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语言
西部苗族的详细介绍
服饰: 如今,大花苗结婚
很少见到盘头的发髻, 而是做都市流行的发 型,插上绢花、戴上 皇冠,虽头顶白纱, 身着的却还是苗族传 统刺绣的盛装。新郎 新娘的盛装早在一年 前就请母亲刺绣准备 好。
据他们说,盛装上记录着大花 苗迁徙的历史,披肩上绣着云 纹、水纹、棱形纹代表着北方 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 土;传统的百褶裙上的红、黑 两色花纹象征天地;中部的三 道黄、蓝、绿色则代表黄河、 长江和中原平原;褶裙上的彩 色线条是河流、山路;背牌上 的回形或方形纹是曾经拥有的 城市;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 纹,是祖先迁徙时万马奔腾过 江河的雄伟气势。
苗族人手工技艺高超, 纺织的麻布不会起毛, 经石灰浸泡褪去纤维脂 质。蜡染布料尺寸因人 而异,苗族有妇女世代 相传经验总结专门丈量 布匹的单位,布料要在 织布完成后丈量裁剪。
大花苗
这种文字创制以来主要 是在贵州省的威宁、赫 章、水城、紫云等县和 云南省的彝良、大关、 永善、寻甸、楚雄彝族 自治州和昆明市近郊等 地苗族基督教活动中使 用。据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的统计,使用这种苗 语的苗族约有二十五万 余人,熟悉这种苗文的 苗族约有五万人。
毕节地区小花苗服饰款式分为南开式,穿南开式服装的小花苗分布于六盘水等 地,六盘水是多民族杂居地区,苗族历史悠久,小花苗为苗族花苗小花支系,在六 盘水所辖钟山区、水城县等地分布,主要居住于南开乡、金盆乡等。小花苗世代生 活在高寒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封闭环境与传统观念等原因, 一些地区保留小花苗传统习俗。小花苗生活在贵州西部气候寒冷,服饰外层会穿用 花背保暖,黔西北不宜种植农作物,居住在南开一带的小花苗盛行牧羊,会使用毛 织物制作花背。
苗族简介资料
苗族的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
苗族的教育观念
• 苗族重视教育,认为知识是宝贵的财富
• 苗族教育强调品德教育,培养勤劳、诚实、善良的品德
苗族儿童成长
• 苗族儿童从小学习农耕、纺织等劳动技能
• 苗族儿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06
苗族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苗族的民间故事类型与主题
苗族民间故事的类型
苗族民间故事的主题
• 苗族饮食讲究礼仪,长幼有序,尊敬长辈
等
• 苗族用餐习惯用手抓,不用筷子
• 苗族饮酒礼仪独特,敬酒、劝酒、对歌等酒俗丰富多彩
04
苗族的节庆与民间娱乐
苗族的节庆活动及其意义
苗族节庆活动
• 苗年:苗族最重要的节日,庆祝丰收和新年
• 四月八:苗族的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
• 龙舟节:苗族的重大节日,赛龙舟、祭祀屈原
苗族村落的特点
• 苗族村落多依山傍水,布局独特,环境优美
• 苗族村落房屋密集,建筑风格相似,具有很高的民族特色
苗族传统建筑
• 吊脚楼:苗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楼下堆放杂物,楼上住人,具有防湿防潮功能
• 鼓楼:苗族地区的公共建筑,用于集会、议事、娱乐等活动
• 风雨桥:苗族地区的交通建筑,具有遮阳避雨功能,也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苗族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苗族的历史起源与沿革
苗族的历史起源
• 苗族先民起源于中国南方的黄河流域
• 先秦时期,苗族先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 两汉时期,苗族先民开始向西南地区迁徙
苗族介绍ppt课件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 蹈,以芦笙为伴奏乐器,舞姿
优美、节奏明快。
铜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铜鼓为伴奏乐器,舞蹈
动作粗犷豪放。
板凳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板凳为道具,舞蹈动作 简单易学,富有生活气息。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很多,如苗年、龙舟节、吃新节 等。
龙舟节是苗族传统的水上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举行, 节日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
03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工 艺精湛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刺绣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 值,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族介绍ppt课件
•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 苗族的语言与文字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 苗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苗族的历史起源
苗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创造了著名的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苗文经过不断的改进 和完善,已经成为苗族人 普遍使用的文字。
苗族的语言现状与保护
语言濒危
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
年轻人已不再使用苗语。
语言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政府和 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苗语教育、开展语言培训等。
语言与文化传承
苗族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 苗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 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 文化。
苗族简介100字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
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
“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
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
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简介50字
苗族简介50字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其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有苗文和汉字两种书写方式。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同时也有佛教、道教等信仰。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龙船节、芦笙节等,其中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苗族人民欢度新年的日子。
在苗年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跳起踩竹马、打芦笙等传统舞蹈,品尝美食,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
苗族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丰富,如苗绣、苗银、苗鼓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苗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民族,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欣赏。
同时,苗族人民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苗族文化
苗族文化苗族聚居于贵州、广西、海南及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的交界处。
有许多特色的风俗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来对苗族文化进行一次了解吧!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种: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后来由于苗族汉族的长期交往,有时使用汉语交流。
苗族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
苗族的绣、织、蜡、剪等工艺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苗族的蜡染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人能歌善舞,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定盛情款待。
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吃掉,要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服饰各色各样,多达一百三十多种。
各地也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图案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
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便更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饲养,四川、云南等地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味也是苗家必备。
苗族保存食物,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肉食都喜欢做成腌制品。
苗族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他们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苗族文化简介
型寨日春支 斗 联与之节系 牛 谊村一最苗 节 活寨,大族 ” 动之是的同 是 。 间苗民胞 的族族每洛 大村节年泊 河
“
杀鱼节是洛泊 河支系苗族同胞一 个隆重而盛大的活 动,带有浓厚的原 始群众守猎的生活 贵遗风,在每年清 明前后进行。苗语 叫“停米”,原意 是用石块、木棒打 鱼的活动。
当好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人
而水建式是被楼特统 上,筑。最现上有建 。鳞一吊佳代住的筑吊 次绝脚的建人古,脚 栉,楼生筑,老是楼 比它是态学楼建中是 ,依苗建家下筑国苗 层山乡筑认架形南族 叠傍的形为空式方传 ,,
男装
条短 和 左外 泡 何 鸟 装 裙 盛 分 束衣 服 衿翻 衬 图 、 , 等 装 为 发, 状 盖折 托 案 鱼 肩 。 和 幼 洛 以 ) 住三 , , 、 、 其 便 女 北 麻 河 束 露 右指 佩 花 昆 背 中 装 装 次 发 胸 衿宽 戴 饰 虫 、 最 ) 、 方 为 。 常, 银 中 等 袖 著 、 女 言 髻 男 ‘穿 饰 缀 对 及 名 老 装 苗 时和有称衣的年(族 ,装 用 为 字后 佛 规 和 襟 是 装 盛 妇 织 浅 形领 式 则 谐 绣 妇 和 装 女 花 蓝 (伸 衣 的 的 有 女 百 、 布 色 如直 领 银 几 花 盛 褶 半 服
Y’
女装
,,
、
饰
幼女装
纺纱
洛北河次方 言苗族至今仍 完整保存着苗 族古老的从种 麻、纺线、织 布、蜡染、刺 绣到制成精致 服饰的整个工 艺过程。
织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蜡染
蜡染
衣方再绣用挑 的形一成白花苗 前和小寸色、族 胸菱块方的盘刺 、形小小布花绣 衣图块块,等工 襟案地的将技艺 衣、,拼图上巧有 背衣镶成案述。平 之袖在大后手先插 上和上小,段是、
苗族的风情文化简介
苗族的风情文化简介以苗族的风情文化为主题,我们将从苗族的历史、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30世纪,苗族就已经在贵州地区繁衍生息。
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少数仍然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之一。
苗族的服饰文化是苗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喜爱色彩斑斓的服装,女性常常身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衫,并佩戴银饰、花环等装饰品,非常华丽。
而男性则通常穿着蓝色或黑色的上衣,搭配宽松的裤子和宽带腰带。
苗族的服饰多以手工绣花和银饰为主,绣花图案多为苗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而银饰则代表着财富和美好的寓意。
苗族的音乐舞蹈也是其风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喜爱歌唱和舞蹈,每当节日或重大庆典时,苗族人民都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花灯舞等,舞姿矫健而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而苗族的音乐则以独特的乐器为主,如芦笙、口弦等,曲调悠扬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苗族的风情文化还表现在其民居建筑和节日庆典上。
苗族人民居住在山区,他们建筑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具有独特的苗族特色。
苗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如苗年、苗族三月三等,这些节日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苗族人民团结和欢庆的时刻。
苗族的风情文化丰富多彩,从历史传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其独特魅力。
苗族人民以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通过这些方式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苗族的风情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苗族的独特魅力。
苗族研究报告
苗族研究报告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服饰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黎族和越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和发展。
苗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开垦了大片的山地农田,发展出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苗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歌曲、绘画等方面。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常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苗族的歌曲往往有着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让人陶醉其中。
苗族的绘画艺术也非常独特,以图腾为主题,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
苗族的文字又分为女书和阳宗仪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传统上只由女性使用。
苗族的服饰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服饰非常精美,通常由多层次的衣物组成,色彩鲜艳,以刺绣和图案装饰为主。
苗族的服饰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经济发展方面,苗族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为主。
此外,苗族人民还以手工艺制作为生,如苗
绣、苗银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苗族人从事旅游服务业,为苗族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苗族是中国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民族,他们的文化、语言、服饰等都很有特色。
通过研究苗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苗族介绍
节日盛典
民族音乐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 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 俗歌、祭祀歌、儿歌等歌声。歌声高亢嘹 亮,热情奔放。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 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又 有柔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 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歌、情歌、嘎百 福歌等。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酒 歌包括大歌、开歌、祭祖歌等。苗族民间 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 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苗族乐器---芦笙
苗乡
THE END !
谢谢观看
饮食文化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 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 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 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 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 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 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 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 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 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 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 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 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 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 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银饰
婚葬习俗
招郎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 湘桂交界等地区,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大 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 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 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 门”,延续家族,而让男子出嫁,称为“招 郎”。“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 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 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 爹。
苗族支系
苗族支系大观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
目前,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
其中,贵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为最多,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市。
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县也有部分苗族。
云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蒙自等县,其余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
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
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
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
现代苗族支系可划分为以下类型:湘西黔东支系:该支系自称“果熊”,旧时称为“红苗”,以湘、黔、渝、鄂边区(即武陵地区)为分布中心。
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内分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
东部土语主要通行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及古丈部分乡镇,西部土语则通行于湘西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顺、龙山、麻阳、新晃,贵州松桃、铜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庆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丰、来凤等县。
关于苗族的介绍
关于苗族的介绍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口众多,人数超过800万。
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的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传统。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字系统,称为苗字。
苗族人口分布广泛,他们主要居住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多数苗族人以农业为生,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等为主要经济来源。
苗族人民崇尚自然和谐,他们注重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山水田园的美景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热爱。
苗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表演。
苗族舞蹈以手舞和脚舞为主,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富有情感和力量。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
苗族的服饰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人民喜欢穿着色彩斑斓、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
男性苗族服装通常有长袍、短裤和黑色的腰带,女性苗族服装则以长裙和上衣为主,裙子上绣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十分精美。
苗族的服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包括刺绣、银饰、竹编等。
苗族刺绣是苗族妇女的传统手工艺,他们用丝线或棉线在布料上绣出各种图案,形成独特的风格。
苗族银饰则是苗族人民喜爱的装饰品,他们制作精美的银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苗族的竹编也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他们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器物,如篮子、笼子等,用于生活和装饰。
苗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也丰富多彩。
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节日,如苗年、芦笙节、龙船节等。
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蹈、歌唱、比赛等。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传统的音乐节日,人们会吹奏芦笙、歌唱、跳舞,共同庆祝丰收和幸福。
龙船节是苗族人民庆祝水灾退去和祈福的节日,人们会划龙船、舞龙、放鞭炮,庆祝生活的好转和希望的到来。
苗族是中国独特而多彩的民族之一。
贵州苗族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及语音辨正
和汉语方言的双重干扰 。 形成特 有的语音偏误现 象。分析苗语 、 i x . i #  ̄ - 言与普通 话的语音 对应 关 系, 梳 理苗族说普通 话
的语音偏误 类型 , 有利 于认识 苗族 学 习普 通话的规律和特点 , 从 而提 出解决苗族普通话语音偏误 问题 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 苗族 ; 普 通话 ; 语音偏误 ; 语音辨 正 中图分类号 : H 2 1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2 3 8 9 ( 2 0 1 3 ) 0 1— 0 0 0 1 —0 8
贵州的苗族为 3 , 6 8 8 , 9 0 0人 , 占全国苗族总人 口的 5 1 . 3 %。省 内有黔东南苗族布依族 自治州 、 黔南布 依族苗族 自治州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 3 个苗族 自 治州 , 松桃苗族 自治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 自 治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 自 治县、 镇宁布依族苗族 自治县 、 道真仡佬族苗族 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 自治县、 印江 土家族苗族 自治县、 威 宁彝族 回族苗族 自治县等 8 个苗族 自治县。苗族 虽然 占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之 首, 但多与汉族、 布依族、 侗族、 彝族等其他民族混杂而居 , 处 于一种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状况。 贵州多民族长期杂居 , 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的长期接触影响 , 在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中都留下
on Ph O n e t i c Er r o r s a n d Di s c r i mi n a t i o n o f Gu i z h o u Ma o Ma n d a r i n
W EN J i n g
( Q mn n a n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Du y u n 5 5 8 0 0 0 , C h i n a )
苗族的民俗
• 苗族妇女盛装上的白银 饰重近二百两。
7.主要节日
•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芦笙节(跳芦笙舞)。 • 该节日流行于贵州东南部凯里市和黄平县等苗族 聚居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和九月二 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和九月二 十七日分别在凯里市舟溪和黄平县谷陇举行。 十七日 • 斗牛、赛马、文艺表演、球类比赛。 • 对歌:建立友谊和爱情。
•
8.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 品是彩色糯米饭 彩色娘最爱 穿百褶裙,一条裙 子上的褶有5 0 0 多 个,而且层数很多 ,有的多达三、四 十层。
• 些裙子从纺织布到 漂这染缝制,绘图 绣花,都是姑娘们 自己独立完成。 •
• 说到“服”,不得不想 到“饰”。 • 头饰包括银角、银 扇、银帽、银围帕、银 飘头排、银发簪、银插 针、银顶花、银网链、 银花梳、银耳环、银童 帽饰。
苗族
1. 民族概况
• 主要分布
• • • • •
2.语言文字 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 苗族原无统一文字, 建国后创制了拼音文字, 并通用汉文。
3.宗教
• 苗族的主要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 先崇拜等。。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 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 、大树、山林等。
4.民居
•
苗族一般都在依山傍水处建寨, 聚族而居。
• 住房一般为木构干栏式的平房或 楼房。 • 平房大部分分为三间,中为堂屋, 供接待客人和吃饭之用,两边分 别作卧室和厨房。 •
•
5.饮食 饮食
• 主食:大米。 • 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 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 以辣椒 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油炸粑粑
• 喜食酸味菜肴,酸汤 酸汤 家家必备。 • 用米汤或豆腐水,放 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 ,即可用来煮肉,煮 鱼,煮菜。 • 蔬菜、鸡、鸭、鱼、 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
贵州苗族文化
贵州苗族文化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
苗族乂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
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
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讣,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
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乂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乂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喜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省苗族的39。
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
川黔慎三大方言区),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
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台江乂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
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源流苗族源于黃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
“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黃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黃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 o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黃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高部落与“王苗”争战近千年;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
“三苗”失败后,一部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乂被迫向东南。
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留驻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王苗”后裔,有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而居住汉水中游的,被称为“荆楚蛮夷”。
苗族文化
苗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但很多人对它
都不太了解,现在就让我带你们走进这个民族吧!
苗族大约有90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河南、广西等地。
他们大都生活在
大山里,生活并不富裕,但在几千年的演绎中,
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所以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的宗教信仰。
苗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苗语。
它又分三大方言,分别是湘西、黔东、川黔滇方言,其中川黔
滇方言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
苗族人不仅有着聪明才智,而且能歌善舞。
苗
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
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其中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
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
丰收、迎亲等喜庆的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
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
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个人,动
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的饭食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
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非常
鲜美。
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我们典型的
食物有血灌肠、辣椒骨、苗乡龟凤汤、棉菜粑、
虫茶、捣鱼、酸汤鱼等。
这就是苗族,听了我的介绍以后,你熟悉它了吧!。
苗族 介绍演讲稿
苗族介绍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
苗族是中国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的语言。
苗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苗族语
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拥有自己的文字系统——苗文。
苗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文字形状优美,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符号。
除了语言文字,苗族还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以银饰为主,女性的服
饰尤为华丽,头戴银饰、身穿彩衣、腰系银饰,整个身体都被装点得金灿灿、银亮亮的,非常美丽。
苗族服饰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也传承着苗族的文化传统。
除了语言文字和服饰文化,苗族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苗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行各种各样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苗年、吃新节、跳芦笙等。
在这些节日和庆典中,苗族人民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民族文化,让人们领略到苗族的独特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的民族文化。
苗族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芦笙、踩竹马、跳花炮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同时,苗族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侗寨、苗寨等古老的建筑,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总的来说,苗族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民族,他们的语言文字、服饰文化、
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都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们深深地喜爱和敬重。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和了解苗族,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苗族语言
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
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万苗族人使用。
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
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
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
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
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
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近代以来,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了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湘西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
近代,一些在苗族地区传教的外籍外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如柏格理苗文(滇东北老苗文)、胡托苗文等。
但是这些文字,除了柏格理苗文之外,推行面十分狭窄。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组织语言学家为苗族三大方言各创制了一套苗文,还把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改进为拉丁这字母形式。
然后在一些地方开展新文字试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