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关系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共十二卷。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初,玄奘往洛阳谒见唐太宗,奉敕撰写《西域记》,贞观二十年七月,就在翻译五部经论的同时,完成了《大唐西域记》的撰写工作。
如此急迫,或与唐太宗定于贞观二十一年(648年)末发起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急于了解西域情况有关。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在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情况,范围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地区,详细记录了各地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对了解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重建印度古代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不仅众多印度古代社会、历史的著作主要依据《大唐西域记》保留的资料写成,甚至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
在当今印度,玄奘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玄奘本人也久已成为中印友好的化身。
《经行记》
经行记是唐代杜环所写的经历记录。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唐朝跟大食爆发袒逻斯之战,唐朝战败,杜环成为唐军俘虏的一员。
杜环在中亚、西亚及地中海等大食占据的地区停留十多年。
更可能是曾到达摩洛哥的中国人。
公元762年杜环由海路返回中国,将他的游历见闻著作成书,《经行记》记载13国:拔汗那国、康国、狮子国、拂菻国、摩邻国、大食国、大秦国、波斯国、石国、碎叶国、末禄国、苫国,留下了中国与阿拉伯交往的最早、最可靠的记录,其中有些内容保留了关于早期阿拉伯风俗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的汉文记录,还记载了拜占庭人的天主教信仰,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可惜,原本书籍已经遗失。
幸有他的族叔杜佑在《通典》及《西戎总序》中曾经引述部份内容。
杜佑在《通典》中有如下記載:“族子環隨鎮西節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寶十載至西海,寶應初因賈商船舶自廣州而回,著《經行記》。
”[。
大唐景教
唐人所称景教,是指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今日叙利亚,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
这一教派的名称根据其创始人聂斯托利的名字命名。
聂斯托利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授予耶稣神性,因此反对将她作为神灵膜拜。
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是“人母”而不是“神母”,进而在承认耶稣神人一体的前提下,着重强调耶稣人性的一面,因而被冠以“异端”的恶名。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敦煌文书中残存的景教经典,我们可以知道,景教在太宗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初名“波斯经教”,寺院称“波斯寺”,天宝四年易名大秦教,寺名改称大秦寺。
景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初,得到唐朝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
武则天时,曾一度受挫。
玄宗开元以后,再次光大。
肃宗继位之后,在灵武等五郡重新建立景寺,景教进一步光大。
德宗时,郭子仪帐下的景教徒伊斯在朝廷得到了比较崇重的官职。
会昌五年(845),在唐武宗禁毁佛教的同时,景教受到连带打击。
最后,景教徒和祆教徒共三千余人被迫还俗,景教在中国内地基本绝迹。
甘英
(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是继张骞之后汉代最有影响的使西外交家。
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
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后汉书》中有所记载,这也是中国使者到达波斯湾的最早记载。
因安息西界船人的蓄意恐吓,甘英未能渡海西行,只是穷临西海而返。
但其所至之地“皆前世所不至,《山经》所未详。
”特别是他亲临安息都城和条枝故地,掌握了有关欧洲文化的较多素材,并将它们如实记录在自己的出使报告里。
这些材料成为班勇《西域记》中有关欧洲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建武以后内容的主要依据。
尤其重要的是,甘英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纠正了前人错误认识。
如前人认为大秦在条枝以东,其实是在条枝以西。
这些对后人了解欧洲,丰富欧洲认识都有积极意义。
这次出使虽未到达大秦,但增进了中国人当时对中亚各国的了解。
大秦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
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她命名为“大秦”。
古时中国似乎从未直接到达罗马,最接近的大概是生于东汉时期的班超与甘英。
班超于公元97年率领70,000士兵到达里海,并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而甘英最远亦只能到达黑海沿岸。
到了东汉时期,中国正史中第一次出现“大秦”一名。
《后汉书》卷88《西域传》云:“大秦国一名犁鞬”,前汉之黎鞬(即黎轩)不过是大秦的又一称呼而已。
而且进一步明确大秦方位,指出大秦位于海西,又称海西国。
此海“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
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
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多方了解到大秦国的政治文明、物质文化。
大秦“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西方大国。
《后汉书·西域传》亦记载了当时罗马的政治、风貌及特产:“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
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
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
作黄金涂、火浣布。
”大秦国王善待邻国使者,“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
且很想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只是因为安息阻隔而未能如愿。
全国以金银为货币,“银钱十当金钱一”。
百姓质朴,好市易,市无二价。
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
曾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在公元前139年,出使目的是“联月抗匈”。
汉武帝建元元年为郎。
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10年余,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逃脱,西行抵达大月氏,联合计划遭到拒绝,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
在归途中,张骞为匈奴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趁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元朔六年,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元狩二年,与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因迟误军期免为庶人。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出使目的是“断匈奴右臂”。
公元前119年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张骞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张骞所报道西域诸国之事,备载于《史记》、《汉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张骞出使西域,大大丰富了汉代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开拓了东西陆路交通,沟通了被中断的东西文化交流,从而使中西文化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
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
此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
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吕秀岩书并题额,
立于大秦寺的院中。
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
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
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
当地人因防被盗,秘密把碑存放于金胜寺内,交寺僧保管。
清光绪年间一个荷兰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严厉拒绝。
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
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
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中亚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公元1世纪至3世纪)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贵霜帝国是希腊血裔民族所建立,最初在中国青海地带,后来向西占领了中亚西亚地区与波斯,贵霜帝国虽是希腊人,却笃信佛教,对于早期传播佛教来华有巨大的贡献。
简史:由被大月氏征服的大夏贵霜部落建立。
公元前170年左右大月氏被匈奴击败,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
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利亚(大夏),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将大夏部族一分为五,迁往东部山区,设五部翕侯统治,各翕侯应该是原大夏的贵族,贵霜是其中一部。
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
公元二世纪中期,疆域西起咸海,东至葱岭,南包括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形成连亘中亚和北印度的庞大帝国。
定都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帝国中心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佛教中心。
中国高僧法显曾到此。
从公元三世纪起,贵霜帝国开始逐渐衰落。
一方面与西亚萨珊波斯的兴起有关,另一方面与当时中国境内的民族变迁有关。
随着中国境内北方民族鲜卑、柔然的强大南下并向西扩展,贵霜帝国的东部开始受到它们的威胁。
后来笈多王朝成功摆脱了贵霜帝国的控制,而位于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也脱离贵霜统治,分裂成许多小国。
五世纪(公元425年)贵霜帝国遭嚈哒人(白匈奴)入侵灭亡。
元代对外贸易
元代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海、陆与亚、非、欧洲和阿拉伯各国进行国际贸易往来。
当时与中国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地区和国家很多,陆路上通过钦察汗国与今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贸易关系;通过伊利汗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海道贸易方面,仅菲律宾以南、以西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即达97个之多。
在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的物资颇多,主要有纺织品、日用手工制品、矿产品、药材等。
亚非各国进口的商品,以珍宝、香料、药材为主。
在海外贸易的促进与影响之下,元代许多沿海商业城市都达到高度繁荣,令每一个来华外人惊叹不已,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鄂多立克东游录》,都对中国沿海城市的海外贸易盛况和繁荣景观有形象描述。
元代最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当属泉州。
蒲寿庚之降元,使泉州得到元朝政府的着力经营,而泉州本身具有成为天然良港的优越条件,福建又盛产瓷器、茶叶等主要出口商品,泉州当然会成为元代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西方物资的集散地。
元代泉州港的繁荣已超过广州,而按《马可波罗游记》所说,甚至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货物吞吐量也无法与之比拟,《伊本•白图泰游记》亦认为就船舶容量而言,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港口。
元代泉州对外贸易的空前活跃,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外贸易之兴盛。
中国商人与亚非各国商人在贸易过程中,一般都是平等交易的。
有的是以物易物;有的以金银作货币,换取当地土产;有的以元代纸钞与当地通用的钱币、海贝等进行兑换。
收税率一般是
细物十分取一,粗物十五分取一,惟泉州市舶司则三十取一。
官本船
元朝政府的一种官本商办的海外贸易形式。
元朝廷为杜绝市舶司官吏舞弊,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推行官本船的办法。
即由“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蕃贸易诸货。
其所获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同时严禁权势豪门经营航海贸易。
但国内海商唯许随船贸易。
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朝廷颁布市舶则法以后,废除宋代实物市舶税,改为不论何人,凡依法纳税者,均准经营航海贸易。
经此改革后,延祜元年(1314年)即将官本船改为“官自发船”贸易,依例纳税,停止官本商办。
后遂准许官商并举各自经营各自纳税之航海贸易格局,终元未改。
利玛窦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
明万历十年来华,万历十一年(1583),进入广东肇庆。
他发现中国各省乃至重要城镇都有地图,便把自己携自欧洲的世界地图张挂于会院外厅,并将地图中的拉丁文译成中文,移中国位置于地图偏中。
利玛窦中文世界地图震撼了晚明知识界,正是通过这张地图,晚明中国人开始“发现”欧洲,认识欧洲,逐步形成对欧地理认知。
利玛窦后来在中国立多个传教地,并与士大夫交往,赢得不少士大夫尊重。
他将传授科学知识作为布道手段,同时把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介绍到欧洲。
万历二十九年至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舆图等物,的明神宗信任。
1610 年5 月11日,因病卒于北京。
艾儒略《职方外纪》
艾儒略(1582-1649),字思及。
明时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来华,在澳门神学院讲授数学。
成书于天启三年(1623)的艾儒略《职方外纪》,是一部影响巨大的中文世界地理专书。
该书第二卷以十三子目系统介绍欧逻巴。
其总说称,欧洲为“天下第二大州”,概括了欧洲位置及面积,以及欧洲各国的情况。
然后介绍欧洲宗教、风俗、物产、建筑、教育、法律、军政等。
以下分九目分叙以西把尼亚、拂郎察、意大里亚等各国,最后二目则介绍地中海和北海岛国。
《职方外纪》对欧洲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描述大体符合欧洲实际,为明人形成较为系统的欧洲地理观念提供了重要素材。
汤若望
汤若望,原名亚当•沙尔,字道未。
耶稣会士,学者。
德国人。
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闯王、清等三个朝代。
雍正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
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帮助朝廷铸造了不少西洋大炮,将欧洲火炮知识传入我国。
中国现在延用至今的农历就是由其编写并被古人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
1664年冬,汤若望被捕。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汤若望病死于寓所。
康熙八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