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研究
2012 年第 2 期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袁 博 黄尚峰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 075000)
高校论坛
摘要:国内多数省属本科院校在研究生培 养上存在着人才、经费以及科研课题等学术资 源匮乏的问题。 本文针对学术资源匮乏问题, 提出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应对策略。 研究生联 合培养机制是一项使学校、研究生以及联合培 养单位多方受益的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 联合培养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高校中 的34所 院 校 、985工 程 、211工 程大学等重点院校承担着国家重要的学术、 科研以及尖端人才的培养任务, 国家的科研 经费投入很大比例地向这些院校倾斜。 与各 级重点院校相比,省属非重点院校在师资、科 研力量、经费投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些 问题成为制约省属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 的瓶颈。 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摆 在省属普通院校面前的共同问题。 完全指望 国家与省里的投入是行不通的, 即便有一定 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太多实际的 问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科研院 所、医院、实力强劲的大中型企业单位正是学 术资源的聚集之地。 学校应该动脑筋将这些 优秀的资源引进到学校中来为我所用, 这才 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联合培养机制 联合培养机制是指研究生招生学校通过 严格考核、遴选,聘请校外导师,并与校外单 位建立联合培养关系, 配合学校共同完成研 究生培养工作。 首先由学校负责组织研究生 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 然后研究生进入到联 合培养单位, 由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进 行科研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 最后由学校负 责对研究生的学习、 科研与社会实践的成果 进行总体考核, 直至完成最后的学位论文毕 业答辩。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最大的优势是 有效解决了学校培养研究生过程当中学术资 源匮乏的问题。 三、联合培养机制对研究生培养促进作用 研究 1.最大程度解决了学校资源匮乏的问题 阻碍一般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大 的瓶颈是人才、经费、科研项目的不足。 而这 些资源恰恰是整个科研领域都在争夺的稀缺 资源。 省属院校通常综合实力不强,在资源的 争夺战中很难占得上风, 既然无法单独占有 资源就应该想办法尽可能地接近资源, 至少 形成共享。 与学术资源丰富的单位建立联合 培养关系,聘请校外专家做学校研究生导师, 有效地解决了学术资源短缺问题。 联合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指导项 目,编号:SZ2010227)
作者简介: 袁博(1978- ),男,河北省张家口人,河 北北方学院讲师,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学位与 培养办公室。 黄尚峰(1970- ),男,河北省蔚县人,硕 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北方学院 副教授,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助理兼 培养与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
(责编 潘冰)
5
源自文库
单位导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科研课题经费 充足,带教研究生热情高涨,他们为学校研究 生培养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2.形成开放的学术氛围 联合培养机制不但为学校解决了资源短 缺的问题, 同时增进了学校与外界的学术交 流,加大了科研成果的流动性。 学校是基础理 论知识的阵地,多年来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 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然而这样的现状也容易 造成学校缺乏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只顾“闭门 造车”的问题。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为学校与 外界学术交流提供机会。 将联合培养单位导 师请到学校来做学术讲座,开设专家论坛,指 导科研实验,为学校引进新鲜的学术空气,同 时将本校研究生派到联合培养单位学习实 践、参与科研,最大可能地敞开大门,为学校 与外界学术交流广开渠道。 联合培养机制打 开了学校通往外界的一个学术窗口。 3.实现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共赢 校外专家也有带教研究生的动力。 首先, 联合培养单位的专家大多从学校毕业多年, 一直埋头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 知识体系缺 乏完整性与系统性;其次,专家除去自身繁忙 的工作,也有较多的社会兼职,很难将全部精 力和时间连续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这对科 研的发展更是极为不利的。 联合培养单位的 专家能够成为研究生导师, 得到得力的科研 助手,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研究 生导师” 的荣誉给专家以及联合培养单位带 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生在学 校学习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正缺乏机会让他 们一显身手, 联合培养单位为研究生提供了 这样一个舞台。 研究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 就业问题。 单纯在学校,研究生很难真正了解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的学习是盲目 的。 学校将研究生送到联合培养单位,实际上 等于为他们提供了隐形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 提前与就业单位接触能够很好地推销自己, 让就业单位了解自己的同时, 自己也很好地 了解就业单位。 进入联合培养单位,研究生可 以真正做到与社会需求接轨, 为将来就业打 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联合培养机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不应 仅仅看到它的有利面, 也有许多实际的问题 亟待解决, 如联合培养机制下培养标准的制 定问题、研究生科研成果归属权问题、研究生 进入联合培养单位后的管理问题等等, 这些 都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 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但是总体来说, 联合培养机制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
是显著的,它不止适合一般省属本科院校,对 于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同样有促进作 用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 景 元, 蒋 国 平, 宋 建 新, 邓 艳, 王 霁. 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 实情况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 李静. 浅谈中德双元制大学联合培养 项 目 中 的 德 语 教 学 工 作 [J]. 中 国 校 外 教 育 , 2008(12). [3] 耿丹. 地方高师院校 联 合 培 养 研 究 生 的实践研究[J]. 理论界,2008(3). [4] 原 志 庆, 徐 丽, 刘 国 伟, 姬 广 军. 建 立 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 实 践[J]. 新 乡 医 学 院 学 报 ,2006 (6). [5] 张淑林. 与国外联合 培 养 博 士 生 是 立 足于国内培养的重要补充[J]. 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1994(3).
2012 年第 2 期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袁 博 黄尚峰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 075000)
高校论坛
摘要:国内多数省属本科院校在研究生培 养上存在着人才、经费以及科研课题等学术资 源匮乏的问题。 本文针对学术资源匮乏问题, 提出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应对策略。 研究生联 合培养机制是一项使学校、研究生以及联合培 养单位多方受益的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 联合培养 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高校中 的34所 院 校 、985工 程 、211工 程大学等重点院校承担着国家重要的学术、 科研以及尖端人才的培养任务, 国家的科研 经费投入很大比例地向这些院校倾斜。 与各 级重点院校相比,省属非重点院校在师资、科 研力量、经费投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些 问题成为制约省属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 的瓶颈。 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摆 在省属普通院校面前的共同问题。 完全指望 国家与省里的投入是行不通的, 即便有一定 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太多实际的 问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上科研院 所、医院、实力强劲的大中型企业单位正是学 术资源的聚集之地。 学校应该动脑筋将这些 优秀的资源引进到学校中来为我所用, 这才 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联合培养机制 联合培养机制是指研究生招生学校通过 严格考核、遴选,聘请校外导师,并与校外单 位建立联合培养关系, 配合学校共同完成研 究生培养工作。 首先由学校负责组织研究生 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 然后研究生进入到联 合培养单位, 由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进 行科研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 最后由学校负 责对研究生的学习、 科研与社会实践的成果 进行总体考核, 直至完成最后的学位论文毕 业答辩。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最大的优势是 有效解决了学校培养研究生过程当中学术资 源匮乏的问题。 三、联合培养机制对研究生培养促进作用 研究 1.最大程度解决了学校资源匮乏的问题 阻碍一般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大 的瓶颈是人才、经费、科研项目的不足。 而这 些资源恰恰是整个科研领域都在争夺的稀缺 资源。 省属院校通常综合实力不强,在资源的 争夺战中很难占得上风, 既然无法单独占有 资源就应该想办法尽可能地接近资源, 至少 形成共享。 与学术资源丰富的单位建立联合 培养关系,聘请校外专家做学校研究生导师, 有效地解决了学术资源短缺问题。 联合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指导项 目,编号:SZ2010227)
作者简介: 袁博(1978- ),男,河北省张家口人,河 北北方学院讲师,硕士,河北北方学院学位与 培养办公室。 黄尚峰(1970- ),男,河北省蔚县人,硕 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河北北方学院 副教授,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助理兼 培养与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
(责编 潘冰)
5
源自文库
单位导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科研课题经费 充足,带教研究生热情高涨,他们为学校研究 生培养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2.形成开放的学术氛围 联合培养机制不但为学校解决了资源短 缺的问题, 同时增进了学校与外界的学术交 流,加大了科研成果的流动性。 学校是基础理 论知识的阵地,多年来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 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然而这样的现状也容易 造成学校缺乏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只顾“闭门 造车”的问题。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为学校与 外界学术交流提供机会。 将联合培养单位导 师请到学校来做学术讲座,开设专家论坛,指 导科研实验,为学校引进新鲜的学术空气,同 时将本校研究生派到联合培养单位学习实 践、参与科研,最大可能地敞开大门,为学校 与外界学术交流广开渠道。 联合培养机制打 开了学校通往外界的一个学术窗口。 3.实现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共赢 校外专家也有带教研究生的动力。 首先, 联合培养单位的专家大多从学校毕业多年, 一直埋头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 知识体系缺 乏完整性与系统性;其次,专家除去自身繁忙 的工作,也有较多的社会兼职,很难将全部精 力和时间连续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这对科 研的发展更是极为不利的。 联合培养单位的 专家能够成为研究生导师, 得到得力的科研 助手,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研究 生导师” 的荣誉给专家以及联合培养单位带 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生在学 校学习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正缺乏机会让他 们一显身手, 联合培养单位为研究生提供了 这样一个舞台。 研究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 就业问题。 单纯在学校,研究生很难真正了解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的学习是盲目 的。 学校将研究生送到联合培养单位,实际上 等于为他们提供了隐形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 提前与就业单位接触能够很好地推销自己, 让就业单位了解自己的同时, 自己也很好地 了解就业单位。 进入联合培养单位,研究生可 以真正做到与社会需求接轨, 为将来就业打 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联合培养机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不应 仅仅看到它的有利面, 也有许多实际的问题 亟待解决, 如联合培养机制下培养标准的制 定问题、研究生科研成果归属权问题、研究生 进入联合培养单位后的管理问题等等, 这些 都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 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但是总体来说, 联合培养机制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
是显著的,它不止适合一般省属本科院校,对 于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同样有促进作 用的,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 景 元, 蒋 国 平, 宋 建 新, 邓 艳, 王 霁. 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 实情况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 李静. 浅谈中德双元制大学联合培养 项 目 中 的 德 语 教 学 工 作 [J]. 中 国 校 外 教 育 , 2008(12). [3] 耿丹. 地方高师院校 联 合 培 养 研 究 生 的实践研究[J]. 理论界,2008(3). [4] 原 志 庆, 徐 丽, 刘 国 伟, 姬 广 军. 建 立 联合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探索与 实 践[J]. 新 乡 医 学 院 学 报 ,2006 (6). [5] 张淑林. 与国外联合 培 养 博 士 生 是 立 足于国内培养的重要补充[J]. 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