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问题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前瞻性,未能紧跟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问题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一方面,部分地区和院校教育资源的集中度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地和院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问题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既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结构和素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

问题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处于表面化、形式化阶段,缺乏深度合作。

一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停留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而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相对较少。

问题五: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政策支持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一方面,政策制定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另一方面,政策实施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与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ince the 90s of the20th century,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considerable progres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t from the aspec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and devi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arted with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the problem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are reviewed.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1.1 体制改革是关键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 或者说有很大的变化 , 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很多学校进行了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竞争上岗 , 精简机构 , 重新组织队伍。

第二是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学生交费上学的改革。

学校的产业收入现在也有较大的增加 , 学校跟社会的联系广泛了 , 学校筹集经费的能力大大提高 , 一个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格局大体形成。

第三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高考内容的改革 , 目的就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 更多地出能力型的题和应用型的题 ; 另外一个改革是实行网上录取 , 保证了公平性。

第四 , 办学体制改革。

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 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就业率偏低、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缺乏跨学科交叉融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优化资源分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对策、教学资源、就业率、学科设置、创新意识、跨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概述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育体系日益完善,高等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教学质量逐渐提升。

学校设施不断改善,师资力量逐渐壮大,科研实力逐渐增强,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也逐渐提升,一些大学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学科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现行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2 阐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必要性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和对策。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高校拥有过剩的资源,而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

学生就业率偏低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造成了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浪费。

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缺乏跨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下 降
我国的高等教育 。 过度注重理论知识学 习而忽 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没有足够的资 金建立 自身完备的基础设施 , 多老师也缺乏所教 许 专业 的实践经验 。同时 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 实 验设施 、 实验场所 明显不足 。这些都严重影 响了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使他们 的业务技能和独立工作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我国的大学越来越 雷同, 越来越没有特色。许多大学培养的人才都是同 出问题
类型的, 因而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 ) 才培 养 与社 会 需求 相脱 节 一 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人才 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 因有以下几点 : 1高校缺乏 内在改革的原动力 . 从高等教育 自身看 , 毕业生就业状况好坏与招 生无关 , 国家财政投入无关 , 与 与学校的 自身建设和 发 展无 关 , 与社会 对 高校 的评 价无 关 。总 而言 之 , 与 高校 自身的生死存亡无关 。圆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 ,
我 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指
导下一步步地走 , 在家长们的“ 过度保护” , 下 他们的 思 想禁 锢在 为分数 而奋 斗 的理念 当中。据报 道 中 国
学 校 学生 的平 均 课 时量 比美 国学生 多 3 %, 还 不 0 凹 包 括 放学 后 和周 末 的补课 。进 人 大学 后 , 度 自由 过
( 石家庄学院 高等教育研 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 03 ) 50 5

要: 目前我 国高等教 育出现 了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 , 如人才培养与社会 需求相脱节 。 学生
缺乏 主动 学 习的动力 , 业生就 业压 力过 大 导致城 市与城 市之 间、 市 与农村 之 间教 育机 会 分布 不 毕 城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以便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缺乏职业教育导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以学术导向为主,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在大学教育中,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校期间缺乏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实习、实训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设置过于单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科设置相对单一,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导,文科和艺术类学科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在大学招生时,理工科学生的竞争激烈,而文科和艺术类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需要加大对文科和艺术类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让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学生评价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只注重学术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相对不合理,存在着博士生导师过多、中青年教师稀缺等问题。

这导致了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包括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科研投入提升研究水平,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对接。

未来,高等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加强学术研究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必要的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投入资金、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对策、创新、学科设置、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通道、未来展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特点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步伐。

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导致他们在未来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创造性的解决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都不大,效果也不佳。

国家也意识到教育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但因为各种原因,教育改革成效并不显著。

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担负的责任很重,它连接着学生的在校生活和社会生涯,直接面向社会输出人力资源,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模式和状态。

本文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虽然终身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中高等教育基本上就是学校与社会的转接点,高校为社会直接输出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直接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高等教育改革不顺畅,将会直接影响人才的输出和人才的质量,进而影响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教育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限制教育改革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出一条合适的道路。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为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不少的新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首先,成绩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

虽然在中小学校这一点更为严重,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毕业考核虽然以毕业论文或者设计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但是作为经历过中国教育十余年的学生来说,只要是考核,就一定有应对之策,换句话来说,当前的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与当年的八股文其实仍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学生并没有在毕业论文或者设计中显现出自己的技能和创造力,而只是严格按照格式进行“理论”上的“创造”。

这种考核其实仍然没有现实意义。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 的十七大 以后 , 国高 等教 育 面 临着 一 个 我
新 的发展 机遇 。这个机遇 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个方
收 稿 日期 :0 1 3 2 1 3 作者简介 : 姚恺 帆 ( 93 ) 男 , 18 一 , 安徽 马 鞍 山人 , 士 研 究生 , 要 从事 当代 中 国教 育改 革 与 发 展 研究 。 硕 主
等教 育发展 观 。具 体来 讲 , 可持 续 发展 的高 等教
育 , 教育效 益上 不 仅要 注重 经 济效 益 和 社会 效 在
益 , 必须注 重 生 态效 益 。生 态 效益 是 指 高 等教 还 育 的发展 要符 合教 育生态 学提 出的一 系列价值 观
念、 道德规 范 和理想标 准 , 教育 内容上 体现对 环 在 境、 生态 、 源 的珍 惜 和保 护 法则 , 人 才培 养 上 资 在 注重 知识 、 能力 和素质 的塑造 , 从人 才构成 的德 与 才 , 与能 、 识 理性与 情感 方面体 现可持 续发展 的理 念 。 以前在教 育上 长期将 社会 效益和 经济效 益相
此外 高校 的学 科建 设 必 须增 强 其社 会 适应 性 , 同
时要兼顾 学科 建设 的均衡性 、 协调性 , 既要发 挥原
有特色学 科 的优势 , 又要努力 发展 、 持有发 展前 扶 景 的新学 科 、 新专 业 。三 是 高等 教育 发 展 的持 续 性 。高等 教育要 以未来 的发展作 为现在 发展 的前
最终 达到人 与 自然 和社 会 的协调发 展为 目标 的高
组成 的环境 取得平衡 。二是 高等教 育发展 的协调
性 。在 高等 教育 的大 众 化 过程 中, 必须 高度 重 视 高等教 育 的规 模 、 构 、 量 、 益 的 协 调 发展 。 结 质 效 我 们既要 在 保 证 办 学 效 益 的 前 提 下 扩 大 办 学 规 模, 又应该 在扩 大规 模 的 同时更 好 地 实 现高 等教 育 资 源 的最 优 配 置 , 而进 一 步 扩 大 办学 规模 。 从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也 出 现 了 如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竞 争 加 剧 、投 入 不 足 导 致 的 高 等 教育 发 展 受 限制 、 育 不 公平 越 演越 烈 等 问题 。 拉 教 以 『 5 刘 向 兵 , 立 国. 学 领 导 者 在 战 略 管 理 中 的 重 1] 李 大
要 作 用 . 国高 教 研 究 , 0 6 ( ) 中 2 0 ,7 .
想 , 未 来 的 发 展创 造更 好 的 条件 ; 注全 球 环 境 , 担 为 关 承
与我 国发展 水 平相 适 应 的义 务 。
多 困境 和 障 碍 , 解 决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 的 问题 需 要 以 可 持
续 发展 观 为指 导 , 化 高等教 育 资 源 区域 配 置 、 保 政府 优 确
关 键 词 :高等 教 育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强 调 要 “ 先 发 展 教 育 , 设 人 力 资 优 建
源 强 国 ” 并 把 教 育 称 为 民 族 振 兴 的 基 石 。 见 , 等 教 育 , 可 高 作 为 对 人 力 资 源 的 提 前 投 资 ,是 建 设 人 力 资 源 强 国 的 主 要 源 泉 。 而高 等教 育 要 为 经济 社 会 发展 服 务 , 挥 应有 然 发 的 社 会 功 能 , 提 是 高 等 教 育 自身 必 须 持 续 、 学 、 康 前 科 健 地 发 展 , 成 良性 的运 行机 制 。因 此 , 立 可 持 续 发展 教 形 树 育 价 值 观 , 施 可持 续 发 展 教育 , 养 可持 续 发 展 人 才对 实 培
21 ̄ } 01-3 旬 又 教 贫 - 号中 刊 - 7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可 持 续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策 研 究

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 高 校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z 囊.
( 江大学 教育学 院, 江 杭州 浙 浙 302 ) 1 0 8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教 育 体 制 ,我 国 的高 等 教 育 体 制 一 直 是 与 我 国 的经 济 体 制 相 适 应 的 。我 国在 由计 划 经济 到 市 场 经 济 的 社会 转 型 时期 . 步 形 成 了 以 公 办 高 等 教 育 为 主 体 , 他 多 种 初 其 社会 力量 相 补 充 的 多元 的办 学 模 式 ,并 为 国 家 经 济 建 设 培 养 了 大 批适 用 人 才 。 面对 新 技 术 革 命 的挑 战 , 等 教 育 无 论 是 在 高 体 制 上 . 是 在 人 才 培养 模 式 上 , 进 行 了 大 刀 阔斧 的 改 革 , 还 都 不 仅 实施 素质 教 育 ,培 养 高 素 质 的人 才 ,还 直 接 参 与 技 术 创 新 , 占科 技 制 高 点 , 进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为 现 实 生 产 力 。面 对 抢 促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实施 的 、给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带 来 革 命 性 影 响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价 值 观 , 施 可 持 续 发 树 实 展 教 育 . 养 可 持 续 发展 人 才 是 高 等教 育 的 必 然 选 择 。 培 1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发 展 背 景 . 可 早 在 1 8 年 .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就 提 出 了 “ 持 续 发 展 教 98 联 可 育 ” E u ai r u t n beD v l me tE D) 并 在 2 0 年 ( d c t nf s ia l e e p n , S , o oS a o 02 决 定 。 2 0 — 0 4 定 为 “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的 十 年 ” 19 年 将 05 21年 可 。 90 在 法 国召 开 的“ 了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 学 领 导 ” U i r t L a — 为 ( n es y e d v i eso S s i beF tr , L F 会 议 , 布 了 《 卢 瓦 尔 宣 rfr ut n l uue U S ) a aa 发 塔 言 》 T l i s e lr i ) 这 是 大 学 领 导 者对 环境 和可 持 续 发 ( a or c a o 。 l eD a tn 展 作 出 的承 诺 .来 自4 个 国 家 的 2 0 大 学 签 署 了该 宣 言 。 0 8所 19 年 在 加 拿 大 举 行 的 “ 了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 学 行 动 大 会 ” 91 为 , 又 发 布 了《 哈利 法 克 斯 宣 言 》 H la elrtn , 求 高 等 教 ( afx caao )要 i D i 育 机 构 大 大 加 强 对 跨 学 科 工 作 的重 视 。 1 9 年 环 境 与 发 展 大 92 会 确 立 了 环 境 教 育 的 新 发 展 方 向——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已经 把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作 为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形 成 环 境 文 化 、 导 环 境 友 好 意 识 和行 为 的 战 略选 择 。 国清 华 倡 我 大 学 在 1 9 年 提 出 创 建 “ 色 大 学 ” 并 且 主 持 召开 了 第 一 次 98 绿 , “ 色 大学 研 讨 会 ” 《 国2 世 纪 议 程 》 绿 。 中 1 明确 指 出 :将 可 持 续 “ 发 展 思 想 贯 穿 于 从 初 等 到 高 等 的整 个 教 育 过 程 中。 ” 2我 国 高 校 可 持续 发 展 教 育 存 在 的 问 题 . 21 .学科 交 流 阻碍 目前 在 高 校 中 ,大 多 运 用 解 析 和 分 化 的方 法 讲 授 知识 碎 片 , 种 思 维 模 式 是 基 于西 方 机 械 、 化 的 ( d c o i ) 维 这 简 r u t ns 思 e i t 方 式 , 不 是 东 方传 统 的有 机 整 体 思 维 方 式 。因为 目前 高 校 学 而 科 分 化 是 还 原 这 种 思 维 范 式 的 最 突 出表 现 。正 如 有 学 者指 出 的那 样 , 日渐增 长 的学 术 专业 化 导 致 学 科 支 离 破 碎 , 师群 体 教 分 裂 为 高 度 专 业 化 的 学 术 群 体 , 即使 相 邻 学 科 的教 师 通 常 也 没有什么联系 , 导致 人们 用狭 隘 、 效 甚 至有 害 的方 式 解 决 现 无 实 问题 . 不 到 造成 问题 的各 方 面 因素 和 问 题 之 间 的联 系 。 看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内对 科 研 的倾 斜 助 长 了学 科 分 化 ,并 将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这 种 涉 及 范 围很 广 的项 目置 于次 要 地 位 。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要 求 人 们 采 纳 实 际 的 、 用 的 、 学 科 的 、 体 的 和解 决 应 跨 整 问 题 的 思 维 方 式 . 教 师 评 价 系 统 偏 向奖 励 专 业 化 : 师 们 很 但 教 快 认 识 到 . 究 吸 引 资金 的最 好 方 式 就 是 尽 可 能 专 业 化 。 究 研 研 者 只有 在 某 一 领 域 钻 研 得 越 深 ,才 越 有 可 能 在 科 研 方 面 获 得 优 势 , 而短 期 的 科 研 项 目又 比长 期 的 可持 续 发展 项 目在 争 取 经 费上 更 有 优 势 。 然 交 叉 学 科 在 2 世 纪 日益 彰 显其 重要 性 , 虽 1 但 它最 多 仅 局 限 于 两 三 门学 科 的交 叉 。 可 持 续 发 展 教 育 要 求 系统 思 维 和 学 科 整 合 .因此 在 专业 化 占主 导 地 位 的 高 校 中不 可 能 占优 势 。

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人才、推动创新和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它也面临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就业压力与职业实用性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和职业岗位需求转变,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很多学科仍然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技能和当下市场需求的了解。

这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经验匮乏,很难满足雇主真正需要。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并推行校企合作项目。

学校应该紧密结合产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训项目,增加他们在职场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的机会。

二、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从收入差异来看,在某些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机会依然不够平等。

贫困家庭子女面临着更多经济和社会障碍,限制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奖学金或贷款计划,并提供更多资助项目。

此外,建立针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辅导和指导项目也非常重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三、教师素质与激励机制优秀的教师是成功高等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然而,在许多国家中,招聘、培训和留任优秀人才方面存在缺陷。

薪酬水平不令人满意以及晋升途径不清晰是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大学应该设立公正而有效的招聘程序,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另外,在评估体系中应重视教学能力以及研究成果,在绩效考核时给予合理权衡。

四、医学和工程等应用型专业短缺应用型专业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很多国家存在医生、护士、工程师等岗位的短缺。

原因之一是这些专业需要更多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与行业合作,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工作实习机会。

另外,政府可以提供奖励计划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这些短缺专业,并鼓励大学开设必要的训练课程以培养相关人才。

五、传统教育模式过于僵化高等教育传统上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考试评估,而忽视了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显。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给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1. 区域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不同,因此,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区域差异。

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拥有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优质师资力量,这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

2. 资金投入不均高等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科研项目等。

由于各地经济能力和财政实力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也存在差异,一些贫困地区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学生人数不平衡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城市的高等教育机构普遍招生人数过多,而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很难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招生规模过小,难以满足当地学生的需求。

二、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对策与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要调节者,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推行优惠政策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推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吸引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3. 加强高校间的合作高校间应该加强合作,开展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传递到每个角落。

同时,应该加强高校间的师资培养和交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4. 提高高校规模和水平通过扩大高校规模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可以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

政府应该鼓励优质高校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校或者合作办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三、结语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朱志【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时至今日已历经三十余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的逐步转变,民办高校已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而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也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将我国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于教育的种种需要。

虽然民办高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种种现实困难。

基于此,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前景和现状进行简单探讨,希望对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民办教育【作者单位】朱志,大连科技学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变革。

高校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方针,使得各高校逐年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民办高校也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

民办高校的兴起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面临产权、资金以及人事方面的新问题。

如何让民办高校在当今社会的挑战之中对高校实行规范的管理,达到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是所有民办高校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所以对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各种挑战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来,民办与公办的高校的不平等如果一个民办的高校想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就一定在社会与个人要求的基础上,来确保教育的优质性。

因为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生产力展现出的二元结构,要求了高等教育对这种需求的满足,不仅要满足好的教育质量,还需要满足大众化的教育需求。

在对各方面满足的过程之中,就产生了现行体制与办学现实的矛盾。

从而导致民办高校在可持续发展之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位置。

比如从招生的方面来说,国内的民办高校招生的报到率与普通高校相比来说有着很大的差距。

2004年7月教育部决定取消学历文凭、高档消费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

同时,通过采用比例税率,对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房地产实行差别化税率,提高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率,特别是对个人购买高档洋房、高级别墅、第二套及第二套以上的住房持有者实施较高的税率,让房产过多持有者无利可图,达到减少房地产投机行为,遏制囤积投机房产目的。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机制、高校管理等角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快的扩张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大规模、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之生源较少、教师资源紧张、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力不强,许多学生未能获得充分的教育资源与机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很多高校在扩招、提高普及率的前提下,依然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付出实质性工作。

同时,升学率的需求也影响学校的自主招生和教中改革,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

解决方法: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根据社会需求、人才供给、教育质量等因素来制定发展目标及有序规划,优化教学资源布局,加强教育投入与财政保障。

同时,高等教育评价方法和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建立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对高校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许多高校在招生时盲目追求众多专业的设置,甚至有些专业的开设并不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毕业后的人才浪费情况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理论方面偏多,不能充分发掘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且毕业后实际运用能力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首先,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就业前景良好、和社会的发展相契合的新兴专业。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_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_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_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全球竞争的激烈,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治理现代化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状1. 组织架构分散:中国高等教育的治理架构存在较大的分散性,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学科组织存在着相对独立自治的现象。

2. 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和高效:在高等教育决策中,多数决策制定者缺乏专业知识,决策机制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体系。

3. 资金分配不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财政投入不均衡、不充分,导致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二、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存问题1. 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不合理:缺少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的治理机构,使得高等教育领域往往出现政策制定决策难以顺利执行的问题。

2. 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公正和科学:高校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发表数量,忽视了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科建设存在功利性和浮躁主义的问题。

3. 教育投入与产出矛盾突出:高等教育的质量需求与现有的经费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制约。

三、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对策1.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结构改革:建立高等教育治理协同机制,增强政府、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使各方更好地协调资源、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高校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估。

3. 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加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使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更加合理、公平。

结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高校、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推进治理结构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公正和科学,教育投入与产出矛盾突出等。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高等职 业教 育可持续发展对 策研 究
宋 志 鹏 ( 青岛酒 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高职 院校 作 为技 术 人 才 的培 养 基 地 , 在社 会 发 展 中 , 发 挥 着 生 的理 论 能力 , 后 一段 时 间根据 学 生 的 能力及 兴 趣特 长确
重 要 的作 用。但 是 , 近年 来 高职 院校 出 现 了生 源差 、 招 生难 等 问题 。本 定学 生 纵 向深 度 的发展 , 以多 元化 的 能力 应对 人 才市场 的 文 分别 从 转 变观 念 、 提 升 办 学 特 色 的 角 度 进行 阐 述 , 并 提 出一 些 政 策 建议 , 为 确 保 教育 资 源 可 持续 发 展 , 进 而培 养 合 格人 才提 供 参 考依 据 。
关键词 : 可持续发展 高职 教育 创 新

1 转变 观念 , 引导人 们正 确认 识 高职教 育 我 国 的高 等职 业教 育 不 同于 西 方 的高职 教 育 , 它 的历
史并 不 悠 久 , 模 式 也 不完 善 , 作 为一种 新型 的 高校体 制 , 人 与学 生 从 可 持续 发展 角 度来 看 ,学 生在 学校 内部是 受 教 们 对于 “ 高职 ” 的认识 一 直停 留在 上 世纪 9 O年代 。 这其 中 育者 , 而在 离 开学校 踏 上 工作 岗位 后 也仍 然 可 能是 受教 育 的原 因是 多 方面 的 , 包 括 社 会舆 论 、 证 教 育资 源的 可持续 发展 本 文 的教育 资 源分 为人 力 资 源和 资金 资源 3 . 1 教 育 的人 力 资 源是 指教 育 者和 受 教 育者 , 即教 师
者, 教 师从始 至 终是 教育者 。教 师作 为 教育 的人力 资 源 , 应 身 的素质 。 社会 上 对于 高 职 的认 识是 高 等教 育 的 附属 品 , 建 立起 “ 双 师型 ” 的 师资 队伍。“ 双 师型 ” 教 师队伍 建设 是 落 只有 正 规 的本科 教 育 才是 正统 的高等 教 育 , 高职 教 育是低 实人 才培养模 式 的关键 , 是提 高高 等职 业 教育 教 学质 量 的

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I NG Xi a n g - me i YANG Mi n Da n Z h e n g - c a i r a n g
( X i n g y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 X i n g y i , G u i z h o u 5 6 2 4 0 0 , C h i n a )
2 0 1 3年 6月
兴义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l o a f Xi n g y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J u n e 2 0 1 3
No . 3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L o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s ls a o ma n y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a c c e s s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 wh i c h h a s
兴义 民族师 范学 院学 报
第 3期
击带 来 的结果 是使本 来应 该 在地 方高 校求 学 的部 分 学 生 因为 扩 招 的原 因而 被 吸 引 到其 他 省 外 学
图、 葫芦 丝 巴乌 吹奏法 入 门与 提高 等 1 0门省 级精 品课 。 长期 以来 , 做到 了“ 以不变应 万 变 ” , 按 照“ 有 所 为有 所不 为 ” 的专业 建设 原则 , 把专 业分 为 特色 专业 、 优 势专 业 和重点 专业 三 大类 , 做 到积 极 发展 特 色专业 —— 涉 煤涉矿 类 专业 群 、稳 固发 展 优势 专业 —— 财务 管 理 ,大力 扶持 重 点专 业— —俄 语 专业 , 形成 了 比较 体 系化 的专业 构架 。 兴 义 民族师 范 学 院专业设 置 涵盖 文学 、 理学 、 社会学 、 工学 、 管

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足与对策分析

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足与对策分析

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足与对策分析一、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为了改善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将分析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高等教育领域的不足1.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符合。

另一方面,一些基础课程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陈旧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但现实情况是,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方面,高校过于追求学术研究,忽视了实际技术应用的培养。

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三、对策提出1. 优化课程设置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应该加强与行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解决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加强与行业合作为了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

设立实习基地,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同时,开展双导师制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障碍,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化、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存在问题与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教育称为民族振兴的基石。

可见,高等教育作为对人力资源的提前投资,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源泉。

然而高等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前提是高等教育自身必须持续、科学、健康地发展,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对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精神和要求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得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少,消耗资源少,经济社会效益高,环境保护好;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关注全球环境,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教育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高等教育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既要为人的发展而发展,又要依靠人来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地位,丰富和拓展高等教育的内涵,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指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与人们在自然领域的活动一样,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不损害其发展的后劲。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教育整体的健康发展,关乎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关乎我国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1]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可持续发展观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在规模上持续扩大,在质量和水平上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突出,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

但客观上讲,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也出现了如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投入不足导致的高等教育发展受限制、教育不公平越演越烈等问题。

以拉动我国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为直接动力的高校扩招,虽然极大地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在实践中呈现出一些弊端。

(一)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已经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就全国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仅存在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存在于同一地区局部的不平衡,以及校与校之间的不平衡,地区间高校的规模、质量差异较为明显。

[2]其表现在: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各省高等学校又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大城市,而在我国,省会城市或大城市毕竟是少数;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各类教育间比例不合理,等等。

以“211院校”为例,全国共有“211工程”院校105所,其中东部58所,西部仅17所,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显然,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相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多元化,则更有能力为高等教育投入更多,如良好的师资,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的援助,更多的社会捐款,等等,使多渠道投入成为可能。

然而,高等教育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极大地挤占了其他高等院校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但是在教育质量上却无法取得质的突破。

(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体不足经过九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

近年来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在没有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没能跟上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从而导致教育资源过度使用,学术质量和教学质量下滑。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实行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又是管理者,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并监督其实行,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相对比较落后,国家财政需要支出的领域还有很多,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导致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相当普遍。

“投入不足”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步伐,造成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

(三)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不合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教育结构层次逐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对职位的挤压和替代日益明显。

然而,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却出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

拥有专科、本科文凭的求职者比比皆是,有一技之长的技工人才却不多见。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广大企业和急需人才的农村基层却很难找到高层次人才。

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反映出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并逐渐向普及化进军,无论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还是在质量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要求高等教育自身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大众化的要求,变革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严进宽出”的准入与准出制度、僵化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及单一的学生评价等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及相关管理设施的不力,进而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匮乏,环境适应、职业迁移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相继出现。

这势必要求我们立足于环境变化及其对人才的新要求,来对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我国现阶段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发挥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就必须根据中国国情、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

三、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为基础,以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前提,以建立绿色教育生态环境和大学智力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观。

(一)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些落后省份教育经费极为有限,对需要较大投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感到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各样方式大力支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国家有能力满足对高等教育薄弱地区的扶持,关键是要有这方面的统筹考虑,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近年来国家在一些高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上,为落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留一席之地,给边远落后地区以适当照顾,比如政府在“211工程”建设方面考虑到了边远落后地区的需求,为少数尚无“211”工程高校的省份留下了发展空间,并采取了相应的帮扶措施,促进了边远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同时,地方政府按照实际需要、积极统筹规划,开辟了一条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方面,积极促进地方高校与名校合作,借重点学校的名牌效应,利用名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及办学经验,开展联合办学,或借重名校的力量建设名校地方分校或分院,另一方面,有效引进民间资本创建民办高等学校,以此来弥补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不足。

(二)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化早在1994年,世界银行在《高等教育:经验与教训》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公立学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是各国政府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应使非政府资金的比例达到30%,其中主要是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缴费。

[3]这说明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属性,教育是政府对人民的一项社会公共服务项目。

在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培养着国家需要的高级人才,它不仅生产着国家的劳动能力,而且生产着国家的科技能力。

所以,国家是高等教育的直接的、最大受益者,无论高等教育如何采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政府都不可以减少自己作为主要投资者的义务和责任。

高校自主权的扩大并不应该成为迫使高校实行“经济自理”的手段,国家和社会“不应把高校看成一种预算上的负担,而应看成加强经济竞争力、发展文化和加强民族的社会凝聚力的长期投资”。

[4]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更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与策略,通过拓宽国家对大学生的直接资助政策、以增强绩效拨款方式激励办学质量好的学校及其学科专业的发展等方式,确保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劣是衡量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它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追求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应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所应确立的目标之一。

[5]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既应该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又能够为其以后的发展储备条件,奠定基础。

因此,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体系,要体现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要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人才的培养有一个滞后期,高校招生时的某些“热门”专业毕业时就业市场并不热,而某些“冷门”专业学生毕业时市场并不冷。

因此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需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人才培养要走在科技发展的前面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在专业设置方面,确定专业口径的原则,应当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否适应其所面向的社会职业领域的需要,而不是能否与某个学科的范围相一致;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适时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应具有科学性,因为专业的设置体现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