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关键词:晋商、兴衰、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晋商浅释

“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辞海》(缩印本)也说,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又说为“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国语·晋语》中曾说:“(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又说:(晋都)“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可知晋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的诸侯国,出现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以(《管子·轻重甲》)的商贾阶层,且成为晋商社会的上层人物。

“晋商”——一山西商人这个社会群体,自古代晋国时期出现,经过“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礼记·月令》)的漫长的原始、半原始经营活动的艰苦岁月,发展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二、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1949年山西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

品交换打破了地域限制,商业资本也逐步活跃起来。随着明初“开中法”的实施,北方边境贸易发展很快。明后期1518年实施的“一条鞭法”使“役归于地”,税“概以银征收”,因而商人免除了劳役之苦,对商人来说这是一个解放。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康熙实行了“摊丁如亩”的政策,取消几千年来沿袭的人丁税,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制,使封建人身束缚得以松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3、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

晋商在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封建政权力量相结合,清王朝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得力于晋商的赞助。1720年西北准噶尔叛乱,清政府调集重兵征剿,当时因路途遥远,运输粮秣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晋商得知后积极地随军进剿,代运军粮。据《清史稿》记载,“介休范氏随师征准噶尔,输米馈军,率以百二十金致一石。六十年(1721年)再出师。以家财转饷;计谷多寡,程道路远近,以次受值,凡石米自十一两五一至二十五两有差。累年运米百余万担。世宗特赐太仆寺卿衔,用二品服……”。有个叫王绳中的晋商一次赠给乾隆白银—百万两作为报效,被称为“百万绳中”,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结晋商种种经济和政治特权,如特许晋商经营盐业以及对日本的铜贸易等。

4、勇于开拓、诚信义利的“晋商文化”

山西商人富有冒险精神,随军进剿,尾随贸易,全然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骆驼、马、牛,每年将数以万担计的各类商品输送到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他们从江南采购茶叶等商品后北上西向,水陆兼运,翻越千山万水,其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实属罕见。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晋商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很多晋商不惜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信誉,以至各地百姓购买晋商的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他们的经营准则:“平则人易信,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以此准则约束自身,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将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梁启超曾赞誉道:“晋商笃守信用”。几乎听不到晋商有舞弊之事,做到了“利以义制”,达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文化基础。

三、晋商衰败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洋货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中国民族手工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以晋商垄断长达200年之久的中俄恰克图贸易为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俄国的势力开始深入我国各地,直接攫取土产品并推销其工业品,毋须再与买卖城的山西出口商帮易货了,沉重打击了山西对俄贸易商帮,而且晋商在俄贸易又受到重税的窒息,复经战乱,财物惨遭掠夺,遂一败涂地。

2、清政府的腐败所致

19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已经很密切,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的关系步步升级,以至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晋商的兴亡。晋商富裕之际,正是清政府财政开支拮据之时,所以晋商成了清政府勒派劝捐助饷的主要对象,各级官吏更是巧立名目,贪婪地盘剥晋商。清政府这种无止境的大量搜刮,无异于杀鸡取卵,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了晋商的经济基础。后来清政府倒台,放给清政府及官吏的巨资也无法收回,晋商商号失去清偿能力,最终放北洋政府查封。

3、国内外时局不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