是麻黄大于桂枝的。

四肢不温,表阳久不解,是此为阴寒外之厥证。

喔,此之所以疹色为白者,卫表寒盛,里气也虚寒。

此为里虚阳气不足,外也经阳不足又伤寒实,此是近于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但是由于患者是小幼儿,阴寒表实,未发阴阳互厥,而发表里俱寒,所以外则疹色为白,内热不厥而流行性乙型脑炎。

此为表里俱寒症,所以此论为阴证,用温药阳振奋之。

附子温里阳之虚寒,桂枝汤解经阳之寒。

本案确实为麻疹之逆证,色白为阴寒之逆,若是色红,则万无用附子之理。

此是我第一例见麻疹用附子证,此麻疹者,是为色白。

也正是此为阴寒逆证之麻诊,所以用宣肺透疹之品疗效不佳,而不是什么剂量太小。

若真是用大剂量发汗,还真发不出来,若真能发出来,汗出必危亡也。

3日后疹出透,还是剂量太小了。

试问在当今天的大环境下,面对小儿患者,谁不敢用正常剂量,或者医家正常的斟酌剂量。

说不清道
不明,也比较黑暗,中医正在经历一气混茫的时代,什么时候能气分两仪,呈周流之态,在一个正常的生存环境,中医才能走上正常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